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教輔材料征訂自查報告篇一
為加強師德建設,進一步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是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要求,也是當前行風評議中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而當前一些學校教輔材料征訂、使用的泛濫和不規范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因為它會滋生教育腐敗,盲目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和學生的課業負擔,非常不利素質教育。我校高度重視,堅決糾正不良行為,所以我校對教材、教輔材料實行規范管理 ,具體規定如下:
1、教學用書必須在學區、教育局公布的小學教學用書目錄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選用,不得選用目錄之外的教學用書。
2、規范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管理,每學期根據實際在籍在校學生數核發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教材,學期結束必須回收。
3、進入學校學生使用的課輔資料必須是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范圍內確定推薦版本,經公示后由學生自愿購買,不得強行組織學生集體征訂。
以上規定從發布之日起執行,對違反規定者,輕者批評教育。情節嚴重者,給予嚴肅查處,取消評先、晉級資格,并記入師德考核檔案。
因為我校對教材、課輔材料實行規范管理,有非常嚴格的制度,有強有力的措施作保障,阻止了違規征訂課輔材料現象。
教輔材料征訂自查報告篇二
一、領導重視,成立機構。
根據市教育局要求,我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自查領導小組。召開教職工會議,要求他們不準私自違規向學生推薦教輔資料。二、認真自查,沒有違規。
(一)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均無私自為學生定購教輔材料現象。各校使用的教輔材料均出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薦目錄之中。且嚴格執行了上級的規定,并把教輔材料的使用納入了教學管理之中,由教師定期收上來批閱,每學期的教輔材料征訂,由學生及學生家長自愿征訂,學生及學生家長比較滿意。
(二)學校提高認識,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我校從學校到教師個人都沒有私自向學生推廣征訂其他的輔助教材現象。
(三)學校規范收費行為,禁止個人書商進校推銷輔助教材。
今后我們將繼續嚴格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不斷規范教輔材料的'使用,切實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xx小學
x年x月x日
教輔材料征訂自查報告篇三
前進路中學建于1985年,是區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初級中學,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2250人,教職工154人。近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近年來先后被評為“渭南市示范初中”、“渭南市文明單位”、“渭南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陜西省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我校領導和全體教師一直高度重視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近年來,通過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共同努力,我校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根據文件要求,我們認真組織了一次自查,具體情況如下:
每學期開學,學校都及時召開校委會和全干會,強調“減負”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在行動上高度重視,要求各校委會成員首先在教育教學中落到實處。成立學校“減負”領導小組,郭海峰校長任組長,程健、冉文利、吳春軍副校長任副組長,付寧夏、肖平安、王海文、程紅艷、吉會軍、各班主任為組員,上下配合,內外協調,將各項工作貫徹到實處,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
我校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課程計劃的規定安排教育教學計劃,開足開好各門課程,不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要求教師按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科學把握教學進度,不隨意提前結束課程或搞突擊教學。
我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學校作息時間表,并根據冬令、夏令等不同情況,適當調整到校和離校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不超過7小時,確保學生每日有9小時的充足睡眠時間。提倡向40分鐘課堂要效益。嚴禁教師拖堂,擠占學生課間休息時間。除學校規定的統一作息時間外,各教師不得另行規定學生到校和離校時間。保證學生的課間、午休和自由活動時間。
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控制每日各學科課外作業總量。初中一、二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1.5小時以內。學校組織和開好家長會,共同交流、探討學生的教育問題,共同確定學生的課外作業量。教師精選作業內容,提高作業的質量,堅決杜絕布置大量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的作業。教導處加強對各科作業量的協調和批改質量的監督管理,不定期開展學生座談會,了解并隨時注意學生、家長的意見反饋,在家長的配合下,保證學生9小時的睡眠時間。
學校按省教育廳和上級主管部門當年審定的`書目選購教材,統一從市新華書店征訂,教輔資源嚴格按照學生自愿購買的原則。堅決不征訂其他各種練習資料和復習用書,同時也不向學生推薦其他學習資料,并嚴禁教師向學生推薦練習資料和復習用書,以避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存在的問題:
由于部分家長一味追求學生成績,不講求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要求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適量作業之余,又盲目的給學生購買了一些參考資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成為減負增效工作的障礙。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需要我們堅持依法治教,隨時加強督查與自查整改并舉,切實把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明顯減下來,同時又要處理好減負與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關系,建立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提高教育質量長效的機制。
教輔材料征訂自查報告篇四
我校接上級關于教輔材料征訂等問題的自查通知后立即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傳達落實此精神。并對本校教輔材料使用情況進行認真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認真自查,沒有違規。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均無私自為學生定購教輔材料現象。各校使用的教輔材料均出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薦目錄之中。且嚴格執行了上級的規定,并把教輔材料的使用納入了教學管理之中,由教師定期收上來批閱,每學期的教輔材料訂正,由學生及學生家長自愿征訂,學生及學生家長比較滿意。
二、學校提高認識,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我校從學校到教師個人都沒有私自向學生推廣征訂其他的'輔助教材現象。
三、學校規范收費行為,禁止個人書商進校推銷輔助教材。今后我們將繼續嚴格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不斷規范教輔材料的使用,切實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輔材料征訂自查報告篇五
我校嚴格按照《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教基二〔20xx〕8號)文件精神及省教育廳、市局的有關要求,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規范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材的征訂使用。我校對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材的征訂、使用情況認真地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嚴格目錄管理。對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材實行目錄管理,嚴格實行教材準入制度。我校師生所使用的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材均為上級部門規定并配發的中小學教材使用目錄中的教學用書。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等部分學料使用了循環教材。我校不存在以校本課程教材、境外課程教材替代國家課程教材,或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等違規違法行為。
二、教材來源正規。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材出版、印刷、發行、訂購均屬正規渠道,所有教材均有**市新華書店發放。經自查,選用的教材與教育部審定內容完全一致,給我校提供的教材印刷字跡清晰,配圖形象生動,無劣質印刷品。
三、課程設置規范。我校能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20xx年修訂)的通知》(蘇教基〔20xx〕9號)中的要求,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做到堅持按標準課時開課,不隨意增減課時與科目。我校要求教師按照學校統一安排的課程表上課,不擠占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時間,調換課需提前報備,每周都有教導處安排人員隨機檢查上課情況。
四、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符合要求。我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科學合理安排一周總課時,其中一二年級每周課時數為26節,三到六年級每周課時數為30節。一到六年級每課時40分鐘。每周的語文課程安排如下:一二年級每周8節,三四年級每周7節,五六年級每周6節。每周的數學課程安排如下:一二年級每周5節,三四年級每周4節,五六年級每周5節。一二年級不開設英語課程,三到六年級開設英語課程,每周3節。保證體育健康課程有足夠的課時,一二年級每周4節,三到六年級每周3節。保證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課程有足夠的課時,一到六年級每周2節。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教基二〔20xx〕2號)中“原則上要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于1課時安排課程”的要求,保證科學課程有足夠的課時,一二年級每周1節,三到六年級每周2節。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數,開設地方和學校安排的課程。一二年級少先隊活動每周1課時,放到“地方和學校安排的課程”時間中安排;三到六年級少先隊活動每周1課時,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起來安排。我校在一到六年級均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少先隊活動課相結合,單周為心理健康教育,雙周為班隊活動。各門課程均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五、教師配備結構合理。學校有在編在崗教師130名,體藝師資配齊配足,體藝老師22名,學生2313名,百名學生擁有體藝專任教師數達0.95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持證上崗率均達到100%,每百名學生擁有本科學歷教師數達到4.4人。每百名學生擁有區級以上骨干教師數1.5人,專任教師中區級以上骨干占26.5%,骨干教師中市級以上占28.6%。
六、教學管理規范有效。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均衡分班,學校有53個班級,平均班額為43.68,控輟率為100%。學校提前制定工作計劃,加強落實;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全開足各類課程,在課題引領下,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同時學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加大對教材違規征訂使用行為的查處力度,杜絕不正規的渠道,嚴禁教師向學生推薦相關資料和用書。學校還通過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提升辦學思想、強化師資隊伍、培育學校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建設,以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提升整體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