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企業薪酬分析報告篇一
近日,順德區人力資源協會公布了《xx-xx年順德區民營企業崗位薪酬調查報告》。報告調查的范圍涉及順德區內的13個行業主要職位,報告分析顯示:順德的電商客服、網絡推廣、電商美工等電子商務類的崗位薪酬增幅明顯,增長率居調查行業的首位,達7%以上。
十鎮街的13個行業有了首份薪酬調查報告
據順德區人力資源協會介紹,這次是首次對順德范圍內xx年度-xx年度的13個行業主要職位的薪酬調查,調查范圍覆蓋順德十個鎮街的企業,調查時間為期半年。這13個行業包括:互聯網商業服務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行業、電子技術家電電器行業、五金機械設備機電行業、化工塑料行業、服裝紡織皮革行業、房地產開發建筑工程行業、家具行業、印刷包裝造紙行業、廣告設計工業設計創意設計行業、教育培訓咨詢行業、金融投資證券行業、貿易零售商業行業、餐飲酒店行業。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調查的對象分為企業和求職者。其中,企業方面的調查主要是通過線上、線下、電話訪談和面談等形式發放薪酬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超過3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396份。另外,調查還抽取xx年12月至xx的2月期間,企業在順德人才網發布的職位薪酬數據。
而求職者方面主要是抽取在xx年12月至xx的2月期間于順德人才市場現場招聘會收取的簡歷的有效薪酬數據,共6363份;同時抽取xx年12月至xx的2月,在順德人才網的有效簡歷上的薪酬數據,共19557份。
制造型企業技能崗位平均薪酬對比
分析一:順德xx年漲薪放緩,工資平均增幅3.5%
記者了解到,參加本次調查的企業,98%是順德民營企業。但順德區人力資源協會表示,由于本次薪酬報告的數據來源特殊性,并不代表全順德地區的薪酬數據,僅供企業參考。
據悉,本次薪酬調查結果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3個行業通用的崗位的薪酬調查數據,平行對比這些通用職位在各行業的薪酬數值。第二部分是13個行業各自特有的崗位薪酬調查結果。而調查報告中的薪酬組成主要是:月薪酬=月基本工資+月津補貼(含加班費)+月獎金(含年度獎金)+社保企業部分。
在梳理相關的調查信息后,該協會形成了《xx-xx年順德區民營企業崗位薪酬調查報告》。報告指,xx年,順德區平均薪酬漲薪明顯放緩,工資平均增幅3.5%。
分析二:化工塑料、服裝皮革行業平均工資增長較慢
記者查閱報告發現,化工塑料、服裝皮革、家具、印刷包裝造紙、貿易零售等行業,其xx年的平均工資增長速度減慢。其中,化工塑料以及服裝皮革兩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僅為3.4%和3.2%。
以上行業大部分是順德的傳統行業,對此,報告分析表明:近年來,順德區電子技術家電電器行業、五金機械設備機電行業及化工塑料等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均進入了一個內部調整周期,且連續多年的用工等方面成本不斷上升,減少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基于當前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整體工資增幅放緩也在情理之中。
報告還顯示,順德以制造業為主,每年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雖然xx年傳統行業薪酬增幅放緩,但順德地區技術工作待遇依然普遍較高,平均工資達到3400元以上。其中,五金機械行業的技工待遇居13行業之首,達3600元以上。報告指,順德的薪酬待遇在珠三角地區依然較具競爭力。
另一方面,報告分析:生產類崗位(普工)待遇的行業差別并不大,在100-500元范圍內浮動。據悉,現在順德的企業生產工平均工資可達3300元左右,而珠三角地區的薪酬待遇跟國內其他地區的收入差距不斷減少,順德企業招收外地工人的難度只增不減。
分析三:服務行業工資增速快,電商增速7%排在首位
但并非是所有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長都放緩,報告顯示,xx年至xx年間,順德的教育培訓咨詢行業、金融投資證券行業、餐飲酒店行業等服務類行業的工資增漲速度較快,工資增幅均在6.0%以上,高于工資平均增幅3.5%,分別是5%,6.4%及6.7%。
哪類崗位在xx年增幅最大?報告指,電商客服,網絡推廣,電商美工等電子商務類的崗位薪酬增幅居首位,達7%以上。報告稱,近年來,順德電子商務行業交易額增長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并將維持一個持續快速增長態勢,逐漸走向穩健和成熟。
報告指,電商行業崗位薪酬增幅較快的原因是基于近年來電商行業交易額增長快,為企業帶來較大利潤,企業能擁有更多的資本招聘員工,提高員工待遇。
另一方面,隨著電商行業所需的人才量不斷增大,行內人才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為更好地發展企業,電商企業亦需要不斷提高崗位的薪酬福利,以能吸引到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因此,電商領域的崗位在近年出現持續高漲,在總體薪酬待遇幅明顯放緩的大環境下,甚有一枝獨秀,獨領風騷之勢。
......
企業薪酬分析報告篇二
近幾年來,隨著我省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城鎮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總體上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職工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體制、機制、法制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工資收入分配為核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日見突出。為了準確把握我省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總體狀況,弄清存在的問題和癥結,推動建立科學的工資調控機制和企業內部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維護職工收入分配權益,省總工會于x年7—9月份,對近三年多來我省城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選取沈陽等x市的x行業及沈陽鐵路局、遼河油田等x產業,共14x企業、140x職工為樣本,以抽樣問卷和填寫調查表為主,同時聽取勞動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全面介紹和各市各產業工會的匯報,分別召開部分企業經營者、勞動工資負責人座談會、企業工會主席座談會、企業一線職工座談會,以及對部分一線職工進行個案訪談和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等,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將調查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從全省來看,經過多年努力,以“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為主要內容的新型企業工資分配和調控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雖然這種新機制還相當不完善,但從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情況來看,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機制建設,正朝著適應市場經濟的積極的方面邁進,主流是好的。
1、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調查表明,隨著改革改制的推進,我省企業自主決定工資分配的權力逐步落實,過去那種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和思維觀念正在逐步退出,企業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企業經濟效益自主決定工資水平的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對企業調整工資水平發揮了主導作用。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在企業決定工資分配中,也有了較多的思想基礎。調查顯示,因企業效益增長而提高工資的占54。8,有61。7的企業在招聘職工確定工資或調整職工工資時參照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企業決定工資分配時,31。1的企業認為“經營方應當聽取了工會或職工代表意見后決定”,59。7的企業表示“應當由企業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兩項之和是90。8。有54。8的企業認為職工參與企業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職工代表大會”,23。8的企業認為是“集體協商”,兩項之和是78。6。另外問卷還顯示,75的'企業在因各種原因需要降低職工工資時,遵循了“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的程序。從不同所有制企業看,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的方式不同。國有、集體企業工資調整方案一般都由職代會討論通過后施行;部分私營企業和其他類型的企業通過建立職代會制度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在工資分配上發揮了一定作用。統計表明,83。3的職工認為,工資集體協商在企業工資分配中“作用很大”或“有一定作用”。
2、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絕大多數企業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實行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崗位工資為主、一崗一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制度,少數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了工效掛鉤、依據“兩低于”原則自主決定工資總額的辦法,約占總數三分之一的企業實行了經營者年薪制。在各類企業中,最基本的工資支付形式是計時工資,以計時形式領取工資的職工占90。9,以計件形式領取工資的占9。1。問卷統計,在8小時之內能夠完成規定勞動定額的職工占88。8。企業現行工資分配制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工資薪酬占有份額,收入分配明顯向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傾斜,職工各個不同群體收入分配全面拉開了差距和檔次。調查顯示,企業漲工資優先考慮技術工人和技術干部的,占調查企業的57。2。這種以技術和管理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崗位工資分配制度,對促進職工學技術學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起到了明顯的激勵作用。
3、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情況。各級政府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管理企業工資分配的辦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要求,有利于在工資分配中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作用的工作體系,建立了以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資手冊和最低工資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資指導和調控制度。大連、丹東兩市還開展了企業人工成本信息試點。這些制度在指導企業進行工資分配中程度不同地發揮了一定作用。其中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控作用比較明顯。職工問卷顯示,93。3的職工,其工資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79。2的職工工資沒有過“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企業問卷顯示,在企業因經濟效益下降或資金困難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時,有88。5的企業回答能保證職工月收入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
企業薪酬分析報告篇三
本次調查是調查企業20xx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企業人工成本、薪酬及最低工資政策實施效果等情況,使用20xx年的調查軟件,統計口徑仍以20xx年統計口徑為準。
20xx年6月28日-7月10日前企業自行統計匯總數據上傳至薪酬調查數據系統及填報《企業職工工資情況調查表》;7月11日-12日企業將審核無誤的數據及調查表報送至縣人社局230室。
全縣60戶。
1、請相關企業按時間要求認真完成調查任務。
2、相關企業準確填報各類數據,企業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上報數據前企業要反復核對,進行邏輯性審核,確保準確合理。人社部門對該數據嚴加保密,不公開發布、不作為監察等證據使用。對不配合的'企業,人社部門將進行勞動保障監察。
3、填報人員為企業財務人員或者人力資源負責人,以填報過20xx年企業薪酬調查的數據人員為宜。
企業薪酬分析報告篇四
最新發布的.一份薪酬排行榜顯示,20xx年第四季度,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為7789元/月。北京以超過萬元的月薪穩居排行榜首位,杭州、寧波、東莞的薪酬水平已經高于廣州,緊追北京、上海和深圳。
這份名為《20xx年冬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稱,雖然第四季度并不是傳統上的招聘旺季,但從數據結果來看,20xx年第四季度的職場競爭程度并沒有因為年底的觀望期而緩解,競爭指數穩中有升。其中,北京職場競爭最激烈,成都仍然是最受求職者歡迎的新一線城市。
珠三角長三角工資水平領跑全國
20xx年冬季,智聯招聘持續監測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職場競爭情況,根據平臺大數據,結合在線企業招聘需求和白領投遞簡歷情況,分析得出《20xx年冬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下稱《報告》)
數據顯示,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789元,本季度平均薪酬繼續上升,環比上升幅度2.5%。
《報告》認為,求職者在第四季度一般都在回顧和總結過去一年的職場收獲,也是職級評定,獎金發放集中的時期,因此第四季度的整體跳槽意愿不高。對于在這一時期有緊急用人需求的企業,大多會通過提高薪酬水平來招募人才,也是導致這一季度薪酬小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從智聯招聘在線監控的37個城市來看,各大城市的薪酬水平基本都有小幅上升。北京以10310的平均薪酬水平保持第一名,上海、深圳、杭州和寧波的排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的薪酬水平本季度表現突出,平均薪酬超越廣州和海口,從上一季度的第八名躍升為第六。從具體的薪酬分布來看,東莞本季度薪酬上升,主要因高薪職位占比較多,8000元以上職位占比為29.2%,相比上一季度上升了2.2個百分點。
招聘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以10358元的平均月薪取代專業服務排名第一,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中介服務行業的平均薪酬也有所增長,以10292元的平均月薪排名第二位。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的平均薪酬絕對值和排名均略有下降,以10003元排名第三。
從企業性質來看,不同性質的企業平均招聘薪酬有所變動,薪酬的相對排位也略有變化。外商獨資企業的薪酬水平仍然最高,為8323元,其次是合資企業,平均薪酬為8247元,再次為上市公司,平均薪酬為8196元。國企的薪酬水平排名有所上升,為8182元,位列第四。事業單位的薪酬水平排名有所下降,以8067元排名第五,民營的薪酬仍然最低,為7564元,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上升。
20xx年第四季度,智聯招聘大數據顯示全國職場競爭指數略有回升,全國平均31人競爭一個崗位。
從不同城市的競爭指數來看,在智聯招聘監測的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20xx年冬季求職期北京的競爭指數依然高居第一位,為86.4,競爭激烈程度是第二名的兩倍之多,并且相對20xx年秋季競爭指數的絕對值82.4還有上升。
沈陽的競爭指數超過深圳排名第二。雖然沈陽的職位需求在上升,但投遞簡歷數增速更快。一方面去產能人群再就業等因素持續加大人才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沈陽近期開展“三引三回”活動吸引投資,并頒布“沈陽人才新政24條“吸引就業,也在持續吸引其他東北地區人才流入。
新一線城市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求增長也較為明顯,這些城市不斷更新人才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求職者。從競爭指數來看,成都、天津、西安等城市在需求熱度持續的競爭指數仍居高不下,意味著人才的持續流入。
新一線城市中,成都仍然最受求職者歡迎。除了成都本身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且生活環境舒適,也與其20xx年制定并實施的安居政策、促進就業創業項目有著較大聯系。
報告稱,從整體來看,城市間的對比變化不明顯。雖然20xx年較多城市為吸引人才“放出大招”,但從競爭指數的變化上看,城市之間的人才格局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人才的供應及流動在短期內仍保持了穩定的節奏。
企業薪酬分析報告篇五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所調查的行業平均薪酬(包括保險)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計算機服務與軟件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生產制造業、租憑和商務服務業(詳細數據見相關圖表)。
與去年相比,生產制造業取代金融業擠進前5且排名第四,引人注目。而據2020年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報告來看,生產制造業企業的用工需求比重在第二產業的總用工需求中位居榜首,這也間接提升了生產制造業的平均薪酬。
報告數據顯示,以去年為參照,今年所調查的職位薪酬排名前10名的是:信息經理,多數人薪酬在4626元/月,少數人高達7783元/月;
營運總監,多數人4500元/月,少數人5300元/月、財務經理,多數人3904元/月,少數人4500元/月;
銷售總監,多數人3800元/月,少數人4500元/月。其他擠入收入前10名的職業還有行政經理、工程建筑安全員、餐飲部經理、工程造價員、人事經理和測繪技術人員等(詳細數據見相關圖表)。
據介紹,銷售主管的薪酬,今年較去年平均薪酬提高了770元/月,充分表明了在海南省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第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企業用人需求以第三產業為主,呈上升的發展趨勢。
與去年相比,本次調查的224家企業中,平均薪酬(包含保險)漲幅前10名的職位分別是:質檢工、收發員、客房服務員、包裝工、水產養殖工程技術人員、收銀員、餐具清洗保管員、理貨員、出納員和保衛部門經理(詳細數據見相關圖表)。
公司為了穩住人才,只能提高薪酬”。
本次調查還顯示,從事專業技術崗位的大專畢業生與一般管理崗位的本科畢業生起步工資相當,一名水產養殖工程技術人員和一名人事主管的最低工資差別僅200元,而水電工與軟件工程帥的最低工資也非常接近,分別為1500元和1600元。可以看出企業對學歷的追求在淡化,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生逐漸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對起步工資的追求并不高。
高技術人員的缺乏,促使用人單位進一步完善內部的工資制度,突出了技能的重要性,在工資分配方面不斷提升。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超過一般管理崗位人員,大多數高技術人員,如測繪技術人員、工程預算技術人員等,躋身本次薪資調查的前列,月薪在2000元—3500元/月之間。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能越高,工資越高的觀念已為企業普遍接受。調查結果顯示,高技術人員的平均基本工資是2997.4元/月,而鍋爐工、包裝工等低技術人員的平均基本工資是1988.3元/月,高出近1000元。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78個職位中,除了管理高層類、房地產施工類和銷售類的職位的績效工資比較高外,如置業顧問、銷售代表、保險從業人員等認得平均績效工資在1000元/月左右,其他職位的績效工資都不高,有的職位甚至沒有績效工資。這說明部分企業員工薪資構造不明確;
被調查的企業中,有部分企業沒有認識到績效工資對員工的激勵的重要作用,所以沒有對該職位定績效,只給該職位定基礎工資。
調查報告中還涉及到社會保險和績效工資的調查。在本次調查的企業中,社會保險繳納率達到95%,與去年的90%相比,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從側面反映了海南省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就業員工的福利待遇得到進一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