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一
上周剛讀過一本書,《自控力》,這本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我去書店的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它。
我想,人和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也就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做法,和可以控制自己的能力了吧。可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和自控力都不一樣,所以自控力不僅區分了人和動物,也區分了每一個人。
一個人的自控力,可以決定他的工作(學習)效率,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得分成績,甚至可以決定他將來的人生。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工具,也許別人花一個小時就能干完的事,到你那里卻需要一整天。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為什么?也許在他眼中,要先把這一件事做好,做快,讓自己聚精會神地做完這一件事,他就可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給自己留出更多的空余時間。而你心里,卻總是不著急,認為還沒到最后,沒必要那么趕。這就是最常見的兩種人的不同思維。相比之下,前一個人給大家的感覺就會很輕松,有很多空余時間,也從來沒有耽誤過自己的工作。而后一個人會讓大家認為,是工作太多,或是有其他各種事情耽誤了時間。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自控力。
想想那些有名的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自控力差的。他們經常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只是因為他們控制住了自己做其它事的欲望,合理地安排好了自己的時間,使自己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了最高的工作效率,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晚上睡覺之前躺在床上,別人在拿書復習,整理資料的時候,我想大多數人都認為工作時間已經結束了,應該休息了,于是就習慣性的拿出了自己的手機,翻看起來。注意我說的,是“習慣”。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做著同樣的事,這就變成了你的習慣。也就是說,你每天都會在睡覺之前把手機拿出來看,甚至越看越上癮,一個本來可以擁有充足睡眠的晚上成為了“不眠之夜”,導致你第二天所做的事的效率下降,日復一日,你的精神狀態、工作效率一天比不如一天,卻還天真的認為是“工作的問題”。說實話,之前的我就是這類人。只不過后來仔細想想,說不定你可以控制住自己伸向手機的“小魔爪”,改掉這個“壞習慣”,比別人多出一點時間呢。哪怕是早點睡覺也好啊,最起碼是為第二天的工作“養精蓄銳”,而不是一味地浪費時間。
之前也聽到不少同學說自己時間不夠用,聽的時候還是挺贊同的,特別是上了初中以來,總覺得要復習的東西太多,背不過來。又想起來班主任說過的:“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在高中,包括追過的劇和聽過的歌。”當時還很吃驚,高中明明是一個所有人都認為很緊張的時期,因為即將到來的高考相當于人生的轉折點,老師怎么還能有時間干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呢?直到現在才明白,自控力和規劃時間的能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我也喜歡玩手機,以前是純屬一點自控力也沒有的那種。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我的手機都被家長送去了天堂。不過小學的幾個同學徹底改變了我對手機的看法。
我身邊的那幾名同學,就是像學渣一般的學神。每次出去玩幾乎是隨叫隨到,微信qq上找他們都是秒回,有事還會因為不寫作業被老師批評。看似我和他們走的很近,吃飯一起,寫作業一起,玩也在一起,可是人家一考試就考全班前幾名,而我自己……說多了都是淚啊。而他們又是怎么控制自己的時間的呢?在我看來,他們應該是利用了在家的時間。因為他們和我在一起的時候,甚至比我還瘋狂,比我還能玩。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都是寫了同樣的東西,也就是說,在家里的時間如果利用好了,也會有很大轉變。可能是這群朋友帶給我了力量吧,那段時間開始,我才定下了一個小目標:決定要努力成為向他們一樣的人。開始控制自己每天的電子產品使用量,以及增加自己閱讀的時間。直到現在,我覺得自己還是在努力改正,最起碼在“自控”這方面已經好了很多。
這正好是我需要的《自控力》,也是大多數人所需要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事實上都離不開自控。這是一個和肌肉一樣有極限的東西,卻又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控制住你的欲望,讓你冷靜下來,思考出更棒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本書,可以當作你的引導,教會你如何鍛煉自己,成為一個自控的人,就像我的那群學神朋友一樣,在它的引導下,你會漸漸地成為,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刻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二
如果你對這些話題不感興趣,也還是看一看吧,因為看一眼又不會懷孕。
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些壓力,壓力過大,我們的心情就想找個地方釋放下,這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你去做它以為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而往往這些“快樂”(壓力勾起欲望)的事情并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是我們誤把渴望的感覺當作了快樂的保證,實則不然。
那我們該如何減緩壓力,提高自控力,增強意志力呢?
書中給的答案是鍛煉。你如果想快速減壓的話,你可以注意觀察自己的呼吸,把呼吸放慢加深,讓自己放松下來,會能很快的調整當前的心情。當然最有效的解壓方式還包括閱讀、外出散步、冥想、與家人或朋友相處、做瑜伽、祈禱(這個似乎不大適合缺乏信仰的我們)。再來看看最無效的緩解壓力的方式,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上網、花兩個小時以上看電視或電影(你有沒有中招呢)。
曾經我制定過很多次目標計劃,但沒有一次完完整整的執行成功過。有的腹死胎中,但很多情況下是,取得了一點小進步就沾沾自喜,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每次不能完成計劃,內疚感會很強,為了避免這種討厭的感覺,索性就不再跟自己制定計劃。
為什么會這樣?如何避免?
為什么會胎死腹中,因為我們有時候以為我們只要制定了目標計劃,就以為這個目標將來會實現。這就是我們把支持目標實現的行為誤認為成目標本身了。同時我們總是把進步當作放松的借口,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而這個進程正是你追求目標的關鍵,然后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我們又錯誤地認為自己明天會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從而做出了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避免也很簡單,那就是我們要謹記避免關注進步,要專注實現目標本身,常預想實現目標后的喜悅感,同時我們最好可以公開自己的目標。
我現在喜歡把自己的計劃量化,用圖形的方式拆分成很多小步,每完成一小步就把代表每一步的圓圈涂滿標注下,畢竟一小步的快樂很容易。
再者你有沒有一些壞習慣,你一直想避免?但反而愈陷愈深。
書中講導致更多墮落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第一次放棄后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當你又一次責備自己屈服于誘惑的時候,往往會讓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來想逃避的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自我諒解,而不是罪惡感,才能重回正軌。當你放棄控制內心感受,去接受它,認識到它是正常的,反而能讓我們更好的控制外在行為。我們要想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自控力,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什么,選擇自己要做什么。對內呢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為。
最后,聲明下整本書的諸多結論,都是通過一些實驗和一些調查研究得出的,我們不能把它奉為金科玉律,但它適合大眾。如果你覺著自己很另類,那就可以省下三十來塊的書錢了。這里只是書中一部分觀點,還有更多適合你的觀點在等待你去挖掘。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三
人的一生猶如一張儲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驅使人們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訴人們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構成了靈魂深處的永恒的矛盾沖突。每個人都夢想著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須要經歷挫折、失敗、疼痛,必須要承受孤獨、委屈、隱忍,這就要很強的自制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失去自控力的人,將在欲望的沼澤中永遠無法自拔。失控,是一種對時間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變。它會蠶食自信、樂觀、淡定等正能量,還會摧毀人的創造力與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嚴重。本書運用心理學、醫學與神經學的方法,幫助你認識住在身體里的7個分身,同時激發正能量,遠離負面小情緒。本書是邢一麟寫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業的心理學課程》。
《自控力》這本書主要寫了十一個內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淪為欲望動物。4、大腦的彌天大謊。5、習慣成自然。6、氣場的秘密。7、天堂與地獄的抉擇。8、熬出來的勝利。9、累到無力抵抗。10、誰偷走了你的時間。11、自控力的傳染。
《自控力》一書首先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過實際的案例解釋了人為什么會缺乏自控力,作者綜合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理論,從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幾個方面來尋找原因,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不同類型的自控力缺乏癥進行具體地分析,每段章節終了,都會有一個意志力實驗,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將此付之于實踐,對于提高意志力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這個意志力做完這些實驗。
“不”,是孩子們最容易學會的字。但又是成年人最難說出口的字。“不”代表生命的尊嚴和永遠的幸福。傳統哲學與現代智慧,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面對誘惑,敢說“不”。無論是誰,只要下定決心,決心就會為他的自制行為給他提供力量與后援。能夠支配自我,控制情緒、欲望和恐懼心理的人會比國王更偉大、更幸福。否則,不可能會取得有價值的進步。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四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內容復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小說以“匯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采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仿佛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小說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冗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尸布。雷貝卡足不出戶瘋瘋癲癲地過了后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征著他父親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于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難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樣嗎?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而最后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_仿佛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這個家族的循環的命運再一次顯露了出來。
然而依然有人逃脫了這個命運那就是俏姑娘蕾麥戴絲。她長得漂亮但這漂亮并沒有讓她淪為男人的玩物;她接受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在家里走來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頂偷看她洗澡她的態度也不卑不亢。最后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著白色的床單飄向天空。白色的床單也許象征著高尚的靈魂。她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麗而又純潔的圣女在現實世界的塵世間是不存在的。
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后隨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后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斗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向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并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五
故事中的主人公諾拉,看見自己的朋友史蒂芬因為自己成績不太理想,對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大笨蛋,諾拉就決定要幫他重新開始樹立信心,故意將自己的成績考差了。諾拉這學期的成績確實是慘不忍睹:5科拿了d,1科拿了c。但是沒有人知道,諾拉的肚子里藏了天大的秘密——她其實是超級大天才。諾拉不想成為另類兒童,也不想要學校變成只有競爭的地方,也不想讓同學家長們如此的看中成績。這是她的大計劃。
她的爸爸媽媽正在發愁,便找到校長及諾拉的各科老師談話。接著,諾拉接受了智力測試。測試后,諾拉的分數令所有的人都很吃驚,真相大白:諾拉是天才。她的大計劃失敗,便與史蒂芬鼓動大家考零分,想讓大家知道成績其實并不重要。最后她和史蒂芬雖然被停課,但他們卻很開心。
讀完這本書后,我為小主人公們有這樣純潔的友誼而感動。其實成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成績,怎么對待考試。而書中的老師、家長只看重成績,用成績來判斷孩子是不是天才或笨蛋。
我希望我們可以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把學習當做一件有趣的事,這樣才能體會到學習的真正意義,從而不用家長老師的督促,自己學習,自覺學習。
成績并不是評定一個人的標準。我們也應該學好知識,為我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用,不要一味地追求好成績。應該注重于知識,而不是成績。
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才可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只要成績,會很壓抑,只能變成一個書呆子,抑制了我們的發展。給我們一個自由的空間吧!讓我們在快樂中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讓我們在快樂中成長!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六
上一個星期,我買了一本名叫《小公主》的書,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伯內特在英國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著名作家。她1849年出生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在很小的時候,伯內特便失去了父親,為了補貼家用,她不得不在18歲便開始在雜志上發表小故事來補貼家用。
聰明的小女孩沙拉從小就失去了媽媽,與爸爸克魯上爵相依為命因為家境富裕,她成為學校特別重視的學生,還被珍妮校長看作是學校的榮耀,她成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小公主”。
但是因為家庭變故,莎拉的父親克魯上尉在印度死去,一夜之間莎拉變得一無所有,昔日的“小公主”如今不得不面對人生變故和殘酷的現實。在絕望之中,莎拉找到了知心的朋友,并依靠她自己善良和樂于助人的品質重新贏得大家的尊重與喜愛,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小公主。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瑪利亞·銘欽校長,在莎拉的爸爸克魯上爵還沒有死的時候,銘欽校長對沙拉是處處維護,還經常自己掏腰包給沙拉買衣服、鞋子、玩具···因為她覺得這是有利可圖的,因為她相信沙拉的爸爸會給她帶來很大的財富,她的爸爸一定會往他女兒的身上投資的;可是呢?沙拉的爸爸一死,銘欽校長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僅收走了一切昂貴的奢侈品,還當她就快淪為乞丐的時候,沒有關懷,還趁機落井下石,甚至虐待她。當莎拉再一次成為有錢人家時,銘欽女士竟然還恬不知恥的說她對莎拉很好。在我看來,銘欽女士是一個惡毒、自私、唯利是圖的人。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七
假若書的世界是一片海洋,那《伊索寓言》就是一顆閃著璀璨琳瑯般光澤的珍珠。今天,我又一次的翻開這本古希臘文學中的瑰寶,它給了我新的感悟,現在我把我所學到的講給你們聽。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很重要的一點——合作。在現在的社會中,無論你是什么職業,都需要與人合作。你是學生,就要與老師、同學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業;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廠的生產任務;你是偵探,就要和同事共同努力,一起破案;你是軍人,就要和戰友一起生活,一起訓練,共同保衛我們的國家……總之,無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
俗話說,“小合作就有小成就,大合作就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么成就。”不僅是我們平凡的人需要合作,就像是偉人他們也需要合作才能有大的成就。就像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他潛心研究推翻資本主義,使人類進去一個更理想的社會。但這僅僅靠他一個人是不夠的.。這其中多虧了他的朋友拂里德里希?恩格斯幫助他并和他一起研究。他們的這種成功就是合作而完成的。如果只是馬克思一個人,就沒有這么大的成就。
《伊索寓言》真的是智慧的結晶,每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中都蘊含著一個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每讀一個故事,都好像得到了一筆財富,使我受益匪淺。
2023年讀自控力心得體會(八篇)篇八
如何讓意志戰勝誘惑呢?在美國作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這本書中,作者深入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們意志對抗誘惑失敗的原因。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之中,都會制定各種各樣的目標,但是最終這些目標達成地怎樣,也許往往不如人們的預期,畢竟誘惑太多,而人又是有惰性的。如何讓自己的自控力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首先,你要認識你自己,你要學會去分析那個失去了控制的行為是如何在你的身上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了。
文中舉的例子是一個有著查收郵件強迫癥的人,在意志力挑戰開始一周后,她仍然無法改變她時時刻刻想要查看郵件的心理沖動。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查看郵件并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只是緩解心理上的不安,并且在閱讀了郵件之后并沒有緩解不安、獲得信息的時候,她開始有意識地去疏導自己的不安心理。發現自己的沖動并認識到了沖動的反應增強了她的自控力,大大減少了她看郵件的次數和頻率。簡而言之,只有當你意識到了自己慣常的某種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和由此導致的后果的時候,才有可能讓意志力戰勝習慣和誘惑。
雖然說自控力從長久來看和太陽一樣是永久可再生資源,但在一定的時間內,比如24小時之內,它又是可以耗盡的。自控力失敗的時候,產生的罪惡感不一定要用懲罰來消除,相反我們自己要變成我們的良師益友來開導我們、鼓勵我們。自控力又像傳染病一樣,可以在人和人之間傳染,為什么有的寢室能夠一寢室8個人全被保研,自控力通過各種行為表現在一個圈子里發生作用。
《自控力》這本書從生物學、心理學和行為學角度論證了意志力可控的事實,介紹了增強意志力的辦法。從開篇第一章的“冥想”到最后一章的“對內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為”,作者都是在提醒我們關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增強自控力,并不需要作出判斷的決斷力,而是要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在一個電子化的社會里,手機和網絡也許是我們前進路上的阻礙。
不如放下手機,閉上眼睛,用5分鐘的時間想想自己為什么玩手機,過后有沒有達成玩手機的初衷,自己當初的目標又完成了多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玩手機還是成為自己當初想要變成的那個人。關注自己,認識自己,從中找到克服困難的動力,然后鼓勵自己達成目標。還是別批評自己了,罪惡感也許并不是好事。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的意志力增強了,快樂感提升了,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順了。如果你現在還苦惱的話,這本書真的可以幫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