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九色鹿教案篇一
《九色鹿》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
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民間故事”大背景:本篇課文是民間故事,學生對這一類型的課文很感興趣,以此為基點,首先帶領孩子走進這一文化寶庫。介紹民間古故事。同時重點介紹了《九色鹿》與敦煌石窟的關系。《九色鹿》原出自《佛經》。該故事繪畫與敦煌石窟257窟的西壁上,畫面從兩頭開始,中間結束。層次清晰,中心突出,構圖嚴謹,是北魏的經典作品之一。這些知識呈現給孩子時,學生是大開眼界,興趣就一下高漲起來。
二、“讀”是語文學習第一位。對于這樣人物個性鮮明的文章,孩子特別的喜歡去讀,同時,讀是吟誦品味,讀是鑒賞領略,讀是情感的共鳴。課文的味道都會在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去走近這些主人公,充分的展示了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才是真的體會,深的投入。在讀中體會不同的語氣,領悟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這樣就可以告訴我,孩子是真的領會到了人物的性情。
三、推敲重點詞句,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語文的最基礎能力的培養,是我在教學時一直所堅持的。從文字中去發現語文的魅力和奧妙。
九色鹿教案篇二
《九色鹿》是一篇民間故事,贊揚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課文蘊涵著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啟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讀中才能領受體悟。
九色鹿的美麗在課文第一、五自然段描寫得比較美,怎樣通過學生的朗讀傳遞一種美的感受呢?我引導學生抓住“潔白如雪”、“九種鮮艷的毛色”等詞進行指導朗讀。
在教學九色鹿痛斥調達的那段話時,好多學生讀不出味來,無法體會九色鹿的切齒之恨,因此我就設計了一些導語:“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呀!那調達回報她的究竟是什么呢?”學生很快答到:“他不但沒有回報他,竟然還出賣了九色鹿!”孩子們情緒一下子激昂起來,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來。
除了重視學生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多次讓學生進行想象練說: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九色鹿教案篇三
《九色鹿》是一篇擬人體的民間故事,贊揚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課文蘊涵著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啟迪。
除了重視學生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多次讓學生進行想象練說: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九色鹿教案篇四
《九色鹿》是一篇精彩的民間故事。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理解民間故事所反映的主題思想:頌揚真善美,斥責假惡丑。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而真實的畫面,使課堂充滿吸引力,學生樂學,樂思,樂于接受。在圖文并茂的渲染下,尋找到了最佳契合點,學生情感產生共鳴。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堂課中,學生們不僅得到了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接受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時,我采用以讀為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圖景,揣摩劇情,人物的語言,動作與神情。回顧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學得扎實、生動。扎實體現在每個板塊的活動都以語言的學習為主線,無論是根據詞語復述情節,還守注人物語言、動作進行感情朗讀,或者以國王的口吻寫一段斥責調達的.話,都是在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的,重要的是這樣的板塊活動是綜合的,學生能從中獲得除語言能力之外的發展,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生動體現在每項語文活動饒有情趣,特別是體會人物說話時的情態、口吻進行表演朗讀,扮演國王的角色進行情境對話等,符合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的心理需要,課堂呈現出輕松愉快而有和諧有效的氛圍。
板書在一節課中同樣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一個好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1、板書要講究完整性,所以我既然寫上了調達這個人物,那么在調達的人物下也應該相應寫上反映他品質的詞。這樣一來,不僅完整了板書,也幫孩子積累了詞語。
2、在這節課中,九色鹿是主要人物,調達的“惡”完全是來反襯九色鹿的“善”。那么,在板書中,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出九色鹿的“善”。
3、從學生角度出發,我們的孩子生活著的社會是現實的,我們不能只讓孩子看到善的一面而完全忽視惡的一面。
九色鹿教案篇五
認真讀教材,再仔細思考,我發現我們在教學時顛倒了主次。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了調達這一形象,忽視了課文真正要表達的形象——九色鹿。
看課題:九色鹿。課題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并學習九色鹿的美麗與善良。即他才是課文的“主角”,而調達只是一個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
課文第一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圖。由環境美來突出人物(九色鹿)美,教學時,我們以此為重點,幫助學生品讀、理解了嗎?也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九色鹿奮身救起調達不求回報體現了他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他的語言、神情、心理我們讓學生去揣摩了嗎?而調達呢?也許是更容易讓學生來表演體會。于是我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后者。再談“皇榜”,我們和學生共同研究調達的心理變化,于是調達在學生心中活了,而九色鹿則成了一個蒼白的“美麗、善良”的化身。
再看結尾,九色鹿義正嚴詞地痛斥調達,這語言是何等有力。在教學時,我們像演繹調達一樣去引導學生體會的嗎?我沒有,因為按教學的規律,前面已經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了。不過顯然兩者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樣想想,學生出現上面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就是孩子,是粉點在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我們做老師的應盡可能多地從正面去引導、影響他們。
九色鹿教案篇六
《九色鹿》講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美麗善良的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調達,調達千恩萬謝,鄭重起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調達忘恩負義,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也受到了嚴懲。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著重抓住文中描寫“美”和“丑”的句子和片段,從而感知九色鹿和調達的形象,概括人物個性特征。我又逐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老師、同學進行全身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文中的關鍵、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在課堂上,我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進行自主學習。然后讓孩子們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間的合作學習,交流自學過程中的收獲,提出自學過程中的疑問,讓小組同學幫助解決。同時,孩子們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幫助,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學過程中有不同的收獲。在教學中,我們還應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如:看著畫面想一想,當調達被九色鹿救起,面對九色鹿是如何的感激?又是如何的起誓?如何做?可是,調達信守諾言了嗎?面對重金懸賞的皇榜,調達眼前出現的是什么?此時,他忘記了?忘記了?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通過調達一前一后兩種態度截然不同的變化,讓學生體會調達的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當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的時候,學生與文本也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我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與文本、同學的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
九色鹿教案篇七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落水人調達,而調達曾鄭重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最終受到了懲罰。
本文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樂意讀,也容易懂,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越是看起來簡單的,在實際操作層面就越難把握,特別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如何處理教學環節,既把握整體又不支離破碎,讓學生在一看就懂的情況下還能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深入地學習就是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因此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歸納如下。
一、激發興趣、拉近距離。
因為本次是在外校授課,我對該校的學生知之甚少,學生對我也不甚了解,如何能夠與孩子們融為一體,這也是我備課時的一個重點“備”的對象。首先在上課前與孩子們進行溝通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他們平時上課時的一些規矩,游戲的規則由他們自己來定,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也拉進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次之,在板書課題時也將這一權利交給孩子們,由他們選出自己的寫字高手來完成這項任務,告訴孩子們“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師。”這樣的一個小環節就是要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即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為后面40分鐘的教學互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在朗讀中明確目標,貫穿并簡化教學環節。
1、第一次讀解決字詞。因為孩子們在上課之前已經提前預習過課文了,本次朗讀目標就是解決預習時沒有讀好的段落、語句,結合工具書解決沒有讀準的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沒有理解的詞語。本次朗讀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時間不長,收效也較顯著。依次共解決了。
(1)二類生字:掙扎、氣憤、骯臟、無辜
(2)多音字:調達、調集、泄露
(3)一類生字:發誓、斥責、發財、皇榜、靈魂、殘害
2、第二次朗讀初步感悟人物情感。本次朗讀是在解決了字詞讀音、理解了詞語的基礎上完成的,讓學生讀通順、讀過癮,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談談自己的初步感受。愛提問題的孩子肯定是愛動腦筋的孩子,會讀書的孩子,能主動從書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我就與孩子們不同的理解基礎上師生共同質疑、啟發、領悟,這樣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人物形象標記,同時因為在老師的指導下也不至于理解過于偏頗。
3、第三次朗讀重點感悟九色鹿形象特點。本次朗讀是在第二次朗讀的基礎上的再升華,重點講讀描寫九色鹿的有關語句,由“這是一只____的九色鹿。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樣的一個問題的生成導入,從而讓孩子們走近九色鹿,把目光聚焦到九色鹿身上。通過細致入微的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孩子們通過抓一些關鍵詞語輕松自如地就總結出九色鹿美麗、勇敢、善良的形象特點來,師生的共同參與也讓本次教學升華到一個新的高點。
三、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因在前期的互動開發下,課堂氣氛很活躍,我當時就任其發展,準備生成課堂效果,我認為可以很好駕馭,能放能收,但實際在收的時候感覺有點散亂。
2、本節課可以安排孩子們演一演文中的故事,這樣做其實更利于孩子們把握感知人物形象,可我在備課時卻把這樣的教學環節單獨安排在第三課時,如果安排在第一課時效果會更好一些。
不管怎樣,通過本次課堂大獎賽,我學到了很多,也發現了我在教學中許多不足,這還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學善問、勤教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