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在當今現代化的城市發展中,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謀生而背井離鄉,將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遠方。然而,他們的孩子們卻無法享受到與父母共度童年的溫暖與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群體,我們應當看到他們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且擁有分享公平教育機會的權利。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心靈成長,通過持續的關愛和關注,給予他們前行的動力和溫暖的希望。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一
您是否知道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經商,一年中難得回家一次,讓留守在家中的他們倍受思親的煎熬,他們就是兒童中那一股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眾所周知,兒童,本應該在雙親的呵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但是對于留守兒童們,由于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經商謀取生活,被獨自留在家中的他們卻不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歡繞在父母膝旁,他們不得不獨自面對種.種困難和艱辛。他們需要父母的溫暖 ,他們渴望與父母溝通,他們夢想在父母的教誨下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國事,是關系民族未來發展的大事,需要全社會廣泛關注。因此,我們組織了 “關愛孩子傳遞愛心 共享和諧”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并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奉獻您的愛心,牽手留守兒童。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愛心、是責任、也是義務,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讓我們手拉著手與留守兒童同歡笑,共奮進,使這些處在人生成長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共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結對關愛活動,為積極構建和諧化州做貢獻!
朋友們,讓我們伸出愛的雙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愛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陽!
在,有千萬個留守兒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你,也等待著我……
20xx年xx月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二
52. 關愛留守兒童,讓世界充滿愛!
53. 讓“留守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
54. 其實你不孤獨,因為有我們陪你度過。
55. 留守一份真情,奉獻一片愛心。
57. 關注未來,關注留守兒童;心系校園,情系留守兒童。
58. 關注留守學生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
60. 我們望眼欲穿,我們期盼父母早日回家
61. 世界需要愛,分享你的知識與愛心!
62. 其實你不孤獨,因為有我們陪你度過()
63. 尊敬每個平凡的農民工,子在巢中待父母歸。
65. 留守一份真情,奉獻一片愛心
67. 送出一份愛心,收獲明媚陽光。
68. 時代在變,時間在變,不變的是我們的關懷。
69. 別讓孩子的羨慕投向屋沿下的雛燕!
71. 關愛留守兒童,親情陪伴成長。
7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愛我幼以及人之幼。
76. 讓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建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小家。
78. 心系校園,情系留守兒童。
79. 宣傳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80. 一心為留守寶貝著想,兩耳會聽得悅耳童音。
81. 用愛心來接力,為建設者加油。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三
渠縣望江鄉中心學校 鄭衛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四川省常年外出民工達1400萬人左右,加上短期務工的已超過2000萬人。我縣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常年外出務工人數超過40萬人,隨著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是兒童和老人。
教育孩子是父母博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由于他們大多在外打工,這些任務便全部落到了家中留守的老人身上。由于老年人文化素質低和精力有限,很難照顧好孩子,導致不少孩子沉迷網絡游戲而無心學習,甚至不少孩子還成了“小混混”。為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成為了學校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學校這項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中,作為班主任應當是首當其沖,責無旁貸。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呢?這便成為教育工作者積極探討的問題。在這里,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全面了解留守兒童情況 了解是溝通的前提。班主任要想真正關愛好留守兒童,首先應對留守兒童有全方位的了解。這一工作的開展,需要班主任詳細的建立檔案,多溝通。
以我所任教的班為例,本班共有學生52人,其中留守兒童38人,打電話是緩解兒童留守問題的有效途徑。外出打工的父母是否經常給孩子打電話,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情緒、溝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影響。
為此,我們與留守兒童的家長建立了qq和微信群,定期向家長和監護人匯報孩子在校學習、生活情況,督促很少給孩子打電話的父母定期給他們的孩子撥打“親情電話”。同時,我們在“留守兒童之家”安裝了電腦,配置了攝像頭,設立了“視頻聊天室”,以周末、節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時段為重點,為留守兒童安排“視頻聊天”,讓孩子們經常性與家長進行情感交流,感受親情溫暖,方便了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
四、加強留守兒童心理疏導,用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多有祖輩照顧,“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他們失去父母的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教、失管等諸多社會問題。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四
郵編:417717 電話:***
湖南雙峰杏子中心學校
曹楚平
中學一級教師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創新教育管理理念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創造良好環境
摘 要:針對留守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進行創新式綜合治理,為他們營造一種處處受關愛的成長氛圍。學校創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務的時空范圍,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園地。其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學校物質文化環境,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精神物質的基本保障。
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為追求幸福的生活,他們紛紛離開固守多年的家園,暫別親人,外出打工掙錢。但隨之而來的家庭子女成長教育問題,卻纏絆他們的內心,成為揮之不去的痛楚。
怎樣化解這些亟需解決的矛盾呢?筆者認為除了國家應該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法規外,全社會都應該加以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針對留守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進行創新式綜合治理,為他們營造一種處處受關愛的成長氛圍。
(一)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可能,挖掘學校教育的內在潛力,發揮學校教育的長效優勢,創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務的時空范圍,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園地。
我們學校的教師自發地在節假日當“代理家長”,無償服務,讓留守孩子有了臨時而溫暖的家,深受農民工的贊賞。但這只是局部的短期行為,難以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導入一套有償服務,教師全員參與且做代理監護人的教育管理機制,以學校為陣地,創建留守學生生活教育服務中心,有效地管理、教育留守兒童,讓他們幸福健康地成長。
還可以動員一些退養在家的中、老年教師,發揮他們的余熱,建立跟蹤教育服務網點。
(二)在親子關系疏遠,感情無以寄托的條件下,學校教師往往成為了留守兒童情感依戀的對象。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獨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更需要教師有一顆愛人之心,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才能確保其有效性。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獨特的情感、獨特的心理、獨特的需求和渴望。那么,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深入留守兒童群體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這一群體的特點,總結和歸納出一個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體制,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的職業是研究人。”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對留守兒童的研究很不夠,他們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對留守兒童的認識非常膚淺,只是憑感覺得到一些認識。這種研究也還往往停留在不自覺的狀態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兒童當作當前工作的重點。因此,在筆者的訪談中,相當數量的學校沒有形成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個教師、一言堂、一群被‘預想’有優差之別的學生”。所以學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應該多方位多形式,以身邊事身邊的人去教育學生,并且可以利用多媒體用優秀人物典型事跡教育學生。
(三)創造良好的學校物質文化環境,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物質的基本保障。
學校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是長期陶冶學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校園內各種物質環境因素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關鍵的有兩種因素:一是校容校貌,二是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校容校貌是學校外部形態、整體面貌的綜合表現。學校的各種圖書雜志、影視音響、宣傳板報、文體活動等文化設施也是構成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因素。一個人長期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靜、雅致的學校公園里游樂玩耍,在既發人深思又激人上進的中外學者或杰出人物的畫像、塑像、歷史遺物前徜徉,他一定會受到這種環繞力的巨大影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場所少之又少,那并非標準的操場、高低不平的跑道,既是學生鍛煉身體的場所,又是他們的玩樂之處。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物質方面的貧乏常常會導致精神領域的貧乏。低下的教學條件,會影響他們的視野,妨礙他們對知識的涉獵。而相當數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境況不好,他們沒有多余的錢去購買書籍,無法通過電視、電腦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國內外的動態,沒法了解古今中外偉人的事跡。因此,物質文化氛圍不佳,降低了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當然,并不能說教學條件差就培養不出杰出的、思想政治素質高的人才。如果學校負責人和教師能正確地利用已有的條件,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奮發向上、堅強不屈的良好品質,就能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現在筆者所在中心學校正在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系統工程”的湖南省級課題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臺階,為建設和諧美好的新農村做出貢獻。
葉瀾教授指出:“學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人的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因此,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素質,對農村留守兒童這樣一個生命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懷、更多的無私的愛,提升他們的生命質量,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固有的不容推卸的責任。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五
我鄉成立了“xx中學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三位副校長為副組長,成員單位由各個班主任組成,形成了全校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根據對本鄉的“留守”兒童數量、狀況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組建“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學習和愛心幫扶聯系制度,閱覽室有符合青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學習輔導資料和課外讀物;有適量球類、棋類等文體器材。
(二)實施“代理家長”制度。發動全體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積極開展心手相牽“一對一”結對子活動,推進“代理家長”關愛行動,“代理家長”采用“愛心媽媽”、“愛心爸爸”的形式,進行牽手結對幫扶。
(三)建立家長聯系制度。利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假日家長回鄉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四)豐富工作載體,為留守兒童成長營造環境。組織開展符合留守兒童心理特點的諸如“今日我當家”、“我給爸媽寄賀卡”等主題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培養留守兒童自立、自強、自信、活潑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學校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分工明確,工作落實到位,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相關制度完善,落實關愛行動班級文化建設等一系列留守兒童工作上全面上一個新臺階。
我校于x月x日舉辦了“xx”留守兒童快樂日合唱比賽,全體師生參與,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接著舉行了“我給爸媽送祝福”的寄賀卡活動,加強了親情教育。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我校教師從領導到教師,都積極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體健康、勞動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發展。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從物質上、精神上、生活上去關愛他們,做好留守兒童的引路人和呵護人,引導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