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幼兒專注力訓練游戲教案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培養小朋友觀察能力,熟練運用從左到右,至上而下的觀察方法,為快速閱讀打基礎;
2.提高幼兒空間感知能力,認識“上、下、中間”的概念;
3.培養幼兒口語完整的表達能力,并在循序漸進的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增強幼兒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活動重點:
培養小朋友按照正確的觀察順序,快速瀏覽畫面,同時能對看到的事物進行完整的描述。
活動難點:
對口語完整表達的掌握。
活動時間: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活動前調整好座位,分好組(如蘋果隊和草莓隊),調動兩組良好競爭。
以課呼“小教室,大世界,oneworldoneclassroom”開始活動。
1.靜定活動(是小朋友在特定的環境下,逐漸保持平靜的心態,做好學習準備)
任課教師在活動前進行簡單引入,并提出要求“首先,請小朋友們站起來,跟電視里的漂亮阿姨一起跳一段優美的舞蹈,不要發出聲音,看看誰跳得最好看?!迸浒嗬蠋熢谧蠡蛴仪胺筋I舞,任課老師觀察,提醒沒投入的幼兒。(2-3分鐘)
活動結束進行簡要點評,多鼓勵和贊揚幼兒的表現。
2.腹式呼吸(讓小朋友知覺感官盡量放松)
任課老師在活動前進行簡單引入,并提出要求“接下來,小朋友們跟電視里的姐姐一起來做腹式呼吸,把新鮮空氣吸進去,把肚子里的廢氣排出來。閉上雙眼,不要出聲?!迸浒嗬蠋熢谧蠡蛴仪胺绞痉?,任課老師觀察和輔助沒能按要求做的小朋友。(1-2分鐘)
活動結束進行簡要點評,多鼓勵和贊揚幼兒的表現,適當糾正個別不符合訓練要求的情況,注意語氣。
3.眼球訓練(培養小朋友視覺專注能力,提升視覺平穩度,增強小朋友眼睛掃描的控制力)
任課老師在活動前進行簡單引入,并提出要求?!敖酉聛?,小朋友們又該跟蝴蝶一起玩了。注意頭不動,眼珠動,不要出聲。準備好了嗎?”配班老師和任課老師觀察和輔助孩子參與活動。
冥想環節(培養小朋友想象能力,提升視覺掃描能力)
“小朋友們保持姿勢,蝴蝶飛走了,我們在大腦中想象剛才蝴蝶飛舞的樣子,小朋友們用眼珠再沿著蝴蝶飛過的路線飛兩遍”注意觀察和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活動結束后進行點評,多鼓勵和贊揚幼兒的表現,適當糾正個別不符合要求的情況,注意語氣。(2分鐘)
4.第一個專注力活動《我家餐廳》這種活動是讓小朋友根據實物,進行描述。一面培養說的能力,一面讓小朋友能專心的看并表達出來,然后讓小朋友進行默讀、最后眼睛看大腦就有讀的反應。進而培養速讀能力。
(一)復習檢查《我家的客廳》5分鐘
1“上一次,豆豆帶小朋友去他家的客廳去玩了,小朋友們還記得客廳的樣子嗎?我們今天先去看看吧?!秉c出客廳畫面,提出要求“小朋友們仔細看,用心想,用正確的順序和完整的語言講出你所看到的客廳。我們看是哪一隊的小朋友表現更棒!”
2看圖時間到。從各隊請一位舉手的小朋友回答。并作點評,對孩子回答的聲音應有明確要求。對于違反活動要求的小朋友,要及時用恰當的語言予以指出.(”我喜歡舉手回答問題的小朋友、知道答案請舉手、小樹苗挺起來”)對于表現更好的一方(綜合考評,包括紀律,積極性等)加分表揚,暫時落后的一方提出鼓勵。
3老師帶領大家仔細聽電視提示音,用心默念,然后集體操練,用筆描繪出正確的觀察路徑。在操練前可視情況再加入個別操練。
(二)提出教學任務(10分鐘)
“剛才我們又去了一次豆豆家的客廳。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好。豆豆很開心,今天,他又要帶我們去他家的餐廳吃好吃的,大家想不想去。大家還是要仔細看,用心想,用正確的順序和完整的語言講出你所看到的餐廳。我們看是哪一隊的小朋友表現更棒!好不好”
1點出《我家的餐廳》。作看圖方法的提醒和遵守活動要求的提示。看圖時間到了后,不關閉圖,鼓勵幼兒看圖說話。對于幼兒的描述給予表揚,并發掘盡量多的幼兒來說。老師對幼兒的積極態度表示肯定,對很少回答問題的幼兒要格外重視。
2接下來,在老師帶領下,全體幼兒調整狀態進入聽提示的環節。老師確認“準備好了嗎?”然后點出對餐廳的正確觀察和描述,在這個聽的過程中教師輔助和規范做得不到位的幼兒??陕爟杀椤?/p>
3再次進入操練環節,這時幼兒大多知道描述的方式和順序,需要的是鼓勵發言??梢栽O置搶答環節,搶答到了,回答基本達標則可給該隊加分獎勵。最后進行整體操練結束。
這個活動結束后,點評。對表現好的,有進步的,沒敢舉手的,都要兼顧到鼓勵和表揚。
5.第二個專注力活動《小動物爬高》(8分鐘)
(一)提出教學任務
“小朋友們剛才表現的真棒!集體鼓勵一下自己?!保ㄓ酶髯园嗵囟ǖ姆绞剑┰谶@個環節,也許幼兒的'注意力會有所下降,設置一個短暫的體覺活動,調節一下。(大西瓜,小西瓜,高個子,矮個子等)“好,豆豆今天還給我們帶來了最后一個游戲,他說有幾個朋友在樹下練習爬高,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孩子互動回答)那老師請小朋友按照從上往下的正確順序觀察,看看有幾個小動物,他們都是誰,然后用完整的語言說出來,大家行不行?”(孩子回答)蘋果隊和草莓隊現在比分是......看看誰是最后的冠軍,好不好?”
1點出畫面《小動物爬高》。
老師提示“仔細看,用心想,待會知道答案的請舉手”。時間到了,老師問第一個問題“圖上有幾只小動物?”兩隊各抽幾名幼兒,尤其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孩子,借這個機會給其鍛煉的機會。并酌情加分。
集體回答。
老師問第二個問題“圖上的三只動物是什么名字?”兩隊各抽幾名幼兒,尤其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孩子,借這個機會給其鍛煉的機會。有人說錯順序的時候,老師先問聽出來錯誤沒有,并找人指出。并酌情加分。
集體回答。
2引入方位描述?!靶∨笥?,誰能告訴老師圖中的三只小動物分別在什么位置呢?”請小朋友自己回答。不足之處老師不直接糾正,只是按正確描述的語句重復強調一下,加以完善。等幾位小朋友回答過后,再統一聽老師描述?!皥D中有三只小動物。小雞在小羊的上面,小羊在小雞和小牛的中間,小牛在小羊的下面”這個練習的答案不唯一,很多幼兒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只要方位是對的就應鼓勵。
3老師引導小朋友操練,從個別到集體。也可以實際教室中的物品疊加為例子,先認物品,在說位子。運用“上面、下面、中間”。
此環節結束,點評。并酌情加分。
6.整個專注力活動結束。老師做點評,表揚和鼓勵。統分,用各自班的特色對勝利一方作出獎勵。對未參與的幼兒提出鼓勵。課后再持續追蹤溝通。為下次活動做準備。整頓“一二三,要坐端”“小手拍起來,啪啪啪”。結束本次活動內容。
幼兒專注力訓練游戲教案反思篇二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以為講的是如何提升個人的專注力,整本書通讀下來,主要是新一代如何將科技與教育機制結合起來培養新一代學生的專注、認知、創造力等。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則笑話,說一個人在工業初期死了,200多年后醒來,一看世界都變了,但有兩個東西沒有改變:一個是教堂,一個是學校。我們當今的教育體系仍然承接著是工業化大生產下的教育思路。而工業化時代學校的建立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去訓練工廠里的工人。工業化教育,我們在一樣的流水線下學習、畢業,過著一樣的生活,參加的活動都是一成不變的,然后畢業,我們得到了與應屆畢業生一樣的能力,只是換了個包裝。
在《三重專注力》里明確指出:希望在教育中培養孩子三項決定性的技能,來幫助他們穿行于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紛擾頻至,人與人互動瀕危的世界。它們是:專注于內在、專注于他人,以及專注于外在系統。
如果學生只是在跟隨、聽從老師,依照老師設定的目標學習那些所謂應該去學的知識,那么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上學只是配合他人的計劃與指令,逐漸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和內在渴望。更勝一籌的做法是,讓有經驗的老師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并基于此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計劃好的活動是每天都要去做的,這個計劃好的安排就像是規定好的一樣,必須按照這么去做。但是這有可能不會那么在意孩子的聲音,可能禁錮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把孩子們的興趣扼殺在了搖籃里面。也許小孩子比大人更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他們會為一朵花的綻放而驚嘆;他們會蹲在地上一整天,只為觀察螞蟻如何把一粒米搬回家。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遠遠超過了正在建設這個世界的大人們。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讓兒童的獨特性引領我們的工作,這才是最有意思的學習,所以,用心的傾聽孩子,理解孩子,允許孩子的想法去表達出來,而不是讓孩子去理解你。當你愿意傾聽孩子的時候,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才會發生。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孩子成為孩子本來應該成長的樣子,而不是像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產品一樣。
幼兒專注力訓練游戲教案反思篇三
游戲名稱:
《打電話》
游戲目的:
練習對話主動表達并與成人交談,學說完整句。
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游戲規則:
老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分別拿著話筒進行對話,一方問,另一方答,內容不限,回答對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
游戲準備:
幼兒自制的電話
游戲程序與模式:
1、學習打電話(集體教育)。
(1)觀察模仿教師打電話?!拔?,您好!我是李老師,請您幫我找-×接電話好嗎?”×-接電話(教師替代)?!澳?您是-×嗎?我是李老師,今天下班后您能來我家嗎?”:好的,歡迎您?!霸僖姟?。
(2)教師給幼兒打電話,讓幼兒學習如何接電話。
“您好!我是-×”您有什么事嗎?“幼兒在實踐中學習一問一答的語言,練習使用簡單句。
(3)幼兒二人一組練習打電話。
教師幫助幼兒學習一問一答的對話。練習主動與人交談。主動發問,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2、游戲區內自由”打電話“。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小百科:電話是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設備。早在十八世紀歐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出現要歸功于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里的復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通過電脈沖于導電金屬上傳遞。貝爾于1876年3月申請了電話的專利權。
幼兒專注力訓練游戲教案反思篇四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小動物
游戲目標:
1.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感受音樂的美,并創造性的表現美。
2.能聽辨出mi.sol.la,并能初步理解三個音在五線譜上的關系。
3.能遵守游戲規則,提高合作能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游戲材料:
小雞,小兔。小鳥頭飾若干。狼頭飾一個,花皮筋。
小動物找伙伴
游戲過程
1.老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根據小雞,小兔。小鳥的體型。特征,確定它們代表哪個音。
2.幼兒自選小動物的頭飾,進行游戲。
3.教師連續彈三個音,最后停在一個音上,戴著與這個音相應頭飾的小朋友找與自己同類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違反游戲規則停玩一次。
動物找家
游戲過程
1.教師將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線譜狀,并將三個音的卡片放在相應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三者之間的關系,說說:誰的家最高,誰的家在中間,誰的家最矮。
2.說明游戲規則:幼兒根據聽到的音樂自由表現,音樂停,小動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內。
3.游戲進行兩遍后,提高難度。由教師扮演狼,音樂一停,狼就要出動。提醒幼兒快速反應,否則就會被狼抓住。
4.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分配角色,商定規則,教師可以提供幫助和配合,幼兒自由游戲。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征(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于海洋。
幼兒專注力訓練游戲教案反思篇五
一本名叫《三重專注力》的書帶我們去了解什么樣的教育可以去適應未來的`教育。
拿起這本書時我就想:“什么是三重專注力?”這三重是哪三重呢?現實社會,為什么成功人士,很多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為什么一個人即使具備了專業的知識系統,仍需要終身學習?帶著這些思考性的問題,我們一起去書中探索尋找答案。
1、聚焦于自我
人的一生需要發展很多技能,但是如果沒有遵從自己的意愿去發展,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沒有結果。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關注自己,聚焦于自我,這也是丹尼爾?戈爾曼提到的第一重專注力。我們應該要學會精準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察覺專注于我們的內在世界,加強自己的認知控制,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它在的地方的能力,維持這種注意力,有利于我們集中精力去學習和聚焦于目標的達成。我想,不單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發展這種專注力,身為老師、父母的我們也應該學著做到。
2、理解他人
丹尼爾?戈爾曼提到“社交與情緒的學習”涉及了五個大領域:自我察覺、自我管理、社交能力、同理心、良好的決策能力。其中提到同理心主要有三大類,每一類都涉及一組獨特的、關聯緊密的大腦回路。第一種是認知同理,第二種是情緒同理,第三類叫做同理關懷,就是能夠自然引發同理行為的一種關懷,或是能夠付諸助人為樂的行動。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從我們家訪的第一次見面到入園、哭鬧,到現在上學會過來抱抱老師跟老師說“早上好”,我想這也是一種被同理關懷后自然引發的同理行為關懷。孩子在這一個月的入園時間里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與被支持,感受到親近與連接,繼而孩子也會對老師充滿愛心與關懷的行為。在這種輕松有愛的氛圍下,孩子們的大腦會進入最佳的認知效益。另外,當孩子每天被老師這樣關懷著的時候,我覺得老師更需要引導孩子會表達出對老師的愛,比如說“老師,我愛你”,“老師,我好喜歡你”,“老師,您辛苦了!”對這些比較羞澀的詞語能夠大聲地表達出來,讓對方都感受到那種發自內心的關懷,我覺得這是我們老師需要示范和引導的。
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才會真正留意到其他人呢?在別人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去理解他、同理與他、關心他,并真正施予援助?丹尼爾?戈爾曼就提到第二重專注力“理解他人”,我們需要理解其他人怎么看待這個世界,了解他人的想法、視覺、觀點和心智模式;知道他人的感覺,建立同理心,感知他人的情緒。當心中只有自己時,那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而心中有他人時,那他可能會變成一個招人喜歡的孩子。
3、理解更大的世界
無論我們身在何方,系統無處不在,家庭是一個系統,學校是一個系統,一個操場也是一個系統,每一家組織都是作為系統在運轉的,盡管我們有時候渾然不覺。但是,即便未必覺察得到,我們還是可以學習去了解系統的動力,同時有意識地觀察系統如何塑造我們,而我們又如何影響系統,培養系統理解力所帶來的心態轉變。這是管理大師彼得?圣吉所提到的系統思考能力,我們需要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這種系統思考的習慣,這樣我們才能學會理解更大的世界。這也是書中提到的第三重專注力。
4、社交與情緒學習和系統教育融合共創的可能
當前我們的學校設計還是源于工業時代的工廠模式,學校并不是為了開發培育人的內在潛能而設置的,比如課程大綱都是既定的;比如老師是“專家”的角色,由老師決定孩子們的表現等。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將社交與情緒學習和系統教育融合創新成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呢?答案是:很需要。世界在不斷改變,我們需要跨越過去,展望未來!今天的學生以覺察力和關愛為基礎,發展對系統更精深的理解,他們將在日后的人生之旅中通過明智的決定創造出更好的人生,同時讓他人收益,讓我們的地球收益。
我們要愛自己,每個人的腦、身、心就是一個系統,身心協調發展,個體系統才會協調。愛他人,包括家人、同學、同事,學習生活系統才會融洽。愛系統,不斷用系統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所處的環境才會和諧。愛自然,站在更大的系統層面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會使人與自然、與環境相融相生,生態和諧發展。
最后送給大家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理解自己、管理自己、關懷他人、合作共事,以及理解我們身處的更大系統――明己、明他、明道,見我、見眾生、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