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一
讀完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有如心田被丟進一塊小石子,泛起層層感動的漣漪。感動我的是什么呢?應該是那些平凡、細微的故事中蘊涵的人性之美,作者通過平實的敘述,讓普通人身上的善良和純潔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面對當代社會的浮躁氣息,這本書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啟迪,讀這樣的好書,也能糾正我們在價值判斷上的許多誤區。
書中敘述的發生在主人公恩里科和他周圍人身上的一切,不管是愛之大者對于祖國的熱愛,還是愛之小者對于家人、朋友的愛,讓我們感動的都是貫穿于其中人性的善良和純潔。比如每月故事中倫巴弟的小哨兵、撒丁島的小鼓手,讓我們見證的是殘酷戰爭中,小哨兵和小鼓手在死亡面前爆發出的勇敢和頑強,在這里詮釋的就是一種對祖國的大愛;我們也看到了作者眼中同伴柯萊蒂的小幸福:能學習,能勞動,還能替父母分憂;而海難中我們看到的是輪船沉沒的危急時刻,小男孩馬里奧主動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認識不久的小女孩朱莉埃塔,只因為女孩先前的救助讓他有了這個神圣的念頭,讓我們深深的感悟有時善心就在一念之間。書中描述到在逼近死亡時,馬里奧依然高昂著頭,頭發隨風飄揚著,他一動不動,崇高、平靜、安詳地站在船邊,最后跪下,雙手合攏,面向天空。讀到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小男孩面對死亡的勇氣,他的勇氣來自哪里,應該是來自心靈深處,沒有絲毫的虛偽,關鍵時候的毫不動搖。
在書中,讓我特別感動的還有恩里科的父母,他們給予孩子的愛是無私、高尚、偉大的。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善良、正直、誠實、有愛心的人。比如他們以書信的方式告戒恩里科如何改正自己對父母的無理態度。其中一段他的父親是這樣寫到的:啊,恩里科,你要記住,母愛是人類最神圣的愛,踐踏這種感情的人要遭到唾棄。殺人犯只要他還敬愛母親,其心中就還有一絲正直、可貴的東西存在。無論一個人他多么有成就,只要他傷害了母親,使母親痛苦,那他就是最卑鄙的人。
在這些震懾我們心靈的故事中,我們會看到生活中至真至善的美,讓我們也學會勇敢的面對生活,用一顆善良的心對待周圍的親人、朋友甚至不相識的人。你會更加珍惜體諒你的父母,善待他們,因為他們是最愛你的人,永遠值得你去尊敬。你會更加關心自己的朋友,與人為善,讓友誼的火花永不熄滅。你會更加敬重在烈日下工作著的勞動者,因為他們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的回報。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愛所教的孩子,愛聰明能干的更要愛調皮搗蛋的,只有這樣的愛才是尊重人性的。讓愛彌漫我們的周圍,給孩子我們的愛,相信我們會收獲更多的愛。看我們是多么的偉大,不僅播種愛,還讓愛得到延續,讓我們的孩子也去愛周圍的人,愛自己的父母、愛身邊的同伴和朋友。讓愛在每個人的生命里滲透、滋長并得以延續,讓每個人都在愛的海洋里幸福的生活,相信愛能讓一切變得和諧。
懷著一顆愛心,去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的工作,相信有愛生活會更健康!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二
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大人們的價值觀早已滲透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說:“某某的成績那么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課那么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這些或多或少地帶著功利的色彩,吞噬著我們純潔的友情,使我們的天真越來越少,心計卻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是因為冷漠,對待純真的冷漠。
當然,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對子女聽到父母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后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著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們的枕下。
《愛的教育》描繪的各種愛如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情誼、鄉國之戀……近乎完美,讓人流連忘返。正如夏丐尊先生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朝著相同的目標一起奮進吧!
愛的教育第二章讀后感5
愛,是個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人,因有愛而完美;人,因被愛而不再殘缺。沉浸在愛的海洋中,致使從心底涌上了一股暖流,遍布全身,散發著蜜般的甜味,也只有生活在此,才能有所覺悟,懂得欣賞愛,付出愛,享受愛。而我,在讀過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全身散發著深厚而濃郁的愛的味道,讓人不想放開。這是一本可以洗滌心靈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男孩一個學年的十個月中所寫下的日記,從中透視出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從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使人讀后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的教育》文字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卻令我感動到想哭。
不論是誰,在他心靈深處都有那一片凈土,那片土地上,栽種著一朵心靈之花。只要心中有愛,心靈之花就會因此而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我憶起那一個雨天,你拿著傘久久佇立在學校門口,如雕塑般一動也不動。放學了,我背起那并不是很重的書包急忙向校門口跑去,奔跑間,眼睛不斷的掃視人群,搜索著什么。突然,我在茫茫人海中發現了你,止不住的欣喜攀上我的面頰,如爬墻虎似的在臉上散布開來。我興沖沖的跑向你,你沒有說話,可是我卻發現你眼里那掩飾不住的溫柔,你一手接過書包,一手牽著我,傘傾向我,讓我感到頭頂飄過了那么一抹深藍,陣陣暖意從你那溫暖的大手里傳來,讓我心頭頓時一暖。我伸手想拿過書包,不經意間觸碰到你的手,我愣了,與那只溫暖的手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只,涼的那么刺骨,我這才憶起,從出來就看見你一直把那只手放在口袋里,原來是為了我,淚水頓時涌了上來,充滿了整個眼眶,還不時的向外溢出,背上的書包也驟然間變得沉重起來。
雨,依舊在下著,打在我那原本就已被淚水打濕的臉上,使我分不清現在臉上液體到底是雨水還是淚水,我只感到心已被一種叫做父愛的情感所充溢著。
又如初中的那第一個朋友,你猶如春天新生的孩子,臉上還帶著些許的稚嫩,不過也正因這樣,我也才會被你的天真與純真所吸引,因為你看上去是那么的純潔,其實你不知道,每當我看到你時,不論之前多么糟糕的心情都會瞬間好起來。
那時,一種叫做友愛的情感在心頭彌漫開來。
回想著,心靈之花已在心中盛開,香氣彌散心中,我頓時感到一陣說不出的舒暢。
愛到花開。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三
對于我一個喜歡博覽群書的小學生而言,看書當然是我的一大樂事了。寒假,我喜得一書——《愛的教育》,于是,我就手不釋卷、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在這篇篇故事中,其中一篇《掃煙囪的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不讓人動容,掃煙囪的孩子因掉了剛掙的三十個索爾多怕師傅責罵,非常自責。而她周圍知道此事的同學,有的拿出自己的零花錢,有的則把自己的花束贈給他,有的上前擁抱他,有的……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予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讀罷此文我被同學們的善良、真誠的愛心深深感動了。從這小小的事情中,折射出的同學之友愛卻是那么的不凡,那么令人動容。愛真的很偉大!
讓我最受感動的卻是每月故事《小抄寫員》了。朱里奧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父親白天做工,晚上幫人寫條子。十分勞累,懂事的朱里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想幫父親,父親卻不同意,他只好每晚12:00偷偷地幫父親抄寫。但朱里奧由于每天半夜起床抄寫,時間一久而感到睡眠不足,晚上做功課時直打瞌睡,本來學習很好的他成績頓時一落千丈。因此,父親對朱里奧失去了信心,并且經常批評他學習不專心。但朱里奧并沒有放棄,仍然孜孜不倦地替父親抄條子。有一天,父親偶然發現了朱里奧為他、為這個家做的一切時,十分內疚。緊緊地抱住他,眼里泛起了淚花。堅強的朱里奧讓我十分感動。他的所作所為不正體現了他深深地愛著他的父親,愛著他的家嗎?此時,我想起了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還經常向父母發泄小脾氣。再想想朱里奧為家庭分擔憂愁卻不辭辛苦,忍辱負重,我的內心感到十分慚愧。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四
愛是陌生人對你的理解;愛是老師對你的鼓勵;愛是同學對你的幫助;愛更是父母的給予。帶著對愛的思考,今天在老師的陪同下我滿懷激動的打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
這本書以孩子安利柯日記的形式記述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遭遇的孩子,每一個月都會有父親或母親寫給他的信,每一封信的內容都教會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事。
書中講述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樂于助人,羅伯蒂見義勇為,樂觀開朗的柯萊蒂刻苦學習等等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給孩子們講的一個故事——《帕多瓦的愛國少年》,他講述了一個少年因受不了戲班主的對待逃了出來,在意大利領事館把她送到了前往家鄉的輪船上,他聽到別人辱罵自己的國家時,放棄了別人的施舍,只留下一句話“誰辱罵我的國家,我就不接受誰的施舍。”
讀完這本書之后,這句話也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我的心被少年的愛國之情深深地打動了,如果愛是血液、跳動的心電圖,那少年的愛就是永不停跳的火紅的心臟,它崇高無比。
愛是無處不在的,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正因為它無影無蹤,而總被我們忽略。讀了《愛的教育》你一定會被當時的事情所吸引,也許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五
這是一部寫給小學生的兒童小說,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這樣的寫法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易被孩子們接受。相信孩子用心讀完這部書后一定會更愛她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更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他們更會變得比以前善良,勇敢,會更愛自己的國家。不再取笑其他同學,不會再和同學鬧矛盾。
這部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的小故事,如在家里、學校、班級乃至社會生活。像勇敢寬宏大量的卡隆,勤奮能干善良的克洛西,他們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雖然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老師,同學、朋友的真摯之情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而毫無做作。但同時也塑造了一些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琵斯,不知廉恥的勿蘭諦。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孩子做了一次反面教材。使孩子們在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識中慢慢長大、成人,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更好的讀透這本書,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研讀安利柯的的日記部分
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的校內外生活,以日記的形式呈現,能夠讓整本書顯得更真實,更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里行間洋溢著兒童的純真與情趣。他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正直的人。
2.研讀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
他的爸爸、媽媽、姐姐非常注意對安利柯的教育,特別是他的父親,每當安利柯犯錯時總會及時的以家長的身份給予嚴厲的批評和糾正。書中出現的這些書信,可以自成一個教育系列。如在《我的母親》中,針對安利柯對媽媽說了很失禮的話一事,父親以書信的形式指出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的錯誤之處,文中說:“安利柯!你當你弟弟的先生來的時候,對于母親,說了非常失禮的話了!像那樣的事不要有第二次啊!我聽見你那話,心里苦的好像針刺!……啊,安利柯!須知道親子之愛,是人間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最不幸的人……我原是愛著你,你在我原是最重要的珍寶,可是,你對于母親如果不孝,我寧愿還是沒有你好。不要再走近我!不要來抱我!我現在沒有心來還抱你”。在小石匠中規勸自己的自己的兒子要愛“小石匠”。“安利柯啊!你去撲椅子的時候,我為什么阻止你的,你知道嗎?這因為在朋友面前如果撲了,那無異于罵他說:你為什么把這弄臟了?他并不是有意弄污,并且他衣服上所沾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不管他是油石灰、漆或是塵埃,絕不臟。勞動不會生出臟東西來,見了勞動著的人,絕不應該說臟啊……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多么偉大的父親。還有少年筆耕又或小小抄寫員敘利亞那種吃苦耐勞、執著、懂事、默默幫父親分擔的精神不由讓所有人肅然起敬。在一月份老師讀完了每月例話《少年鼓手》后,父親馬上給兒子寫了一封愛國足見父親是多么用心良苦。我的父親、母親的末后一頁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3.研讀老師的每月例話
每個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愛周圍的人,如何去愛自己的祖國,每一篇都感人至深。《少年愛國者》中十一歲的少年在一貧如洗、饑腸轆轆中聽到三個旅客中傷、攻擊自己的祖國“土匪”“騙子”等,的把剛得到捐贈的幾個銅幣、銀幣狠狠的投擲向了他們。《少年偵探》中為了偵探敵情爬上樹梢犧牲的孩子。《少年鼓手》中為送情報失去一只腳的孩子。爸爸的看護者少年西西洛因為照顧錯父親,為了讓病人能感受到親人的愛,將錯就錯始終照顧直至病人安詳的離開,使孩子在無形中受到了不僅僅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朋友、他人,感人肺腑。六千里尋母中十三歲少年瑪爾可,為了尋找為養活全家人而出國打工的母親,勇敢的一個人踏上了征程,期間輾轉多地,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母親、喚回了母親求生的欲念,母子深情感天動地。
4.把握主人公安利柯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過著優越的生活。但他有著大多數孩子的優良品質:勤奮、善良、勇敢、有愛心等。從10月入學,到第二年7月結束,安利柯和他的同學整整呆了一學年。他珍惜同窗情誼,用善意的目光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優缺點,并真誠的記錄下來。由于父親調動工作,安利柯不得不隨父母離開了這座小城。臨走前,父親特意帶兒子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學老師,給他又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感人至深。
5.整體了解、把握書中人物。
如:正直勇敢、樂于助人的卡隆;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克徠帝;成績優秀、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知恩圖報的卡洛斐;不自卑、喜歡讀書的斯帶地;相貌平平、異常用功的潑來可西。
當然也有游手好閑、仗勢欺人的勿蘭諦;嫉妒和虛榮心都強的華梯尼;盛氣凌人的諾琵斯等。
這部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六
我沒有讀過多少好書,但是在我所看過的書里面,給我影響最大,感觸最深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在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我終于合上書的最后一頁,感受頗深、也受益匪淺。
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他以一個小男孩寫日記的形式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這本書的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在樸實無華的字里行間,卻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會另讀者感動不已。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我只是單純地認為這上面所記敘的事物只不過就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小事,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認為,這樣滿是廢話的書出來干什么用?但是當我重新充滿興趣地拿起《愛的教育》,仔細認真的審閱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時候,所感受的感覺卻不跟第一次的一樣,《愛的教育》這本書在很多小細節上面教育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人與感人肺腑的故事。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看了《愛的教育》后,我終于發現自己原來是那么地幸福!所以那些為了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而自暴自棄的人,請乘著“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的美好人生。
讀后感愛的教育篇七
有理智的人就懂得規劃,有夢想的人就懂得行動,有青春的人有懂得利用,有情感的人就懂得感恩。也許規劃,行動,利用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輝煌,但,缺少了感恩,就像缺少了調味劑,一切都沒有了人情味。在感恩中成長,讓世界充滿溫暖。
在《愛的教育》中,我體味到了愛的濃意,更感慨到感恩是多么的重要。《愛的教育》中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吸引我的,正是在于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里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頓時讓人感到人類是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中國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時我們就需要感恩!
感恩不是奉獻,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父母親也不需要我們給他們這些。然而感恩在我看來就是對別人的幫助給予回報。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有著正確的認識。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所以,對于親人我們要感恩,對于友人我們要感恩,對于同事我們要感恩,對于陌生人我們更應感恩。
在感恩中成長。若我們及早地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我們就會了解到父母的苦心,老師的教導,陌生人的關心,也許就是避免與父母的沖突,與老師的矛盾,與陌生人的摩擦。而是會用自己的愛心去回饋他們。在生活中,感恩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陽光和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我們每天都吮吸著陽光和雨露帶給我們的精華,他們是大地給我們的養分,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一味地索取,大自然卻不需要我們回報,卻希望我們都把感恩用在人世間,也許人世間給我們的滋養比大自然多的多。
在感恩中成長。感恩也是一種對恩惠心存的感激,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也許有人認為,既然是一種感激,那在其中成長豈不是很累?但只要仔細想想,其實感恩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由此看來,這不但不會讓人感到疲憊,反而會在感恩完后有一種愉快之感。何樂而不為呢?面對下班回家的父母,上前送一杯熱茶就可以使他們心花怒放;面對迎面走來的老師,微笑并問候一聲,就可以緩解他們一天的疲憊;面對陌生人的幫助,說一聲謝謝并把幫助傳給每一個人就可以使他們覺得他們做的是有意義的事。
在愛的教育下,在感恩中成長。希望人世間有的不只是愛,更是在愛過之后給予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