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科技論文參考篇一
有人說云和霧都是蒸發到空氣里的水蒸氣,飄浮在高空的是云,彌漫在地面上空的是霧。為了證明這個說法是否正確,我們鋁棒展開了仔細的調查。
調查情況:
(1)包圍整個地球的空氣中,不僅飄浮著很多煙、塵等固體微粒,還有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是從海洋、江河、湖泊等水面和土壤、植物的表面蒸發而來的。
(2)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冬天人呼出的“白氣”,
并不是水蒸氣,而是呼出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燒水時壺里噴出的“白氣”,也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3)物質從氣態變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自然界中有很多由水蒸氣液化成水的現象。白天氣溫較高,地面上的水大量蒸發,空氣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夜間氣溫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在地面上的草木、石塊上凝成小水珠,這就是露。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水蒸氣凝結在這些浮塵上,這就是霧。
(4)當含有很多水蒸氣升上高空中時,由于高空溫度低,水蒸氣就附著在煙塵上凝結成小水珠。當溫度降低到零下幾度時,水蒸氣還會直接凝結成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高空中,便構成了我們常??匆姷脑啤?/p>
調查結論:原來云和霧真的不是水蒸氣,云只是大量的小水珠和冰晶聚集在一起產生的自然現象,而霧也只是小水珠凝結在浮塵上產生的自然現象。
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洗過的衣服晾在屋子里,一段時間后衣服就晾干了。為什么?很簡單,這是因為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掉了,這種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而且把洗過的衣服晾在通風的地方衣服很快就會干了,這表明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得越快,蒸發得越快。
這和電風扇能不能降溫同一個道理,人身上有汗水,沒有風,會使人感到十分難受,必須要讓涼空氣進來才能使身體舒服點,雖然風可以使人感到涼快,但是風并沒有給身體降溫,這就如同將一塊濕布纏在酒精球上,然后再用電扇對著溫度計吹,加快濕布蒸發速度,這時,溫度計的酒精往下降了,表明濕布上的溫度降低了,這是因為水在蒸發時要消耗能量,要從周圍吸收熱。如果把水擦到手上,手也會覺得涼快,使你皮膚的溫度下降。
實驗說明了電風扇吹出來的風只能使表面涼快并沒有真正讓身體降溫,所以,鋁棒電風扇是不能使身體降溫的。
科技論文參考篇二
【論文摘要】一種能夠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尺規,它是將教桿、圓規、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的功能集于一身,減少使用者在工作時對于各種尺規的替換,通過功能轉換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1多功能尺規研制背景及意義
在我們的課堂學習中,有時老師需要帶著圓規、多個三角板等去上課,使用和存放十分不方便;圓規的定心針暴露在外,危險系數比較高;很多的時候老師基本不帶教桿,會用很大的三角板或圓規來充當教桿,不僅長度不夠,而且使用不方便;老師的一堆教課工具,對學生不具有吸引性,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為此,我們設計出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操作、體積小巧、使用攜帶方便、安全系數高的多功能尺規。
2多功能尺規整體的結構和功能
2.1多功能尺規的直尺和教桿功能
如圖1所示,多功能尺規包括相互鉸接連接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以及用于連接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斜尺板3。
在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外邊緣均設置有刻度,在斜尺板3上設置有角度刻度。
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可以在鉸接部位對齊,使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變成一根長的直尺或者教桿。
科技論文參考篇三
1.不同季節,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線與經緯線的位置關系不同,根據某時刻地球的光照狀況,或晨昏線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可以判定季節。
2.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判斷季節
地球公轉至近日點時速度最快,太陽直射南半球,為一月初,即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速度最慢,太陽直射北半球科技小論文,為七月初,即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明確了近日、遠日點的特點,也就知道了季節和地球公轉速度的相應變化。
3.根據日出日落的時間判斷季節
日出時間為6時,日落時間為18時,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日出時間早于6時,日落時間晚于18時,則白晝長于12小時,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時間晚于6時,日落時間早于18時,則白晝短于12小時,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4.根據日出日落的方位判斷季節
太陽從正東方升起,在正西方落下,表明晝夜平分,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陽從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表明北半球白晝長于黑夜,為夏半年,南半球白晝短于黑夜,為冬半年;太陽從東南方升起科技小論文,西南方落下,表明北半球白晝短于黑夜,為冬半年,南半球白晝長于黑夜,為夏半年。
5.根據海洋和陸地的氣溫差異判斷季節
同一緯度,海洋上的氣溫高于陸地,海洋上的等溫線凸向高緯,陸地上的等溫線凸向低緯,為北半球的冬季,反之是北半球的夏季。
6.根據氣壓中心的分布判斷季節
因下墊面的熱容量不同,在不同季節氣溫高低不一樣,造成不同的高低壓中心。如在北半球,當亞洲高壓強盛時為冬季,西北太平洋上高壓強盛時為夏季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7.根據海水鹽度的變化判斷季節
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蒸發量和降水量之差,此外還受洋流、河流淡水稀釋等因素的影響。從大的范圍看,60°n比60°s海水鹽度低,主要原因是60°n處陸地面積廣闊,降水豐沛,對海水起到了稀釋的作用科技小論文,且夏季的鹽度低于冬季。小的范圍如長江口及杭州灣地區,當2.8%等鹽度曲線離陸地最近時是冬季,主要原因是2.8%等鹽度線接近陸地,說明淡水的稀釋作用不強,河水水量小。
8.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判斷季節
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位置偏北為北半球的夏季;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動,位置偏南為北半球的冬季。
9.根據北印度洋季風洋流的流向判斷季節
北印度洋季風環流是受季風驅動而形成的,其流向隨季節而變化。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時為夏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時為冬季。
10.根據河流徑流量的大小判斷季節
世界上大多數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雨水,而降雨量往往存在季節差異,所以河流的流量隨季節而變化。如當我國長江下游河段流量增大時,恰逢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期;尼羅河水量大增時是北半球的夏季,因為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取決于發源在熱帶草原地區的青尼羅河6~9月的定期泛濫。
此外,還可以根據季風的方向、日影的長短、氣候特征等許多要素判斷季節。
科技論文參考篇四
孔明燈“孔明燈”,是以蜀漢劉備軍中,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
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於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燈的作法是:用很細的竹篾做成燈籠架,四周和頂上都用薄紙糊嚴,只在底部留個圓口。在燈籠下面掛上松脂,點燃松脂后,燈籠就會升上空中。由于燈籠里有火光,古代戰爭中,曾經把它作為夜間軍事行動的信號,如同現代所用的信號彈一樣。清朝年間,漢民族不滿清政府的統治,紛紛起來開展“反清復明”斗爭。為成義舉,把放“孔明燈”作為統一行動的指揮信號。
過去,漢人們把“孔明燈”作通信聯絡使用,而后來人們把放“孔明燈”作為一種民間娛樂,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酌鳠舻慕Y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后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后,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后孔明燈會自動下降??酌鳠舻脑砼c熱氣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熱空氣之浮力使球體升空。
然而為何熱空氣會飄浮呢?我們可用阿基米德原理來解釋它:當物體與空氣同體積,而重量(密度)比空氣小時就可飛起,此與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將球內之空氣加熱,球內之一部份空氣會因空氣受熱膨脹而從球體流出,使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因此充滿熱空氣之球體就會飛起來。
科技論文參考篇五
這次科技館半日游,雖說只有幾個小時,但卻比以前的幾天加起來獲得的知識與快樂都要多!
科技館,我去了很多次了,每次去都能發現很多新鮮的事物,但每次去都是心不在焉的.,光想著玩,從不愿意多看看,玩完就完。
今天,我又去了,本來是想去了看看回家寫作文的,可這一去,卻讓我真正的大開了眼界。剛進科技館還是以往的那副景象,我沒多注意,便上了2樓,我看見了我最喜歡玩的方塊自行車,這是一個輪子是方形的自行車,它在崎嶇不平的軌道內行走,讓你剛坐上去時感到很吃力,慢慢的,變得輕松起來,跟在平地里走一樣。
科技論文參考篇六
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水藍色的“紗衣”。可誰知道,這顆“寶石”正面臨著資源危機,石油資源所剩無幾,水資源被污染,大氣層稀薄,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臭氧層的空洞,被太陽的紫外線無情的毀壞,森林資源大幅度減少,但還是被人們濫砍亂伐,或許你們沒聽見,地球母親在呻吟啊!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人類,是人類毫無節制地開采和破壞地球資源。拿石油來講,它僅僅只夠我們用五十年!于是人們開始“保護”地球資源,往汽油里添加乙醇(酒精)已是杯水車薪,而且要用大量的與人類息息相關食物——玉米等農作物來制作乙醇,乙醇本身就會破壞自然......
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種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綠色環保能源。人們的科技水平已經能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熱能等各種形式的能量,并且已開始應用。例如,我們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就是其中只一。
太陽能熱水器不但不利用和破壞地球資源,而且省時、省力、省錢。赤日炎炎的一天,當你出去工作,累的滿頭大汗,很想洗澡,這時卻放出冰涼刺骨的自來水,使你打個哆嗦——感冒了。但是,如果有太陽能熱水器,一回家就能沖個舒服的溫水澡,沖掉你一身的疲憊;寒風呼嘯的冬天,泡熱水澡是最享受的一件事,此時,你只需打開太陽能熱水器,熱水嘩啦啦的流出來,躺在浴池里盡情地享受只屬于你的溫暖吧!
現在還發明了太陽能汽車。這種汽車不用燒汽油,而是靠車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光,并把太陽光轉換為電能,儲存下來,再由電能來帶動汽車,沒有發動機的噪音和尾氣絕對環保。假如你坐在它的里面,只要打開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輸入你要去的目的地后,你只管聽聽音樂、欣賞路邊風景,它會以最安全、最快捷的路線把你送到。
太陽能是環保的綠色能源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能源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地開發和利用上帝賜予我們寶貴的太陽能,讓它為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氣墊船又叫“騰空船”,是一種利用空氣的支撐力升離水面的船。這種船一出現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關注。
老師在三天前也叫我們制作氣墊船,我興致勃勃地拿出了制作氣墊船的材料:光碟、101膠水、氣球、瓶蓋、吸管,開始準備做氣墊船了。我一開始不會做,可是我們班的同學有很多都做好了,于是我決定試一試。
我班的同學做的樣子都一樣,可為什么有的跑遠,有的跑近,有的跑快,還有的跑慢呢?我就一邊思考著這些問題,一邊開始操作,可是一開始不大順利,連瓶蓋都粘不到光碟上,我就請媽媽幫忙。瓶蓋終于粘好了,剛好粘在光碟的正中央,我看起來很滿意。下一步工作是用針把瓶蓋鉆一個小洞,可是我不會用力,一下子把手都扎破了,但是我忍著疼痛繼續干下去,小洞終于扎好了。然后我把氣球放在上面,大功終于告成了,雖然樣子不是太好看,但是我現在興奮不已,因為這是我自己完成的手工制作。接下來我很緊張,因為要開始試了,能否成功呢?不管怎么說還是試一試吧!我就用吸管向瓶蓋眼里吹氣,然后把吸管拿開,把它放在桌面上,一松手,氣墊船跑起來了,終于成功了,我的氣墊船雖不及真正的氣墊船,但是,它也是形式上的氣墊船,所以我很自豪。
通過這一次氣墊船的科技小制作,我更加喜歡上了科學,所以我以后要加倍的努力學習,將來的一個成功的科學家。
科技論文參考篇七
星期天,看見母親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忍不住嘆氣‘‘唉,看來又是我做‘苦力的時間了’我拿起母親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細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現‘青春’這是為什么呢?我不經疑惑。
于是我就去問母親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絕對光滑的,假如是舊皮鞋就更加不平了這樣它就不能使光線在一定方向上產生反射,看上去沒什么光澤。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顆粒正好填補在皮鞋的凹坑中,假如用布擦一擦,讓鞋油涂的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線反射更強。
通過實驗,我終于明白了皮鞋越擦越亮得秘密了。
科技論文參考篇八
世界上的所有花都是靠著喝水長大的,那么,花只能喝水嗎?花能像我們人類一樣吃雞皮、喝牛奶、喝飲料嗎?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那天,我來到我家花園,看見每一朵花都精神抖數的樣子,真是狠不下心去做實驗,我繞著花園走了一圈后,發現了一朵花好象無精打采的樣子,也正好可以給我做實驗。我想到這些,連忙回家拿材料,材料有:雞皮,牛奶,和飲料。怎么才能讓花把這些材料“消化”掉呢?我想到了以下幾點方法:先“喂”一些雞皮給花吃,然后再放半杯牛奶和放半杯飲料下去,過了一天后,我又下來了,我一下來就跑去看那朵被我做過實驗的花,我睜大眼睛一看,那朵花還是生著病,我就知道一定是失敗了,可是我沒有因為一次小小的實驗失敗而放棄,而是更激發了我繼續做實驗的心情,所以我有一次地做了實驗,可我還是失敗了,后來我連著幾次都做了這個實驗,可是都失敗了,最后,我都做得不耐煩了,可在這個時候,我想起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只要你可以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就一定可以成功的。我想到這些后,又做了幾次實驗,功不負有心人,結果成功了,這一次實驗我是了兩塊雞皮,然后再在里面放入一半都沒有的牛奶和飲料才成功的。
花!一個美麗的神圣的花仙子,無論什么東西種植給你,你都會長得多姿多彩美麗致極,多觀察你,我們的科學成果將會更加豐富。
科技論文參考篇九
一、科技倫理的基礎問題
(一)科學技術的含義
科學是人們對于客觀自然界的認識和說明,這種認識與說明是建立在實踐活動之上的,是人類認識能力的外在表現和理性形式。而技術的本性是指人們在現實的生產勞動過程中所能獲得的生產力水平的一種標志,是在科學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工具和手段。科學作為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理性形式,技術則是科學知識向實踐轉化的各種方法和技能,是理論與實踐的中介。
(二)科學技術的本質
科學技術具有屬人性的一面,馬克思曾經指出了科學技術其本質是人的力量的物化形式。德國哲學家卡普認為,技術是人的創造物,工具和武器是各種不同器官的投射。不錯,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才真正的體現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特征,才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的關鍵之處??茖W技術是人的創造物,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和強化,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化形式,是人類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有力杠桿。愛因斯坦也揭示了科學技術與人的關系,認為科學技術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過程,也是追求著人類自身的進步與發展的過程,科學技術不僅要力求還原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更重要的是依據發現的客觀規律去實現人的需要的屬人的存在,這也正是科學技術的本質所在。
(三)科學技術的作用
弗蘭西斯?培根說: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薄翱茖W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就在于“把新的發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茖W技術作為一種向著人類生存和發展方向演化的產物,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學技術在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解放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社會的經濟水平,減輕了人類的痛苦與災難,這些無不體現著科學技術的善的作用。
二、科技倫理的分析視角和維度
(一)從科技與倫理的關系角度分析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也隨之而帶來了一系列道德和倫理難題??萍寂c倫理二者是什么關系呢?事實上,科技與倫理是性質不同的。廣西民族學院高劍平堅持認為,科學講究實證,追求的是“真”,發現的是客觀已經存在的規律,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求證的方式一般是科學實驗,或者觀察,或者論證。倫理是要闡明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要怎么樣相處,它是規范性的,追求的是“善”。而科學之所以頻頻向倫理提出挑戰,是因為科學總是在創新,而創新總會引起人類生活與交往手段的改變。這樣,在時間層面上,科學技術面向未來,而倫理則面向過去,以此獲得其穩定性,如此,技術上的“真”與倫理上的“善”出現了斷裂。在空間層面上,科學技術以其開放性和前瞻性來獲取利潤支持;倫理則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以獲取本體論意義上的家園感和安全感。要彌合科學技術與倫理之間的斷裂模式,最佳的方式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模式。從時間倫理的角度來定位科技倫理,抓住科技發展給倫理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高科技對倫理推陳出新的促進作用,建構實踐倫理意義上的新科技倫理。
(二)科技倫理的價值維度
科學技術的倫理價值有兩個方面:科學技術的倫理價值和科學技術應用中的倫理價值??茖W技術的倫理價值指其本身所賦有的倫理道德意義,即科學活動的精神和規范是倫理內容的組成部分。而科學技術應用中的價值有正反兩個方面,正的方面指的是其積極的一面,即表現為一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給人類帶來了物質的繁榮和生活的便利;二是提高了人類對自然和自我的認識水平,破除了對世界之外所謂神靈的迷信和崇拜,使人獲得了在認識必然性基礎的自由,直接表現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念??茖W技術的反的方面指的是科技的不當應用和任意的擴張,從而造成了人類的被動,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與進步。
(三)科技倫理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
第人道原則。人道主義是一種倫理價值觀,世界觀,
認為人本身是最高的價值,是一切事物的價值尺度,把人確立為價值原點??v觀近幾十年科技的發展并沒有實現其人道主義的初衷。當我們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注意到對科技的過分信任和任意應用是人道的異化。因此,現在的科技發展必需從兩個向度來努力:一是不斷發掘科技的人道價值;二是實現科技的人道化回歸,并使之發揚光大。
第二,生態原則。展望21世紀,由于科技的發展,能源大量的消耗,水資源、植被等被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人類不禁開始反思。在肯定人類對自然的權力和利益的同時,要求人類對自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生態價值觀反對不加區別地適用一切技術。生態價值觀對技術有明確的價值選擇,要求科學技術以生態價值觀為核心,實施清潔生產和綠色消費。科學技術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滿足人類的需要,而且也在于增進整個系統的協調平衡。
第三,可持續發展原則??茖W技術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革命力量,使人類從原始的農業文明走向現代工業文明,從現代工業文明走向未來的信息文明,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物質文明的促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過去發揮科學技術的功能時,人類也有失之偏頗的地方,那就是過于計較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過于注重科學技術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其生態、倫理、審美等價值。因此,科學技術必需轉變發展模式,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從而體現人道原則與生態原則的統實現對人類的系統、全面、整體的關懷。
三、目前學術界對科技倫理的爭論焦點
(一)科技的人性化
科技人性化這一概念主要是針對科技異化提出的,它包括三層含義:
第一,復歸科技的人性特征。科技是人超越其他動物的一種產物與象征,是人的一種高級活動的體現,它展示了人的力量。人類通過智慧的活動創造了大自然中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形成了不可思議的人工自然與工業文明。一切的'科技活動都以人類為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從古代到近代,科技的強大威力足以見之,人類發展科技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條件,因此從科技滿足人類需要的屬性看,科技是人性化的。
第二,限定科技的非人性的范圍??萍疾粌H具有人性的特征,也包含非人性的屬性??萍际且蕴角笳胬頌橹苯尤蝿?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客觀規律、法則等是獨立于人的,不以人的目的和需要為準則,不能解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等重大的人生問題,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屬于人的精神世界,它及其豐富而復雜,只能通過人類自己去感悟、體驗和整個生命來詮釋,從這一點來看科技具有非人性特征,也正是因為科技的這種客觀性,才要從倫理的角度去限定科技的非人性的范圍,以至于使科技更好的去適合人類生活。
第三,賦予科技以人性關懷。人性與非人性是科技固有的雙重屬性,可是,近代以來,科技的人性逐漸被人遺忘和丟失,而更多的張揚了其非人性的屬性。工具理性的片面強化和擴張極大的增強了科技的威力,確立了人類對科技的至高崇尚的地位,也深深的改變著人與自然的面貌。同時,隨著科技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滲透,科技的非人屬性正在被擴張和推廣,所以給予科技人性關懷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外在地賦予科技以人性關懷,不僅可以激活科技固有的人性,還可以彌補科技的非人性特征在科技應用中帶來的人性欠缺。
然而,怎樣去賦予科技以人性關懷?這是否可行?科技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現實,它是社會機體的一個重要因素,其發展有其內在邏輯,但是,科技自身難以自我規定和調適其發展方向與目標,其發展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如社會的總體價值觀念、社會的需求、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會以各種形式對科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規范,這種狀況在現代社會特別突出。社會對科技的強大支配力是科技異化的原因,同時也是我們實現科技的人性化的可利用的優勢。從社會的角度真正地關心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將有利于科技的健康發展。
(二)科技倫理的責任困惑
科技倫理的責任問題的提出主要出于科技時代。責任是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權力作為對他人的影響力,在行使的過程中,必然會對他人的利益造成影響,權力行使必需對這種影響負責。科技的負面影響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想尋找責任,到底是誰的責任?是科學家的責任嗎?這就是責任的困惑所在,長江大學的張黎夫對此進行了剖析,他認為科技行為主體的復雜性和多元化,使責任主體懸置?,F代科技活動不僅是一種職業活動,往往還是一種集體活動,并且總是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其主體包括科技工作者,也包括企業、政府等,因此行為主體多元化,責任主體被懸置,形成了誰都有責任,卻又誰都不負責任的可悲格局。其次,科技后果難以預測使科技倫理的責任受挫。科技倫理的責任事實上是一種前瞻性倫理,它不僅要求以行為為后果轉向,而且還要求以它為基礎,但科技后果的難預測性使這種基礎不牢靠。科學發現越基礎,它所包括的直接與間接后果的數量很可能越多,即使我們能偶爾地預測到了它在將來的好效果,但是我們不能擔保在將來的未來它不會變成壞效果。因此,科技倫理的責任所展望的那種“積極指導”總是在不斷地受挫折。最后,科技倫理的責任不但不相信良知,而且排斥法律,這使得它失去了可靠的責任主管和相應的制裁機制,從而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因此,科技倫理很難負擔起自己的責任。
(三)科學技術研究有無禁區
科學技術的禁區是相對于科學研究自由而言的。公民應該享有科學研究的自由,但是這里要討論科學技術研究的禁區,首先應該將科學與技術分開??茖W作為一種知識體系,科學不存在禁區問題;而當科學作為一種活動,科學必需受到某種形式的社會制約??茖W研究的自由也只能局限在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的設定上。從長遠來講,研究對象、領域的設定是自由的,不應該有禁區,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不可以出于倫理需要在某一個時期對某一個對象、領域的研究進行適當的節制。當然,這可能需要科學家與政策制定者、民眾進行充分交流后才能確定。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飛躍,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倫理問題和困惑,但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這些問題將會被慢慢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