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校訓鑒賞論文篇一
軍訓像一杯酸奶,又酸又甜;軍訓是青春的滋味,是酸,也是甜。
——題記
在炎炎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鐘頭,枯燥無味的正步走、轉身、稍息、蹲起重復了一遍又一遍,嚴厲的教官不停地喊著“一、二、三、四”。時不時為同學們糾正軍姿......汗水不停地往下流著,侵透了整個衣衫。
一天的軍訓結束后,同學們急急忙忙跑回宿舍,一股腦的躺在自己的床上。不一會只聽一聲哨響,同學們匆匆向樓下奔去。這是用餐哨,即使同學們餓得前胸貼后胸之一張,但是,仍然井井有條。晚操結束后,一個個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宿舍,一轉身便倒在床上,摸著自己酸痛的腿腳,聯想到一天的軍訓,一吸鼻子,嘿,那叫一個酸!
不過,軍訓的生活不僅有酸,也有甜。
軍訓休息時,同學們跑到樹蔭下,坐在地上,談天說地,累了,就喝口水潤潤嗓子,趁這工夫,打擊彼此之間增進感情,加深友誼,畢竟是要在一起奮斗三年的同窗!
有時,還會組織一個小型的聯歡會。有的同學自告奮勇上來給大家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笑話....一切顯得那么自然,融身在這歡樂的氣氛中,大家彼此分享著快樂,此時此刻的我們不再有剛來時的陌生與膽怯,而是開心地笑著,叫著,望著眼前這歡樂的場景,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
八天的時間就是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軍訓已經結束了,回首軍訓這區區幾天,卻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走過了好長一段路,因為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從前在加任何小時都會依靠父母來做,現在家家戶戶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我們當作公主、少爺,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可是這次卻截然不同,沒有父母的細心照料;沒有老師的噓寒問暖,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當我面對洗衣服,刷飯盆...真的想回家再洗,但還是克服了自己,親自動手洗干凈,雖然衣服洗得不算干凈,噴刷得不算透亮,但這畢竟是戰勝自我的成果。
事后再想想,我覺得自己已經變得獨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困難等著我,但我應邀學會獨立。
我是一個不善于表達的人,更不懂得怎樣團結同學,許多時候我都獨來獨往,認為自己一個人可以。其實不然。
我要感謝這次的軍訓,使我真正的做到了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
校訓鑒賞論文篇二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深該的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自己教育教學方法有了重新的認識。
我要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讓學生從音樂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這種美的享受來自于寬松音樂的氛圍,可以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隨時隨刻都感受到“我能行!”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可以從中獲得收益,并付諸于一些實際行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里。
例如:欣賞《瑤族舞曲》,我分段的給學生播放樂曲,讓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首先在簡短的引子后,進入了第一主題,情緒優美抒情,描繪了姑娘們婀娜多姿的舞態,第二主題是由第一主題派生出來的,速度加快,節奏便秘,音樂情緒起了變化,更加熱烈歡快,甚至有些粗獷,表現了小伙子們奔放的舞姿。中部出現了三拍子的優美旋律,表現了青年們真摯的愛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再現第一、二主題,人們又紛紛加入群舞的行列,歡跳、旋轉、歌唱,氣氛越來越熱烈,感情越來越奔放,樂曲在強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通過這首樂曲的欣賞,使同學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少數民族的音樂了。
2.引導學生自編動作
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主要是以“動”為主。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心強且情緒極不穩定,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運用體態律動,讓學生自己編動作、自己跳,達到自學、自樂的目的。
3.啟發學生編歌詞
新歌的歌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讀”為主,但有些歌曲,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來編歌詞。例如:在教五年級歌曲,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地改編歌詞,很多學生把他們喜歡的人或事都填在歌詞中。并且唱的朗朗上口,活學活用。
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積累,同時學生們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努力,我的音樂課堂,一定能充滿跳動的音符。
校訓鑒賞論文篇三
這三十年在城里工作,上山的機會少了,即便上山也是純屬游玩,但不是自己喜歡去山上游玩,而是要陪同事或者朋友上山游玩。不像在故鄉農村勞動的時候,每年有很多的時間上山,不是割草打柴,就是刨藥材打荊條,那時候上山不是玩,也談不上什么登山,可沒有那個閑工夫和雅興登高游玩。上山的時候不算什么,下山的時候要背著百十來斤沉重的柴草,累是自然的,但也沒有感到像現在純粹的游玩那么辛苦。看樣子一個人一旦進了城,長時間缺乏體力勞動的鍛煉,上山確實感到力不從心。倒不是說年歲增長了多少,人還是慫了許多,不服不行,還比不上那些早晨天天擠公共汽車,從城里來上山背水的老頭老太太。
我們登的山是鷲峰,海拔才四百多米,離我們村也不遠,從家里出發到鷲峰也就八里地,再從山腳下上鷲峰也不過十幾分鐘的工夫,比我過去割草打柴去的地方近多了,山也矮多了。再說也不是干活,身上也沒有任何的負重,就這回來不過十幾里的路程把我累得賊死,真是好漢不能再提當年勇了。不過當年也不過才過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自己慫的也太快了。
鷲峰是北京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山峰就像展翅的雄鷹,山勢挺拔峻峭,確實很有特點,吸引了不少登山游玩的城里人,但對于我這個本鄉本土的人來說,鷲峰在我的眼里也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再說原來那種上山的勁頭確實沒有了,說到登山游玩倒沒有什么興趣和勁頭了。
說實在的,這么多年上山的機會確實少了,也特別想登山,登高遠望心胸開闊,感覺確實好,是一種享受。但苦于這些年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閑心。站在鷲峰上遠望,心曠神怡,一座座村莊鑲嵌在一望無垠的田野之間,京密引水渠像一條綠色的玉帶橫貫在京郊大地上,從北向南流去,流向頤和園,流向京城。但這種感受和感覺還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時侯打完了柴,好好地歇息一會兒,看看山下,望望遠方,然后背著沉重的柴草下山。記得那時候每次上鷲峰打完柴都是這樣,這是當時的老習慣了。現在想起來還津津樂道,感到很有意思。
校訓鑒賞論文篇四
西安有幾支業余登山隊,我們所在的這支登山隊每周六活動,凡注冊過的隊員周三在組長處報名,再由組長向隊長保名,隊長根據報名人數聯系車輛。一些老隊員每周堅持爬山,從不間斷,你可看到,無論酷暑嚴寒,還是風和日麗,周六清晨,緯二街總是聚集一群裝備齊全,整裝待發的背包族,五顏六色的背包、手杖、服裝、鞋帽,熙熙攘攘,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喧囂熱鬧,成為西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新聞媒體多次報道過。
我的幾個好友是鐵桿隊員,除非家有要事,從不缺席,此項活動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們的鼓動下,這周我報了名,這是我酷暑天氣第一次參加登山活動。
西安連續幾天高溫,這天高達37度,驅車到了70公里外的周至縣大曲溝,沒想到山里也是又悶又熱,隊員們個個身負背包,走在山路上,汗流浹背,尤其是一些愛美的女士,怕紫外線照射,蒙頭包臉,從上到下裹了個嚴實,這更增加了酷熱的煎熬。然而,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看得出來,炎熱的天氣絲毫沒影響隊員們的登山熱情。
也許是我第一次酷暑中爬山的原因,只覺得汗水骨碌碌地往下滾,渾身都濕透了,又熱又累,真有些不適應,甚至有些后悔參加。山里風景非常美麗,欣賞青山綠水,在深山中的農家小屋歇歇腳,和純樸的山民拉拉話,自然另有一番情趣,多少減輕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
以往爬山總是不達山頂不罷休,這次登山,烈日當頭,越往上爬,高大的植被越少,越就無遮無掩,爬到山頂恐怕是更遭罪了,所以到了半山腰就和幾個朋友在山溝里轉悠。山大溝深,小路邊想找塊陰涼又開闊的地方很不容易,最后在一條小溪旁坐下,在那里休息、聊天、野餐,由于離集合的時間很遠,只有不斷找話題打發時間,我真想睡一覺,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好難受。
在我感覺不爽的時候,看到其他人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突然想到了人的差異,人的耐力,人的興趣,也許他們歷盡數百次的登山,已練就了一身不怕酷暑的功夫,想到這些,不由得讓我佩服。
大部隊下山時,我們一起返回,不曾想,在山下有了意外的收獲,這里有很大幾片果園,園里果實累累,有鮮桃、李子、獼猴桃,在這里購水果,都是自己在園中選摘,然后在老鄉那里稱重付款,享受了自摘果實的快樂,價格很便宜,我們每人提著大大小小的水果袋,滿載而歸。
這次爬山顯然不如前幾次那樣愉快,酷熱難耐和未達山頂令人有些掃興,我喜歡風和日麗,喜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在我看來,沒有它們,登山就顯得沒有意義。
校訓鑒賞論文篇五
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是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人人格特質的兩大核心內涵。在現代社會,人類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這種人格力量的駕馭下,才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素質拓展應運而生。素質拓展起源于國外風行了幾十年的戶外體驗式訓練,通過設計獨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培訓人們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
素質拓展,又稱拓展訓練、外展訓練,原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去戰勝一個個困難。
這種訓練起源于二戰期間的英國,當時一艘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人的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便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撞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拓展訓練課程以培養合作意識與進取精神為宗旨,崇尚自然與環保。利用崇山峻嶺、湖海大川等自然環境,通過創意獨特的專業戶外體驗式培訓課程,幫助企業和組織激發成員的潛力,增加團隊活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達到提升團隊生產力的目的。戰爭結束后,許多人認為這種訓練仍然可以保留。外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素質拓展暨外展訓練在經歷了40年代的創始、50年代的擴大規模、60年代的長足發展、70年代的穩固和80年代的國際化之后,到今天,已在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近40所學校,設在英國的總部是世界各地外展訓練活動的中心,外展訓練強調安全第一,提倡環境保護,其宣言是:激發自尊,關心他人,服務社會,放眼世界。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拓展有明顯的硬傷。因為這次拓展其實原來是為那些原本根本不相認識的同學準備。這一點從這次素拓整體的安排來看就知道。這次素質拓展大體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是在大學校園里面完成的。整體安排流程基本由游戲前的準備和游戲兩大塊組成。而由于參與這次素質拓展的大多數是我們08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同學構成,所以有很多環節明顯多余,像“破冰”等。
游戲前準備具體安排如下:
1、集合。這要求所有參與人員于周末早上7點30分于圖書館前集合,遲到者罰俯臥撐。通過這一項,以達到參與人員的紀律性和服從安排,便于整個活動的展開。更具體的像,當指導老師問:“你們叫什么?”我們回答:“靜悄悄。”通過這簡單的一句口號,使所有參與者保持安靜。當指導老師問:“同志們好!”我們回答:“好!很好!非常好!”這簡單的話語也能大大激勵參與者,活躍氣氛。
2、分組。為了保證游戲的目的,整個分組都是通過報數隨機安排的。
3、“破冰”。“破冰”游戲的目的是打破陌生人之間的隔閡,以達到相互認識和合作的目的。當然不是完全的相互認識,因為這個過程中用的全是代號,而非真實姓名。(前面已經提到過了,“破冰”游戲對于我們彼此認識的來說就是多余的。)還有一個環節是通過扔球環節,擲球者邊扔向一個人邊說出對方的代號。而被扔著需接住球并迅速扔向下一個人。如此反復。一旦有人出錯則罰節目。通過這項帶有娛樂性質的活動,大大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是彼此更加融洽。
4、組建。這個環節是通過各組選舉自己的組長、起組名、制作組旗、選定組歌等活動來完成的。通過這個團隊文化組建的過程,保證團隊的合作能力。
5、展示。這個是將自己小組的所建立的小組文化進行展示,而且是在所有參加人員面前展示。通過這個環節的展示,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保證了團隊的協作能力。由于大家都很熟悉,且大家都已經大三了,所以在這個環節,大家異常活躍,而且以搞笑為主,現場氛圍格外愉快。
6、坐人座。這個游戲是要求所有人站成一個圈,并且是后面一個人面對前面那人的后背站著。在指導員說坐的時候,前面的人就坐在后面那個人的膝蓋上,看大家能堅持的時間。在此過程中,指導員帶領大家喊:“贏!我贏!大家贏!!”通過這個游戲,也保證大家協作能力。
7、信任背摔。
這個游戲我以前見過,但一直不敢嘗試,而這一次的活動讓我也有了這樣的機會去嘗試這樣的游戲。
這個游戲應該都很清楚,這里就不介紹了。
我認為,這個游戲不是考驗膽量,更是考驗個人對組員的信任,因為當決定要摔時,你的身家性命全掌握在隊友手中。我剛站上去時,有些發抖,不敢,甚至在已經綁好黑帶時還猶豫倒不倒。不過這個過程中,指導的同學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倒,最后當我倒下時,感覺遠沒想象的恐怖,甚至很舒服。
通過這次“信任背摔”,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以下幾點:
1、一個團隊里,要充分相信隊友,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是盡力的。
2、做好團隊中的一員,維護團隊要不遺余力。
3、學會換位思考。
通過這次訓練,使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經過此次素質拓展訓練,激發了廣大同學自身的潛能,提高了心理素質,增強了自信心和團隊意識,超越自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更會懂得生存之道,組織協調之道。也為我以后在組織相關活動中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