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總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每一個要點寫清楚,寫明白,實事求是。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間游戲集體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設計意圖:
民間游戲《木頭人》簡單易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可以鍛煉幼兒的思維敏捷性,通過玩此游戲,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希望在玩的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智慧、快樂和滿足。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2.培養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3.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重點:
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老虎頭飾、錄音機、音樂磁帶、活動前學會兒歌“木頭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說兒歌進入場地,走走走,慢慢走,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超前,不掉隊,我們都是好朋友。小朋友,我們一起學一學小動物走路好嗎?放音樂《走路》。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我們學了一首兒歌《木頭人》,背給老師們聽一聽。“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木頭人是什么樣的?請舉手說。小朋友說的很好,木頭人是不會說話、不會笑,也不會動的。
木頭人很好玩,我們一起做個木頭人的游戲好不好?小朋友手拉手,圍著圓圈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說到“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時,小朋友趕快學木頭人站好,哪個木頭人表現得好,老師講給他一朵小紅花,如果誰先動,誰先說話,誰先笑,就讓他表演一個節目。玩游戲三遍。
還有一種好玩的玩法,老師當老虎,小朋友當木頭人跟在老虎后面一邊走一邊說兒歌,說到“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時,小朋友馬上停住,任意造型擺一個好看的動作,但是不能動也不能笑,誰先動或笑就輸了,被大老虎抓住就讓他表演一個節目或罰他停止一次游戲。幼兒游戲三至四次。教師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身體靜止不動,提醒不跪或坐在地上。
小結:表揚愛動腦筋擺出不同造型和遵守游戲規則的的小朋友。
三、結束部分
做《看樣學樣》活動放松身體,走回活動室。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繼續玩此游戲,也可以回家和家人玩此游戲。
活動反思:
通過玩游戲,幼兒對此游戲非常感興趣,游戲效果很好,初步培養了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難度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重點、難點把握較好,是值得開展的好游戲,這也是挖掘民間游戲的魅力所在。
反思出了以下幾點:
1、在游戲中,有些小朋友不按規則來,每次我都過多關注那些吵吵鬧的幼兒,提醒他們不要亂動,而時間一長,其他的幼兒也堅持不住了,也開始動了起來。在這點上,我應該給予遵守規則的幼兒表揚或者獎勵小貼貼吸引吵鬧的幼兒注意,讓不守規則的孩子知道只有遵守規則游戲才能得到老師的獎勵,從而避免了孩子有不守規則的機會。
2、在第二個環節中,規定幼兒聽指令兩人擺好造型定住,但有些小朋友在老師指令不斷的變化中就不能保持自己的動作了。針對這點我特別關注那些兩人合作擺出獨特造型的幼兒,請他們出來示范給其他幼兒看,讓他們知道游戲不僅僅是一個人快樂的玩,還需要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從此,孩子們都想方設法地變換出各種造型來并能保持不動。經過這一游戲活動的組織,我知道無論在什么活動中,教師都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向,這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會更得心應手。
民間游戲集體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游戲目標:
1.鍛煉小朋友的習慣以及聽力。
2.讓小朋友體驗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
1.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
2.兒歌一首。
游戲過程:
1.準備活動
教師直接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木頭人的游戲,你們知道木頭人是怎么樣的嗎?多請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師繼續講道:游戲里這首好聽的兒歌里面也有一個木頭人,你們聽聽這個木頭人是怎么樣的?你們認真、仔細聽哦。教師展示一遍兒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了就是小蜜蜂。”老師兒歌念完了,那小朋友們現在知道兒歌里的.木頭人是怎么樣了嗎?(全班回答即可)
2.開始游戲
首先,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教師在一旁念兒歌,小朋友在結束兒歌的時候要停止不動,動了小朋友要接受懲罰,停止一次游戲。
3.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都做的很好,那我們給自己鼓鼓掌。那我們下次把這個好玩的木頭人游戲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戲結束。
注意事項:
兒歌學習不要求背誦,只需小朋友天聽懂即可;注意游戲中的安全。
活動反思:
整個游戲比較簡單,主要以學習兒歌和遵守游戲規則兩項基本任務,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通過活動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經驗。第一點,維持紀律的技巧。活動中有小朋友不聽指令,獨自玩樂。發出很嘈雜的聲音。這時候我指著吵鬧的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吵鬧,可效果不是很明顯。游戲結束后,王老師對我這個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你可以表揚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說“其他小朋友像他們學習!”這樣可能更能讓小朋友安靜下來。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也試用了老師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顯著。第二點,表演結合兒歌的形式。在游戲的兒歌教學小環節上我只用好聽的語言把兒歌給小朋友念了幾遍,發現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可以一邊念兒歌一邊配著表演展示兒歌,這樣小朋友才能回憶出兒歌的內容。我想,這也可以運用到日常的語言活動領域。
民間游戲集體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處表現木頭人的不同動作造型。
3、體驗“木頭人”的風趣與幽默,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木魚樂器一只。
活動過程
1.復習韻律活動“紅綠燈”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音樂王國去玩,路上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紅燈停綠燈行。”
2.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詞。
教師:“音樂王國到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吧。你們看木頭人來了,他們在做什么呢?你們來聽一聽。”
“剛才你們聽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兒學唱
(3)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幼兒熟練掌握歌詞和旋律“剛才我們已經會唱木頭人的歌了,這次木頭人要和你們玩個游戲,注意聽這次唱得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教師不斷加快演唱速度)幼兒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3.學習音樂游戲
(1)在教師語言引導下,集體創編木頭人不同的動作造型。“現在你們都是木頭人,老師說123變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擺一個造型不動,看誰最像木頭人。”
(2)觀看課件,講解游戲規則“木頭人先干什么?敲木魚的時候木頭人動沒動?”
(3)幼兒隨教師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點拍木頭人走的節奏。
(4)幼兒跟著琴聲,再次練習。
(5)幼兒四散隨樂玩游戲。并在教師鼓勵下,尋找空間進行活動。
“木頭人準備出發了,注意了這次我們會邊走邊唱,看誰會找空地方。”
(6)幼兒邊看課件邊根據音樂快慢變化,完整游戲。
“我們來和動畫里的木頭人一起來玩一玩,這次更難一點,音樂會越來越怎么樣呢?你們來邊聽邊做。”
活動反思
首先是學習動作,小班音樂游戲的動作編排比較簡單,單一,就是按節奏走路和擺造型,所說設計了玩123變的游戲,通過進行的游戲,幫助幼兒可以更好的進行動作造型的創編。然后是介紹游戲規則,制定的游戲規則相對比較簡單,先讓幼兒觀看多媒體里面的木頭人的表演,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興趣,然后教師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幫助幼兒了解到游戲的歌唱部分是根據節奏走,在敲樂器的時候是要擺個造型不能動了。是讓幼兒在敲樂器的時候定住擺一個造型不動。掌握好游戲規則后讓幼兒在座位上進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動作練習,并用提示性的言語幫助幼兒記憶規則。對游戲規則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可以四散進行游戲。最后繼續增加難度,完整聽著音樂進行游戲。這樣層層遞進的活動一步一步帶領幼兒挑戰自己。最后在我們的歌唱聲中,玩著木頭人的游戲結束活動。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體驗游戲的樂趣。
民間游戲集體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活動目標:
1、能跟著音樂節奏創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2、遵守游戲規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跟隨節奏創編動作玩游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驗、音樂、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游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么樣?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游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帶來一段音樂,里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了解規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里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么發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干嘛?
2、教師示范聽音樂玩游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么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回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后,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游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么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游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里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啊!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發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么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著音樂嘗試。
三、挑戰比賽,創編動作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5、第四輪比賽,根據幼兒游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活動反思
本游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并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民間游戲集體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設計意圖
《一、二、三,木頭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詞內容淺顯易懂,曲調簡單流暢,節奏變化鮮明,富有游戲性,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來開展音樂游戲活動。因為是小班的幼兒所以我設計的游戲規則就是幼兒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處表現木頭人的不同動作造型,并在敲擊樂器時候保持不動。這樣的設計對幼兒來說沒有什么負擔,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處表現木頭人的不同動作造型。
3、體驗“木頭人”的風趣與幽默,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木魚樂器一只。
活動過程:
1.復習韻律活動“紅綠燈”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音樂王國去玩,路上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紅燈停綠燈行。”
2.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詞。
教師:“音樂王國到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吧。你們看木頭人來了,他們在做什么呢?你們來聽一聽。”
“剛才你們聽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兒學唱
(3)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幼兒熟練掌握歌詞和旋律
“剛才我們已經會唱木頭人的歌了,這次木頭人要和你們玩個游戲,注意聽這次唱得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教師不斷加快演唱速度)
幼兒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3.學習音樂游戲
(1)在教師語言引導下,集體創編木頭人不同的動作造型。
“現在你們都是木頭人,老師說123變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擺一個造型不動,看誰最像木頭人。”
(2)觀看課件,講解游戲規則
“木頭人先干什么?敲木魚的時候木頭人動沒動?”
(3)幼兒隨教師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點拍木頭人走的節奏。
(4)幼兒跟著琴聲,再次練習。
(5)幼兒四散隨樂玩游戲,并在教師鼓勵下,尋找空間進行活動。
“木頭人準備出發了,注意了這次我們會邊走邊唱,看誰會找空地方。”
(6)幼兒邊看課件邊根據音樂快慢變化,完整游戲。
“我們來和動畫里的木頭人一起來玩一玩,這次更難一點,音樂會越來越怎么樣呢?你們來邊聽邊做。”
活動反思
首先是學習動作,小班音樂游戲的動作編排比較簡單,單一,就是按節奏走路和擺造型,所說設計了玩123變的游戲,通過進行的游戲,幫助幼兒可以更好的.進行動作造型的創編。然后是介紹游戲規則,制定的游戲規則相對比較簡單,先讓幼兒觀看多媒體里面的木頭人的表演,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興趣,然后教師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幫助幼兒了解到游戲的歌唱部分是根據節奏走,在敲樂器的時候是要擺個造型不能動了。是讓幼兒在敲樂器的時候定住擺一個造型不動。掌握好游戲規則后讓幼兒在座位上進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動作練習,并用提示性的言語幫助幼兒記憶規則。對游戲規則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可以四散進行游戲。最后繼續增加難度,完整聽著音樂進行游戲。這樣層層遞進的活動一步一步帶領幼兒挑戰自己。最后在我們的歌唱聲中,玩著木頭人的游戲結束活動。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體驗游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