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那么你知道演講稿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一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等水開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里就安然無恙了。我的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我的媽媽說的煮好蛋,并把這些蛋涂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里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里的伙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里,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伙伴們這一群那一伙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伙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伙伴們也在剝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二
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安排(最新)
大家知道嗎?廣西三月三,是壯族的歌圩節。歌圩節又稱“歌圩節歌節”或“三月歌圩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安排,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3年“壯族三月三”的時間是2023年4月22日,實際2023年三月三放假安排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在3月左右公布。
根據以往慣例,預計廣西三月三放假2天,而三月三當天(22日)正值周六,23日(周日)調休五一需上班,因此,預計廣西三月三2023年放假時間為2023年4月21日至23日(含周末共三天),但最終放假時間要以政府正式通知為準。
蕉葉糍
蕉葉糍是壯家民間風味小食,南寧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也是南寧人的家常早餐的選擇,磨好的米漿加糖搓勻,用蕉葉包成長條狀,放到蒸籠上蒸,蒸好的蕉葉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葉糍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的,也根據各人口味,有咸和甜兩種。
紅薯糍粑
紅薯糍粑是扶綏縣有名的特產之一,具有壯家的獨特風味,扶綏當地的做法是把選好的紅薯洗干凈后放在蒸籠里蒸熟,然后剝去薯皮,再和糯米漿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兒的糍粑皮。
壯粽
壯族稱粽子為“粽粑”,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制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制的傳統食品,也是用來祭祀拜祖的食品。壯粽比我們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幾個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龍州金龍鎮角粽
角粽形狀似牛角,所以壯話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葉或楠竹葉卷成斗斗狀,用禾草捆扎,金龍鎮的村民們把“角莫”當成送禮佳品,特別是尋親訪友時,都喜歡帶上幾串“角莫”。
雞屎藤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面,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雞屎藤面是選用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的雞屎藤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當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除了面,還有雞屎藤糍粑。
把荷魚丸
把荷魚丸,是崇左市天等縣地道的地方風味小吃,湯煮、酥炸、煎蒸均可,韌而不硬,營養豐富,沒有腥臭味,清爽不膩,味道別具一格,深受人們青睞。
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魚、蝦仁、蔥花、老蒜等做餡,菜葉包好餡后放在銻鍋和豬筒骨一起燜熟即成,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最為正宗。據傳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艱苦條件下的產物,當時是用野菜包制而成。
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5種顏色的糯米飯,五彩繽紛的,讓人看著都覺得好想吃,雖顏色鮮艷,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楓葉、黃姜、紫飯葉、紅藍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節、農歷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端午節等民間傳統節日,壯族家家戶戶都喜歡做五色糯米飯吃,以作趕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著人們五谷豐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飯有“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的作用之說。三月三當天,南寧的街頭早餐店也可以見到。
烏米飯
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里做烏米飯,三月三當天,街道上烏米飯飄香。烏米飯的口味分為咸、甜兩種,有人說烏黑發亮的烏米飯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憑祥竹筒飯
廣西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竹筒飯。嶺南一帶盛產竹子,憑祥的氣候和環境十分適宜竹子的生長,竹筒飯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節中,密封后烤熟,吃起來粒松軟,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
八寶魚生
武鳴兩江鎮的八寶魚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絲、蘿卜絲、酸姜絲、香菜、紫蘇,還有自腌的檸檬、酸梅,這些配料與魚生拌在一起,吃起來可謂五味雜陳。
艾葉糍粑
清明節前后,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于農歷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話說,“年年艾葉綠,歲歲馃泛香,當天,艾葉糍粑遍布南寧街頭巷尾,得到很多人喜愛和追捧,艾葉糍粑清涼香甜,味道鮮美,有消除膩意,增進食欲的作用。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農歷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曰:“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痹~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八j菜,別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在中藥里,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
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采摘來插在發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于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三月三舉家出游賞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舉家出游,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還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實際上作為賞花來看 ,杏花并不算好看 ,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得早,農歷三月已經綻放,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賞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青島也不例外,郊區“小水村”一帶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賞杏花的人群絡繹不絕。
三月三日天氣暖,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大中學校還有三天春假,在公立四月,農歷三月三上巳日,各校安排春游,過去嶗山交通不便,人們郊游去丹山一帶的最多。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就寫有:春天來了,學生們忙著去逛丹山。
丹山一帶是水果之鄉,以杏樹和桃樹最多,這恰是杏、桃花開之際,幾千名大中學生三月初三走向了丹山。
丹山是一個傳統上特指的游覽區,它從丹山到少山這二者之間的區域,兩座山上都有賞花亭供游人們休息。這一帶幾乎盡植杏樹、桃樹,從山上看下去粉白的是杏花,紅的是桃花,綠的是麥苗,如大地織錦,好一幅天然圖畫。從地面穿行于桃杏之間,青島的桃花品種枝干矮,桃花的枝干觸及頭部,到處歡聲笑語,青年女生脫去棉衣盡展青春的風采,真是“麗人行”,“桃花人面相映紅”,一派春色在丹山。
讀中學的時候,同朋友從市內騎著自行車去丹山一帶郊游,去的.時候沿著四流路過滄口轉向丹山一帶,中午在法海寺進午餐,下午經中韓、山東頭而歸,至今難忘。
有一年,電影《葡萄收了的時候》攝影組的演員們住在法海寺,有許多明星,包括于洋、張平、李百萬 、藺娜等,被影迷們包圍,青島一中劇團去與他們聯歡。一中的劇團中如韓蘭芳、潘霞以后也成為了影星。
在青島,三月初三,即墨的丈二山有廟會,丈二山上有關帝廟 ,以此為依托形成廟會 ,各種商販、小吃、文藝演出云集在廟會 ,是即墨“三大廟會 ”中人最多的,這里有許多民間工藝品,出售的七級竹鳥籠是一大特產,全國聞名。丈二山廟會始于明代初年有近700年的歷史了。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三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氣象專業服務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建設以及防災減災等各項事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下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條例,歡迎閱讀!
第一條為了發展氣象事業,規范氣象活動,準確、及時地發布氣象預報,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氣候資源,為廣西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氣象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氣象探測、預報、服務和氣象信息傳播、氣象災害防御、氣象科學技術研究以及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主管氣象工作的部門,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
自治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以及市、縣人民政府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對其氣象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縣級以上規劃、建設、公安、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郵電通訊、信息產業、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氣象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發展地方氣象事業,把地方氣象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五條地方氣象事業項目主要包括:
(四)空中云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和試驗研究等項目;
(五)防汛抗旱、社會公益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科技服務體系;
(六)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其它地方氣象服務項目。
第六條氣象臺站的站址和基礎設施應當保持長期穩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損毀、侵占或者擅自移動氣象探測場地、儀器設備、通信線路等設施,禁止干擾或者侵占氣象通信頻道和信道。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納入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氣象臺站現有探測環境,經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認定不符合規定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善或者建設新的探測場地。
第八條規劃、建設、國土資源和發展計劃等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的標準,審批建設項目和建設用地。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制定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措施。
第九條因樹木生長等自然環境變化對氣象探測環境或者設施造成不利影響的,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協助氣象主管機構消除不利影響。
第十條經依法批準遷移氣象臺站的,新址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會同有關部門選定。新舊站址氣象對比觀測時間必須滿一年,對比觀測期內,在舊氣象臺站場址及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不得動工。
第十一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以及市、縣人民政府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氣象技術規范和氣象技術裝備、氣象業務等行業標準,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送臺站檔案變動情況等有關資料,遵守氣象資料匯交制度,依法接受氣象主管機構的業務監督管理。
第十二條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及氣象情報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按照職責制作并向社會統一發布。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及氣象情報。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作和發布農業氣象、地球環境氣象、海洋氣象、火險氣象等級等氣象預報。
第十四條各級廣播、電視臺站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應當安排專門的時間或者版面,每天播發或者刊登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發布的公眾氣象預報或者災害性天氣警報。對國計民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災害性天氣警報應當隨報隨播。
電視氣象預報節目由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制作,電視臺站應當按時播出,廣播、電視播出單位改變氣象預報節目播發時間的,應當事先征得有關氣象臺站的同意。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及當地廣播、電視臺站和報紙應當共同保證氣象預報廣播、電視節目或者報紙版面的質量。
第十五條廣播、電視、報紙、電信、信息網絡等公眾媒體和信息服務單位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等氣象信息,必須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不得更改其內容,并標明氣象臺站名稱和發布時間。
公眾媒體和信息服務單位通過傳播、轉播氣象信息獲得的收益,應當按照國家或者自治區的規定提取,用于發展氣象事業。
第十六條新聞報道、商業宣傳等需要引用氣象信息的,必須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或者經氣象主管機構審定的資料。不得虛擬氣象信息制造商業效應或者新聞效應。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和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防御氣象災害決策服務體系,制定并實施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和應急方案,提高防御氣象災害能力。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工作,及時提出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并依照標準確認氣象災害類型,評估重大氣象災害。
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監測和預報,對臺風、暴雨、寒潮冷害等重大氣象災害實行預警信號發布制度。
其他部門的有關監測臺站,應當及時向同級氣象主管機構提供防御氣象災害所需的氣象、水文、風暴潮等監測信息。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專業隊伍,保證所需經費。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人工影響天氣的管理工作和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全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規劃和計劃;制定管理制度;組織、管理全區人工影響天氣重大工程建設、科學實驗、技術開發及裝備供應;組織指導技術培訓;審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組織的資格條件;組織、實施全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民航、通信、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
第二十一條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組織,必須具備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資格條件,遵守作業規范,使用的設備必須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技術標準。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器材及彈藥。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雷電災害的預警和防御能力。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指導,對各類防雷裝置實行設計審核、竣工驗收,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類防雷裝置的檢測工作。
第二十三條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設計、施工的單位資質,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認定。
第二十四條防雷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并經質量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禁止生產、銷售、安裝、使用不合格或者國家明令淘汰的防雷產品。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氣候資源的綜合調查、氣候區劃、氣候災害風險區劃工作,負責組織氣候監測、分析診斷、評價以及氣候變化的研究和應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發布本行政區域氣候公報。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城市規劃、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以及大型太陽能、風能等涉及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進行氣候條件可行性論證。未進行氣候條件評估論證的項目,不得實施。
第二十七條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氣象能源開發、氣象災害評估、城市建設規劃使用的氣象資料,必須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或者經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審查。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專門加工的氣象服務項目,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損毀、侵占氣象設施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造成損害后果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批準,擅自移動氣象設施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責令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承擔恢復原狀的費用,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對比觀測期內強行實施建設項目干擾氣象工作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造成氣象信息資料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發布氣象預報或者災害性天氣警報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新聞報道、商業宣傳中,使用不是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或者未經氣象主管機構審定的資料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規定安裝防雷裝置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氣象能源開發、氣象災害評估、城市建設規劃中,使用不是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或者未經氣象主管機構審查的氣象資料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規定擅自批準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建設項目的;
(三)涂改、偽造氣象資料的;
(四)不符合資質、資格條件予以核準、同意、確認的。
第三十六條本條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業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應對復雜天氣氣候的能力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了推進我國從氣象大國走向氣象強國,20xx年9月,中國氣象局正式印發《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xx-2030年)》,明確了20xx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展望了2030年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發展目標,成為我國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藍圖。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全球氣候變化,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國家對氣象保障的要求更為緊迫、期望也越來越高,因而,通過有效的努力減輕防災減災的壓力極為迫切。
因此,此次《綱要》中“大力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水平”所占分量很重。許小峰說,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發揮各級政府防災減災的主導作用,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政府績效考核和公共財政預算。建立規范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在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能力的同時,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水平。建成部門聯合、上下銜接、管理規范的國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四
海洋浩瀚無涯,擁有豐富的資源,為人類提供了無數的功能與利益。對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的理論依據的追尋也成為了國際法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問題。下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歡迎閱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防治污染損害,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自治區管轄海域內從事航行、勘探、開發、工程建設、生產、旅游、科學研究以及其他活動,或者在沿海陸域內從事影響海洋環境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在本自治區管轄海域以外,造成本自治區管轄海域污染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和本條例執行。
第三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保護體系、防災減災和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及時解決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將海洋環境保護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列入環境保護目標考核體系,并將海洋環境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對本級人民政府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指導、協調和監督,并負責防治本行政區域內陸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級人民政府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監督管理,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評價和科學研究,負責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林業、水行政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海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
第五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鼓勵、支持海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以及舉報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行為,鼓勵社會投資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海洋環境監督管理
第六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海域區域性海洋環境保護規劃、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編制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和公布后實施。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包括海洋環境保護目標、主要任務、主要措施、海洋環境污染應急能力建設、重點海域、海洋生態建設項目安排以及對自治區有關部門和沿海設區的市、縣的要求等內容。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與環境保護規劃以及有關沿海開發規劃等相銜接。
第七條 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根據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海洋環境保護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和公布后實施,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海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八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標準化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擬定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標準,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和公布后實施。
第九條 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海洋自然災害和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預警聯動機制。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加強對海洋自然災害和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監視、預警、預報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海洋環境監測、監視資料共享機制,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標準、環境監測、監視標準及規范,定期對所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作出評價并報告本級人民政府。
依法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分別負責各自所轄水域海洋環境的監測、監視。
第十條 海洋環境質量評價內容包括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與生態以及近岸海洋環境狀況、主要入海河口和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等基本情況。
第十一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編制環境質量公報所需的海洋環境監測資料。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與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有關的資料。
第十二條 從事海洋環境調查、監測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三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赤潮、風暴潮、海浪、海嘯等海洋自然災害和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
海洋石油開采和沿海石化、造紙、冶金、核電、航運、港口等可能發生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制定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并向所在地的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洋污染事故應急能力建設,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專用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和器材。
海洋石油開采和沿海石化、造紙、冶金、核電、航運、港口等可能發生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應當建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專用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和器材,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五條 發生赤潮、風暴潮、海浪、海嘯等突發性海洋自然災害和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時,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盡快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相關單位和個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災減災和污染事故處理工作,消除或者減輕危害,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發布有關突發性海洋自然災害和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
第十六條 發生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時,當事人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污染損害,并及時就近向海洋、環境保護等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當事人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的,由有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按照職責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避免或者減少污染損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所需的費用由責任人依法承擔。
第十七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環境保護等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接到海洋環境污染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及時依法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及時通知并轉交有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調查處理,同時告知當事人。
第三章 海洋生態保護
第十八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依照法定程序選劃、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
第十九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漁業、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對未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的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以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建立海洋生態監控區,及時掌握海洋生態環境變化情況。
第二十條 經依法批準在海岸、海域采挖砂石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進行,并采取必要的生態保護和安全措施,不得危及海岸、碼頭、航道、跨海橋梁、臨海公路、海堤、海底管線等的安全。
(一)重要的魚類洄游通道、索餌場、越冬場、產卵場和棲息地;
(二)海洋水生動植物養殖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傳統趕海區;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海域。
第二十一條 人工魚礁建設和近海人工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技術規范。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人工魚礁區、休漁期和近海人工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的監督管理和生態監測。
第二十二條 引進海洋動植物物種,應當進行科學論證。經批準引進海洋動植物物種的,應當在批準機關指定的區域對引進的海洋動植物物種進行可控性實驗;發現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危害的,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并報告當地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漁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漁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引進的海洋動植物物種組織跟蹤觀察,發現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的發生或者減輕、消除危害。
第四章 海洋環境污染防治
第二十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自治區重點海域海洋環境容量、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國家確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組織制定本自治區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污染源排??刂朴媱?。
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自治區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污染源排??刂朴媱?,制定所轄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污染源排??刂朴媱澋膶嵤┓桨?,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水行政、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入海河流源頭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實行入海河流交接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負責制,確保入海河流水質不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入海河流的水質監測,確保入海河流水質不低于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水質要求;發現不符合水質要求的,應當依法調查處理。
第二十五條 海水養殖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漁業養殖規劃等有關規劃,嚴格控制淺海灘涂養殖總量。
從事海水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批準的區域內養殖,推廣生態健康的養殖方式,合理投餌、施肥,養殖用藥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農藥、漁藥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準,不得將養殖生產、生活廢棄物棄置海域,對含病原體的養殖廢水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達到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海域,防止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六條 設置入海排污口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
禁止在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海濱風景名勝區和旅游度假區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海域新建排污口。原有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有關單位限期治理;經治理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責令遷移或者關閉排污口。
第二十七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主要污染物排??偭靠刂浦笜撕椭饕廴驹磁藕?刂朴媱澮螅訌妼θ牒E盼劭诤完懺次廴疚锱藕1O控。
經依法批準向海域排放陸源污染物的單位,應當將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以及防治海洋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有關技術和資料抄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并保證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有關標準。
第二十八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和完善沿海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行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管網覆蓋區域外臨海的賓館、飯店、旅游場所以及畜禽規模養殖等相關場所,應當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對本單位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
臨海工業園區以及不在工業園區的工業企業應當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集中處理污水,并按照園區規劃環評要求和項目環評要求實行達標離岸深水排放。
第二十九條 經依法批準向海域排放污染物或者向海洋傾倒廢棄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傾倒費。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收的排污費、傾倒費,應當用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條 沿海港口、碼頭、裝卸站和船舶修造廠應當建設船舶污染物、廢棄物的接收處理設施,實行船舶廢棄物集中處理。
船舶及其相關作業不得違反規定向港口水域或者海洋排放含油污水、壓載水、廢棄物、船舶垃圾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對來自有疫情港口的船舶及其廢棄物、垃圾、污水、壓載水等污染物,應當向??康母劭谒诘氐臋z驗檢疫部門申報,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三十一條 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環境保護設施未經原審批或者核準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行政主管部門檢查批準,建設項目不得試運行;環境保護設施未經原審批或者核準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在該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投入運行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前向原審批或者核準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環境保護設施驗收。驗收不合格的,應當限期整改。
第三十二條 禁止在天然港灣有航運價值的區域、重要苗種基地和養殖場所以及水面、灘涂中的魚、蝦、蟹、貝、藻類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以及重要的洄游通道圍海造地。
經依法批準從事圍填?;顒拥膯挝缓蛡€人,應當采取先圍后填方式和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使用的填充材料應當符合海洋環境影響評價要求,不得使用生活垃圾、醫療垃圾等有毒有害材料填海。
圍填海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海洋環境跟蹤監測工作,并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規定施工。
第三十三條 使用海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清除用海范圍內的垃圾和廢棄物。
第三十四條 因工程建設、石油開采、排放污染物、海上運輸、傾倒廢棄物等造成海洋污染事故,危害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的責任者,應當排除危害;給國家、單位和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海洋污染事故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部分,由依照本條例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向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所得賠償款應當用于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和水產資源增殖。
第五章 海洋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十五條 新建、改建、擴建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十六條 海岸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
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后,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七條 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在批準或者核準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前,應當征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會。其中,圍填海工程應當舉行聽證會,聽取社會和當地公眾意見。
第三十八條 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或者核準后,工程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或者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等發生重大改變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請批準或者核準該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準或者核準之日起超過五年方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在該工程開工建設前報原審批或者核準部門重新審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在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外采挖砂石的,由沿??h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采挖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并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不在批準機關指定的區域對引進的海洋動植物物種進行可控性實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補救措施,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危害的,責令消除危害。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將養殖生產、生活廢棄物棄置海域,或者將含病原體的養殖廢水未經無害化處理排入海域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未按照批準方式圍填海,或者使用的填充材料不符合海洋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或者使用生活垃圾、醫療垃圾等有毒有害材料填海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或者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權限責令限期改正,采取補救措施;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建設、運行,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超越權限審批或者核準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
(四)挪用排污費、傾倒費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行為。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發布于1982年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經1999年修訂后,從20xx年4月開始實施。新法在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評價和科學研究,防治海洋污染工程建設項目和遏制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污染損害等方面作了具體的規定。
“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清潔海洋的舉措之一,該計劃對海上油(氣)田、船舶的廢棄物排放入海和廢棄物海洋傾倒等海洋排污行為作出若干限制性的規定。
目前,全國已建成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區80余個,其中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24個。
這些海洋自然保護區保護了具有較高科研、教學、自然歷史價值的海岸、河口、島嶼等海洋生境,保護了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及其棲息地,也保護了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五
(1993年12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9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森林管理辦法》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自治區境內森林資源的保護、培育、利用、管理以及其他改變森林生態環境的活動,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本辦法。
第三條 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不斷擴大森林資源,實現自然生態良性循環。
第四條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林業工作。鄉、鎮人民政府的林業工作部門負責管理轄區內的林業工作。
第六條 森林、林木所有權按下列規定確定:
(四)義務種植的林木,歸該林地所有者所有,但有協議或者合同的,按照協議或者合同的規定確定。
第七條 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其所有權和使用權。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八條 改變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后,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更換權屬證書。
(二)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全民所有制單位與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對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或者林地使用權有 爭議,爭議雙方同在一個縣(市)的,由其所在地的縣(市)級人民政府處理;爭議雙方不在一個縣(市)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或者行政公署處理。
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條 植樹造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合理安排林木結構,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植樹造林應當與種植水果相結合,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果業。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規定,負責征收育林基金、更改資金,用于林業生產建設,財政、審計部門負責檢查監督。
第十二條 自治區植樹造林總體規劃由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三條 各地區、市、縣應當根據全自治區總體規劃和當地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森林覆蓋率和植樹造林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 宜林荒山荒地應當采用多種方式植樹造林。
林木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必須在當年或者次年完成更新造林。
農村居民使用的自留山或者承包林地不按規定時間造林的,由林地所 有者責令限期完成造林。逾期仍不造林的,收回林地,并組織造林或者重新發包。
第十五條 植樹造林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堅持科學造林,科學管理,提高造林質量。
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坡,禁止開墾種植農作物;五度以上的山坡種植農作物,必須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大面積連片造林,應當同時進行防火林帶等配套工程建設。
第十六條 具備封山育林條件的林地可以封山育林,對新造林地實行封山護林。
封山育林、封山護林應當考慮當地群眾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以分別采取全封、半封或者輪封等方式。
封山育林、封山護林應當設立標志。封山面積、界限、時間和方式由鄉、鎮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七條 自治區鼓勵、扶持發展鄉村林場和其他各種形式的聯營林場。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鄉村林場扶持、指導和服務。
鄉村林場實行“以林為主,多種經營,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經營方針和“誰投資、誰經營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在搞好林業生產的同時,因地制宜地開展種植、養殖、加工和服務等經營項目。
第十八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國有、集體林業單位建立林木良種生產基地,加強林木種子管理工作,逐步實現林木良種化。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森林撫育采伐規程,加強對中幼林撫 育,提高林分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
第十九條 實行造林檢查驗收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每年應當組織對造林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核實造林面積和成活率。人工造林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計入本造林面積。經補植成活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可計入下造林面積。
第二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實行造林綠化任期目標責任制。第四章 森林保護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健全和完善護林組織,加強森林保護工作。
珍貴、稀有、古老或者特大的樹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檔案,設立標志,予以保護。
第二十二條 松樹采脂實行采脂證制度。松樹符合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對松脂采集規程的要求時,方準采脂。
采脂證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頒發。
第二十三條 砍伐樟樹、桉樹、楓樹等油用林木,或者采用挖根、采枝、采葉、剝皮等方式蒸取芳香油的,必須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批準。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同意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給營業執照,不得收購前款規定的各種芳香油。
第二十四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植物和林木種苗的檢疫工作。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林區森林 防火基礎設施的建設。
各級森林防火機構應當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
第二十七條 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的規定和本自治區的實際情況,每五年統一組織全自治區森林資源清查。
第二十八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必須建立森林資源檔案,及時、全面地掌握森林資源變化情況,做好森林資源數據更新,建立森林資源統計年報制度。
第二十九條 國有林場和自然保護區,應當根據林業長業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施行。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村集體組織和國有農場等單位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搞好森林經營,提高林分質量和經濟效益。
第三十條 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當地情況,提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林的區劃方案,經地區、市林業部門審查后,報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執行。
第三十一條 勘察設計、修筑工程設施,開采礦產資源應當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須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應當經林業主管部門簽署意見,由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辦理征用、劃撥或者出讓土地手續。
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單位,必須按照規定支付林地、林木補償費、森 林植被恢復費和安置補助費。具體標準按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加強自然保護區的森林、野生動物、植物和其他自然資源的管理,禁止濫伐、盜伐、亂捕濫獵和亂采濫挖。
第三十四條 森林和林木實行限額采伐。國有林場以及農墾、水利、煤炭、城建、鐵路、交通、華僑、民政等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各單位合理經營、永續利用和采伐量不大于生長量的原由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由各自的自治區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后,抄送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其他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縣林業主管部門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經地區、市林業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報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報送的年森林采伐限額,匯總平衡后,編制全自治區年森林采伐限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后報國務院批準。
農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個人所有零星樹林,不計入年采伐限額。
第三十五條 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須依法申請采伐許可證,并按照采伐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伐。農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個人所有零星樹木除外。
林木采伐許可證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核發。對采伐申請,應當在一個月之內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
遇有緊急搶險情況,必須就地采伐林木的,可以免除申請林木采伐許 可證,但事后組織搶險的單位和部門應當將采伐情況報當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備案。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木材銷售和木材市場的管理。管理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三十八條 經營、加工木材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并發給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報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發給營業執后方可經營或者加工。
第三十九條 竹、柴、炭的經營管理辦法,由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四十條 運輸木材、竹、炭、松香等主要林產品,陸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必須依法辦理運輸證件,對無運輸證件的,公路、鐵路、航運等交通運輸部門不得承運。辦理運輸證件和運輸管理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四十一條 在林區的交通要道,根據需要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設立木材檢查站。
木材檢查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攜帶證件和佩戴標志,如需進入車站、碼頭、貨場檢查時,公路、鐵路、航運等交通部門和承運單位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超過年森林采伐限額下達木材生產計劃的;
(二)超過木材生產計劃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的;
(三)越權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的;
(四)對申請采伐許可證,不按期辦理的;
(五)違反木材運輸管理規定,發放木材運輸證件的;
(七)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力,損失嚴重的。
第四十三條 侵占國家、集體和個人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責令其退出林地,賠償經濟損失。
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批準,毀林開墾和毀林采礦、采石、取土,致使林木、林地受到毀壞的,責令其賠償損失,補種毀林株數一至三倍的樹木或者繳納相應的造林費。
第四十四條 在封山育林、封山護林區放牧、砍柴,致使林木受到毀壞的,責令其賠償損失,補種毀林株數一至三倍的樹木或者繳納相應的造林費。
無松樹采脂許可證采集松脂,或者違反松脂采集規程采脂的,責令賠償損失,補種毀林株數一至三倍的樹木或者繳納相應的造林費。
采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不按照規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責令 其限期更新造林。逾期不更新造林的,處以相當于所需造林費用一倍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未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砍伐樟樹、桉樹、楓樹等林木蒸取芳香油的,沒收違法所得,并以盜伐或者濫伐林木處罰;采用挖根、采枝、采葉、剝皮等方式蒸油的,沒收到違法所得,責令其賠償損失,可以并處所賠金額一至二倍的罰款。
違法收購用樟樹、桉樹、楓樹等林木蒸取的芳香油料的,沒收其所收購的油料;油料已銷售的,追繳其違法所得。
第四十六條 損壞、偷盜或者擅自移動護林標志、林區工程設施的,責令其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可以并處賠償損失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按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的規定處罰。
對盜伐的木材、竹子或其變賣所得,予以追繳,返還原主。原主難以確定的,轉入林業基金。
使用偽造或者倒賣的林木采伐許可證采伐林木的,按濫伐林木處理。
(一)收購無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木材,或者無木材收購權的單位直接收購木材,或者收購的木材來源不合法的,沒收所收購的木材,可以并處木材銷售價三至四倍的罰款。
(二)銷售違法收購或者來源不合法的木材的,沒收其所銷售的木 材,可以并處所銷售的木材價款二至三倍的罰款。木材已銷售的,處以木材銷售價三至四倍的罰款。
(一)收購無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木材,或者無木材收購權的單位直接收購木材,或者收購的木材來源不合法的,沒收所收購的木材,可以并處木材銷售價三至四倍的罰款。
(二)銷售違法收購或者來源不合法的木材的,沒收其所銷售的木材,可以并處所銷售的木材價款二至三倍的罰款。木材已銷售的,處以木材銷售價三至四倍的罰款。
(三)無木材經營許可證經營木材,或者無木材加工許可證加工木材的,沒收其經營或者加工的全部木材,可以并處沒收的木材銷售價二至三倍的罰款。
(四)超越木材經營許可證規定的范圍經營木材的,沒收其所經營的木材。超越木材加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加工木材或者加工的木材來源不合法的,處以其所加工的木材價款百分之六十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 偽造、倒賣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或者使用偽造、倒賣的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經營(加工)木材的,處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對已獲利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二至五倍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分,由直接責任人員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決定。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決定。
違反本辦法,需要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六
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歷三月初級中學三級年級極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會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老人小孩只是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云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為圓形,繡球有花鳥,里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為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后由勝方發球。每發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于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壯美廣西演講稿篇七
二、做好審判工作。依法審理本庭轄區內的第一審婚姻家庭、繼承、宅基、相鄰關系、勞務合同、人身損害賠償、雇員損害賠償、合伙內部糾紛、土地使用權糾紛案件及法人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的買賣、金融借款、承攬、租賃、借用、贈與、委托、擔保、飲食服務等合同糾紛案件。
從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于審判案件出發,采取駐庭辦案與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辦理案件,應當分別輕重緩急,急案先辦,防止矛盾激化。
十、做好本庭所承辦案件統計和統計數據的報送工作;
十二、指導轄區村民調解組織的工作;
十三、履行本部門的其他工作職責。
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一條為維護法庭秩序,保障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 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時,合議庭的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的審判 員主持法庭的審判活動,指揮司法警察維持法庭秩序。
第三條法庭下面應當懸掛國徽。
第四條出庭的審判人員、書記員、公訴人或者抗訴人、司法警察應當按 照規定著裝;出庭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 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衣著整潔。
第五條審判人員進入法庭和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宣告法院判決時,全 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六條審判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審判活動,保障 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第七條訴訟參與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維護法庭秩序,不得喧嘩、吵鬧; 發言、陳述和辯論,須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
第八條公開審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聽;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 等情況,需要時,持人民法院發出的旁聽證進入法庭。
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第九條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
(一)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二)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
(三)不得發言、提問;
(四)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
第十條新聞記者旁聽應遵守本規則。未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不得在庭審過程中錄音、錄像和攝影。
第十一條對于違反法律規則的人,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可以口頭警告、訓誡,也可以沒收錄音、錄像和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準予以 罰款、拘留。
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第十三條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采取強制措施,由司法警察執行。第十四條外國人或者外國記者旁聽,應當遵守本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