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的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舞蹈表演視頻,大家一起來欣賞。
幼兒園教案防拐騙安全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范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己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么求救。
1、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
這樣會出現什么后果。
并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采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己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么辦。
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么辦。
(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么辦。
(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
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準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了解一些自己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么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
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于農村里、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己保護意識。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為了進一步增強家長和老師的安全教育能力,提高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拐騙幼兒和傷害幼兒人身安全的事故發生,年3月20日,文源華都幼兒園通過家園合作開展了幼兒防拐防騙安全演練活動。
2013年3月20日上午8:45,7名友情出演的家長“騙子”和各班老師們參加了演練前準備會議,由安全負責人詳細布置了演練方案,并現場進行一對一的“配對”,接著,家長們(騙子們)和老師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合適的拐騙方案、拐騙道具。
9:10時,老師們回班組織常規游戲活動,7位充當“騙子”的家長,紛紛進入各班或各活動場地,以不同方式引誘“拐騙”班級里的孩子跟著自己走,而班級老師則不作任何語言提示或悄悄隱匿起來,靜觀孩子們的表現并進行記錄。“騙子們”運用的“騙術”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使用“權威誘惑法”,即拐騙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訴孩子說,受爸爸或媽媽委托,前來帶孩子回家,甚至說得到了老師的同意;可以使用“物資利誘法”,如“小朋友,我這里有很多好吃的糖果和好玩的玩具,誰想吃想玩就跟我來;還有的可以使用冒充是小朋友家長朋友的方法,謊說現在你們家里有事爸爸媽媽沒空來接,所以讓我來接你為借口帶孩子離開活動場地行騙活動結束后,各班老師和“騙子們”回到了班級,及時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教育課。
通過這次防拐騙安全教育活動,小朋友都明白了: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在爸爸媽媽沒有告知的情況下都不能和他們走,這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拐騙技巧,有效地提高了幼兒防拐自我保護的意識。
10:00時,“騙子們”和老師們再次集中在會議室,互相分享了行騙的感受、分析了孩子們的上當受騙的原因。通過演練活動,我們深刻的認識到:盡管每學期我園都安排了很多類似的安全教育活動,但低齡小朋友們的防誘拐意識仍然很淡薄,防騙教育仍需加強。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孩子安全防范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鼓勵孩子學會交往,另一方面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讓騙子有可乘之機。而幼兒園也將經常性的開展此類安全演練,用以檢驗孩子們的抗騙能力、為家長們、老師們的教育行為指明方向!
幼兒園中班防拐騙安全教案
1.通過生活中發生的被拐騙案例、引起同學們對防拐騙防誘拐的重視。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講授法、講事例組織學生討論。
一節課。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被拐騙方面的新聞。
2.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
3.了解一些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一)導入。
1.學生自由發言,陳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2.呈現主題。
(二)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1)柴偉是鄭州市民,一個月前他16歲的兒子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突然走失,經過多方打聽,柴偉得知兒子被人販子賣到了山西黑窯場做了苦工。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樣丟失孩子的家長,幾位家長開始聯合在山西黑窯場尋找孩子。在將近兩個月的尋找過程中,他們只找到了一家丟失的孩子,卻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識的童工。這三個孩子,都是剛從山西被解救出來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歲的北京女孩王靜(化名)在太原被網友騙了財物。怕被父母罵,她想打工掙回家路費。這個時候,她認識了呂梁男子郭蘭軍。郭蘭軍花言巧語將其騙到了他的老家———呂梁山區一個山村,并強迫王靜做了他的媳婦。從此,王靜開始了她噩夢般的135天。近日,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9月19日,王靜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夢里折磨她。王靜的生活因此發生了很多變化。她希望她的經歷能夠警醒那些上網聊天的女孩,不要輕信網友。
幼兒園小班防拐騙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么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么。再通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通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6)小班安全優秀活動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系,請他配合教育活動,并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活動過程:
1、教師借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里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么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么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么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教師小結:陌生人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騙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上午10:15開始(各班請家長按時間表進園)。
2、地點:各班教室、戶外大操場。
3、人員:各班家長(每班23位)。
二、演習目的。
1、增強家長和老師的安全教育能力。
3、避免拐騙幼兒和傷害幼兒人生安全的事故發生。
三、準備工作。
(一)策劃案擬定完成,召開教師例會、活動前做好家長宣傳工作。
向教師講解本次安全演習的操作時間過程,以及相關的合作事項。并通知各班數名家長參加協助幫忙。
(二)人員分配。
1、“騙子人員”按樓層進行分頭行動(不要出現本班家長潛入本班幼兒處)。
2、指揮人員:趙靜、李潔、陳穎。
情景道具準備:家長自帶。
照片拍攝:各班老師。
幼兒資料準備:各班老師。
協助工作者:各班阿姨、保健老師及保安。
(三)情景演練。
各位家長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現場“行騙演習”。家長了解幼兒的基本資料,當幼兒察覺時要想辦法立即結束。一個班級可以有兩到三個情境游戲。
(四)活動準備。
1、教師在“行騙”活動前需要組織幼兒進行相關的安全防范措施,使幼兒建立初步自我保護意識。
2、相關道具:零食、玩具、ipad。
3、攝影器材。
四、具體時間安排。
月26日星期二。
上午10點15分。
五、演習方案。
2、在活動中,通過創設情境與假想事件,由“陌生人”以各種理由對幼兒進行“哄騙”,觀察孩子們的反應與表現。
3、家長交換方式:各班家長互換。
4、若騙子將孩子帶離老師身邊,取得孩子的信任帶到門衛處,就算行騙成功。
六、演習過程。
1、事前各班教師再次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自己,不能吃陌生人東西,不玩陌生人玩具,不跟陌生人走。
2、教師交待任務離開,幼兒自由在活動室以及教室內活動。
3、10:15“騙子”進各教室,利用道具對各班幼兒進行誘騙。
七、演習預期效果。
4、完善幼兒接送制度。幼兒接送定時定點,幼兒離園必須由幼兒家長來接,幼兒因故不能來上課,要提前和幼兒園請假。
各年齡段實施過程:
小班:
1、家長:我認識你們老師,是x老師對不對?
幼兒:孩子們馬上反駁:不對,是×××和×××老師。
家長:那個小女孩真漂亮,叫什么名字啊?
幼兒:幼兒回答。
家長:你長得真漂亮,過來跟阿姨(叔叔)拍張照片好嗎?”
2、家長:我有好多糖糖,誰跟我去玩,我請她吃糖。
幼兒:不要,糖吃多了會蛀牙。
家長:我認識你媽媽,你媽媽上班了是嗎?
幼兒:是的,你認識我媽媽?
中班:(情景一中由大班幼兒參與進行行騙)。
1、大班幼兒: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好玩的玩具,搖控汽車之類的,吸引小朋友注意,小朋友追逐玩耍中把孩子帶到指定地點。(對這個當“騙子”的小朋友,家長要避免用騙子這個字眼,可以說交給孩子一個挑戰性的任務,看你有沒有辦法把更多的小朋友帶到某個地方來等等)。
大班幼兒:我手里的這個玩具很好玩,你們愿意和我一起玩嗎?
2、騙子混入,進行行騙。
小朋友們獨自在教室玩,這時從門口走進來一位陌生的阿姨(叔叔)。
家長:你們幼兒園門口有小店,有許多好吃好玩的,哪個小朋友能帶我去?我有溜溜球和糖果哦,誰帶我去我就獎勵給她。
幼兒。。。(有幾個蠢蠢欲動)。
家長:誰帶我去就獎勵給她,我知道小朋友很能干,有棒棒糖,還有溜溜球哦。
幼兒:是真的不?
家長:真的,誰帶我去我就給她。
大班:
1、家長:xx小朋友,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叫xx對嗎?
幼兒:對的。
2、家長拿ipad吸引幼兒注意,
家長:我這里有個很好玩的游戲,誰愿意來玩切水果的游戲備注。
注意:1、教師不在教室期間間接方式注意幼兒安全,如果不安全現象及時進行現身進行提醒。
2、做好演習的資料整理工作,錄像,照相,文字記錄等,然后對拐騙學習做結果分析,研討并向家長支招。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范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么求救。
活動準備。
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展開活動。
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這樣會出現什么后果?并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采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么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么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么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準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么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于農村里、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中班防拐騙安全教案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么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發生的被拐騙案例、引起同學們對防拐騙防誘拐的重視。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講事例組織學生討論。
時間安排:一節課。
課前準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被拐騙方面的新聞。
2.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
3.了解一些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自由發言,陳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2.呈現主題。
(二)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1)柴偉是鄭州市民,一個月前他16歲的兒子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突然走失,經過多方打聽,柴偉得知兒子被人販子賣到了山西黑窯場做了苦工。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樣丟失孩子的家長,幾位家長開始聯合在山西黑窯場尋找孩子。在將近兩個月的尋找過程中,他們只找到了一家丟失的孩子,卻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識的童工。這三個孩子,都是剛從山西被解救出來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歲的北京女孩王靜(化名)在太原被網友騙了財物。怕被父母罵,她想打工掙回家路費。這個時候,她認識了呂梁男子郭蘭軍。郭蘭軍花言巧語將其騙到了他的老家———呂梁山區一個山村,并強迫王靜做了他的媳婦。從此,王靜開始了她噩夢般的135天。近日,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9月19日,王靜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夢里折磨她。王靜的'生活因此發生了很多變化。她希望她的經歷能夠警醒那些上網聊天的女孩,不要輕信網友。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范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么求救。
活動準備。
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展開活動。
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這樣會出現什么后果?并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采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么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么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么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么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準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幼兒園安全防拐騙教案
活動時間:
7月1日下午。
活動地點:
滑滑梯。
活動準備:
視頻、隔壁班級陌生家長2名。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
1、在觀看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談論,能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怎么樣?那應該怎么做?
3、師小結。
二、情景演練。
場景一:一個“陌生人”手拿遙控飛機,利用教師指導盲點,對部分幼兒進行誘騙。場景二:一名“拐騙者”拎著旅游包,以去公園玩、家長在外等為借口,把一名幼兒進行拐騙。
三、講解應對方法。
1、如果有陌生人給你糖吃,怎么辦?
2、在媽媽與別人說話時,你被其他的東西吸引,走丟了,怎么辦?
3、如果有陌生人問你的家在哪,一直跟著你走,怎么辦?
4、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有陌生人要你開門,怎么辦?
播放關于拐騙的案例視頻,提高小朋友們防拐防騙的防范意識,小朋友們看的非常認真并對案例上的拐賣感到傷心。最后講解防拐騙的'安全知識,并引導孩子們積極表達自己對拐騙的看法和如何防拐防騙。
中班預防拐騙安全教育教案
1、通過生活中發生的被拐騙案例、引起同學們對防拐騙防誘拐的重視。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講授法、講事例組織學生討論。
時間安排:一節課。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被拐騙方面的新聞。
2、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
3、了解一些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一)導入。
1、學生自由發言,陳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2、呈現主題。
(二)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1、柴偉是鄭州市民,一個月前他16歲的兒子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突然走失,經過多方打聽,柴偉得知兒子被人販子賣到了山西黑窯場做了苦工。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樣丟失孩子的家長,幾位家長開始聯合在山西黑窯場尋找孩子。在將近兩個月的尋找過程中,他們只找到了一家丟失的孩子,卻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識的童工。這三個孩子,都是剛從山西被解救出來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歲的北京女孩佳琦(化名)在太原被網友騙了財物。怕被父母罵,她想打工掙回家路費。這個時候,她認識了呂梁男子郭蘭軍。郭蘭軍花言巧語將其騙到了他的老家―――呂梁山區一個山村,并強迫佳琦做了他的媳婦。從此,佳琦開始了她噩夢般的135天。近日,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9月19日,佳琦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夢里折磨她。佳琦的生活因此發生了很多變化。她希望她的經歷能夠警醒那些上網聊天的女孩,不要輕信網友。
(三)小組討論: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訓,我們應如何防拐騙防誘拐?
(四)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兒童防拐騙。
1、掌握動向。告訴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長“請假”。
2、教點本領。告訴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的全稱以及電話號碼,并要求記住。要告訴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騙、被綁架,應找警察或撥打“110”電話。
3、防陌生人。告訴孩子,不要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請陌生人帶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車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給的飲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告訴孩子,只有醫生、護士、父母才能接觸他(她)的身體,如果不認識的人這樣做,孩子應盡快躲開。要鼓勵孩子說他遇到的任何事情,要耐心地聽孩子向你訴說他(她)的遭遇。
4、約法三章。父母與學校要講定通常來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師熟悉情況,把接送人的電話號碼告訴教師,無人接送時,就留在幼兒園、學校,或請教師打電話給父母等接送人。
5、迎客有別。對于單位或自家的客商,一般不帶回家中洽談生意或就餐,以防來日因生意場上“翻臉”而影響子女。因為在兒童心目中,來家做客的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6、巧施“偽裝”。欲留孩子一人在家,要有意識在門口放幾雙大人的鞋子,使歹徒難以看出家中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并告訴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7、及時報案。一旦失蹤,父母應立即到公安局(失蹤地或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報案。當發現孩子被拐騙或被綁架后,更應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已知的情況,不可抱有僥幸心理與犯罪分子“私了”,或懼怕“撕票”而不敢報案。
(五)學生討論:上當被拐騙后如何自救?
(六)上當被拐騙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著冷靜,注意觀察犯罪分子的人數、交談內容,從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圖。在摸清對方的意圖后,要想方設法,在適當的時候,尋找借口逃跑如上廁所、裝病。不要與犯罪分子當面頂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軟禁,要裝作很順從的樣子來麻痹對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機會就接近窗戶、天窗、通氣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辦法向鄰居、路人呼救,或者寫紙條、扔東西。紙條內容大概是“我被壞人關在××地方,請報警”,這不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網。
3、如果已被人販子賣掉,要冷靜,想辦法拖延時間,可以說身體不適,或用溫柔的語言哄騙對方。抓住機會向你能夠接觸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潔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聲呼救。見到警察、機關單位等要想辦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電話求助。不論是哪個電話,都可打110,電話打通后,要講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時查找。逃出來后,要迅速找到當地公安局派出所、婦聯等機關組織報警、尋求幫助。
(七)小結:
1、學生總結:通過這次活動,你學到了什么?
2、班主任總結:
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教育教案
1、知道不跟陌生人走。
2、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防拐騙模擬演練,繪本《不跟陌生人走》。
區域活動時間,幼兒進行區域活動,陌生人(其他班級的家長)來班級走到任意小朋友面前進行拐騙。
(1)我是新老師,今天我要請你們到外面去抓小蝌蚪,你們去嗎?
(2)我是你媽媽的同事,媽媽請我來接你去她單位。
(3)你們盧老師今天請假,我帶你們到外面去玩,你們去嗎?
(4)小朋友,我請你吃糖,你和我一起到外面去找媽媽。
(1)這個阿姨是誰?你認識她嗎?
(2)不認識的'人,我們能跟她走嗎?
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教案精選
教學目標:
1、了解近期社會中兒童拐騙和兒童傷害的案例,引起對防拐騙的重視。
2、在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防拐騙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學重點:讓孩子掌握預防拐騙的常識,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保護自我。
教學過程:
(一)我當小觀眾——案例導入。
播放新聞視頻,介紹近期學生遇害的幾個案例。
最近,很多同學看新聞已經知道,很多小學生被壞人殺害,有的是被砍傷,有的被拐騙后遭到壞人殺害。這些孩子和犯罪者并不認識,這些小小的生命卻慘遭毒手。他們原本可以和我們一樣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卻早早離開了父母親人和朋友。如果是我們同學遇到這些壞人,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呢?我們來一起討論討論。今天的班會主題就是教你預防拐騙,保護自己。
(二)我當小警察——案例分析。
1、案例一:2013年7月24日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一個十七歲的大姐姐叫小萱,學護理的,如果她畢業了就會成為護士。她很善良,但是她的善良被壞人利用了。有個懷孕的阿姨,姓譚,她故意在路邊摔倒,小萱過去把她扶起來,她就讓小萱把自己送回家,把她騙到她家,夫妻倆用x藥迷住小萱,殺害了她,后來拋尸荒郊。
看了這個案例,你有些什么疑問呢?學生發言。
學生答,不跟隨陌生人走,不到陌生人家里去。
是的,孩子們,要先學會保護自己,然后我們再去做好事,這叫做“保己救人”。
2、案例二:十一期間,在一個風景區,中午,一名9歲男孩走失,景區廣播不斷播放尋人啟事,保衛人員全園搜尋,直到下午5:00,才在偏僻地帶找到。下午一名11歲女孩走失。一名兒童走失。有一天上午僅半天時間,就有3名兒童走失。游客多時,基本每天都會有兒童走失的情況出現。這些孩子的年齡大都集中在9歲、10歲左右。
小警察們,請你想想,你有沒有過和父母走失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怎么做的?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一旦找不到父母,就站在原地不要動,否則越跑越遠,家長就更難尋找。在保證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要站在明顯的地方。
3、案例三:湖北有一位小姑娘,她只有5歲,在上學路上被以為精神病暴力患者脅迫,卻靠著自己的機智勇敢順利獲救。在被脅迫時,精神病人始終拉著她的手,她沒有反抗和叫喊,直到碰到警察,一下子跑到警察叔叔身邊,告訴警察:“她不是我媽媽,在上學路上把我領走,我書包帶子上有我爺爺的電話!”這樣,警察不但抓住了壞人,而且立即把小朋友送回爺爺家。
請小警察們說說,從這個成功的案例上,你學到了什么防拐騙的好方法?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遇到拐騙,要機智冷靜,碰到警察立即求助,熟悉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家人的聯系方式。
(三)我當小演員——遇到拐騙怎么辦?
發生拐騙的案例還有很多,遇到拐騙你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們來演一演,看看你是怎樣防備壞人的。
1、小組自導自演。
請小組內成員自己當導演自己當演員,準備一個二分鐘的防拐騙小__。
請同學表演給全班同學看。
請觀眾評價一下他們的防騙方法,教師總結。
2、老師也想當一當演員,誰來和我配合?
情景一:陌生人看起來很悲傷的樣子,著急地跑過來告訴孩子:“你媽媽被車撞了,我馬上帶你去看媽媽。”領孩子走。孩子配合老師表演。
請觀眾評價此同學的做法。
教師總結:如果媽媽被車撞了,他們應該告訴爸爸或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成年人,由我們的監護人來接我或告訴我,而不可能讓一個陌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來通知我們,我們可不理他。事后可以找老師或信得過的鄰居、警察、商場前臺工作人員或公園管理人員幫助打爸爸媽媽的電話。
請觀眾評價該同學的做法。
教師總結,遇到這種被跟蹤的情況,要做到以下幾點:
1、快跑幾步跟上前面的小朋友,上學放學不要一個人走,沒有大人的時候一定要幾個人結伴而行;對于路邊不正常的車輛要留個心眼,別靠太近。
2、我到馬路對面去!我走一條人多的路。如果那人還是跟著我,強迫我跟他走,我就大聲尖叫并跑向有人群的地方,比如商店或行人多的十字路口。如果這會家里沒有大人,我就不往家里跑。
3、前面也講過人多的時候呼救,大聲喊,那你喊什么內容?同學們試一試。“我不認識他!救命!”
(四)小結。
通過這次活動,你學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希望這次的班會活動能引起同學們對防拐騙防誘拐的重視,也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學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學們開心地學習,平安地生活。
防拐騙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1、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知道公雞因貪吃、愛聽恭維話導致上當的原因。
2、學習用推理的方法推測并大膽表達公雞屢次受騙的情節,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利用多媒體制作:背景圖;故事角色、與故事背景相對應的圖示、字卡,配樂故事。
(一)回憶a段故事,理解角色特點。
聽了這首兒歌,你們感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貍?
2、從公雞的受騙中你們感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公雞?
3、公雞被狐貍抓住以后,它們一路上都經過了哪些地方呢?
(二)根據角色特點,推理故事情節。
1、根據貓與畫眉鳥、狐貍的特點,推測情節的發展。
(2)狐貍聽說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它又會動什么壞腦筋呢?
(3)當狐貍唱完這首贊美詩,公雞的反應會是什么樣的呢?
2、感知并理解公雞再次受騙的原因。
(4)這次狐貍為什么說“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
3、從這兒,你們又發現了公雞的哪些弱點?
(三)感知三次受騙的過程,歸納公雞的特點。
按理說,公雞受狐貍騙過兩次后,應該不會再上當了,可事情到底是如何的呢?請小朋友繼續往下猜一猜。
2、狐貍聽說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又一次來到了窗子下面,它可能會故伎重演,于是把前兩次唱的歌又對著公雞搖頭晃腦地唱起來。
4、那狐貍第三次到底又是怎樣唱的呢?
5、你們想,當公雞聽到這里時會怎么樣?
(四)提升歸納公雞的特點,感悟蘊涵的寓意和哲理。
故事發展到這里,公雞前后一共受騙了三次,你們明白公雞一次次受騙的原因了嗎?
(五)完整傾聽故事,整體感受原著。
剛才我們一起創編了《金雞冠的公雞》這個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童話,是俄國的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老爺爺編寫的。
那么,最后貓和畫眉鳥到底有沒有救出公雞呢?還是讓我們一起完整地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附故事:
金雞冠的公雞。
從前有一只貓,一只畫眉鳥,還有一只公雞--一只金雞冠的公雞。他們住在樹林子的一間小房子里。
公雞忍不住了,把頭探出窗口。狐貍一把抓住他,就往狐貍洞跑。
公雞于是"喔喔"地叫救命:"狐貍把我抓住,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貓啊、畫眉鳥啊,來救救我吧!"貓和畫眉鳥聽見了,馬上來追,從狐貍手里把公雞救回來。
他們剛走,狐貍又來了。他坐在窗子下面唱道:"公雞呀公雞,金雞冠的公雞,你的腦袋油光光,你的胡須絲一樣,你把頭探出窗口,我給你吃顆小豆。"公雞坐在那里一聲不響。狐貍接下去又唱:"孩子們跑啊跑,麥子撒了一地,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公雞忍不住了,把頭探出窗口:"喔喔喔!干嗎不給?"狐貍一把抓住他,就往狐貍洞跑。
貓和畫眉鳥聽見了,轉身就來追趕。貓在地上跑,畫眉鳥在天上飛。他們趕上了狐貍,貓用爪子抓,畫眉鳥用嘴啄,把公雞救回來了。
盡管公雞叫了又叫,喊了又喊,貓和畫眉鳥都沒聽見。等到他們回家,公雞沒有了。
貓和畫眉鳥于是跟著狐貍的腳印走。貓在地上跑,畫眉鳥在天上飛……跑啊跑啊,飛啊飛啊,他們來到了狐貍洞口。貓調好琴弦彈起來:“特令令,勃令令,金弦線的小提琴。狐貍在不在家中,在那熱烘烘的狐貍洞?”
狐貍聽了又聽,心理想:是誰琴彈得那么好,歌唱得那么甜,讓我去看看吧。他于是爬出洞口,貓和畫眉鳥一把抓住他,貓用爪子抓,畫眉鳥用嘴啄,又抓又啄,狐貍痛得逃走了。他們救出了公雞,用樹皮籃子捧回家去。從此以后,他們太太平平地過日子,狐貍再也騙不了公雞啦!
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教案
1、通過生活中發生的被拐騙案例、引起同學們對防拐騙防誘拐的重視。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時間安排:一節課
(一)導入
1、學生自由發言,陳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2、呈現主題。
(二)被拐騙被誘拐的事例
(三)小組討論: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訓,我們應如何防拐騙防誘拐?
(四)防拐騙防誘拐知識
1、掌握動向。告訴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長“請假”。
2、教點本領。告訴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的全稱以及電話號碼,并要求記住。要告訴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騙、被綁架,應找警察或撥打“110”電話。
3、防陌生人。告訴孩子,不要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請陌生人帶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車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給的飲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告訴孩子,只有醫生、護士、父母才能接觸他(她)的身體,如果不認識的人這樣做,孩子應盡快躲開。要鼓勵孩子說他遇到的任何事情,要耐心地聽孩子向你訴說他(她)的遭遇。
4、約法三章。父母與幼兒園、學校要講定通常來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師熟悉情況,把接送人的電話號碼告訴教師,無人接送時,就留在幼兒園、學校,或請教師打電話給父母等接送人。5、迎客有別。對于單位或自家的客商,一般不帶回家中洽談生意或就餐,以防來日因生意場上“翻臉”而影響子女。因為在兒童心目中,來家做客的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6、巧施“偽裝”。欲留孩子一人在家,要有意識在門口放幾雙
大人的鞋子,使歹徒難以看出家中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并告訴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7、及時報案。一旦失蹤,父母應立即到公安局(失蹤地或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報案。當發現孩子被拐騙或被綁架后,更應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已知的情況,不可抱有僥幸心理與犯罪分子“私了”,或懼怕“撕票”而不敢報案。
1、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在交際場合介紹給你認識的人。你的朋友可能很可靠,但他對這個人的了解或許并不比你多。
2、在外出乘車途中,不要隨便吃喝陌生人給的水果、飲料等食品。尤其是在娛樂場所,更不能輕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語,貪圖小便宜,以免上當受騙。
3、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請,在公眾場合,如果暫時離開座位,要把杯中的飲料先喝完,或者回來后換一杯。
4、不要輕信以介紹工作、幫忙找住宿或代替你的親友接車等理由,跟隨你不熟悉的人到陌生環境。
5、個人單獨外出要與親友保持聯系,讓他們知道你的去向6、求職找工要找正規職介所,如遇到馬路上、車站旁及其他場所的拉客行為,應堅決拒絕;找到工作時,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但不要抵押身份證,不要交抵押金、培訓費等。
(五)學生討論:上當被拐騙后如何自救?
(六)上當被拐騙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著冷靜,注意觀察犯罪分子的人數、交談內容,從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圖。在摸清對方的意圖后,要想方設法,在適當的'時候,尋找借口逃跑如上廁所、裝病。不要與犯罪分子當面頂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軟禁,要裝作很順從的樣子來麻痹對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機會就接近窗戶、天窗、通氣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辦法向鄰居、路人呼救,或者寫紙條、扔東西。紙條內容大概是“我被壞人關在××地方,請報警”,這不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網。
機關單位等要想辦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電話求助。不論是哪個電話,都可打110,電話打通后,要講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時查找。逃出來后,要迅速找到當地公安局派出所、婦聯等機關組織報警、尋求幫助。
(七)小結:
1、學生總結:通過這次活動,你學到了什么?
2、班主任總結:
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教育教案
活動準備:視頻、隔壁班級陌生家長2名。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
1、在觀看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談論,能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怎么樣?那應該怎么做?
3、師小結。
二、情景演練。
場景一:一個“陌生人”手拿遙控飛機,利用教師指導盲點,對部分幼兒進行誘騙。場景二:一名“拐騙者”拎著旅游包,以去公園玩、家長在外等為借口,把一名幼兒進行拐騙。
三、講解應對方法。
1、如果有陌生人給你糖吃,怎么辦?
2、在媽媽與別人說話時,你被其他的東西吸引,走丟了,怎么辦?
3、如果有陌生人問你的家在哪,一直跟著你走,怎么辦?
4、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有陌生人要你開門,怎么辦?
播放關于拐騙的案例視頻,提高小朋友們防拐防騙的防范意識。最后講解防拐騙的安全知識,并引導孩子們積極表達自己對拐騙的看法和如何防拐防騙。
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教育教案精選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么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么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
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
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