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一
此次比賽內容涵蓋了田徑、球類、技巧、舞蹈等,總的來說,教學內容選擇范圍較廣,作課教師都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的能力,不同程度反映出當地學校的教學特點,給參加觀摩的老師提供了多階段,多種教學內容的學習機會,使參加觀摩的老師能夠學有所獲。
體育學習的功能性目標是新課標提出和提倡的。唐山市張漢娜教師的《發展速度能力》的教學都從體育學習的功能性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將體育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強調體育學習的生活應用價值,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如何通過所學知識,技能保護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動能力,將自己課堂所學運用于課外生活活動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
縱觀23節觀摩課的教學,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樂進入到體育課的教學之中,有的應用在課的熱身活動和放松活動中,有的讓音樂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音樂出現在課堂,一是教學內容的需要,比如熱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構建教學情境,配合情景教學,三是創設環境,調節學生學習心理。這種做法在許多類似的體育教學展示課均有出現,特別是邢臺市張建明教師的健美操,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學生跟著音樂節奏學習各個動作,從熱身運動開始到本課結束,學生們始終在音樂熏陶下,學習興趣濃厚并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完成上課任務。
通過幾天的體育課觀摩活動,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從這些優秀課中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充分的實施新課程標準,把在本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并且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二
或許,在許多外行人的眼中,幼兒園只是一個小兒科,每天有的也只是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情,嘰嘰喳喳的聲音。而這次在湖北省省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上課的老師正是在這片小小的田地中開拓出了屬于自己的百花園,成為了幼教園中的一群優秀的育苗者。
今天,我和王舒瑾、李晶兩位老師一同來到湖北省省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來學習,觀摩了三節優質課,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現在我來談談我學習過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第一節課是孔燁老師上的中班語言《熊叔叔的生日派對》,這節課是孔老師根據繪本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改編而成的,孔老師在整節課上教態自然親切,還請出了布偶人熊叔叔,大大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給熊叔叔和小伙伴送禮物的過程中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活動目標。
優美的音樂聲中,不僅感染了孩子們,也把我們帶入到了愛的海洋中,令全場教師及評委為之震撼,并送出陣陣掌聲。朱老師的大膽、自信,充分展示出了她較高的文化素養及專業素質。整個活動設計嚴謹,獨特,環環相扣,面向全體幼兒,她以獨特授課的個人魅力贏得了在場參評教師的深度贊揚。
第三節課是由陳慧老師上的中班語言《噓》,在語言教學中首先讓幼兒參與集體游戲,將整個故事情節在適當的背景下表演一遍,使幼兒了解圖片內容,然后再出示圖片,讓幼兒排列圖片順序,自由講述圖片內容,老師只是稍加引導,最后教師再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從而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她的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我們以前教師講幼兒聽的規律,徹底的實現了當今的素質教育,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這次現場觀摩的教學活動,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執教老師的教育智慧與教學水平,更是她們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正確育兒觀的體現,讓我切實感感受到了差距所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沒有任何捷徑可言,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提高和歷練。就讓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鉆研,汲取經驗,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們從事幼教工作永遠都充實而快樂!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三
上周五有幸到美麗的xx參加了“鳳凰走進宿遷”的交流研討活動。此次活動主題是“同課異構”,就《珍珠鳥》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來自三個不同城市的名師和語文的學科帶頭人分別就自己的教學設計,呈現出三節競相開放的課堂,可謂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現就個人的點滴收獲匯報如下:第一節課執教者是我們宿遷本土的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xx。
整節課,胡老師以抓基礎,重實效為目標,開頭就以生字詞的填空為引入,檢查孩子的基礎掌握以后抓住“你認為文中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拎出“信賴”一詞,讓學生去文中找出體現珍珠鳥如何一步一步信賴“我”的?就這樣把課文的重點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作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胡老師以脈絡的形式,教學學生去仿照第一步的總結,概括出珍珠鳥的活動范圍如屋里亂飛、蹦到茶杯、輕啄筆尖等等,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的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整節課胡老師都在提醒學生邊讀邊思考,還為學生如何概括,送上三句話,撿大不撿小,撿多不撿少,撿中不撿輕。概括的多好,指導得多細致,真得凸顯領軍人的素養,值得學習。
第二節課是鹽城市射陽解放路小學的xx老師為我們執教的。她獨具匠心,設計了角色的互換,讓孩子學會如何把作者的口吻變成珍珠鳥自己的敘述。在轉換中,雖然孩子有些困難,可能以前沒有這樣的訓練過,但是周老師還是很耐心地指導,孩子在學習中還是學到不少的收獲,知道如何準確地把意思轉換成功,作為聽課者也學了不少。例如“它竟然蹦到我的茶杯上”這一句換了以后,珍珠鳥自己就不奇怪了,自然那“竟然”就不存在了。
第三節課是蘇州的名師兼教研室主任xx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更加樸實更加實效的語文課。整節課,張老師就以一篇課文,一支筆,先扶后放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學習作家馮驥才是如何抓住動詞去傳達動物們的內心。張老師引導得自然、親切,自己還深入到角色中和學生互演,生動有趣地傳達珍珠鳥是如何由警惕—膽大—依賴—不舍,層層推進揭示主題—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期間對于如何圈住關鍵動詞和關鍵詞語很值得借鑒,這就是語文課中該教學的內容。相信這樣的教學交流會更加推進語文課堂的高效!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四
前一段時間,我有幸聽取了由棗莊市實驗學校組織的閱讀教學觀摩。顧名思義,課的主導方向在于如何進行閱讀教學。一共有四節課,第一、二節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敬義老師的《航天飛機》,第三、四節分別是棗莊市實驗學校張媛的《云雀的心愿》和孫琦的《沙漠中的綠洲》。
這些課的共同點都在于重視學生的閱讀,都在運用各自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朗讀水平。接下來,針對每個老師的課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張敬義老師的課,最大特點就是風趣幽默,能夠輕而易舉抓住學生的心弦,學生很快就會融入到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整個課堂以“普通飛機pk航天飛機”貫穿始終,張老師還給它們起了一個生動形象地名字,就是“高人pk超人”,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本堂課最大的亮點就在于“讀”,在“高人pk超人”的帶動下,在張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學生讀得情真意切,把那種“pk”的火藥味彌漫在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其中有一個環節給我留下的印象較為深刻,我給起了名字叫“朗讀擂臺賽”,同學們自愿起來朗讀,如果你讀得比之前的同學好,你就繼續站著,不然,就由之前的同學繼續堅守擂臺,最后,由張老師集合全班同學把最后一個同學讀坐下,我感覺比較有意思。另外,張老師的評價語也說到了學生的心窩里,辟如“你乃神人”“這個同學了不起”之類的,經過張老師的演繹,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
張媛老師的《云雀的心愿》則是一篇很純粹的朗讀指導課。通過抓提示語、角色特點和想象畫面的方法來指導學生朗讀,將“學—練—用”融匯其中,2-4自然段學讀,5-10自然段練讀,11-15自然段用所學方法自讀,思路很清晰。但整個課堂內容略顯空洞,課堂從開始到結束都只有各種形式的讀。只有在最后有一個小練筆“怎樣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學生并不是很會寫,而教師在學生寫的時候又缺乏指導。教的痕跡過重,我覺得學生學會朗讀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教的時候應該潤物細無聲,如春風化雨,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朗讀。
孫琦老師的《沙漠中的綠洲》用的是“關鍵詞朗讀指導法”。通過抓關鍵詞,比如三個“買來”,動作“挖去、填上、埋上”等等,再抓關鍵句來體會阿聯酋人培育花草的不容易,進而讀出那種感覺。但我個人認為這堂課設計得并不是很合理,教師只注重了學,而沒有“練”和“用”。
下午,張敬義老師對《云雀的心愿》和《沙漠中的綠洲》進行了非常精彩的點評。點評非常有針對性。我重點說一下張老師對這兩節課的建議。張老師是這樣說的:“《云雀的心愿》中的練筆‘怎樣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過于成人化,要蹲下身來。可以改成‘小云雀遭遇光頭強砍樹,怎樣勸說他?’”確實,這樣兒童化的問題,更能提起學生的熱情。由此,我的感想是:要在教學中將生活與愛好結合,抓住學生興趣,語文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語文化。還有,我發現一個問題,張老師特別善于使用表格,在他執教的《航天飛機》中用到了表格,建議在《云雀的心愿中》也使用表格,這樣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面容清晰,一目了然,教師用得放心,學生學得開心。針對《沙漠中的綠洲》中“抓關鍵詞,抓關鍵句,抓轉述”的思路,張老師提出的建議是“一雅詞,二佳句,三精段”,由易到難,又有語文味。針對最后的練筆“播放南京郁金香被踐踏的視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可以改成“以雅詞雅句寫迪拜街頭風光”,頓時給人以柳暗花明之感。
聽了張老師的點評,我由衷佩服,也由衷感到自己的不足,我將會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各方面的實力。
最后,我想以張敬義老師的話作結:
語文三境界:會教語文,快樂教語文,享受語文。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從從容容,輕輕松松。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五
非常高興能夠跟羅xx老師們一行去參加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此次外出學習,收貨頗多。
一、 開拓了思維,教無定法。
在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語文教學內容豐富異彩紛呈,有朗讀教學課、有作文指導課、有口語交際課等。就拿作文指導課來說,有人物肖像描寫、有幻象作文指導、有現場作文指導。這些課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評價、修改、頓悟,訓練面廣,重點突出可謂是點面結合,訓練強度適中、學習密度合理、片段練習有效、評價修改及時確實能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使用讓枯燥的作文練習變得有滋有味,新的突破點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給我們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既開拓了教學思路又為自身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 語用的訓練,夯實語文教學的基礎。
羅蓉老師經常給我們講: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重視語言文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在此次大賽中語文老師注重語用的訓練,引導孩子積累詞語,為學習語文打下夯實的基礎。其中《畫家和牧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老師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設計思路、自然銜接的情景創設、隨文識的創新點樸實而有趣,知識的落實水到渠成。其中的語用的訓練,如:運用文中的句子仿寫句子。詞語的積累如:濃墨重彩、輕描淡寫沒有講很多,只要小小的一個視頻學生就如身臨其境,很容易就理解詞語的意思。加之把這兩個詞放到句子當中朗讀,感情色彩躍于紙上了。
三、教師基本功非常扎實,語言文引領學生。
本次大賽上教師的語言從容不迫,語速緩和有味,交代問題清楚易懂和學生交流親切和藹,正是這種師生對話為教學動態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平臺。教師的書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示范的指導,平時在課堂當中穿插總比臨時強調來的好“潤物無聲”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就是把別人好的東西拿來用,比起讀理論書籍強得多,所以此次學習多多,收獲滿滿。同時為今后的教育教學之路指明方向,努力前行。
課堂觀摩心得體會篇六
近觀竇桂梅老師在杭州“千課萬人”觀摩活動上執教《牛郎織女》一課,感觸頗深,亦耐人尋味。同時,我禁不住要問:對年僅十一二歲的孩子,有必要大談“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嗎?引發了我的深思。
“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這是竇桂梅有名的教改命題,是她對教育實質特點的深刻理解。
竇桂梅說,要把語文教學課堂變成溫馨愉悅的兒童樂土,“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好學生的感覺”,要把冷峻的說教變成親切的囑咐,把嚴肅的鼓勵變成真摯的叮嚀。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開拓學生的潛能、智慧。
創新,即是竇桂梅教學的方向目標,也是她教學的靈魂特色。“三超越”是對她教學創新的最全面、最準確的概括。“超越教材”,她努力形成現代課程意識,沖破傳統教材和教學傳統的禁錮,構建開放的、多維的、立體的課程、教材體系;“超越教師”,她辯證認識“師”與“生”的“教”與“學”的關系,摒棄“教師中心”“師道權威”的陳腐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觀、學習觀,尊重學生的人格,適應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探求和涉獵的積極性,全方位地解放學生的視界、思想、感情和心靈,讓學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識、求異思維、批判見識、攻關志向、創新品格逐步地發展起來;“超越自我”,她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持續發展,探索思維規律、學習規律、認知規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學會——會學——樂學”的學習境界。竇桂梅在創新教學的總體框架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求異意識、爭鳴意識、合作意識,注重對學生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求異思維、邏輯思維的全面訓練,形成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品格和創新學習個性。
竇桂梅提出“讓詩教永駐語文的課堂”。在她潛心營造的審美教學大格局中,教師是美的,學生是美的,顯性教學是美的,隱性教學是美的,教材是美的,設計是美的,結構是美的,教法也是美的。
她堅持以科研為教改的動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語文教改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注重探索語文教改的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注重實現教改思想的升華、認識的飛躍、理論的總結努力把語文教改的實踐形態轉化為語文教改的理論形態,逐步實現由創新教育的“必然王國”向創新教育的“自由王國”的轉變,實現有所探索,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持續發展。驗,是高層次的教改實驗。
在本次觀摩課上竇桂梅老師執教《牛郎織女》,是按照“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的順序教學的。《牛郎織女》是我過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被落選在了新學期小學語文教材里。她的教學“預案”里寫的是“主題:美滿”,實錄中寫的是“主題:對‘美滿’愛情的追求”。讀到此處,我有點疑惑了,是贊揚牛郎織女“對‘美滿’愛情的追求”,還是教學生“對‘美滿’愛情的追求”?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教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下幾處:織女與王母娘娘是什么關系?有人說在《寶蓮燈》中,玉帝和王母娘是夫妻;在《七仙女》里是母子,說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我想,王母娘是織女的母親也好,是織女的外祖母(“原來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孫女”)也罷,總之不是小姐和女管家的關系。姐妹們勸織女[師: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誰?(讓“織女”推薦其他“仙女”,然后教師對著被點名“仙女”)姐妹們,你們知不知道織女下這樣決心的后果嗎?勸勸她吧。生:哎呀,織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間,那違反了天規,王母娘娘可是要對你進行嚴厲的懲罰呀。說不定還丟了性命呢,還是不要下人間了。(板書“決心”)]細聽竇老師《牛郎織女》,我發現教育學生“對‘美滿’愛情的追求”的話還真不少!
……
師:“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描繪的是一個多么溫柔可人的美麗的女子呀。男孩們,將來,真的有了讓你心儀的女子,不防也用上,“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讀著這純潔與美好的詩句,說不上,給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滿的姻緣就此誕生了。(大笑)
……
師:……不管怎樣,“愛情”是我們生命中繞不開的長長的日子。我尊重同學們的意見,敬重你們能這樣大大方方地談成人對你們刻意回避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相信你們會有更深的體悟。
……
當然,這次不僅聽了竇老師的課,還有很多名師的課也是相當精彩的。
我想說的是,這些名家的課,包括市里、鎮里的公開課,可以說都“表演”得很好,也有很多借鑒的地方,在平時的教學實戰中,可以借鑒應用到他們的態度、引導方法等。但也不難看到,很多的課都下了很足的功夫,在現實中,像我,帶三年級語文、寫字、音樂、美術,要想像他們那樣用上多媒體、節節課做好課件,那么,我敢肯定,我必須24小時不睡覺,并且不寫那些造假的政治學習6000字、業務學習6000字、各科計劃、各科作文、語文等作業,不寫備課,不寫說課材料等每學年都要的過關材料,還要處理每節課都有的“老師,他打我了。”“老師,他……”……名家的課,自有借鑒之處,只是,以后能不能就結合實際,少點課件(不是不用,我們平時還是一桿粉筆,一面黑板阿),讓他們再講課的時候,在開講半小時前才告訴專家要講的課文,并滿足他們需要的上課用具,這樣講出來的課才有實戰性,才能顯出真本事,才能讓我們真正學到現實中講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