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生物活動標題篇一
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基于課堂教學的基礎之上,同時充分發揮人員、設備優勢進行有效探索、實踐的學生活動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輪教改思想指導下,興趣小組的活動要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成為同學培養生物興趣、掌握生物實驗技能、樹立科學世界觀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一)生物學課外活動內容安排的原則
1.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外活動內容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出發點,適當擴大、加深。如講葉的結構,就配合做葉脈書簽。
2.以實踐活動為主與課堂教學不同,課外活動以實踐為主。但課外活動必須以理論為指導,在實踐活動講授理論。
3.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生物學課外活動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及周圍的條件、需要以及學生的情況來安排內容。生物生長發育有季節性的特點,活動內容應抓住有利時機安排,如春天適合植樹種花草,觀察青蛙的發育;夏天適宜各種野外考察活動;秋天利于采集昆蟲標本,培育菊花新品種等。
活動方案
1、生物學課外活動小組這是校內活動的主要形式。活動內容主要配合課堂教學,也可擴大和加深生物學有關的知識。為保證活動正常進行,每周安排一定時間。
2、個人活動對生物學興趣特別濃厚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進行個別指導,組織他們進行閱讀、觀察、研究,指導他們撰寫小論文,參加生物學智力競賽等活動。
3.舉辦成果展覽會可展出課外活動小組栽培的植物、飼養的動物或制作的標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組成員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學生受到教育。
4.召開活動匯報會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匯報,也可起到總結交流的作用。
5.宣讀小論文活動結束時,可組織學生寫出小論文,并在一定會議上宣讀。
活動總結
課外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是對第一課堂學習的延伸、補充、發展,具有廣泛的、深刻的、生動的教育效能,可以豐富學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學生學到多種新鮮知識,有助于培養興趣和愛好,發展學生的智能。實踐證明,經過第二課堂活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想覺悟得到提高,個性特長得到發展,知識面得到拓寬,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與第一課堂教學相得益彰。現總結如下:
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的教育仍局限于傳統的第一課堂教學,那么不僅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會受到局限,而且學生的個性特長也難以發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不利。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是擴大學生知識面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學校領導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第二課堂活動,把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列入常規工作加以研究和檢查,并在時間、資金投入、場地、設備器材等方面給以了充分的保證,從而使第二課堂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根據學生自愿參加和教師挑選相結合的辦法,按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組成課外活動小組。學生自愿參加活動組織,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積極性。小組要有教師負責指導,并選出責任心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來作正、副組長。參加小組應有連續性,可從初一到初三。
是順利開展課外活動的關鍵開展課外活動,將碰到時間和經費問題,在時間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以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為前提,活動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學、自習課、周末等空余時間,學生方面以自愿和興趣為參加原則,教師擇優組建成立生物興趣小組,同時必須報請學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爭得他們的支持和經濟幫助。
如植物栽培小組,實用菌栽培小組,標本制作小組,小型動物飼養小組等等。這些小組的學生在老師統一指導下,開展各項生物活動。對有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去自行設計、調查、取證如遺傳、嫁接、扦插實驗,觀察植物外行、解剖鯽魚等,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做出教室、走出校門到大自然懷抱中去領略綠色美景,去到公園里觀賞動物的生活習性,去農村參觀農民伯伯們收獲蔬菜水果,如此等等。使生物課外活動豐富多彩,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最大發揮,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物活動標題篇二
認識校園植物,熱愛美麗自然
恰逢梁老師在我校指導教學中學生生物科技活動課程,我院一組七人在梁老師的指導下帶領十三中的生物社團團員開展生物社團活動。
帶領同學們認識校園植物,了解植物一般習性特點,培養同學們熱愛校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0xx年5月9日星期二
十三中校園花壇
韶關學院大學生實訓小組第四組全體組員,十三中生物社團全體成員
學生:在活動前提前通知學生帶筆和小本子,并將學生分為三個小隊,上課前在操場集合(隊名:木棉隊,海桐隊,龍葵隊)
教師:實地考察十三中的校園植物,辨別出植物種類名稱,查詢植物性能特點
1、學生在操場集合,領頭教師向全體學生介紹活動內容,講解活動規則;(3~5分鐘)
2、按事先分組由三組教師分別帶開各隊團員,從四個花壇不同角落開始介紹植物;(30分鐘)
主要辨認植物:米蘭,桂花,黃金榕,海桐,梔子花,木棉,海金沙,醋漿草,紫花地丁,空心蓮子草,福建茶,蘇鐵,白背葉,泡桐,少花龍葵,飛蓬,紅花羊蹄甲,安石榴,假檳榔,細葉榕,高山榕,垂葉榕,紅繼木,一點紅,商陸,雞矢藤等等。
例如桂花,木犀科植物,一般花期在秋天,花有三種顏色,偏米白色的,就叫銀桂,黃色的叫金桂,橙紅色叫丹桂,也有一種桂花只要條件適宜,每個月都會開花,我們叫月月桂,桂花花朵很小但香味很濃,有“八月桂花,十里飄香”的諺稱,桂花雖然很小,但卻很有用處,秋天剛開的時候摘下來,稍微晾干,加白糖密封在玻璃罐里可以制成桂花蜜,元宵吃湯圓的時候澆上一勺能讓整碗湯圓都飄著桂花香,特別甘甜。桂花曬干還可以泡茶,做桂花糕等等,我們古代的詩人也特別喜愛桂花,像韓駒就有一句詩,“西風掃盡狂蜂蝶,獨伴天邊桂子香”說的就是桂花特立獨行,只在百花開盡的時間開放,我們做人也可以學桂花,不隨波逐流。
3、集合歸隊,指定兩到三種植物讓每個隊競答,并對答對的隊伍給以小獎品,之后總結活動內容(5~10分鐘)
把握好時間,植物介紹有詳有細,盡量讓整個活動充滿趣味性
如遇暴雨天氣,提前和其他組協商調換時間
生物活動標題篇三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生物興趣小組活動,輔導老師有羅樂和韓海軍,成員是七年級生物愛好者,我們共十個小組,每組由組長負責,都有自己的小組名字,共四十人。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主要進行了校園內及千畝游園生物的調查活動,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練習及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洋蔥及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在校園內收集鼠婦并觀察鼠婦,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觀察種子的結構,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觀察葉片的結構并學會制作葉臨時切片等,由于時間不允許,加上季節我們的個別計劃沒能完成,像花的結構只有到明年春天才能進行觀察。
1、小組成員學會了對生物的調查方法,同時還認識了校園的一大部分生物,由于天氣變冷,樹葉落了,所以有個別植物不易認識區分。
2、小組成員熟練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和原理,能使用顯微鏡快速找到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我們還進行了顯微鏡使用操作比賽,小組成員都在制定時間內圓滿完成,效果特別好。
3、小組成員學會了制作洋蔥鱗片葉臨時裝片、番茄果肉細胞臨時裝片、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葉片的結構的臨時切片等。同時還掌握了規范操作和注意事項。
4、小組成員通過去抓鼠婦,知道了鼠婦的生活環境,還學會了探究活動實驗方案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做出假設、方法步驟和結論的得出,還弄明白了探究實驗怎樣去設計對照實驗,充分理解了課本中對照實驗的概念。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心要愛護生命,做完實驗后把鼠婦放回自然中。
5、小組成員通過對玉米、大豆、花生種子的結構的觀察實驗,牢固掌握了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是有果皮和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是有種皮和胚兩部分組成;同時還學會了區分它們,它們的胚的結構相同都有四部分組成,都有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單子葉植物的胚有一片子葉,營養儲存在胚乳內,雙子葉植物種子胚有兩片子葉,營養儲存在子葉內。比如我們吃的小麥面粉,營養在種子的胚乳內,我們吃的花生油,營養在種子的胚的子葉內。
總之:通過活動使課本知識得到理解掌握和充實,以至于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調查、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的學習興趣。
生物活動標題篇四
現在一學期快要過去,生物第二課堂活動也已結束,為揚長避短,現將過去的工作總結如下。
1、在開學初按照學校的工作目標和第二課堂的內容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通過鉆研競賽考綱、輔導教材,研究具體的輔導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為整個學期的工作確定了目標和方向,保證了整個輔導教學過程的順利而有效的開展。
2、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的生物知識積累不斷充實,視野不斷拓展,為繼續開展第二課堂奠定了基礎。我們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又通過觀察、了解、并結合學生的興趣,依據學生的意愿、恒心,調整了興趣小組學生,使留下來的都能認真參加輔導學習,同時激發他們學習動力。
3、鑒于初一生物知識的底子,在教學中本著立足課本,立足中考,著眼競賽,源于課本,高于課本。
4、在上課前,認真細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拓教學視野和思維,盡量把所講的知識濃縮而又易于傳授給學生。所以每次活動前我都堅持提前準備:準備學案、準備教案、準備習題。
5、在上課過程中,力求重點突出,增強針對性,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盡量使學生的個性和天性、特長得以盡可能的發揮。在教學中,重視期望、激趣、質疑、變換、歸納、總結、激勵。課堂語言幽默,加強思維訓練,注意變化和效率,課堂注重習題滲透和深化,課后練習貼近學生,學生樂學愛學。
生物活動標題篇五
針對《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的教學,在這次的研修中,我們也有了切身的體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起來的,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比如,在本節課的自主探究活動中,一開始,我們認為從人和動物的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很自然就能得出植物的呼吸也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只給出了這一種假設。但是實際教學中卻完全是另一回事,80%的學生第一反應是認為植物呼吸時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只有少數學生認為植物呼吸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兩種假設都進行探究。另外,關于探究中實驗儀器的處理問題也讓我們認識到了備課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一開始考慮到完全開放式的.探究,無論是選材還是實驗儀器的選擇,對學生都有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們將可能用到的材料和儀器都提供給了學生作為參考。但是,教學中發現這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及時修改了設計方案:不再提供材料和儀器,而是以資料卡的形式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材料。
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學生能創造性地完成選材和設計。但是,八年級的學生由于心智的成熟,開始變得內斂、沉默,雖然在小組活動中能積極的思考,而且有了較為成熟的答案,但課堂交流時積極性不高,從課堂外顯的互動效果來看不是十分活躍。課后進行反思,我們認為交流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語言敘述時,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聽明白實驗方案,從而影響了交流。所以在校本研修過程中,通過再學習和反思,我們認為要提高課堂交流效率,必須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聽明白實驗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交流時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采用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實驗方案,盡量直觀、易懂。實際教學中,建議學生敘述的同時,將方案畫下來,或者利用教師提供的儀器進行操作。同樣是給學生提供實驗儀器,這種方式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樣的研修活動,使我認識到,教學中沒有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決定著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責任重大,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生物活動標題篇六
今年九月,隨著新校區的'成功搬遷,生物興趣小組也一同開展起來了。新環境,新學生,新氣象。通過學生的踴躍報名,老師的精心準備,終于使生物興趣小組如期的進行。報名參加活動的都是高一新生,他們懷著對一中的向往,走進一中,走進實驗室。在每個周三的下午4:30~5:30,是我們學生社團活動的時間。為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進行了兩種活動方式。一是帶領學生走到校外,采集植物標本,不但放松了心情,還學會了制作植物標本的簡單方法。非常實用。二是在實驗室科學實驗,利用顯微鏡對各種植物細胞從不同角度觀察學習。使學生對植物細胞有了跟深入認識。彌補了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雖然本學期活動取得一些好的效果,但還應該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畢竟是一個新開始,存在不足也在所難免。為了將來更好開展活動。還要不斷的總結和摸索。
總之,經過不斷的努力,使該社團的建設達到一個集課程化,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系統化為一體的有特色的社團。
生物活動標題篇七
大自然對我們人類一無所求,而人類只有在大自然的蔭蔽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然而本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今社會,環保教育意義深遠當今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因此,如何喚起這些幼小心靈的環保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教師,是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的最直接的人,更要盡自己的心去把幼兒溶入保護環境的大家庭里,讓幼兒親自去接觸自然環境中的森羅萬象,并擅用人類天生的探索性、歸納性,將所經歷的經驗做學問式的整理,最后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活用。我通過一學期的探索和研究,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1、環保教育活動必須協同發展,借助社會資源走綜合教育之路,用綠色文化構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將生態道德教育量化成學生環保日常行為規范。
2、環保教育活動要擴大效果,必須要有一個系列活動,同時要把范圍擴大,讓更多的人一起為創建綠色家園而努力。
“環保興趣小組”的志愿者和實踐者,共同創造美好的綠色的時中家園。
此次活動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成員的有:xx班xxx
生物活動標題篇八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思維,很有必要開展學生的生物興趣小組活動。
(一)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生物學課外活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雛型,富于實踐性和創造性,十分有利于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生物學能力。
(二)促進課堂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
生物學課外活動,可鞏固、加深和擴大學生課內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能。課堂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需要配合課外活動,使課內外相結合。
(三)提高興趣,發揮專長,培養生物學人才。
際活動中親自接觸絢麗多彩的生物界,不斷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有趣的生物學問題,了解生物學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勵他們學好生物學,并把生物學與祖國的醫學、農業、林業、畜牧業聯系起來,逐步樹立起為祖國獻身的志向和理想。
(一)生物學課外活動內容安排的原則。
1、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外活動內容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出發點,適當擴大、加深。如講葉的結構,就配合做葉片標本。
2、以實踐活動為主與課堂教學不同,課外活動以實踐為主。但課外活動必須以理論為指導,在實踐活動講授理論。
生物生長發育有季節性的特點,活動內容應抓住有利時機安排,如春天適合植樹種花草,觀察青蛙的發育;夏天適宜各種野外考察活動;秋天利于采集昆蟲標本,培育菊花新品種等。
1、生物學課外活動小組這是校內活動的主要形式。活動內容主要配合課堂教學,也可擴大和加深生物學有關的知識。為保證活動正常進行,每月安排一定時間。
2、個人活動對生物學興趣特別濃厚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進行個別指導,組織他們進行閱讀、觀察、研究,指導他們撰寫小論文,參加生物學智力競賽等活動。
3、舉辦成果展覽會可展出課外活動小組栽培的植物、飼養的動物或制作的標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組成員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學生受到教育。
4、召開活動匯報會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匯報,也可起到總結交流的作用。
5、宣讀小論文活動結束時,可組織學生寫出小論文,并在一定會議上宣讀。
九月:鳥兒為什么能夠飛翔、調查校園中的生物。
十月: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十一月:培養細菌和真菌、測量種子的發芽率。
十二月:制作甜酒的.過程、植物的生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