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一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題記
一首葬花吟,是詩,也為歌,頓將我的思緒牽絆入那紅樓的夢縈中。
只記得剛讀罷紅樓,心里不免添了幾多濃愁,不知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還是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或許都不是,我曾為黛玉和寶玉對自由愛情的向往而感嘆,卻悲憤那終究是落了空。
在紅樓中,我頗為鐘愛的是黛玉,黛玉性格里獨有一種叛逆和孤僻,盡管她對于世俗不屑一顧,但她卻尤其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這樣的女子,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是如此地可遇不可求。可是就是這樣超脫于世俗之外的女子,還是收獲不了純潔的愛情,終究是落了個苦的結局。而歸根結底,是源于她凄涼的身世、她骨子里透出的多愁善感與懦弱,以至于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因此徹底扼殺了她與寶玉之間的情誼。
我覺得黛玉在賈府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卻找不出她可依靠的親人;她生性寥落憂傷,更找不到傾述的知己,滿腹愁腸道不盡,哪怕是寶玉,也總是讓她患得患失。黛玉是凄慘的,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鐘情的是那薛家的寶釵,讓她與寶玉的姻緣成了空。
但是后來細想,死對于黛玉又無非是最好的解脫,至少讓她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了,否則若真讓她活了下去,以她的脆弱,是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的,再說寶玉無非是個紈绔子弟,身在富貴中,從小被一群女人包圍著,生性也早已偏向了柔弱的性格,現如今賈府塌了,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自然也給不了黛玉幸福。
我一直不喜歡薛寶釵,認為她是帶著虛榮的面具過了一輩子。就如她和黛玉間的“假”情誼,愣是別人拿她當了談心的知己,卻還是上演了一出在撲蝶誤聽小紅與墜兒的談話時,扯出與黛玉捉迷藏之謊之戲。其實看完整本書,才覺得寶釵這號人物的結局也是落魄的,她是當上了寶二奶奶,可是她失去了丈夫的關愛,她只能孤獨生,孤獨死,鎖在這寂寞的紅樓中,老死去,她的最終或許比黛玉更凄慘。
至少黛玉愛過了,追求了一份真摯的感情,是帶著回憶死去的。而她,什么都沒有,即使有了寶二奶奶的頭銜,但是賈府是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所以都無用了。
賈府有復興的可能嗎,還是真正的徹底敗落,高鶚沒有續寫到,但夠了,我知道我會一直讀下去,每一新誦或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紅樓夢》是讀不盡的,已經傳了二百多年,今后卻還要傳下去。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抹憂愁冷處濃!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二
一本偉大的書,對于作者自己是情感的抒發,對于讀者或許就是一個奇跡,《紅樓夢》一書正是如此。詩、書、禮、醫、住、食,無一不具,無一不通。但于人,最具深意亦非如此一句:女兒是水做的。全書貫穿的也正是水的悲劇。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那洋溢著無比春思的大觀園,女兒們,吟詩、作畫、玩樂,似乎是無了憂慮,一個個富家千金,在夢的幻景中逍遙了,整個大觀園內正充斥著一股溪流,給予其無限滋潤。
水,雖澄澈清雅,或急或緩,但水的流向卻永遠是被動的,一切她也都逆來順受了。
女兒是水,是否古今同?
精巧清雅的黛玉,俏麗而可愛,詩、詞作賦樣樣精通,有父為官,母雖早逝,但亦有老祖宗的呵護,在十二金釵中亦是光鮮奪目,平日亦歡亦悲,但在大家族的內斗中,失去了援手,從而含淚辭世。
頗具心機的探春與百年前那昭君一般,沉魚落雁,遠嫁了,想她在眾多金釵中亦是美滿了,而歷史是殘酷,這些犧牲了青春的女兒們許與暮暮垂危的老者,甚至以當地風俗,需得嫁與丈夫的兒孫,女兒們逆來順受,美譽背后的淚逝去無數。
你若是說,這只是特例,遠嫁邊塞的女子又有幾人呢?
《紅樓夢》中,惜春懦弱,便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孫紹祖手下成了魚目,最終香魂消逝;元春,可卿,亦在政治斗爭中成了犧牲品,替罪羊;探春遠嫁異國,湘云襁褓中成了孤兒,叔父母的欺凌更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實。寶釵,心機一世,溫婉和善,撲彩蝶之美,脫香串之羞,毫不遮掩的體現了其柔和可親,也得靠選秀來作為自己的最佳歸宿,最終雖與寶玉成婚,但觀念的不和仍致使寶玉二次出家,她自然也逃脫不了早逝的悲劇。
現今,裹小腳的陋習去除了,女兒們也終于擁有了真正的權利,課堂、比賽、考試、從政,那個三寸金蓮的裹布,將永遠壓進箱底,這正是以前的女兒們所從沒有想到的啊!
而我們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筆為她們的生命樂章重普華彩,女子并非沒有才情,沒有壯志,沒有力量,古有謝道蘊的詩詞,穆桂英的掛帥,武則天的輝煌人生,近代有林徽茵的才情,江姐的壯志,宋慶齡力量,無一不證實這一切,如今奧運會上,娘子軍奪取了一枚枚金牌,不讓須眉乃至獨占鰲頭。
女子有才亦有德,感謝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將愈發給女子以滋潤這世界的空間。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三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隨著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最終歸結。也許是由于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首屈一指。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后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后,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的大風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堅持住內心的一方凈土,是周國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愿。我愿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著心中永遠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著完美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里行間,他仿佛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完美,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我,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愿不再是個傳說。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四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于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后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里,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后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在這背后,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郁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于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里,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后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五
我從小就喜歡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由于,這里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運勢都是那樣深深吸引著我。
今年夏季,我去北京旅游。在_廣場、天壇、長城都看到了許很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能到大觀園看一看、瞧一瞧,由于,這里過去是拍攝《紅樓夢》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們住的屋子和花園,領會一下這里過去發生的故事。
8月14日,我來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觀園。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綠的爬山虎已經把它全部覆蓋住了,看著這里真是一個綠色的清涼世界。假山周圍有一圈花壇,花壇里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把大觀園的夏季裝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第一來到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她的屋外種的全是竹子,就連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這竹子象征著她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并且,我還發現,這里掛著很多演員陳曉旭的照片。由于這位演員把林黛玉演的非常是傳神,所以,多少年來大家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樣子。可惜她過早的離去,被人們很懷念她。在她的屋后,我還驚奇地發現,有幾棵梨子樹上的梨子已經成熟,只可惜那豐碩的果實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下面,我又來到了薛寶釵住的蘅蕪苑。她的屋外沒奇花只有異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書本很多,書桌占了非常大一部分地方,這說明,她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小姐。最后,我來到了花花公子賈寶玉的住所怡紅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寫的是怡紅快綠四個字,他的屋子非常大,里面的丫環不少,屋子里香氣撲鼻,體現了他濃重的脂粉氣息。
我在這里看到的景物,與在書上看到的似曾相識,仿佛真的來到了《紅樓夢》的世界里,我想:念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六
高爾基有云:“作家是時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筆--一支某位由圣賢用來撰寫藝術史冊的筆。”直至品讀完《紅樓夢》這部巨作,我才認識到曹雪芹先生正是這樣的一位作家,用手中的墨水,帶領讀者體會封建社會的酸甜苦辣和封建社會折射出的時代縮影。
千百翠竹掩映,數枝不知名的花從墻角探出宅院,清泉叮咚流過假山的縫隙;錯落有致的庭院,金玉鑲嵌著的鏤空的窗門內,傳來清脆悅耳的歡笑聲,或許你也想象過這樣的畫面嗎?從前的我對《紅樓夢》的印象便是如此,大觀園的喧鬧和繁華,府宅院中人們的嬉笑打鬧……當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當我讀到“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時,感受到時光易逝一去不返的無奈感傷,也許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正是如此之感慨吧;當我讀到“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時,感受到蕩氣回腸堅貞不屈的愛情;當我讀到興兒對鳳姐的評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時,感受到充滿歡笑的大觀園中陰暗的一面……古老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悲傷凄涼也隱隱透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楚和對丑惡封建勢力的反思批判。我想,這才是名著能超越它本身的時代,名垂青史的重要原因吧。
像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美好而凄涼。
周國平曾這樣評價《紅樓夢》——永遠未完成。我想,這是對這本書時代意義的最好詮釋。是的,在曹先生生命的結點,只完成前八十回的內容,遺留下的修修改改的手稿最終也不過永遠被遺留在他的案牘前。最后的四十回,后人替他完成。但如果這樣,“永遠未完成”便沒有真正詮釋它真正的意義:一切偉大的作品在本質上是永遠未完成的,他們的誕生僅僅是它們生命的開始。他們被世代傳閱,成為經典為人們所誦讀,被不同的時代賦予不同的含義,并且煥發同樣的生命力與活力;源源不斷的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支持,在文化史上留下的古老厚重的文化印記,成為人們永遠的精神財富。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
這是我對《紅樓夢》所生發的感慨,也因為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有力量的文字是一個時代的鮮活寫照”。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七
借錢可謂考驗當代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第一殺手,想和誰絕交,就朝他借錢。因為說好的三天還,三天后不僅錢沒了,可能連人都不見了。當然,也有幫人與危急之中、知恩圖報。《紅樓夢》中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劉姥姥因年成不好,沒錢過冬,思索一會,能跟賈府王夫人祖上連過宗,便來到賈府“打秋風”。
這里鳳姐先去請教長輩王夫人,搞清楚關系;然后說了很多臺詞,一用于寒暄,一解釋為什么給錢。因為開口之前鳳姐已經確定這錢是要給,但是又不是那么容易給。
第一層,親戚間本來應該照應,但是關系比較遠親戚,不走動不大知道;第二層,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家里也有難處。第三層,既然開口來一趟,再難也不能讓你空回去。
二十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紅樓夢》中二十兩一共出現21次,其中跟賈府有關的有:劉姥姥這次借得二十兩;賈母給寶釵、王熙鳳過生日拿出來二十兩;螃蟹宴一頓花費二十兩左右;賈瑞去世,賈赦、賈政、賈珍贈銀二十兩;趙姨娘兄弟去世賞銀二十兩。
可見二十兩對賈府來說或許是定例,適用于一般性的隨份祭祀。螃蟹宴借劉姥姥之口,說明二十兩夠莊家人過一年的花費。
對于借錢,借不借、借多少都很有講究。數目不多且對于被借者有足夠余力,可以施與援手,畢竟幫人也是幫己;在借錢行為中,實際上最關鍵的是對于借者,劉姥姥并沒有因為賈府豪門大戶,就覺得理所應當,不久就用瓜果蔬菜作為回報,最后更是救鳳姐女兒巧姐于危難之中,正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劉姥姥人窮志不短的品行,才是給那種總覺得“你弱你有理,你強你應該”的人狠狠一個耳光。
最新紅樓夢回至回讀后感優秀篇八
《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講的都是豪氣干云的人物,孫悟空,宋江,諸葛亮,一個比一個智慧,一個比一個能干,一個比一個驍勇善戰。
我喜歡黛玉,她能夠為自己的幸福而去爭取,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只是黛玉錯了,在這個年代,豈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嗎?黛玉太過于清高了。以至于不去交人情,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結局。而寶釵則與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與之相反,所以大觀園中的女兒們多與寶姐姐一塊兒,這點也促成寶釵在眾姐妹中交情甚好。再者,黛玉雖“心較比干多一竅”,可黛玉表現太露,不比寶釵端莊沉穩,在賈母眼中留下了一個典范妻子的表率。
身為“金陵十二釵”之首的“瀟湘妃子”黛玉,又怎會沒有難言之隱呢?父母已雙亡,在這偌大的府邸之中,卻沒有她的容身之地啊。
千紅一窟,萬艷同悲啊!
紅樓夢真的很不錯,我推薦大家也讀一下。
寒假紅樓夢讀后感(四):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