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一
一年級學生的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和入門階段,在整個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年級教材內容用游戲活動來消化,可以給學生較多的參與機會,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手、腦并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梢越o學生在大集體中的小自由,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的場所。
上好小學一年級體育課,就要因勢利導,富趣味于教學,寓游戲于教學,既能保證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腦并用能力,一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于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于決心書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于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于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恒,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并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二
教學內容:
1、跳短繩
2、踩繩
3、抓尾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跳短繩和踩繩的基本技術。
2、發展臂力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肌肉的發展,鍛煉關節韌帶;
3、培養勇敢頑強,團結互助,克服困難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跳短繩和踩繩的動作要領;
教學難點:甩繩子的.方法以及跳繩時雙腳起跳并腳;
教學反思:跳繩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掌握跳繩的能力稍差,所以在教學生跳繩時,我注意學生以上的特點,一步步慢慢的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是出現了問題,就是手耍的節奏和腳協調不起來,所以有些學生就抱怨說自己跳不起來,準備放棄,后來我就一個個動作進行分解示范,讓學生做小老師去教不會的學生,這樣學生稍微有些進步,因為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踩繩子和抓尾巴,由于以前曾經接觸過,所以做起來很輕松,學生也玩的開心,從煩躁的跳繩當中解脫出來。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三
對于如何上好一年級的體育課,如何便于自己記住學生的姓名(都快50了――健忘)以及學生能迅速記住自己的位置,我也認真地思考過別人的一些方法,在別人方法的基礎上,我采用了四個步驟:
一、調整身高順序:按照班主任原先排的男生一隊和女生一隊的隊形進入操場,我把這些孩子的身高位置做了調整。
二、變成四路縱隊:我走在男女生隊伍中間,讓孩子1、2報數,自己邊走邊報數同時邊拍一下孩子的頭,看看他是否也報準了數字。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數字之后,我讓男生的2數向左一步,女生的2數向右一步,這樣就形成了四路縱隊(縱隊排隊是一些老師告訴我小學一年級新生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
三、記住自己的隊―數:這時我再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位置由矮到高順序報數。并在報完數字之后,我設計了讓孩子們記住自己的隊數。讓孩子說出自己是第幾隊,第幾號,抽測鞏固一次。
四、游戲后鞏固練習:而后我采用紅綠燈的縱隊游戲形式進行了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后,我又進行了抽測,看看孩子們是否還記得住自己的隊數和號數,發現孩子們都還記得。下周我要繼續鞏固這種方式,結合孩子前后同學的姓名,讓孩子一方面互相認識,另一方面記住自己的站位。(原本想今天一下子都記住同伴的姓名的,發現孩子們有些“累”疲倦,所以就停止了繼續教學環節)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四
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體育教學中正確的動作示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可見,教師的示范對于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教師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學生通過對教師形體動作的觀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記憶表象,并使之“內化’,經過思維的加工,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因此,教師的每次示范都應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示范什么,怎樣示范等都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步驟,以及學生可能接受的具體情況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時,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讓學生先觀察,了解整個動作的形象,結構和過程,然后結合教學要求,把動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點示范。
這樣,完整的示范就為重點示范作了必要的鋪墊,并使重點示范的動作更加鮮明、突出,以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所以說正確的示范動作可以造成學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某種事物有一種特殊的欲求傾向,并力求積極參與該事物的心理特點并由此而產生學習體育技術動作的極大興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五
剛入學的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學習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在復習《希望風帆》1—3節后,我就發現學生對廣播操的復習失去新鮮感和好奇心,于是產生厭學情緒,即使做了,也是馬虎了事,心不在焉,情緒低落,動作有氣無力,應付課的任務。因此,我告訴學生新的廣播操不但使身體柔和優美,還使身體結實健美。而且每復習一節,我就鼓勵學生:看誰做得好,做得好的同學就請他來當大家的小老師,在隊伍前面帶領大家做;或者看到學生情緒低落時,就與學生一起喊口令,看誰的聲音最響亮。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大大地提高了。
我體會到: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的樂趣和自信。
一年級體育教案與教學反思篇六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
如:在本節課“障礙賽跑”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
這時,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激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