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方案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確保調研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創意十足的年會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一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本著“自愿報名、自選專業、統一推薦、雙向選擇、政府付費、認可學歷”的原則,組織好我市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全面提高退役士兵的科學文化和職業技能素質,增強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競爭能力。
為加強對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領導,成立市城鎮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擔任,成員由市民政局、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即市城鎮退役士兵培訓工作辦公室,與市復員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合署辦公。
市民政局負責退役士兵培訓工作的組織、協調;市財政局根據省民安字〔20-〕100號文件精神負責退役士兵培訓費的保障;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與考核發證工作,確保退役士兵培訓工作順利進行。退役士兵培訓辦公室負責制定市區退役士兵培訓規劃,進行教訓培訓動員和宣傳,組織報名,確定教育培訓專業,協調教育培訓經費的落實,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相關事宜。
市城鎮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委托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進行:
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主要委托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開展有關職業技能培訓并組織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時間1至3個月。
教育和培訓內容應結合市場需要,確定教育培訓專業供退役士兵自由選擇。
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發給《省職業技能合格證書》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合格者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退役士兵專業教育和培訓對象為本年度應安置的城鎮退役士兵,自愿報名參加專業教育和培訓者。報名時間為退伍的當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培訓時間安排在4—12月份,結束后,教育培訓學校和市安置辦可按市場化用人法則幫助聯系推薦就業崗位。
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費用按培訓中心規定標準收取,退役士兵培訓結業和鑒定合格后,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發的《省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到當地退伍安置部門按規定給予補助。
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費只能用于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原則上市安置辦統一組織培訓,特殊情況由退役士兵自行選擇當地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必須是勞動部門承認的培訓中心),培訓結業后,憑《省職業培訓合格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到當地退伍安置部門按規定的標準給予補助。
非當年已領取自謀職業補助金的退役士兵,未就業者,自愿報名參加專業教育培訓的,經市安置辦批準也可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所需費用自理。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二
為切實做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工作,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健全工作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將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穩定就業的政策落實落地,制定本方案。
全市全年組織實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731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具體任務分配見附表)。
(一)培訓內容。鼓勵退役軍人結合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工種或項目,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適應社會經濟的能力和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能。適應性培訓應在退役軍人報到后1個月內完成,技能培訓應在一年內完成。
(二)補助政策。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0-﹞26號)規定,退役軍人退役后可選擇接受一次免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免技能鑒定費)培訓,并按規定享受培訓期間生活補助,可與到課率進行掛鉤。
(三)資金籌措。技能培訓補助經費中央財政按人均約3500元安排,就業補助資金按人均2400元安排,不足部分由縣(市、區)承擔。
(一)確定培訓機構。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確定培訓機構,將培訓任務交由師資力量強、實訓條件好、教學質量優、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鼓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
(二)合理設置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退役軍人的培訓意愿,合理設置培訓專業,提高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按需求進行實用性培訓。
(三)組織報名登記。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組織退役軍人報名登記,認真做好政策咨詢和解答工作。
(四)加強教學管理。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聯合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指導,培訓機構要加強教學管理和學員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
(五)資金核撥支付。市財政根據實際培訓完成人數下撥中央補助資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納入市以上就業補助資金分配因素。各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統籌安排使用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資金。對中央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同級財政部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不超過2400元/人的標準予以保障,具體撥付方式由各地自行規定。生活補助費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核定培訓人員名冊,按規定撥付。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各地要高度重視,要把退役軍人的培訓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積極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做好組織報名、確定承訓機構、教學管理、技能鑒定及就業服務、經費保障等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成任務。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制定好退役軍人參訓實施細則,做好參訓人員統計和年度培訓實施工作,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電子檔案,每月報送不少于2條的民生工程信息(包括工作動態、重要活動、典型經驗、創新做法等)和任務完成進度,年底報送全年任務完成情況、參訓人員信息和年度總結。根據省市關于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和績效評價工作。
(三)加大宣傳,增強效果。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對退役軍人培訓政策、實施過程、結果等情況進行政務公開。堅持調整改進、穩步發展,注重總結經驗、著力提升服務,動員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雙提升。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三
為切實做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工作,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健全工作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將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穩定就業的政策落實落地,制定本方案。
我市未參加過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或退役軍人安置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的退役軍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復員干部)。
全市全年組織實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731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
(一)培訓內容。
鼓勵退役軍人結合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工種或項目,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適應社會經濟的能力和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能。適應性培訓應在退役軍人報到后1個月內完成,技能培訓應在一年內完成。
(二)補助政策。
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等部門印發的
《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6號)規定,退役軍人退役后可選擇接受一次免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免技能鑒定費)培訓,并按規定享受培訓期間生活補助,可與到課率進行掛鉤。
(三)資金籌措。
技能培訓補助經費中央財政按人均約3500元安排,就業補助資金按人均2400元安排,不足部分由縣(市、區)承擔。
(一)確定培訓機構。
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確定培訓機構,將培訓任務交由師資力量強、實訓條件好、教學質量優、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鼓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
(二)合理設置專業。
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退役軍人的培訓意愿,合理設置培訓專業,提高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按需求進行實用性培訓。
(三)組織報名登記。
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組織退役軍人報名登記,認真做好政策咨詢和解答工作。
(四)加強教學管理。
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聯合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指導,培訓機構要加強教學管理和學員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
(五)資金核撥支付。
市財政根據實際培訓完成人數下撥中央補助資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納入市以上就業補助資金分配因素。各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統籌安排使用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資金。對中央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同級財政部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不超過2400元/人的標準予以保障,具體撥付方式由各地自行規定。生活補助費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核定培訓人員名冊,按規定撥付。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各地要高度重視,要把退役軍人的培訓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積極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做好組織報名、確定承訓機構、教學管理、技能鑒定及就業服務、經費保障等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成任務。
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制定好退役軍人參訓實施細則,做好參訓人員統計和年度培訓實施工作,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電子檔案,每月報送不少于2條的民生工程信息(包括工作動態、重要活動、典型經驗、創新做法等)和任務完成進度,年底報送全年任務完成情況、參訓人員信息和年度總結。根據省市關于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和績效評價工作。
(三)加大宣傳,增強效果。
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對退役軍人培訓政策、實施過程、結果等情況進行政務公開。堅持調整改進、穩步發展,注重總結經驗、著力提升服務,動員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雙提升。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四
??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縣委、縣政府穩就業、保民生工作部署,切實做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工作,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促進退役軍人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根據《關于印發六安市退役軍人技能培訓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六退役軍人發〔2021〕3號)和《金寨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落實2021年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金政〔2021〕18號)精神,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我縣未參加過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或退役軍人安置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退役軍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復員干部)。
2021年,全縣組織實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任150人,培訓合格率90%以上。
未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復員干部可接受一次免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免技能鑒定費)培訓,由退役軍人結合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培訓科目。當年度退役軍人崗位適應性培訓納入技能培訓一并實施,原則上退役1個月內完成崗位適應性培訓,年內完成技能培訓,實現角色轉化。
統籌中央技能培訓經費和地方就業補助經費,技能培訓經費中央財政按人均3500元安排,就業補助資金按人均2400元由地方財政安排。退役軍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費用按照5900元/人包干使用,其中:承訓機構培訓費3200元/人,參訓學員生活補助900元/人,誤工補貼1800元/人。
1.確定培訓機構。2021年,縣內退役軍人培訓機構為安徽金寨職業學校、金寨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安徽金寨職業學校承接退役軍人用工技能培訓和崗位適應性培訓,金寨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承接退役軍人駕駛資格培訓。其他培訓機構根據需要開展定向培訓。
2.組織報名登記。本年度舉辦兩期退役軍人培訓,5月份舉辦第一期培訓,培訓對象為未參加過免費技能培訓且有培訓需求的歷年度退役軍人;10月份舉辦第二期培訓,培訓對象以本年度秋季退役士兵為主。參訓退役人員填寫技能培訓報名登記表,鄉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備案后組織參訓。
3.科學設置專業。培訓機構以保障高質量就業為導向,實施“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退役軍人個人培訓意愿,結合實際設置培訓專業,科學安排課程設置,按需開展實用性培訓。
4.加強教學管理。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會同縣人社局對退役軍人培訓進行全程監督指導,教學質量評估。協助培訓機構加強日常教學管理和學員在校期間的生活管理。嚴格技能證書資格考試,確保退役軍人培訓取得實效。
5.規范資金撥付。統籌使用退役軍人技能培訓中央補助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按財務規定將培訓經費和補助經費撥付到培訓機構和個人。在安徽金寨職業學校參訓的退役人員,食宿統一安排,培訓費用和學員生活補助資金集中核撥到培訓機構。誤工補貼資金核撥到學員個人賬戶,并與參訓學員出勤率掛鉤;在金寨縣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及縣外易地培訓機構參訓的退役人員,自主墊付培訓費用,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為準,按5900元/人報銷培訓費用。
1、強化宣傳,增強效果。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是我縣33項民生工程之一,是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有效手段。各鄉鎮(開發區)要廣泛發動,點面結合,強化宣傳,提升效果。要讓技能培訓工程知曉到每一位退役軍人,惠及到就業困難退役軍人。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五
根據《2020年33項民生工程省級實施方案》,為切實做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工作,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將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穩定就業的政策落實落地,特制定本方案。
我市未參加過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或退役軍人安置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的退役軍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復員干部)。
全市全年組織實施退役軍人技能培訓人數1390人,其中埇橋區430人;碭山縣234人;蕭縣275人;靈璧縣265人;泗縣186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
(一)培訓內容。鼓勵退役軍人結合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工種或項目,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適應社會經濟的能力和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能。適應性培訓應在退役軍人報到后1個月內完成,技能培訓應在一年內完成。
(二)補助政策。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018﹞26號)規定,退役軍人退役后可選擇接受一次免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免技能鑒定費)培訓,并按規定享受培訓期間生活補助,生活補助費的發放與到課率進行掛鉤。
(三)資金籌措。技能培訓補助經費中央財政按人均約3500元安排,就業補助資金按人均2400元安排,不足部分由市、縣(區)承擔。
(一)確定培訓機構。由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確定培訓機構,將培訓任務交由師資力量強、實訓條件好、教學質量優、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鼓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
(二)合理設置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退役軍人的培訓意愿,合理設置培訓專業,提高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按需求進行實用性培訓。
(三)組織報名登記。由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組織退役士兵報名登記,認真做好政策咨詢和解答工作。
(四)加強教學管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指導,培訓機構要加強教學管理和學員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
(五)資金核撥支付。省財政根據實際培訓完成人數下撥中央補助資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納入市以上就業補助資金分配因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統籌安排使用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資金。對中央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同級財政部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不超過2400元/人的標準予以保障,具體撥付方式按照培訓結束結業人數。生活補助費由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核定培訓人員名冊,按實際培訓結業人數撥付。
(一)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市、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積極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做好組織報名、確定承訓機構、教學管理、技能鑒定及就業服務、經費保障等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成任務。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根據市技能培訓實施方案制定好退役軍人參訓實施細則,做好參訓人員統計和年度培訓實施工作,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施培訓工作月報制度,每月25日前把退役軍人培訓情況上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于12月8日前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進度情況和年度總結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匯總后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根據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財政廳關于年度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和績效評價。
(三)加大宣傳,增強效果。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堅持調整改進、穩步發展,注重總結經驗、著力提升服務,動員和引導轄區內退役軍人積極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的雙提升。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六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為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黔民發[2015)40號)文件和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遵義市播州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的通知》播府辦函(2019)124號文件精神,為加強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幫助退役士兵實現就業,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總體要求,圍繞“就業是民生之本”和“以兵為本,為兵服務”的理念,建立部隊滿意、退役士兵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制度,推動社會經濟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自主性原則,退役士兵可自愿報名、自主選擇專業,
免費參加一次職業技能教育培訓。
????(二)實用性原則。順應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以提高退役士兵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重點抓好就業市場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培養,同時鼓勵支持退役士兵參加普通高等學歷教育。
????(三)規范性原則,認真執行本方案,突出培訓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協助對參訓對象的管理,嚴格考核紀律和考勤制度,提高培訓工作的質量。
2019年以后退出現役的自主就業并自愿參加且能夠正常參加教育培訓的退役士兵(不含已安排工作、已退休、已供養士兵)。
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裝飾與美容、汽車裝配、電子電工、計算機應用技術、焊工、中式廚師、機械操作、挖掘機、家畜飼養工、農作物植保工、餐飲服務、汽車駕駛員、拖拉機駕駛員等。
原則上由上級財政按3500元/人補助,區級財政年初安排500元/人給予相應補助。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人社局等部門要抽調精干人員參加培訓領導機構,負責培訓工作。各鄉(鎮、街道)要搞好思想發動,認真組織轄區范圍內正常退出現役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全部參加培訓,要明確專人負責轄區范圍內參加培訓人員的跟蹤管理。
激發退役士兵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二是要根據培訓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搞好跟蹤報道,特別是要在區級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三)嚴格管理,確保安全。把安全穩定作為培訓工作的基本底線,嚴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關注用火、用電、用水和飲食衛生安全。特別是負責培訓工作的人員,要高度認真負責,加強對參訓人員的管理,確保整個培訓期間不發生安全問題。
????(四)創新方法,保證就業。要積極創新思路和方法,加強與用人單位協調聯系,努力提高就業率。培訓期間如有用人單位需要招聘退役人員工作的,可以先與退役人員簽訂意向性就業協議,在完成培訓后另行簽訂正式合同,退役人員要在培訓結束后方可到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也可利用培訓時機派人到學校介紹本單位情況,講解本單位就業方面的勞動技能和知識,以便今后能和退役軍人簽訂就業協議,人社部門要加強協調,確保就業人員簽訂就業合同。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七
(一)培訓內容。鼓勵退役軍人結合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工種或項目,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適應社會經濟的能力和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能。適應性培訓應在退役軍人報到后1個月內完成,技能培訓應在一年內完成。
(二)補助政策。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6號)規定,退役軍人退役后可選擇接受一次免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免技能鑒定費)培訓,并按規定享受培訓期間生活補助,可與到課率進行掛鉤。
(三)資金籌措。技能培訓補助經費中央財政按人均約3500元安排,就業補助資金按人均2400元安排,不足部分由縣(市、區)承擔。
(一)確定培訓機構。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確定培訓機構,將培訓任務交由師資力量強、實訓條件好、教學質量優、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鼓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
(二)合理設置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退役軍人的培訓意愿,合理設置培訓專業,提高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按需求進行實用性培訓。
(三)組織報名登記。由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組織退役軍人報名登記,認真做好政策咨詢和解答工作。
(四)加強教學管理。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聯合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指導,培訓機構要加強教學管理和學員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
(五)資金核撥支付。市財政根據實際培訓完成人數下撥中央補助資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納入市以上就業補助資金分配因素。各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統籌安排使用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資金。對中央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同級財政部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不超過2400元/人的標準予以保障,具體撥付方式由各地自行規定。生活補助費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核定培訓人員名冊,按規定撥付。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各地要高度重視,要把退役軍人的培訓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積極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做好組織報名、確定承訓機構、教學管理、技能鑒定及就業服務、經費保障等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成任務。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制定好退役軍人參訓實施細則,做好參訓人員統計和年度培訓實施工作,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電子檔案,每月報送不少于2條的民生工程信息(包括工作動態、重要活動、典型經驗、創新做法等)和任務完成進度,年底報送全年任務完成情況、參訓人員信息和年度總結。根據省市關于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和績效評價工作。
(三)加大宣傳,增強效果。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對退役軍人培訓政策、實施過程、結果等情況進行政務公開。堅持調整改進、穩步發展,注重總結經驗、著力提升服務,動員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加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雙提升。
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方案篇八
各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提升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質量,推動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協調機制,統籌培訓資源配置,進一步激發退役軍人參訓熱情,不斷擴大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覆蓋面,根據《安徽省退役軍人培訓機構管理辦法(暫行)》(皖退軍人發〔2020〕23號)、《安徽省民生工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現就開展退役軍人異地技能培訓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異地技能培訓,是指退役軍人在所屬地以外培訓機構參加技能培訓的情形。異地技能培訓的實施主體是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培訓名額仍列入退役軍人所屬地民生工程的目標任務。
開展異地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應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公布的安徽省退役軍人培訓機構目錄中遴選。
(一)定向培訓。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根據技能提升和就業工作需要,確定相關培訓工種(專業),定向開設技能培訓班次。培訓學員由市、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結合退役軍人個人經歷、就業意愿,以市、縣(市、區)為單位統一選派。
(二)自主參訓。退役軍人可根據培訓機構工種(專業)設置和個人意愿,自主參加技能培訓。退役軍人選擇所屬地之外培訓機構參加技能培訓的,須到所屬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填寫《安徽省退役軍人異地技能培訓申請表》(見附件),并經審核同意。
(一)補貼標準。異地技能培訓費以縣(市、區)為單位,在國家和省技能培訓補助總額度內統籌使用,最高不超過人均5900元,并按規定享受培訓期間生活補助。
(二)結算方式。
1.?定向培訓,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協調的承訓機構直接開展培訓。培訓結束后,主辦部門會同承訓機構對培訓合格人員進行核準,核準結果及時反饋參訓學員所屬地,所屬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據此撥付培訓費用,原則上一個月內完成。
2.?自選培訓機構自主參訓的,培訓費用由參訓學員先行墊付,培訓結束并取得相關專業合格證書后,到所屬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備案,提供相關證明由所屬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據實核報。
(一)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密組織,嚴格管理,確保規范組訓、科學施訓,務求培訓實效。要抓住退役軍人返鄉報到的時機,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異地技能培訓宣傳,“一對一”傳達國家和省有關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激發退役軍人主動參加技能培訓的熱情。
(二)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做好牽頭協調工作,負責技能培訓的動員報名、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培訓信息臺賬建立和培訓機構開班申請、教學計劃、學員名冊等審核工作。配合各培訓機構做好學員就業推薦、學員資料檔案建立等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和水平。
(三)財政、人社部門統籌做好培訓資金的安排、撥付與監管工作,要根據民生工程確定的培訓人數,及時按中央和省級補助標準撥付給退役軍人事務部門。
(四)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嚴格遵守專項經費使用管理有關規定,用足用好技能培訓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對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套取、私分培訓資金等行為,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嚴肅查處。培訓結束后,按要求及時將培訓情況向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就業創業處)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