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一
在稅校培訓期間,我們何其有幸,得以聆聽三位稅務干部的事跡報告會。三位同志的先進事跡報告,感情真摯、語言樸實、事跡感人,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學員,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他們用平實樸素的語言,用自身的經歷和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勞模風采,什么是偉大的勞模精神。盡管他們的地域和經歷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光榮的奮斗歷程,都有著許多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都蘊藏著催人奮進的無窮力量。
朱萬峰同志身患小兒麻痹癥,但卻以高于健康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艱苦卓絕,在學習上不甘落后,在工作中勇創先進,舍棄了業余生活,將全部的光和熱貢獻給了稅收事業。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堅韌,看到了不拋棄不放棄,更看到了一名年輕人默默耕耘的忘我精神。
孫勇同志身為一名資歷深厚的老同志,講話詼諧幽默、循循善誘,他深知老一輩國稅人為國稅的發展醞釀了厚積薄發的基礎,更珍惜眼前的好政策、好環境。他樂于跟年輕人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仍然走在信息化社會的最前沿。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樂觀,看到了勇爭先創一流,更看到了一名老前輩與日俱增的進取精神。
劉香平同志的事跡讓我數次潸然淚下。她在卵巢癌癥的陰影籠罩下,頑強地支撐起了整個家庭的一片天,在工作中更是不辭奔波之苦,為國家避免了多次稅收流失可能性,卻能在最需要錢的時候兩袖清風,一心為國聚財。她讓我明白,熱愛工作往往是的動力,而這樣的動力,并不需要任何理由。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奇跡,看到了道德感責任感,更看到了一名國稅人大局為重的忘我精神。
感受了三位同志的報告后,我被這些事跡感動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國稅有這樣的干部、勞模由衷感到驕傲,但對于以后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行動,決不能說報告完了事情就結束了,我們要更好地弘揚國稅勞模精神、讓勞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第一,要無私奉獻,不要斤斤計較。無私奉獻和忘我勞動是多少年來勞模們最重要的品質,我就是要學習這種精神。無私奉獻是感情上的自愿,是用任何物質也不可以衡量的一種力量,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無私奉獻和無勞而獲針鋒相對,我必須鄙棄后者。
第二,要勇擔責任,不要扯皮推諉。責任對應著意義,沒有責任就沒有意義。勇擔責任是勞模精神的重要發光點。一個人要是對任何人任何事沒有責任,那他就活得沒意義,責任越大,意義就越大。我必須勇擔責任,認真踐行中央精神,能有作為、活得有意義,反之就是逃避責任、不敢擔當、混吃混合、庸庸碌碌,到頭來追悔莫及。
第三,要不斷的通過學習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技能,不斷地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使自己在組合素質能力上早日趕上前輩。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超越,在實踐中磨練意志,盡快成長為愛崗敬業、技能精湛、視野開闊的有用之才!
勞模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國稅勞模精神代表著國稅人光輝的道德風尚。我為國稅有這樣的勞模感到高興,學習勞模,就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服務納稅人的專業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于創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國稅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絢爛,成功如燈火般輝煌;也許,只能是這樣,攀援卻不能登頂,奔流卻掀不起波浪。然而,我執著地信仰著我的事業,像綠葉信仰奉獻,像雄鷹信仰藍天。我忠誠于我的事業,像蠟燭忠誠于燃燒,像山石忠誠于屹立。為了國稅人的榮耀,我們拼搏;為了國稅人的信仰,我們奉獻。為人民服務不是口號,不是標語;為人民服務是敬畏,更是真誠。前輩的精神,是我們心中大的力量;模范的光芒,已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國稅的希望,從此放在我們堅實的肩膀。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二
一個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一個不敬業的人,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所以,每個人要真正做到敬業,首先,必須從愛崗做起。就是說,不論做什么工作,不論職務大小,都要立足本職工作,嚴肅認真,兢兢業業,腳踏實地,一絲不茍。其次,必須樹立服務的思想。要知道每個工作,每個崗位,都是可敬的,都是社會需要的。服務不是抽象的詞匯,它體現在每個人的具體工作之中。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就是最好的體現。所以,只要樹立了服務的思想,就能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奮力進取,精誠協作,高度負責,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再次,努力學習和掌握新業務新技術,力求精益求精。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每個崗位,每個員工的壓力都越來越大,工作負荷也越來越重,文化知識、業務水平、技術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人如果只有敬業的良好愿意望,卻沒有敬業的各種素質,敬業就沒法落到實處。最后,堅守崗位責任,干一行愛一行。履行職責是每個公民的本分,崗位責任就是社會責任,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義務要求。所以,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執著的責任意識。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敬業,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畢竟有許多外來因素會干擾你,比如工作的繁忙程度、環境的和諧程度、心理的平衡程度等等,想要做到氣定神閑般的不為所動,一如既往地愛崗敬業,的確需要超人的氣度和真正敬業的精神。生活是需要一個正確的態度來支撐的,通過學習《主動執行》、《沒有任何借口》,忽然發現這一切其實并不難,我們的苦惱與怨憤都來源于目標的偏差,太在意那些外化的東西,才會在迷失與找尋中生出許多痛苦來。
如何對待艱苦,如何對待收入?不同道德覺悟的人回答是不同的。在我們身邊,不少人是工作在環境艱苦、勞動繁重、收入不高的崗位上的,正是由于他們崇高的敬業精神,才贏得了社會廣大人民的尊敬。試想,如果沒有億萬農民辛苦種田,沒有千百萬工人在茫茫沙漠荒山采煤、采油、修鐵路,沒有廣大人民解放軍在天涯海角守衛祖國大門,沒有千萬個清潔工人清掃城市垃圾,沒有幾千萬人民教師、科學工作者埋頭于教學、科研,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用為人民、為社會、為祖國的態度去敬業,在道德上是高尚的,是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的。那種帶著純粹個人功利目的敬業的人,也可能成功一時,但一旦遇到外在競爭壓力或其它原因,那種“敬業”精神就會迅速消失。當然,我們所說的敬業,并不意味著一個人在第一次選擇的崗位上“從一而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可以選擇發揮特長的工作崗位,并想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同樣離不開敬業精神。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就是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果沒有敬業精神,偷懶耍滑,得過且過,還會被職業組織所淘汰。
敬業和奉獻是緊密聯系在一走的。所謂奉獻,就是一心為他人、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貢獻。有這種境界的人,從事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也不是為了家庭的名利,而是為了有益于他人、人民、社會、國家和民族。奉獻是在自始至終貫穿著敬業等優良職業道德品質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產生的。在我們社會,像雷鋒、孔繁森、李國安等同志,之所以受到社會尊敬,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為社會作了無私的奉獻。
奉獻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一個公民如果真正做到了奉獻,他就能在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同時,奉獻也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最高境界。一個公民如果真正做到了奉獻,也就無論在什么場所,都能夠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和敬業。奉獻是無私的付出。雖然,它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但是,他也是社會主義公民做人的最高境界,一個社會主義公民能夠無私地奉獻自己的辛勤勞動、聰明才智,甚至自己年輕的寶貴生命,這樣的公民難道不是一個道德高尚、值得人們學習的榜樣嗎?雷鋒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孔繁森同志也曾說:“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認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這就是他們無私奉獻觀的最好寫照。
快樂、健康地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愿望,只有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才能使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穩健。企業不是我們的家,但我們應該象經營自己的家一樣去經營我們的企業,這需要無私的精神。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三
一、要善于學習、 勇于學習
“活到老、 學到老”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使自己獲得新知識、 了解新思路、 掌握新技術, 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這些先進人物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和長處就是刻苦學習, 善于思考, 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 能夠主動自我加壓, 手不釋卷, 利用一切工余時間學習, 鉆研技術和業務知識, 使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很快得到提高。 作為一名剛入行的新員工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還有很多知識和技巧需要自己去學習去掌握。 身處銀行這個行業更需要我們學習, 內部操作系統和軟件更新也快今天正在使用的系統明天就升級了, 再加上相應的運營概念不斷地完善, 這就要求我要不斷地去學習新知識、 了解新技巧、 掌握新技術。
二、擺正心態、 愛崗敬業
這些先進人物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 兢兢業業,以往我的境界去做好每一件工作。 為了完成單位的工作任務, 他們不 計個人得失、 顧不得照顧自己家里的親人, 全心撲在工作中。 只要工作需要, 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 正是憑借著這種不計得失勇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使他們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我要向這些先進人物學習, 學習他們恪盡職守、 勤奮工作, 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
三、立足本職、 樂于奉獻
他們辦好事、 解難題他們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他們顧全大局、勇于奉獻。“情系三農、 服務城鄉 ” 農行的宗旨就是要求我們樂于奉獻, 奉獻不止為每一位我們的客戶, 也為每一位我們所不熟知而需要幫助的群眾, 正是有了這種奉獻精神, 他們來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看似平凡的感人壯舉。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四
換一顆閥桿螺母,油井就要停產一天?
沒錯。但這是老皇歷了,到了趙奇峰手里,換顆閥桿螺母10分鐘就行,不用停產。
“我們把閥桿螺母由整體改成了分體。”在趙奇峰的創新工作室,記者看到類似分體閥桿螺母這樣的創新有近百件。“別看是小打小鬧,一口井適用了,全公司一推廣,就會取得巨大效益!”趙奇峰說。
趙奇峰是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齊5號站站長,技校畢業當了采油工人。每天巡井、錄數、維修,在別人眼里又臟又累,趙奇峰卻為它著迷,“別看地上作業就磕頭機那么大一塊地,地下作業的地方可是深達兩三千米,完全要靠地面上的指標反饋判斷地下情況。好的石油工人就像好的醫生,在地上‘望聞問切’,就能準確判斷出地下出了什么問題。”趙奇峰就是個“好醫生”,他工作后自考了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本科,悉心鉆研,成為集團公司的采油技能專家,擁有35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效1.3億元。“世界稠油看中國,中國稠油看遼河”,遼河油田的稠油開發,就有他不少心血。
稠油開采成本高、風險大,世界上開采稠油的國家很少。趙奇峰工作所在區塊屬中深層稠油,開采工作量至少是稀油的2倍。開采時間一長,開采難度越來越大。2006年,區塊日產量突然從1800噸降到1200噸。遼河油田為此展開中深層稠油蒸汽驅開發技術工業化試驗——把上千噸的水加溫加壓成350攝氏度的水蒸氣打到地下,讓地層溫度升高發生烴類裂解。但藥劑、水不斷反應,又累積大量硫化氫氣體,成為環境和安全生產的重大威脅。趙奇峰加入到硫化氫處理的科技課題中。
“冬天冷,戴手套又干不了活,我們就把手伸進棉手套里焐一會兒,再干。”趙奇峰回憶說。課題研究的兩三年時間里,趙奇峰一直在現場進行試驗,收集數據資料不斷摸索,最終通過改造脫硫劑配方增加硫容,提出干法脫硫技術。“現在我們的中深層稠油開采技術在世界上很先進,稠油采收率從25%提升至46%以上,并且還在不斷提高。12年過去,我們仍然保持著1200噸穩產,最高還到過1900噸。”趙奇峰自豪地說。
“白天工作,晚上等孩子睡了,從21點寫到凌晨3點半,折磨了自己兩年,竟然寫了95萬字。”趙奇峰高興地說。2011年第一套教材出版,工人和出版社反響很好,趙奇峰就再沒停下來,現已出版6本教材共300萬字。2012年,趙奇峰出版了國內第一套石油工人的任務驅動型視頻教材,設置場景,把采油工的92項技能操作標準化,初級工看了視頻就能干活。“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覺得是這個理兒。自己成長了,就要承擔更多責任。帶著大伙兒一起奮斗,幫助更多人成為優秀的石油工人。”趙奇峰說。
近幾年,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趙奇峰又承擔起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兩個工作室的帶頭人,每年都有一批創新成果。過去,調整抽油機平衡,工人需要站在高空掄大錘、使撬杠移動1噸重的平衡塊,一干就得兩個小時。2017年,趙奇峰發明了高效調平衡工具,利用千斤頂把高空作業轉移到地面上,工人不用費力5分鐘就能調整好。
“最近我們正在研究數字化管理油井,以后工人就不用每次都到戶外錄數了。”趙奇峰開心地說。
從普通工人到業內名匠,趙奇峰的起點不高,但始終執著奮斗,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石油工人的崗位看似簡單,但要從地面看透地下幾千米深的情況并不容易。石油工人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國家的石油產量。把崗位和企業、國家聯系在一起,趙奇峰的自豪與幸福背后,更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與擔當,這正是新時代需要弘揚的工匠精神。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五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組織開展“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活動自6月中旬啟動,經各地區各部門遴選推薦、群眾網上投票、組委會集中審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認真審核,產生300名“最美奮斗者”建議人選,包括278名個人,22個集體。
“最美奮斗者”中,既有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戰士,也有勇于實踐的改革先鋒;既有三尺講壇上的名師,也有扎根基層致富百姓的“領頭羊”;既有貢獻突出的科學家,也有長期服務“三農”的科技工作者;還有公正為民的法官、優秀技工等,他們都是所處年代、所在行業領域的優秀代表,都是國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時代的楷模,讓我們向“最美奮斗者”致敬,用奮斗向美麗祖國“表白”。
“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為了家和國,我要去拼搏”,讓我們用奮斗向美麗祖國表白。時光流轉,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平凡奮斗成就不凡事業。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其精神代代相傳的雷鋒;在蘭考的470天里從未休息過1天,“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其精神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為了堵住井噴,縱身跳入滾燙的泥漿,“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其精神催人奮進的王進喜;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孜孜不倦地奮斗了60年,奉獻了60年,“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其精神薪火相傳的楊善洲……他們默默耕耘,為祖國的建設增磚添瓦;無私奉獻,在平凡中匯聚點滴中國力量;鞠躬盡瘁,用畢生心血織就盛世繁華。任時代變遷,這些鍥而不舍、舍身忘我為祖國建設和發展書寫精彩的偉岸身影與奮斗精神永不褪色。
正如《祝你生日快樂》中唱到:“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為了家和國,我要去拼搏。”讓我們向“最美奮斗者”致敬,用奮斗向祖國“表白”,為了家和國,全力去拼搏,秉承和發揚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接續奮斗、接力探索、接棒發展,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跨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無論在何方,心系著祖國”,讓我們用奮斗向美麗祖國表白。跨越山河,一點一滴凝聚跨越力量,無我奮斗成就不凡事業。放棄了在英國優厚的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返回祖國,從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趕超先進、跨越極限,“我是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的黃大年;在美國學成后沖破重重阻礙回國,一寸赤心,以身許國,把一生跟國家建設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的“中國催化劑之父”閔恩澤;“我為什么要學醫?”“我為什么選擇角膜病研究?”“我為什么要出國?”初心三問后,婉拒國外名校高薪聘請毅然回國,全球首創“姚氏法角膜移植術”的姚玉峰……他們不曾忘記自己當初為什么出發、為什么奮斗,把愛國作為畢生的追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的報國情懷,以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奮斗,為了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不畏挑戰、砥礪前行。
正如《祝你生日快樂》中唱到:“跨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無論在何方,心系著祖國。”讓我們向“最美奮斗者”致敬,用奮斗向祖國“表白”,執著一份信念,堅守一個崗位,于平凡的崗位激揚愛國熱情,無論是高山險阻還是大海洶涌,唯有全力以赴讓奮斗擲地有聲,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走過了四季,經歷過風雨,待到繁花盛開時,又見彩虹”,讓我們用奮斗向美麗祖國表白。七十載如歌歲月,七十載風雨兼程,七十載砥礪奮進,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見證偉大事業。那一段“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的殷殷叮嚀,那一聲震驚世界的東方巨響,那一顆劃破黑暗夜空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嘔心瀝血、埋頭奮斗,奉獻了青春和健康,以偉大事業向世界發出了怒吼的“兩彈一星”先進群體;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徹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制,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的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提出“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的“863”計劃倡導者”……他們為創新創造嘔心瀝血,為祖國建設傾盡心力,為中國智造日夜操勞,讓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正如《祝你生日快樂》中唱到:“走過了四季,經歷過風雨,待到繁花盛開時,又見彩虹。”讓我們向“最美奮斗者”致敬,用奮斗向祖國“表白”,當好新時代追夢人,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新時代的光榮歷史,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跡。
致敬“最美奮斗者”,讓我們用奮斗向祖國“表白”,為祖國唱響《祝你生日快樂》,在奮斗的路上,你我勠力同心,比肩同行。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心得體會篇六
其實,當年村里的孤寡老人只有12個,在全村4000多口人中并不算很大的群體。韓慧君說,這就是老書記心思細膩之處,他不會忘記全村每一個人。
每年的重陽節,水磨河村都會進行一次“好兒子”、“好媳婦”、“五好家庭”評選。比誰對老人孝順、比誰給老人端飯勤,成為村里年輕人的新時尚。水磨河的淳樸民風由此遠近聞名。
燕振昌去世時,全村人趕來為他送行時,依然沒有“響器”。哀樂低回,人人都哭紅了眼睛。
為他送行時,經許昌市委批準,他的身上覆蓋著鮮艷的黨旗。他被安葬在村里的祭祖園。園門古樸,上面鐫刻著他親自編寫的對聯。上聯:伏牛靈照忠孝子;下聯:暖泉滋潤德善心;橫批是斗大的四個字——德澤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