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一種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工具,也是一種組織和管理的工具。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一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綱要》再三強調要讓幼兒主動活動,而皮亞杰也曾說過,兒童是自己的哲學家,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兒,使其發揮應有的主體性,幼兒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創造性地活動。
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幼兒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使幼兒盡早建立起各種健康行為。
1、在集體生活中情緒愉快,學習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2、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簡單的保護方法;了解防齲齒及換牙的有關知識。3、正確使用筷子,安靜就座,愉快進餐,繼續學習文明的進餐習慣,細嚼慢咽,不挑食。餐后能簡單整理桌面,并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4、幫助體弱幼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幫助肥胖兒增加鍛煉強度、密度,有效控制體重的增加。
6、在老師的鼓勵下,喜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怕困難,動作比較自然、協調。提高身體承受氣溫變化的'適應力。
1、在就餐時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食物,知道食物的名稱及其作用,少吃零食,主動飲水。
2、引導幼兒科學地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在日常生生活中學習安全常識,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4、戶外游戲堅持一物多玩,繼續讓幼兒用圈、積木、木棍、進行跳的練習,適當加強難度。
1、大腦司令部。
2、身體的秘密。
3、預防感冒。
4、我的小房間。
5、運動后身體有什么變化。
6、他為什么看不清。
7、一拳一尺一寸。
8、小銅人和小蠟人。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二
俗話說:“孩子的臉,三月的天”。在幼兒的心理活動中,情緒情感變化相當快。在幼兒期,孩子出現生氣、憤怒、傷心、抑郁等消極情緒是很常見、很普遍的現象。而情緒、情感和健康的關系也是十分密切。消極情緒、情感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不利于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情緒、情感的表達與自控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要學習的重要內容。本次活動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一些緩解、轉移不良情緒、情感的方法,學會合理發泄心中的不快,培養幼兒自我情緒、情感的管理能力和豁達開朗的性格。
活動內容:
健康活動《開心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掌握一些緩解、轉移不良情緒、情感的方法,合理發泄心中的不快。
2、培養幼兒自我情緒、情感的管理能力和豁達開朗的性格。
3、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音樂《快樂頌》、手偶、表演道具、有關教學掛圖、開心卡片、畫筆、廢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開心吧,激發幼兒興趣
二、教師演示教具,引導幼兒交流,初步探討緩解不開心的方法
1、教師表演故事《開心吧》。
提問:小豬為什么不開心?怎樣才能讓它開心呢?
2、討論:你覺得開心吧好嗎?好在哪里?
3、出示三幅掛圖,請小朋友幫圖上的小動物想辦法,尋找化解不開心的更多方法。
小組討論:
(1)小貓的玩具被同伴搶走了。
(2)小兔子在跳遠比賽中輸給了青蛙。
(3)小熊摔了一跤,把新褲子弄臟了。
教師總結:其實呀不開心會對我們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哦,有的人不開心,就會亂發脾氣,亂扔東西,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有的人還會找別人出氣。這樣的話,對自己身體不好,也影響別人。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時候、生氣的時候等等,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
2、引導幼兒用簡筆畫的形式快速記錄開心方法,制作開心卡片。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把畫好的開心卡的內容,告訴周圍的同伴或老師。
四、出示“出氣袋”,引導幼兒合理發泄心中的不快
1、游戲:出氣袋。
2、提醒幼兒要合理的發泄心中的不快,發泄時既不能傷害到自己,也不能影響到別人。
五、律動出場,繼續傳遞快樂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1、對全體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孩子,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
二、具體工作:
1、加強高素質教師群體的培養;
2、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集體備課工作;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為主的以廣大家長、全體教師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體實施:
教師方面:
1、每學期對教師進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并組織聽課。
3、組建教師心理咨詢志愿者隊伍。
孩子方面:
1、教會孩子掌握幾種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設立師生互動交流版面。讓孩子隨時有表達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家長方面:與家長多溝通;針對部分家長組織一些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四、具體工作安排:(略)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四
我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以完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發展為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總體目標
指導教師樹立自我保健意識與學會調適良好的心態,并在幼兒園管理過程中關注教師的心靈世界,注重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積極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幼兒對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適應能力,關心愛護學幼兒,培養他們活潑、合群、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
想要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規范化,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取得實效,一個健全的組織是保障。我園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來,就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以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由各班主任為組員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在領導小組統一的指導下,制定教育活動計劃并組織實施,確保工作的開展有成效。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依托于素質強硬的教師隊伍。我園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教師入手,幫助教師豐富自身的心理輔導知識,提高心理輔導能力。
1、利用一切有利機會,選派幼兒園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
2、聘請專家來校做講座,組織全校教師積極參加心理輔導專業知識的學習。
3、幼兒園運用專用資金,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訂閱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報刊雜志,如《健康必讀》、《東方女性》、《讀者》、《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等。
4、繼續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育嬰師崗證培訓。
5、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個案、教學設計的評比活動,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一個臺階。
6、在園內各級相關宣傳資料中刊出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新動態和新信息,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氣氛。
7、要求班主任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輔導實踐,并及時積累經驗和整理、收集相關的輔導資料,以達到促實踐求進步的效果。
(三)開辟心靈驛站服務教師和家長
建立教工之家、心靈驛站、教工活動室等,聘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占立擔任幼兒園園外心理輔導員,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關心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做到尊重、理解、耐心、疏導、解惑,及時為老師、家長等排憂解難。
(四)結合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的規律,以學年為段確定各年級輔導教育的重點,利用幼兒園電視轉播室、國旗下講話、主題活動等多種渠道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常規教育輔導活動。
2、各班主任根據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實效地在晨間談話、健康、社會的教學領域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平時有重點地對本班幼兒進行個案分析、觀察記錄。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五
3~6歲的學前兒童是心理發展、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特點是可塑性強,但在心理發展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薄弱,極易受環境及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目前我國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致使在兒童中普遍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吸吮手指、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幼兒的發展。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幼兒園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因此。我園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相繼拉開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
一、指導思想:
1、對全體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孩子,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
二、具體工作:
1、加強高素質教師群體的培養;
2、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集體備課工作;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為主的以廣大家長、全體教師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體實施:
1、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崇高的特殊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職稱評定、業務競爭、應試教育、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壓力和工作中的競爭,會讓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教師的言行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成長起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要讓幼兒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我園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星期三晚上對教師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并組織聽課。
(3)組建教師心理咨詢志愿者隊伍。
2、重視知行統一,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活動中
育模式、教育目標、主要內容與途徑,同時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會孩子掌握幾種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設立師生互動交流版面。讓孩子隨時有表達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承擔著對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因此家長也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實施者,同樣需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種形式對家長加強心理健康系統知識的培訓,普及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家長來說更顯重要。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應創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學會正確認識事物;做情緒的主人,以平靜的情緒對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積極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與家長多溝通;針對部分家長組織一些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四、具體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一起玩,真快樂》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自己高興》、《孤獨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高興,我快樂》、《困難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內容的相關培訓:
小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中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大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3、對個別特殊生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個案研究;
4、家長心理健康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