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平衡教案篇一
一、開始部分。
(一)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走成一個大圓(可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走,歌詞為:走走走,走走走,走成一個大皮球)。能聽口令"立定!"、"齊步走!"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游戲"撿皮球"。玩法為:幼兒站成圓形隊,聽教師講解游戲名稱和規則。然后幼兒四散在場地上,教師迅速將球拋向場地四周。幼兒每人撿一個球后迅速回到原位,并站成大圓。游戲可重復進行。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戲"拖小豬"。教師交待游戲名稱和玩法:"今天我們玩一個游戲叫'拖小豬'你們手中的球就是小豬。待會兒,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竹圈,請小朋友用竹圈套住'小豬'后拉繩向前走,注意拖圈時不要讓'小豬'跑出圈外(教師可示范玩法)。如果'小豬'不聽話,跑出來,請小朋友趕快把它放進圈里,然后繼續玩。"(必要時可讓幼兒示范1-2次)(二)幼兒游戲。老師巡回指導,并運用語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及時提醒幼兒向前拖時不要碰到別人。
(三)教師:"'小豬'要回家了,請小朋友把它趕回家,送到豬圈(以教師準備的筐替代)里去吧。"游戲結束,并作簡單小結。
三、結束部分。
(一)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玩法:幼兒在場地上四散走,邊走邊念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等幼兒念完后,教師繼續念:"摸摸大樹(或滑梯等物)跑回來。"說完最后一個字后,幼兒向指定方向跑去,直到摸到指定物體為止。游戲重復2-3次。
(二)評價、小結游戲情況后,幼兒隨教師離開場地回教室。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平衡教案篇二
1、引導幼兒隨音樂旋律完整做動作,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愉快情緒。
2、借助情景創編并能熟記動作順序。
3、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自行車一輛,若干風景圖片,音樂光盤
一、導入
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去春游,可是,我們這么多人怎么去呢?教師引導幼兒積極發言。
2、情景表演:看,有的小朋友是騎著自行車來的?。請一位小朋友騎自行車入場。
3、提問:你們發現他是如何自車的嗎?(幼兒發言及模仿騎車動作)
4、騎車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看前方?速度慢?懂得按車鈴兒)
1、根據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并且學習模仿騎車動作。
2、隨音樂進行表演
啟發幼兒用椅子做為道具(自行車)
3、不跟音樂進行表演學習分解動作,要求幼兒注意細節。(教師帶著幼兒做動作)
4、完整跟隨音樂進行表演,并且邊走邊看看沿途看到的風景(教師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出示一張一張漂亮的風景圖片)
我們看到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春游活動圓滿結束,活動中大家能注意安全,保持車距,我們進行了一次安全而又愉快的旅行,小朋友都玩累了,老師也累了,我們也該休息休息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多搜集一些適合本班幼兒年齡段音樂作品,供幼兒欣賞,做韻律或練習打節奏,使幼兒音樂方面提高的更快,且在其中體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思考,多提問,力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還要關注幼兒存在的個體差異,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平衡教案篇三
中班幼兒特別喜歡玩變魔術的游戲,他們對有魔力的東西充滿向往?!缎±鲜蟮哪О簟肪褪沁@樣一個能滿足幼兒想象、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小老鼠有根神奇的魔棒,將魔棒指向某樣東西并念出咒語,那樣東西就會變大或變小。小老鼠利用這根魔棒,不但幫助了自己,還幫助了小伙伴。這個故事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理解和感受。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想象力,我以此故事為基礎設計了語言活動,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積極參與故事創編,充分體驗魔棒的神奇,并感受小老鼠用魔棒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以及自己創編故事的樂趣。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節。
2.體驗魔棒的神奇,體會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創編故事結尾,感受創作的樂趣。
一根"魔棒"(可用尺子或樹枝制作,也可以直接購買);《小老鼠的魔棒》故事課件;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等故事角色的頭飾。
一、了解故事第一段,初步感受魔棒的神奇。
教師出示一根"魔棒",引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內容。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師:這可不是一般的小棒,它是一根有魔力的魔棒,你想知道這根魔棒是誰的嗎?瞧!原來它是小老鼠的魔棒??!這根魔棒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呢?我們一起來看ppt課件吧。
小結:小老鼠的魔棒真神奇,只要一念咒語它就能把東西變大或者變小。(說明)播放ppt課件是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第一段內容,感受魔棒的神奇。利用課件按鈕,讓幼兒使用魔棒嘗試學說咒語,既形象有趣又達到了復述故事中重點對話的目的。
二、猜想故事第二段,講述并表演故事情節。
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草地)。師:小老鼠來到了哪里?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師:(點下雨按鈕)忽然發生了什么事情?它會想什么辦法呢?充分讓幼兒自由猜想。
2.教師播放部分課件內容,并和幼兒合作表演該段情節。師:小老鼠想了什么辦法?它是怎樣念咒語的?師:請你來當小老鼠,我來當蘑菇,我們倆表演一下吧。師幼合作表演這個情節。
3.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太陽出來了)。師: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老鼠又會怎么做呢?幼兒講述讓蘑菇變小的咒語。師:我們一起來跟著小老鼠說一說吧。播放ppt課件,幼兒跟著小老鼠一起講述。
4.完整地講述第二段故事。師:我們一起把小老鼠在草地上發生的事連起來說一說。
5.分角色表演。師:你們看,這兒有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的頭飾,你們想不想扮演這些小動物來表演這段故事呢?(說明)第二段故事,教師改變了講述形式,只出示故事發生的背景,讓幼兒通過猜想一起來幫小老鼠想辦法,幫小鴨和小兔找到避雨的地方。接下來的角色表演既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又鞏固了故事內容。三、創編故事結尾。師:小老鼠玩累了,想要回家,走著走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怎么辦呢?在幼兒自由預測故事的發展時,教師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進行合理預測,如:小河邊有些什么?小老鼠會想什么辦法來過河?每想到一種辦法,請幼兒來扮演小老鼠,對著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說說咒語,教師操作課件,讓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變大,變成樹枝橋(或胡蘿卜橋、樹葉橋)。師:誰能把小老鼠在小河邊發生的事講給大家聽聽?(說明)由于有第一、二段故事的鋪墊,大多數幼兒都能創編出小老鼠過河的辦法。即使幼兒創編出與畫面內容缺乏聯系的過河方法,教師也要加以肯定。四、給故事起名字,完整欣賞故事。師:你喜歡這根魔棒嗎?為什么?師:這根魔棒真神奇,它幫小老鼠拿到了帽子,把蘑菇變成傘,還幫小老鼠過了河,幫助小老鼠解決了許多困難,我們來為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吧!師:有了名字,故事就更完整了,我們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可以邊聽邊跟著說一說。(說明)通過給故事起名字這個環節,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中心內容,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假如你有這根神奇的魔棒,你會用它做什么事情呢?(說明)這個話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一個內容,因為他們都渴望有這樣一根神奇的魔棒。有了這個有趣的話題,幼兒可以繼續創編出各式各樣精彩的故事內容。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平衡教案篇四
平時在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幼兒玩繩子時,幼兒除了用繩子進行跳繩,還會用繩子玩出許多的花樣。會把繩子變成圓圈跳躍,會變成小河進行跨跳,還會變成門玩過城門的游戲,還發現有的幼兒把繩子在地上甩,轉著玩。從幼兒的活動中,我捕捉到了一個話題,可以變成蛇玩,于是設計了該活動。
1、在愉悅的游戲中練習甩、躲閃的動作技能。
2、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以及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塑料長繩、音樂
一、熱身運動:師幼共同玩“石頭、剪刀、布”跨步游戲。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用繩在地上甩,請幼兒說說像什么?(像蛇)
2、提問:剛才老師是怎么玩的?(用手“甩”的)
3、請幼兒自由在原地玩耍,練習甩的動作。
4、幼兒聽鼓聲快、慢練習甩。
5、教師提問:蛇除了會向前游,還會向哪游?(向后游、向左游、向上游)
6、幼兒自由練習向不同的方向學蛇游,練習甩的動作。
7、游戲《捕蛇》,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并強調要求。
(1)幼兒自己一個人玩“捕蛇”的游戲。
規則:聽好音樂玩“捕蛇”的游戲,當音樂停頓的地方趕快用腳踩到繩子,表示捕到了蛇。聽音樂反復游戲數次。
(2)兩個幼兒合作玩“捕蛇”的游戲。
規則:一位幼兒做捕蛇者,另一位幼兒拿好繩做蛇,捕蛇幼兒的腳踩到繩,表()示捕到了蛇。
8、幼兒交換角色進行游戲。
三、結束放松活動。
把繩當作小動物的尾巴,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幼兒邊游戲邊進教室。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平衡教案篇五
在每天的早鍛煉中,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總是喜歡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問他們“害怕嗎?”有的說:“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庇械恼f:“我一開始害怕的,但看見他們都能跳,我也跟著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翻閱了許多幼教雜志。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這個活動。
1、學習雙腳行進跳,兩人前后合作跳,鍛煉腿部肌肉,掌握協調能力。
2、有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并能勇敢的嘗試各種挑戰。
1、幼兒人手一只布袋
2、準備活動的音樂,小紅旗四面,四枝小樹枝
1、準備活動:
“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做運動吧!”
聽音樂跟老師做準備活動。
2、導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這是什么?”(布袋)
“你們以前和布袋玩過游戲嗎?現在我們就和布袋來玩游戲吧!”
老師的要求:“請你開動的小腦筋,玩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花樣來!”
幼兒探索,老師輔導。(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評析:在活動的開始讓幼兒自由探索,考慮到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自己想到小袋鼠進入主題,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像空間,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學習雙腳并攏跳
“小朋友們,快來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們請她為我們表演一下,好嗎?”
請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還有誰有不同的玩法?”
請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寶寶的幼兒來演示,其他幼兒觀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請她介紹是怎么想到的以及這樣跳的方法。(介紹布袋)
小結:雙腳并攏,起跳時膝蓋稍彎,雙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腳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時輕輕著地。
“那我們也來學她的樣子,做袋鼠寶寶跳,好嗎?”
提醒幼兒穿布袋可與同伴互相幫助
“袋鼠寶寶們,用力跳,跳的高又遠,跳到老師這里來?!?/p>
幼兒朝著老師的方向向前跳。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在活動中,利用布袋來束縛孩子們活動,讓他們嘗試探索怎樣跳得又穩,又輕,又快,又高;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鼓勵: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幾次,直到戰勝自己,克服恐懼心理;能力強的為他們加油鼓勵,體現同伴間的相互關心。)
4、游戲:挑戰自我《過獨木橋》
(1)、選擇一條獨木橋(一高一矮)勇敢的跳過去。
師:“大家看,前面有兩條獨木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兒說一說。(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們敢跳過獨木橋嗎?”
“真勇敢!那你愿意過哪座橋,又該怎么過呢?我們來試一試?!?/p>
師提出要求:請孩子們在想試跳的那座橋前面排隊,一個一個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
(過獨木橋時,教師引導幼兒互相鼓勵,勇敢的跳過橋。)
“孩子們真勇敢,都跳過去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跳過去的?”
(請試跳時遇到困難又得到別人幫助的幼兒介紹,烘托同伴間相互關心的美好情感。)
(評析: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自己來跳高的獨木橋,挑戰自我,增強自信心。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練習過程中自己尋找方法。)
(2)練習與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厲害,都能勇敢的通過獨木橋,剛才我們是一個人跳的,那能不能與同伴一起合作跳呢?”
先討論,然后請小袋鼠們找自己的好朋友來跳跳看。
幼兒探索,師巡視指導,引導多人跳,把他們吸引過來,提出要求:要跟著口令協調跳。
(評析:這部分是難點,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兩個,三個,甚至更多,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教師通過引導讓孩子們協調好動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穩,并一起分享勝利帶來的歡樂。)
5、小游戲:搶紅旗
“那我們來個比賽,搶紅旗!”
師介紹游戲方法:五人一組,分成四組,每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組先拔起小紅旗就獲勝。
(評析:以游戲的形式來突破難點,舉行比賽,運用競爭、鼓勵、表揚的手法來進一步練習,更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及練習的興趣。)
6、結束部分
(1)放松練習《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蠹依蹎??那把布袋脫下來放邊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開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臉,我的身體都融化了!”
(2)整理布袋
“嗯,游戲結束了,小朋友們,我們把布袋整理好,下課后再用別的方法來玩布袋吧!”
活動評價:
本次內容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來落實到幼兒身上。根據新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同時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本次活動準備能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這次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并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自主積極的狀態,在相互的鼓勵,幫助中學會了雙腳并攏跳,探索到了一些有關跳的玩法。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強,能相互合作,也有競爭意識,經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對自己有了重新認識,感覺自己厲害、勇敢了,增強了自信心。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喜歡探索,敢于嘗試,對于跳,合作跳非常感興趣。
本次內容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來落實到幼兒身上。根據新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