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的總結。以下是一些優秀心得體會篇章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閱讀這些心得體會,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也能啟發大家對于自己的經歷和學習的深刻思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心得體會及感悟【】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00多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勇氣,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銳氣,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風雨無阻向前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個人心得感悟
觀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著“數星星”的態度去的。我不敢說自己沒有這樣的心態,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每個人對于革命的那種堅定的信念以及他們為了各自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畏精神。
縱觀革命歷史,為了戰爭,為了正義,為了勝利,被逼死,被迫害死,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殺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萬,還有那數不清的無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別說那8年多的抗日戰爭了。
有時候我經常在想,那時候的他們胸腔內到底活躍著怎樣的一顆跳動的心,何以讓他們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揚,無懼無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槍口對準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體啊!他們面對這疼痛,這死亡為何能如此淡然?他們都風華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還是信仰?我相信這是對孫中山的信任,對黃興的信任,更是對奮戰在沙場上的無數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堅定的信念讓他們選擇守口如瓶,選擇堅持革命,選擇放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信仰。
無論是當初即將要做父親的林覺民,還是義氣凜然的秋瑾,還是那長眠于黃花崗的烈士們,包括那使節之女唐曼柔都選擇堅持自己的信仰,盡管他們知道前方的路到處是槍眼,是炮彈,但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
我相信他們曾經一定也掙扎過,畏懼過,但是最終他們選擇了前進,選擇了犧牲,選擇無愧于心。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對于生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做這樣的選擇更是無法想象的。如果此時我們身陷戰亂之中,是選擇保命逃避﹑舍家棄國,還是挺身而出保家衛國?如果此刻槍口對準著我們,是將組織的機密合盤托出,還是緊閉雙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說。
或許我們已經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們那樣大義凜然,無私奉獻。但我們依然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為了目標勇往直前的那份堅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個民族的偉大信仰。現在的我們已不必為了革命而犧牲自己,也不必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心得體會感悟范文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了那以前只在書上見過,聽老師說過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館。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我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親身親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氣息,去與歷史真正的“零”距離接觸。
還未走進博物館,就可以看到由紅色磚砌的鄂軍都督府,它莊嚴宏偉的氣勢立刻吸引了每個人的目光,在解說員的陪同下,我們先后參觀了傳達員室,外交部,都督會客與會議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間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參觀辛亥革命的壁畫,在墻壁四周都陳列有關辛亥革命的畫,同學們在仔細看著,想象著,解說員了也就一旁不停地敘說著,不僅如此,我們還見到了先烈們的部分遺物與手跡,還有戰斗時的血衣,大炮,刀等戰斗工具。最后,在孫中山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則昌,逆之則亡”。結束了參觀,每個人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而博物館的一切卻永駐每個人心中。
歷史,那是屬于過去的東西,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要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但未來與現在相比之下卻更加重要。未來,是屬于當代大學生的,未來的歷史的樂章由我們去譜寫,如何才能寫好呢?那就是我們現在應努力在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
未來是美好的,是更加輝煌燦爛的。為了自己、祖國的明天,我們要從現在起,從此時起把握機遇,創造輝煌,明天一定是我們的!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心得感悟范文【】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正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訴說著革命人的壯舉,在戰爭在血泊里,他們為民主捐軀,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用生命編寫歷史的新章。
《辛亥革命》介紹了清末政府的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了窮途末路了,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政府的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知道國家面臨存亡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于是就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那時他年紀只有20歲,當時他是以學堂作為宣傳革命根據地,并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向外一步步發展,吸收同志,到了一_四年,甲午戰爭時期,孫中山先生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從那時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次展開來。
中國人民為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用了整整以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前仆后繼英勇不屈的斗爭,在革命斗爭中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又充滿著勝利和失敗,前進和短暫的后退,。我們重視革命是因為盡管1911年的革命有著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后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雖沒有成功卻足以說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跡。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清晰地記得那一幕,黃興率領“先鋒“160余人,毅然地向兩廣總督署發起猛烈地進攻,成敗得結局早在意料之中,但為了”廢除專制,創造共和“,所以事雖不成,還要去做,意料之外的是志士們就義時的從容與慷慨,這些大部分是青年學生,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敢,堅韌和那紛飛的血肉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他們殺死管帶金振邦,放火燒督署,攻襲水師行臺等處,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孤軍奮戰,堅持以晝夜而失敗,黃興、朱執信等負傷后化妝逃跑,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壯烈犧牲。,看到這里你回游怎么樣的感想?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的人們怎么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得不是追尋夢境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里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這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革命沒在中國歷史舞臺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他,銘記他,并將它給我們傳遞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后的無止境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精益求精地塑造了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為今天的觀眾提供歷史營養,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敢闖、敢干、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原創力,是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
現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是躍出東方地平線的一輪絢麗的紅日,這輪紅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來的,中國已成為了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我們為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而自豪,更為即將到來的明天而意氣風發。世界有一天會再次向中國尋求文化活力,創新思想,世界將在最好的國家幫助下獲得新生。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使前方道路崎嶇,我們也要勇敢直前,因為,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心得體會及感悟
辛亥革命是中國革命一次偉大的革命,開啟了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這場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后來雖然夭折了,但革命火種沒有熄滅。8年后,五四運動爆發;10年后,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進入嶄新的階段;38年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
站在新世紀的歷史轉折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的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逢其時。我想我們紀念偉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努力營造統一、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為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祖國統一努力奮斗。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發出了“振興中華”的吶喊,而今,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正沐浴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精神上的春風。我們的祖國從來沒有像這樣繁榮富強過,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更加團結,勇于拼搏,不斷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觀后心得與感悟
周末休息,想去外面散散心,就想到了武昌的`首義廣場,從江夏出發,乘公交好不容易才來到了首義廣場,看到很多人在排隊領票,大家都是去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的,還要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才能領票,領到票,跟著參觀的人群一起進入博物館,剛進入第一展廳,就看到了墻上的投影及語音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中國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列強加速入侵中國的步伐,競相在中國劃租借,派駐軍等,從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偌大的中國幾乎被瓜分了,當我看到譚嗣同寫的一首詩,讓我感動和震撼,后兩句詩: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看到這兩句詩,如同看到了祖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國家處在四分五裂的情形。接著看到的是中日甲午海戰的場景,有視頻在解說當時情形,再走過去就是辛丑條約簽訂的場景,這場面看起來感覺很真實,人物是蠟像做的,栩栩如生,放佛回到了當年喪權辱國簽訂條約的現場。大清王朝已垂暮,民生維艱。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覺醒的中國人開始頑強地探索救國復興之路。往前走幾步,就看到了戊戌變法版面。第一展廳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革命先驅者孫中山青少年展示,其中有一幅畫面是,少年孫中山與他母親一起站在船上,遠渡重洋求學探索,畫面上的海水在流動,放佛真的置身海上,感受到孫中山從小就志向遠大,立志報國。
看完第一展廳,我隨同參觀人群步行上樓,來到二樓第二展廳,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走上革命的道路。覺醒的知識分子在孫中山的旗幟下由愛國走向革命。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看到當時名單,我還看到一個來自湖北大冶的同志參加了該會,足見大冶的革命還是很早就出現了的。隨后,革命黨人與?;逝烧归_論戰,領導發動一系列武裝反清起義,一場革命風暴即將來臨。
武漢經張之洞發展工業,鋼鐵冶煉在當時十分發達,走在全國前列,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成長起來的革命黨人具月有"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于1911年10月10夜晚,湖北革命黨人臨危發難,經過通宵血戰,終于占領了武昌城,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11日,鄂軍都督府成立,推舉黎元洪為都督,號召各省響應,推翻清王朝。該展廳最精彩也是讓我最難忘的地方應該是武昌古城的場景。步入里面,仿佛來到了真正的武昌古城,革命戰士慷慨激昂,紛紛趕赴戰場,時不時還有幾個戰士跳出來說幾句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且配合當時的燈光音響和狗吠的聲音,恍如隔世,如同穿越。這種結合現代技術,配合珍貴文物和歷史照片的手段,實在是太精彩和讓人難忘了。
來到第四展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黃興的雕像,當時的黃興身著軍裝,騎著戰馬,好是威風,好多參觀者紛紛和他合影留念。武昌起義之后,全國景從,各地紛紛響應,成立軍政府,宣布脫離清政府。我還認真看了下墻上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制訂了一系列除舊布新的政策和法令。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布退位,封建王朝退出歷史舞臺,民主共和國在中華大地誕生。
步入第五展廳,就看到了入口的寫意畫,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揭示世界風云變化不定。百年辛亥,風云激蕩。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偉業,彪炳千秋,為世人緬懷,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這段歷史,近來,有電影"辛亥革命",真實地反映和展現了這段歷史。展望未來,首義之城武漢傳承"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日益顯現出生態武漢,科技武漢,人文武漢的特質。
撫今追昔,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們用獻血和堅定的信念鑄就了不朽功勛,我們要倍加珍惜,不忘歷史,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系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敘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干,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秘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于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后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1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仿佛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于鴻毛,有一些重于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
革命烈士們,愛國戰士們。你們為群眾獲得幸福,獲得尊嚴。你們用生命保衛國家,平息濃濃的煙火。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默默無聞的戰士,你們都一樣,都一樣是中國的恩人。
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心得感悟2
110年前一場革命轟轟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力量席卷了中華大地,震驚了世界四方,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成為一種信仰,他揭開了救亡圖存的歷史篇章,也在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畫卷上書寫了舉足輕重的一筆。
電影《辛亥革命》還原了民族存亡、戰火紛飛的歲月。片頭秋瑾的從容赴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軀令人心生悲憤;片中孫中山滿懷救國之志,廣播革命思想,推進民主共和;陽夏保衛戰黃興浴血奮戰,誓死追隨令人倍感振奮、熱血沸騰;晚晴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袁世凱處心積慮,竊取革命果實令人憤恨惋惜。影片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刻畫和的不同細節演繹,生動的展現了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和革命先驅,為實現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斷探索,不屈斗爭的革命信念和愛國情懷,再現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向我們闡述了革命的定義和革命的精神,詮釋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對于一個民族存亡的重要。
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100年過去了,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心潮澎湃?!笆篱g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對山河破碎、生靈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愛國志士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直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的提出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理論的橫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觀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興中華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為響徹華夏的最強音,他讓苦難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父孫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遠見卓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氣貫山河的革命氣魄帶領著頑強不屈,心懷壯志的革命義士舍生忘死,將中華民族帶入了嶄新的發展軌跡,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從初中到現在,我都沒有深入了解過辛亥革命這段歷史,也沒有想過孫中山為何被稱為“中國國父”。通過《辛亥革命》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孫中山能獲得這個稱號,當之無愧。
自從中國被打開了大門,被列強欺辱。王室宗親,貴族官吏,每一個都只為自己利益而想,老百姓愚昧無知,茍且偷生。堂堂華夏竟被視為異族,毫無地位可言。
孫中山知道清朝廷無能,唯有革命,唯有推翻舊制度,才是中國強盛的出路,毅然決定起義。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了,孫中山被清朝廷通緝,在流亡海外,仍不忘為革命宣傳,籌集經費。
廣州起義失敗,革命烽火卻不惜。清朝廷為爭取四國銀行貸款,不惜以鐵路為抵押。孫中山遠赴歐洲,說服歐洲銀行家。我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在各國銀行家和清廷大臣面前,他絲毫不怯懦,敢于痛斥朝廷,支持革命,以一人之力,獲得各國人民的肯定。
是他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未來中國過的新篇章。
看到這兒,我想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了多少人的鮮血換來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是他們一次又一次去戰場赴死拼搏。他們知道,唯有革命,唯有民主,唯有共產,中國才能擺脫列強的欺辱,立于各國之間。
祖國的現在,靠的是無數革命者的鮮血,祖國的未來,靠的又是誰?是我們,21世紀的新一代。我們雖沒有經歷過那些戰爭,卻絕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所受到過的屈辱。歷史是國家和民族共同的記憶。若忘記了歷史,何來談國家的未來。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的未來將屬于我們來創造——21世紀的新一代。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個人感悟
110年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
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在于: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獲得空前的大解放,為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主革命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但是,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竊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辛亥革命因而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此后,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地繼續奮斗,他的革命思想也在不斷發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提出“以俄為師”的口號,并指出革命目的不僅在打倒軍閥,“尤在推翻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他接受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毅然決定改組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現了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孫中山先生緊隨著時代前進,為革命理想奮斗終身的偉大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它將激勵著我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奮勇前進。
孫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不幸逝世。中國共產黨肩負起孫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業。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從辛亥革命到現在,110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孫中山先生和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所追求的革命理想不僅實現了,而且大大超過了。備受欺凌的“東亞病夫”奮起抗擊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爭得了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完整,昂首挺胸站起來了?!耙槐P散沙”,四分五裂,面臨帝國主義瓜分危險的中國,在大陸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了五十多個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幾乎是一片廢墟上,各族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發揮艱苦創業的大無畏精神,歷盡千辛萬苦,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永遠結束了那種乞求帝國主義、仰承洋人鼻息、使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在外國資本家手中的半殖民地的可恥可悲的局面。我們消滅了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罪惡制度,消除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做到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疤煜聻楣保呀洸皇抢硐?,而是現實了。我們建立和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權,實現了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的政治。十億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的主人。我們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F在我們正滿懷信心地邁著更穩健更強勁的步伐,向著現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宏偉目標前進。
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真正的繼承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辛亥革命發展的碩果。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面臨三大任務:一個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一個是反對霸權主義、保衛世界和平;一個是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這三大任務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提出,緊迫任務之一是國家統一?,F在這一任務還未完全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還分離著。孫中山先生生前一直非常關心臺灣同胞的命運,曾三次去臺灣進行革命活動。如果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我們就不僅可以告慰于辛亥革命的先烈,告慰于孫中山先生,而且可以加速全國包括臺灣的經濟建設,有利于遠東和世界和平。這是造福于子孫后代的大事業。
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為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實現振興中華的宏圖,為列祖列宗爭光,為子孫后代造福,努力奮斗!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心得
辛亥革命,一場偉大的起義。它,昭示著封建統治的崩倒;昭示著冉冉東升的人民希望之光;生在新中國的我們,應當秉承著革命先驅不朽的精神,帶領中國再次走上繁榮昌盛的道路。
“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這便是辛亥革命所體現的勇武精神;敢為天下人之先的創新精神;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光明重現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凌辱,革命先驅展現出了中國人應有的氣節,頂著黑暗,尋求光明,帶著迷茫的人們探求自由、民主的道路,推翻腐敗的清王朝。何其英勇、何其睿智、何其無畏。勇絕、智絕、壯絕哉!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的滅亡,就是清王朝發展的必然。辛亥革命是迷途中的路村,亦是打破黑暗的光束;革命志士紛紛循著路標,走在革命道路的前沿;迷茫的熱血青年正在革命的路口徘徊,那絲光束,點燃了他們內心的希望。辛亥革命將封建帝國推向覆滅的邊緣,人民拍手稱快,各地紛紛高興義旗。中華人民即將從被欺壓的恥辱中走出來。此舉可謂一呼百應,首義先驅奮臂一呼,帶領熱血的民眾紛紛投身到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辛亥革命中。風雨如晦的舊中國,被此義舉所驚醒,漸入民主時代。
程正瀛的第一槍,帶動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帶動了各地的響應;此為歷史發展之必然。歲月如歌、滄桑巨變,武昌城頭的槍聲漸漸遠去,起義硝煙稍稍散去。歷史的年輪,一圈圈泛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無數首義列士,以他們的鮮血熔鑄成不朽的精神,他們的精神永在。
我們應當永遠銘記這場偉大的起義,那些大勇的烈士和那些鮮為人知的革命者,我們更應該帶領新中國走向未來的光明新紀元。
110年前,中國湖北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辛亥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敗無能清政府。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寂靜充滿了整個電影院,電影開始了。序幕講述了中國在清政府的黑暗、腐敗統治下,受到外國的欺凌,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革命者鑒湖女俠——秋瑾,她為了天下的孩子,為了中國人民早日覺醒,不惜讓自己的孩子失去母親,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當她拖著腳鐐,一步一步走向斷頭臺時,我的眼淚不禁沖出眼眶。
在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領導下,大批熱血青年,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但他們離開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親人,拋頭顱、灑熱血,戰死在沙場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努力。終于,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推翻了清朝,迎來了中國的新紀元,從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們如今的中國:科技突飛猛進,近期,“天宮”一號在太空遨游,以及“蛟龍”入海7000米,標志我們祖國走進了世界的前沿,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每個人都有學上。當然,在享受的同時不要忘記那些流過血,做過犧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堅定的信念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和歡笑??墒俏覀冇行W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學習,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用于上網和享受上了。
我看了《辛亥革命》后有所感悟: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起來,不愿做……”雄偉的國歌聲在天安門廣場響起,全國人民都瞻仰著這一天,祖國的七十華誕。如今的中國,重新以一個世界大國的身份屹立在亞歐大陸的東方。
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20世紀初的那個積貧積弱,被歐洲列強瓜分的舊中國。眾所周知,是孫中山先生組織的辛亥革命改變了這一切,創造了民主的開端,終結了統治了中國達四千年久的封建制度。記得一位美國的著名歷史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曾經將三個事件稱之為“影響中國的三個轉折點”,分別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公元新中國共和國成立,可見辛亥革命的重要性。
而武昌起義又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正是武昌起義的成功引起了全國各地的響應,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堅硬的奠基石。
我們來到了第一展廳,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塊大約有一米高的石頭,是20世紀初武漢的原件,上面刻著五個字“大法國租界”。大家一看到這五個字,頓時怒火橫飛,這五個字上似乎都隱隱約約地透現出了西方侵略者傲慢、肆無忌憚的猙獰面孔。
武昌起義的成功離不開五個月前四川的保路運動。由于清政府的腐敗,政府將四川鐵路收為國有,接著又馬上出賣給了外國。于是四川人民紛紛奮起反抗,清政府不得不將武漢軍隊調去鎮壓暴動。此時武漢十分空虛。
1911年10月9日晚,由于革命派的炸彈在俄國租界不巧爆炸,暴露了革命派的意圖,導致起義提前舉行。10月10日晚,吳兆麟趁著夜色,率領新軍工程第八營,從“起義門”進攻武器庫。順利拿到武器后,他們馬不停蹄,朝湖廣總督府趕去,并與城外的武裝力量匯合。起義軍很快就攻破了湖廣總督府,而可憐的湖廣總督只好從水路倉皇而逃。我們大家都看呆了:如此干脆利落,就好像是彩排了幾十遍的表演,不愧是說干就干的革命成員!
可是,清政府馬上得到了這個消息,派馮國璋率兵南下。
我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革命能不能成功呢?武漢會不會脫離清政府的統治呢?一定要快呀!抵擋住清政府的臨死反攻!”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情況,大將黃興從香港輾轉來到前線,指揮戰斗。從當時的彩圖,我們可以看出,武漢人民十分擁戴這位大將以及大將率領的起義軍,清政府真的到了山窮水復的情況了。最終,起義軍以丟失漢口、漢陽的代價守住了武昌。這不僅為其他地區的革命派提供了足夠的信心,還提供了寶貴的時間,辛亥革命席卷全國,最終,清政府滅亡。
武昌革命不僅讓我重新走進、回顧了那一段艱苦而又燦爛的時光,讓我見識了革命先烈是如何為了國家赴湯蹈火,也讓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暗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像革命先烈一樣為國家做出自己的奉獻!
就在這一年,清王朝滅亡,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一種新型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起來了,盡管這一制度對于當時來說是脆弱的,粗糙的,但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其歷史意義在于:改變了中國的社會制度,推翻了中國社會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樹立了走向共和的理念,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中國開始有了言論自由,出現了新聞報刊,也給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準備了條件;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加速了仰列強馬首是瞻腐朽政權的垮臺,同時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創造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但是,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每一角落盤根錯節。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后、分裂、動蕩、混亂的苦難深淵。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其主要癥結就是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領導辛亥革命的這些民族資產階級嚴重脫離基層勞苦大眾而又怕革命革到自己頭上,沒有勇氣革命到底。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關鍵是要清醒認識辛亥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時刻牢記:讓“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永世傳承。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是因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傳承首義精神,就是傳承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我們要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表現出的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使命感,不僅成為辛亥革命的動力與目標,而且造就了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
我們應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弘揚不休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積極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組織優勢和成員聯系面廣的優勢,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擴大成員的政治參與,積極反映人民群眾意愿,不斷推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一起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卓越功勛,我們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各界人才層出不窮,我們先輩不畏強權的革命精神、反對專制的民主精神、舍生忘我的犧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奮斗精神、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激勵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帶領人民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我們是渺小的,但是我們的先輩是偉大的,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巨人,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中國,看世界,看未來。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深刻社會變革由此拉開了序幕。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探索?!?/p>
辛亥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一大事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決了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政治文明選擇問題,傳統政治文明中的制度體系因此全面崩潰,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的政治文明開始從傳統走向現代。辛亥革命離五四運動只有七年多,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離五四運動僅有兩年,中間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便沒有五四運動,便沒有以后歷史的發展。這不是過甚其詞的夸張,而是歷史前進必經的階梯。
本次大會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了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重大意義,回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繼承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闡述了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須同舟共濟,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孫中山先生說過:“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書寫了抵御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推進改革開放的革命史詩。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與堅定意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努力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精神,同心同德、攜手并肩,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學習、繼承辛亥革命先賢為振興中華不懈奮斗的革命精神,就是要學習、繼承老—輩民主黨派人士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優良傳統,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積極建言獻策,我們要認真履行群團組織職能,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自所聯系群眾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群眾為實現宏偉目標建功立業。
10月9日上午10時,“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計學院黨總支在教四210教室組織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集中觀看了大會直播。
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痹谀莻€風雨如晦的年代,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可歌可泣的抗爭。
辛亥革命后,接受這場革命洗禮的中國先進分子和中國人民繼續頑強探求救國救民道路。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在場師生無不為之動容,會場響起陣陣掌聲。
大會直播結束后,學院黨總支組織委員、學院團委書記馬燁組織與會黨員面向黨旗進行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宣誓儀式結束后,會計學院學生黨員包雅清、王寶鳳、丁望儀,入黨積極分子王文雅、孫馳等進行了發言討論,包雅清說:“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意義在于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經過觀看直播,感觸很深,更多的是學習到革命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思考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應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p>
最后,學院黨總支組織委員、學院團委書記馬燁對觀看此次直播大會進行總結并指出,作為時代新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深切懷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及無數為了國家解放、民族復興不懈奮斗英勇犧牲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要明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老一輩革命先行者的革命事業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輝,廣大青年學生要傳承這種為了理想和正義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心得與感想
《辛亥革命》的開頭便是秋瑾赴死的情景,她說了許許多多意味深長的話,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觸的還是當監斬官拿著秋瑾與秋瑾的孩子的合影時搖搖頭,說:“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了?!笨汕镨獏s大義凜然地說:“我的死是為了所有的孩子!”這句話可以看出秋瑾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精神,她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片中還突顯了孫文先生的的演說能力,例如:在孫文先生勸誡四國銀行不要借給清王朝時,他用當時聚餐時的羊排來比喻當時的中國,然后割下一塊肉說:“現在的中國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然后,他用各個部位的肉來比喻中國分給各國的地方,例如:x半島、x、x等。終于,四國銀行的代表被孫文說動了,不再借錢給清王朝。從這件事便能看出孫文先生的應變能力與演說能力。孫文先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能找到清王朝的弱點!也可以利用他找到的清王朝弱點來給予清王朝致命的一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