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一
1.學唱歌曲,能隨著音樂節奏做動作。
2.體驗互相祝福所帶來的快樂。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音樂cd。
一、欣賞歌曲
1.教師和一位幼兒相互拱手祝賀,請大家說出這個動作表示什么意思。
2.讓我們一起聽一首歌曲《恭喜恭喜》。
二、學唱歌曲
1.完整傾聽一遍歌曲。
2.說說聽到這首歌曲有什么樣的感受。
3.再次傾聽歌曲,聽清歌詞。
4.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什么地方最特別?
5.有節奏的朗誦歌詞“恭喜恭喜你呀”,感受歌詞反復的特點。
6.學唱歌曲2-3遍。
三、游戲:恭喜恭喜
1.介紹游戲玩法。
2.幼兒邊唱邊表演3-4遍,每次游戲結束時可說上一句祝福的話,在祝福聲中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說的真好,那我們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朋友說的這些?
2)幼兒根據提問理解并學說詩歌內容。
老師:詩歌中的天空、小貓、蛋糕、手套是什么顏色的?
為什么會變成綠色的?
教師:戴上綠色的眼鏡我們看到這是綠的、那也是綠的。
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綠色,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這一片綠、那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
老師:可是詩歌里面還說,綠色的世界忽然不見了?為什么?
3) 幼兒看圖譜學說兒歌。
老師:我們一起看著這個圖譜一起說一說這首好聽的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學說兒歌)
4)我們一起加點動作試一試好嗎?
3、幼兒自己嘗試創編兒歌。
教師:看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各色眼鏡)現在給每個小朋友一副眼鏡,請你戴上眼鏡看看,跟你的同伴小聲討論一下,你看見了什么?用我們詩歌里的話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
(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創編兒歌)
結束部分:好了,我們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師再見。
《恭喜恭喜》這首歌曲,要求幼兒跟著音樂學唱歌曲,并隨著歌曲節奏做動作,同時體驗到過新年互相祝福所帶來的快樂。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音樂,在開始部分沒有彈唱給孩子們聽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大街小巷聽到過了。孩子對事物的觀察比較直觀,并且對聲音和節奏似乎有著天生的喜好。這一活動,幼兒的探索可以很自然地通過環境和傳統的慶典音樂相結合。《恭喜恭喜》這首鑼鼓節奏鮮明、舞獅韻律生動的歌曲,讓幼兒通過與同伴一起體會年、節祝福的喜悅,去感受春節歡慶的節日氣氛。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二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歌曲。
2、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3、樂于與同伴合作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樂于與同伴合作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課件、小狗和老虎的頭飾、音樂磁帶等。
(一)游戲導入
幼兒每三人一組,兩人手腕搭手腕當轎子,另外一名女孩當“新娘”騎在搭好的轎子上,玩“抬花轎”的游戲。
(二)欣賞歌曲《小狗抬轎》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真正的大花轎,可是里面坐的卻不是新娘子,會是誰呢?讓我們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就知道了。”教師邊播放音樂邊出示課件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讓我們給這首好聽的歌曲起個名字吧!”幼兒討論,回答。
(三)學唱歌曲
1、以提問的方式,幼兒兩句兩句地讀歌詞,學唱歌曲。
“幾只小狗抬花轎?”“誰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怎么了?”“然后老虎是怎么做的呢?”
“接下來小狗又怎么了?”“老虎卻在干什么?”
……
2、幼兒完整地隨老師一起嘗試演唱。
3、教師提出要求,再演唱一遍。
“小狗在拋老虎時,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聲音應該怎樣?”讓我們試一試。
(四)音樂游戲:“小狗抬轎”
1、“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玩一玩這個游戲呢?”教師請出八個幼兒來扮“小狗”,教師扮“老虎”,一起邊唱邊表演。
2、提出要求,將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大老虎坐在轎子里是什么感覺?表情應該是什么樣?”“八只小狗抬轎子時累不累?應該是什么表情?”“大家一起向上拋時,聲音和動作應該怎樣?”
(五)活動結束部分
“歌曲中的動物你喜歡誰?你不喜歡誰?為什么?”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除了喜歡小狗你們還喜歡其它的什么小動物?”“你們想不想把你們喜歡的這些小動物也唱到歌曲里?”“你想讓哪個小動物來抬轎,又該讓誰來坐轎?”
幼兒隨音樂,學著抬花轎的樣子離開活動室。
在活動中,多大數幼兒積極、愉快,這與游戲帶給幼兒快樂有直接關系。整個活動,我以游戲作為主要活動形式,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愉快。指南要求我們幼兒園教學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這十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只有在游戲中才能使幼兒在玩中學,學的快樂、開心。
活動不足之處:
在幼兒學唱歌曲部分,我沒有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扔保留了先前教唱的風格,一句一句地問,一句一句地唱,形式過于死板,今后應在這方面敢于放手,真正落實指南中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三
幼兒園音樂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用一切美的因素,諸如良好的教學環境,美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為孩子創造一種音樂意境。小班的幼兒天性好動,小班的音樂活動更不能夠一板一眼地學唱歌詞,這樣會讓那個孩子從小就厭倦音樂課。我們做的更多的是讓那個孩子感受音樂,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美好的體驗。本活動先從環境的創設上讓孩子感受了歌曲的氛圍,同時也會學唱歌曲提供了隱性的幫助,其次在歌詞的改編上,我們運用《買菜》的旋律結合孩子們熟悉的朱家尖的風景,使歌曲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相信孩子們對此歌曲會倍感親切的。
1、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學會歌曲。
2、感知說唱兩段音樂的不同,感受說唱歌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1、歌詞圖譜
2、圓舞板人手一個
3、將朱家尖的四個風景圖片張貼在教師四周。
4、前期經驗:朱家尖主要的人文景觀已經熟悉了解
一、活動導入
1、情境導入
播放旋律音樂,教師帶著幼兒進教室: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來朱家尖旅游嘍!哇,我們來到了……(南沙、大青山、白山、塢石塘)
2、提問:南沙有什么啊?在南沙我們可以干什么?……(依次觀看,依次提問)
二、學唱歌曲(采用難點前置的方法)
1、完整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去朱家尖玩了,朱家尖美嗎?那我們來說唱我們的朱家尖吧!
2、再次欣賞歌曲,學唱歌曲中間說的部分:(南沙沙雕節呀,大青山風景好呀,印象普陀白山頭,黑黑石頭烏石塘)
(1)欣賞中間說的部分,
(2)歌里說了朱家尖什么地方?(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出示圖片,然后一邊念一遍張貼圖譜)
(4)結合拍手和看圖片學說中間說的部分
3、學唱歌曲的開頭和結尾唱的部分
(1)師:剛才我們學了說的部分,現在來聽聽唱的部分
(2)欣賞歌曲,幼兒補充歌詞內容(視情況而定教師唱幾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4、完整演唱歌曲
(1)結合圖譜師幼合唱
(2)師幼合唱,說的部分結合拍手打節奏
(3)幼兒獨立演唱三、歌曲表演用圓舞板打節奏表演
1、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我覺得一個好的導入也很重要,就這個活動來說,開頭我是帶著幼兒聽音樂進場,邊聽音樂邊欣賞朱家尖南沙、大青山、白山頭和烏石塘的風景,讓幼兒仿佛置身于朱家尖風景中。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我還跟幼兒互動:“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朱家尖旅游嘍,我們來到了南沙,南沙在干什么呀等等……”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了音樂,還不經意間接觸了歌詞,對后面的學唱歌曲做了鋪墊,同時將音樂的氛圍顯現出來了。
2、這次音樂活動我比較注重歌曲的欣賞,不管從一開始的無意識的欣賞,到后面的完整的欣賞以及分段欣賞,充分讓孩子感受了音樂,所以孩子對歌詞的理解還是比較好的,同時也由于孩子對朱家尖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所以也確保了這個活動的順利開展。
3、在環節的設置上我采用的是難點前置的方法,說的部分是這首歌曲的難點,所以我通過多種策略來解決這個難點,第一是導入部分的欣賞交流,第二是圖譜的運用,第三是難點的前置,最后通過拍手和圓舞板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難點的反復學習的興趣,所以說的這個難點解決的還是比較好的。
4、整個活動如果能給予孩子創編的機會,更能體現指南的精神,朱家尖的風景有許多,孩子們通過主題活動對此也比較了解了,所以在活動的最后可以加一個創編的環節,讓孩子把朱家尖其他的風景編到歌曲里面,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能很好的發揮,活動效果也會更好了。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四
1.學習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根據歌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點: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難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工作的動作。
圖譜一套。
1.練聲
2.談話導入,理解輕快人與懶惰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勤快人?什么樣的人是懶惰人嗎? 有人忙著做這樣忙著做那樣,很愛勞動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著吃東西、睡懶覺是懶惰人。
師: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懶惰人來到了我們班,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師:這首好聽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懶惰人。勤快人做了什么事?懶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譜)
(2)看著圖譜學念歌詞。
4.進一步熟悉旋律,了解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1)師示范唱,幼兒傾聽。(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歌詞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詞唱得慢一些,讓幼兒在老師的范唱中體會到勤快人與懶惰人之間動作的不同)
(3)幼兒跟教師一起演唱歌曲。
(4)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組為勤快人,另一組為懶惰人)
5.嘗試邊唱邊表演,通過動作進一步感知快和慢的變化。
(1)他們做了哪些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怎樣唱怎樣做能表示出勤快人與懶惰人的不同?
(3)請跟著琴聲的變化邊唱邊表演。
6.嘗試創編歌曲。
(1)人們還可能在哪里勞動呢?
(2)做什么事情呢?
1.本節課的目標中目標一達成得比較好,幼兒都能夠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而目標二完成得還不夠。相比較而言,唱得多動得少了一些,在音樂課也同樣要注重動靜交替。
2.練聲環節的有機整合,今天的練聲只是單純的以師幼問好的形式練了下聲,其實應該更加注重音樂元素的結合,讓練聲也為今天的音樂課做鋪墊,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選擇上學期學過的《魚兒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這樣在練聲中就讓幼兒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3.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思考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幼兒為什么勤快人要唱得快懶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兒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
4.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的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幼兒只是簡單的創編出了歌詞中的動作,應該充分發散幼兒的思維,一起來表演勤快人還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懶惰人可以翹著二郎腿什么都不做等等。這樣歌曲的情景性更強,也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美感。
5.圖譜的有效運用。在環節四中根據幼兒的回答一張張的出示了圖譜,每一張圖譜都是一句歌詞,幼兒在說說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記憶了歌詞內容。在老師的范唱后,幼兒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五
1 . 感受歌曲中的不同節奏(斷奏與連奏),即興創編歌詞,合奏。
2 . 在群體活動中愿意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強創造力、反應力,注意力。
肢體各節奏的配合,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ppt《小豬睡覺》,各種打擊樂器,小豬扮演者。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再過幾天,小豬嚕嚕的生日就快到了,他準備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它的生日party,你們想去嗎?(想)
現在和王老師一起去他們家,看看嚕嚕在干什么?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二、幼兒根據不同的節奏,進行動作創編。
1.師示范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糟糕了,小豬在睡覺,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壓一壓)
結合《伊比呀呀》音樂,師示范做相應的動作。
2.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中的斷奏法并進行相應的動作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演的很棒,我們看一看小豬醒了沒?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3.師示范做指揮家,激發幼兒即興表演的興趣。
師:現在王老師做指揮家,請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豬叫醒好嗎?
(1)師與幼兒共同為節奏配肢體節奏
要求:分別用拍頭、拍肩、跺腳拍打。 教師示范。 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
(2)請個別幼兒做指揮家,用不同的動作進行即興表演。
(3)教師與幼兒共同隨音樂拍打節奏,鍛煉并發展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
師:你們表演的太棒了,小豬這會兒應該醒了吧?
(播放小豬睡覺情景)
4.分組進行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兒分四組,自由商討選一種方法進行表演。
(發聲,敲椅子,跺腳,拍手等動作)
師:小豬醒了嗎?(還是沒有醒)
(2)運用樂器,根據音樂伴奏集體共同合作表演。
師:我們看一看,小豬有沒有被美妙的音樂聲打動醒啊?
(小豬醒了)
師:我們一起把小豬叫出來吧!(小豬,快出來)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的開始和基礎,便是節奏。因此,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在這千千萬萬種節奏中,有的是有規律的,有的卻沒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節奏也既有普遍規律,又有特殊意義。 因此,我在編配節奏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節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通過本節課不僅鍛煉了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更能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節奏不是單一的,以后還要加強練習,例如:讓幼兒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節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節奏等,為幼兒日后良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重點: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六
1、在引導下能將音樂的感受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愿意用動作、符號記錄等多種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
2、能積極參與欣賞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材料準備:音樂磁帶;小鴨頭飾;藍色皺紋紙;彩色筆;圖畫紙;圖譜等。
經驗準備:帶孩子們到公園親眼看一看小鴨子;播放反映小鴨子生活的vcd,讓孩子們注意看并模仿小鴨嬉戲、奔跑、搖擺走、游水等動作;講述關于小鴨子的有趣故事,介紹小鴨子的生活習性。
1、奧爾夫音樂游戲:木頭人(通過游戲增強孩子們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2、音樂欣賞《小鴨的舞》由于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此次活動選定以給主題的方式進行欣賞。
(1)第一遍欣賞。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小鴨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這遍欣賞主要是讓孩子們對音樂有一個總體的感受,初步建立生活經驗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2)第二遍欣賞。“我們再聽一遍,聽一聽這些可愛的小鴨子在干什么呢?”(這遍欣賞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有音樂形象的前提下,充分發散思維、發揮想象。由于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3)當孩子們對音樂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鼓勵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來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因為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不同,如果讓他們同用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孩子會感到受限制甚至是一種負擔,抹殺了孩子欣賞的興趣)。簡單列舉三種方式:
做一做:引導孩子想象,并表現出小鴨子的各種動作,如游水、嬉戲或舞蹈。
畫一畫:引導幼兒用各種符號來記錄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不要求孩子記錄的符號有多美觀、多精確,只要他們聽出了樂曲旋律、節奏的變化,并知道可以用不同符號表現就可以了)。
(4)再次欣賞。出示音樂圖譜,伴隨音樂,講解圖譜,以形象的視覺刺激,幫助幼兒較準確地感受樂曲每一句所表現的內容。同時,間接地向孩子們介紹圖譜記錄與表現的方法。
3、音樂游戲:尋寶,請你快快蹲下來(通過游戲練習孩子們聽辨旋律變化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亮點在于引導幼兒能將音樂的感受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愿意用動作、語言、符號記錄等多種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且能積極參與欣賞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由于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活動中以給定幼兒半開放的主題方式進行欣賞,即從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到多種形式地表現音樂,教師沒有給幼兒任何統一的要求,而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充分的想象和創造。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體驗著音樂活動的樂趣。活動優勢: 1、在欣賞的過程中,給定幼兒半開放的主題,提出發散性問題“你聽到小鴨子在干什么?”既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的機會,同時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2、當孩子們對音樂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音樂感受,而不是做整齊劃一的要求,這樣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促使幼兒的個性發展。 3、通過視覺刺激、聽覺刺激、肢體語言等多通道參與活動。特別是運用圖譜的演示,幫助幼兒進一步準確地理解、感受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姿態動作,體驗童話世界的美好意境,是幼兒最大的樂趣,教師選擇生動具體、形象單一的樂曲《小鴨的舞》給中班幼兒欣賞,符合幼兒的興趣與能力發展水平。教師注重幼兒音樂經驗的積累,使幼兒對小鴨子的生活習性有所了解,并能自由模仿小鴨子的各種動作姿態及叫聲,這對幼兒順利地理解和感受音樂中小鴨子的可愛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引導幼兒欣賞樂曲之初,教師巧妙地運用提問的方法,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生活經驗,任意想象一群可愛的小鴨子搖搖擺擺地行走、追逐游戲、戲水歡叫的場景,有利于發展幼兒的音樂想象力。讓幼兒說出音樂的形象,其困難程度大大超過了用動作表現音樂,教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不同興趣及個體差異,為幼兒提供和創設多種活動方式,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以不同的活動方式(表演或繪畫)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的積極發展。
反復多次聽賞音樂,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增強音樂記憶力,伴隨聽賞次數的增加,教師層層遞進地提出新的要求,最終順利實現活動目標。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七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以下是“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2.激發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掌握x x xx x這一節奏,并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
3.學習正確使用樂器節奏,在音樂和游戲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輕松愉快。
1.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節奏展示板、水果貼畫、樂器(雙響筒、響板、沙棰)。
2.經驗準備:談話活動(了解春天的變化)。
播放音樂《郊游》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并表現郊游的情境。
1.談話活動:教師與幼兒談論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2.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暖和,小樹、小草也都換上了嫩綠的新裝,小朋友門可以在野外放風箏郊游,提到郊游老師今天給小朋友門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1.歌曲我們聽完了,小朋友們覺得好聽嗎?歌曲很好聽老師這里呀!可就有問題了,剛才有沒有發現歌曲中有哪寫部分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帶著老師的問題再來聽一遍歌曲。
2.小朋友們發現歌曲一開始比較歡快中間部分比較優美最后一部分又變的歡快了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
1.剛才我們欣賞了歌曲,這么動聽的歌曲如果我們給它加上動作是不是就更優美了?現在我們就跟著音樂來給歌曲加上優美的動作,前奏我們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掐腰左右腳原地踏步,象這樣(老師演示)當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拍腿(同樣老師演示),當唱到中間比較優美的地方是我們想象一下白云在藍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師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輕輕的擺動)。
2.現在我們跟著音樂加上我們剛學的動作來表演一下。
1.剛才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來!我們一起來鼓勵鼓勵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來呢!我們再來用樂器給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來看老師這里,(出示節奏展示板)有沒有哪個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啊?這是節奏象(認識小節線)這樣的符號x我們讀“噠”xx象這樣兩個挨著下面畫橫線的我們讀“噠噠”要連起來讀,象這樣x—的我們要把“噠”拉長,下面來跟老師一起一邊拍手一邊練習一遍。
2.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們打的前面兩小節節奏是一樣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樣了為了區分開來我們就用紅紅的小蘋果來表示,后面的就用黃黃的梨來表示,(重復的地方讓幼兒粘貼)接下來的這幾小節和前面的都不一樣我們就用綠綠的小西瓜表示。
1.認識樂器,并教幼兒使用樂器。
2.剛才我們貼蘋果的地方我們用雙響筒伴奏,貼梨的地方用響板來伴奏,貼西瓜的地方用沙棰來伴奏。并分別用樂器來打節奏。
教師扮演指揮家,幼兒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給歌曲伴奏。
跟隨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郊游離活動室。
科學輪子轉呀轉教案反思篇八
1、初步熟悉樂曲的基本節奏,感受進行曲堅定有力的風格。
2、理解圖譜,能看圖做動作。
活動準備
ppt、圖譜。
活動重點
熟悉樂曲的基本節奏,感受音樂。
活動難點
看圖譜,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做律動進活動室。
聽小鈴鐺聲音的快慢,幼兒做快快走和慢慢走,感受節奏的快慢。
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這段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誰在干什么?”
師:“那這段音樂到底表達了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視頻。”
三、看視頻
1、看視頻、說一說
師:“你在視頻里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師:“這段音樂聽起來有行進、運動、有力的特點。這段樂曲叫《小士兵進行曲》。
2、聽音樂踏步走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士兵踏步走,好嗎?”
四、出示、解讀圖譜
1、出示圖譜
師:“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些小士兵和我們一起來做游戲。”
2、解讀圖譜
師:“誰能看懂這些小士兵在干什么呢?”
師:“你覺得哪個動作是最難的?”(重點練習)
(1)念一念節奏。
(2)拍一拍節奏。
(3)邊念邊拍節奏。
五、配樂做動作
1、幼兒聽音樂,教師示范一遍。
2、師幼共同表演。
3、幼兒看圖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