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恩教育班會課教案篇一
二、活動主題
“手拉手”獻愛心
三、活動方針
以班級為主導,以師生為主體,以“手拉手”互助活動為紐帶。
四、活動時間及地點
1、時間:星期四下午
2、地點:一年一班教室
五、活動前期的.準備
1、提前一天確定參加人員及人數。
2、參加活動,自備捐獻物品。
3、全體學生穿冬季校服,佩戴紅領巾。
4、遵守活動紀律,保持會場的秩序,展示出一名優秀小學生的精神面貌。
5、建議學生提前準備一張代表友誼的,自己親手畫的小卡片或者圖畫,活動中送給小伙伴。
6、捐獻物品以實物為主,每個孩子準備2——3本書(請用紅絲帶認真捆綁),鉛筆不限,這些物品將由學生自己親手捐贈與小伙伴。
七、活動環節
1、在班級里開展一次“手拉手”的活動動員,鼓勵學生節約出零花錢,贈送貧困小伙伴最需要的學習用具。
2、了解小伙伴學習的情況,了解小伙伴家庭的生活狀況,交流學習和生活的感受。
3、學生代表發言,小伙伴之間捐贈物品。
感恩教育班會課教案篇二
我是第 二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成長,我擔當》。下面,我將從這節課的設計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七個方面進行說課。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指正。
當前,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平時家長們的溺愛,包辦太多,這種先天的嬌生慣養和后天的溺愛造成了他們責任感不強,他們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該承擔的責任有哪些。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所以,認清角色與責任,讓學生“知責任、明責任、擔責任”對成長中的初中學生來說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根據這一需要設計了這節以《我成長,我擔當》為主題的班會課。
1、通過本節班會課活動的開展與交流,而我想讓我班的孩子們認識到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敬畏生命,快樂成長,學會擔當,去做一個“知責任、明責任、擔責任”的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并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通過參與本節班會課活動,使學生能夠明確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責任。
3、通過本節班會課活動的開展與交流,而能使同學們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的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為了使這節班會課的教學目標順利達成,而課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動準備。分為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二塊進行。
教師準備:搜集大量的和愛崗敬業、責任及擔當等有關的資料、視頻、圖片、案例等。
學生準備:
1、課前搜集愛崗敬業、責任擔當的相關故事;
2、排演情景劇、詩朗誦、小品等,要求同學們自創、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自感自悟!
教學重點:這節課,要讓學生們理解(感受)到責任心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們要學以致用,逐漸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根據本節課的主題和具體內容,結合初中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及認知基礎等因素,我準備采用講述法、課堂討論法、學生互動交流法、表演節目、舉例子等方法來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
學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方法,充分地調動初中年級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然后讓他們盡可能的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去感知、體驗、思考、收獲,以達成最初的教學目標,并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根據本次班會的主題、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情境導入”、“互動平臺”、“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
由視頻引入,播放視頻《5.12地震的一瞬間》。視頻中,由于教師的盡職盡責挽救了許多生命,通過視頻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們說出“責任”主題詞,讓學生以前人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責任感;為什么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怎樣做才是有責任心的人呢?由此,導入這節主題班會課。
(二)互動平臺
1、學生觀看視頻《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鄉村教師鄭光和》;
2、學生表演情景劇《最美司機》;
3、學生詩朗誦《天使是什么》。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責任”的含義。(幻燈片顯示)
1、“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該做的工作。
2、“我的責任”有哪些?
(教師明確):人生于社會,享有人生的權利,也要盡人生的責任和義務。人生責任包括哪些?我們一起來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設計小品《今天誰值班》,讓我們看到周圍的不和諧的音符,同時安排孩子們對小品“議一議”。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以此,過渡到話題討論“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有哪些危害?”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討論來糾正同學們的錯誤行為,進一步增強做一個愛崗敬業、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的決心。
2、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演一演常見的責任方面的故事。而通過典型事例充分感受責任心體現在平時點滴小事之中,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3、讓學生宣誓,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通過宣誓引起孩子們思想上的共鳴。
4、聯系實際,討論并明確“我的責任”。
(教師明確):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中,在不同場合里都會擁有不同的身份,擔當不同的角色。但不論擔當什么角色,都要負起角色責任。
a、接下來要求學生按下面的方式簡要回答,以了解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而產生不同的責任。
在家庭,我是子女,我的責任是孝敬父母、承擔家務、好好學習等;在學校,我是學生,我的責任有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熱愛集體等;在社會,我是公民,我的責任有遵紀守法、以良好行為創造美好的社會等。
(教師提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如子女應該孝敬父母長輩,承擔一定的家務,為父母長輩分憂等;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尊敬老師,努力學習,同學的責任,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等;而擔任社會角色時,作為一個公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會規范,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由于這些角色經常是重疊的,責任也就是多重性的;一個角色有時同時承擔著多種責任。)
b、結合平時實踐活動,請學生談談擔任不同角色時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舉例:比如有的同學不認真做值日工作;有的同學熄燈之后喜歡講話;有的同學認為學校各種活動與己無關;有的同學經常和父母吵架,甚至以不讀書為借口失蹤幾天;有的同學結識社會青年,參加打架斗毆等等。
c、暢所欲言:“我的責任”.
在家、在校、在社會,我該怎樣負起我的責任?要求:把行為具體化,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可結合自身的生活、學習,具體談談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
(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老師明確):在我看來,責任感不僅表現在對自己的學業上,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還表現在對校園生活和班級生活方面的態度上。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在他的《飲冰室全集》中這樣論述責任: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生第一樂事當然就是這責任的完成。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長久,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所以,希望同學們時時記得身上背負的重任,為家人,為自己,為社會,為別人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只是一株小樹苗,但只要你學會負責,學會擔當,明天你就是國家的棟梁!謹記: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擁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成功的人!
同學們還要知道:向今天負責的人,才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現在的你不知有沒有對小時候的你所做的事感到后悔?怎么才能對那個今后的你負責呢?答案只有一個:對今天負責,抓住今天的機會,為今后的你打好基礎!
在《責任之歌》的音樂聲中結束本節主題班會課。
本次以《我成長,我擔當》為主題的班會,不僅給同學們增添了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也給有才華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更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有責任心、愛崗敬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過這次班會課,同學們更加了解如何更好的做到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這也是我們開展這次主題班會課的最大初衷。
以上,是我這節《我成長,我擔當》主題班會課說課的全部內容,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專家評委及同仁們批評指正。第二號選手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感恩教育班會課教案篇三
課間安全困擾著每一位班主任,最近校園因為學生課間奔跑、追逐打鬧,發生了好幾起摔倒流血縫針的事情。為了讓孩子們意識到課間安全的重要性,讓他們度過一個文明、安全、有意義的課間活動,特地開展以“關注課間安全,倡導文明游戲”的主題班會。
引導學生開展健康的、安全的課間游戲活動,來代替“追逐打鬧”,
(一)知道在課間要文明活動,活動中要按秩序、守規則。
(二)通過學生自己調查,展示,交流的活動,知道課間追逐打鬧的危害性,初步形成不能追逐打鬧心理需求。
(三)通過交流活動,學生掌握利用課間進行消除疲勞的活動或游戲的方法并主并逐步養成自覺遵守課間游戲規則的好習慣。
(四)通過活動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以及熱愛生命的情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一)讓學生觀察校園課間不安全隱患事例并記錄下來。
(二)小組合作,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咨詢身邊的親朋好友的方式,收集適合課間進行的安全小游戲。
(三)制作本節班會課件。
(四)布置教室。
(一)結合班會目標以及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節班會有“數據導入,明確目的;學生分享,了解危害;觀看視頻,加深了解;小組交流,發表觀點;表演小品,各抒己見;小組示范,展示玩法;自編游戲,安全至上”六個環節。
(二)第一環節“數據導入,明確目的”。出示最近一段時間,校園課件安全事故發生的數據。(意圖: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孩子明白課間安全的重要性,課件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三)第二環節“學生分享,了解危害”。讓學生分享在校園觀察到的不安全事例。(意圖:讓學生知道危險就在身邊,課間追逐打鬧的危險性,初步形成課間不可追逐的心理需求,進而達到不去傷害別人和不被別人傷害的目的。)
(四)第三環節“觀看視頻,加深了解”。讓學生觀看校園課間因追逐打鬧導致的不安全視頻。(意圖:影像資料,更能讓學生身深切感受課間安全的重要性。)
(五)第四環節“小組交流,發表觀點”。針對剛才的視頻資料,小組討論后,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成員可補充發言。(意圖:讓學生的思想明白:課間安全,需時刻牢記在心。)
(六)第五環節“表演小品,各抒己見”。表演《撕名牌游戲》,其中有一個孩子在玩這個游戲過程中受傷。觀看完畢,仍舊是小組討論,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成員可補充發言。(意圖:通過反面例子,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課間安全游戲。)
(七)第六環節“小組示范,展示玩法”。每個小組展示一個認為最適合課間安全的游戲。(意圖:通過展示,讓其他學生知道這個課間安全游戲怎么玩,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
(八)第七環節“自編游戲,快樂至上”。同學們應該明白課間活動應該鍛煉身體哪些部位,動作盡量簡單(眼睛、頭頸、心胸、肩臂)。(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嘗試自編游戲,一方面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給孩子一個展示的舞臺。)
通過這次班會課,我預期達到的教育效果是學生能充分利用好課間十分鐘開展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自創游戲,能不斷更新游戲的玩法。同時,能時刻用教室內保護自己的格言和課間三字經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僅要求零事故,更要求學生的身心能在課間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放松。當然,課間安全工作必須要常抓不懈,一次主題班會對學生課間安全教育遠遠不夠,我將在以后的時間里,長抓不懈。
感恩教育班會課教案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團結奮進,熱愛集體》,我計劃從這四個方面來說:選題原因、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
一、說選題原因之所以選定這個題目,是因為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班上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同學之間漠不關心,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學校布置的任務不能準時完成,學校舉行的活動不能積極參加。月底學校要舉行運動會,我們班的項目報名表卻遲遲交不上去。教育學生團結奮進熱愛集體已刻不容緩。為改變這種現狀,選定“團結奮進熱愛集體”這個主題。
1、通過游戲、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
2、通過歌曲欣賞、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認識團結對班集體的重要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通過觀看小品、討論交流,能說出怎樣把“團結奮進熱愛集體”落實在行動上,提高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
三、說活動準備為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課前做了如下準備:
1、召開班委及學生代表會議,正式確定班會主題,擬寫班會活動方案。
2、在班級進行宣傳,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劃分活動小組準備材料和主題節目。
3、落實方案,確定活動時間、地點。
4、選定主持人,布置好班級桌椅的擺放。
活動一、游戲競賽:乒行其道游戲目的:證明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團隊獲勝的關鍵,每個人都必須盡心盡力。游戲規則:每隊5人,每人拿一張紙折出弧度,乒乓球依次從5名隊員手中的紙上滾動前行,第一個人必須及時站到第六個位置上,依次類推,每個隊員及時補充到隊尾,保證球不掉到地上,球不掉并能先到者獲勝。
活動二、游戲競賽:縛腿前行游戲目的:能鍛煉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游戲規則:每隊三人,中間一人兩腿與另外兩人的腿綁在一起,三人四條腿前行,先到終點者獲勝。
活動三、游戲競賽:運送氣球游戲目的:鍛煉小組隊員的合作、協調能力。游戲規則:每組兩人,背靠背夾住氣球前進,不能擠爆氣球,氣球掉落者重新開始,先到終點者獲勝。三個活動結束后讓獲勝組談感受,通過他們獲勝的經驗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這樣目標一就順利完成了。接下來再進行第二篇“動之以情”,讓學生從思想上向班集體靠攏。
第二篇——動之以情活動一、歌曲欣賞:《眾人劃槳開大船》之所以選定這首歌曲,是因為它的歌詞極具感染力,并且節奏也鏗鏘有力,震撼人心,聽了以后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想要加入這個行列的欲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還可以激發人的斗志。然后趁熱打鐵,安排兩名同學朗誦詩歌:《我愛我班》,讓學生聽了以后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一分子,就應該熱愛班集體,就應該自覺為集體做貢獻。
活動二、朗誦:《我愛我班》(要選擇班上朗誦功底最好的兩名同學提前輔導,排練,聲情并茂地來讀,便于煽情,有助于目標二的完成。)
活動二、討論:你覺得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熱愛班集體?怎樣做才能為班級添磚加瓦?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說出怎樣落實行動。最后,教師小結,先對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肯定,再送給大家一首歌曲:《愛的奉獻》。通過歌曲傳達給孩子們一個信息:愛是奉獻的前提,有愛才有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聽歌曲的時候,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端身靜坐,凝神靜氣,教師用充滿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愛的世界。)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一定能做到:熱愛班集體,為班級做貢獻!課上升華情感,課下落實行動!
至此,這節活動課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感恩教育班會課教案篇五
二、說目的(主要的目的有兩個)
1、引導學生走進父母,理解父母的愛,體驗父母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學會感恩。
2、讓學生學會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三、說活動準備(準備活動分為五個方面)
1、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公布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2確定2名主持人,并進行相關節目的排練。
3、收集感恩父母的圖片、故事、視頻、歌曲和背景音樂。
4、制作本節課的多媒體課件。
5、挑選出三名學生排練小品《上學》
四、說方法
2、利用多媒體,展示感恩的視頻、圖片、歌曲等等。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父母的愛。
3、讓學生自己排練一個小品,使學生能更直接的體驗父母的親情。
五、說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三)小品
學生自編自演小品《上學》,表演者極投入的表演,使同學們為之動容,深受教育。小品中展現的是孩子上學,父母依依不舍,不斷囑咐叮嚀,而學生卻極度不耐煩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多么的偉大和自己對他們的不理解。
(四)現場問答。(這里我設置了5個問題)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
2、在父母生日的時候你送給他們過禮物嗎?
3、你能為父母分擔過憂愁嗎?
4、你最讓父母痛心的事是什么?
5、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一件事?
通過問答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明白:父母為我們終日操勞,默默奉獻,而我們作為兒女的對父母的關心卻遠遠不夠。
(五)展示圖片
(五)宣誓(全班同學宣誓:全體同學們起立,舉手握拳承諾)
從現在開始,讓我行動起來。說感謝之話,懷感動之情,做感恩之事。用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思想品德上讓您們安心。在學習上讓您們放心。在生活上讓您們省心。我決不辜負父母心。
(六)班主任做總結
【《感恩的心》為音樂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們召開了“感恩父母”主題班會,開得很成功,我感到很欣慰。當代作家畢淑敏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懂事,當我們懂事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但有些東西卻永遠無法補償。”所以從現在讓我們對父母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也許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許它只是一碗淡飯,但在愛的天平上,他們等值,因為——孝心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