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丹青心得攻略篇一
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真的美術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么關系。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梵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我沒有素描基礎,不是照樣畫創作中國傳統繪畫從來就不畫素描,難道就是沒基礎了想當年,我們一起畫畫的同學中,那些把大衛石膏像畫得好得無與倫比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了。
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么也攔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丹青心得攻略篇二
筆墨丹青是一種表達個人情感和表達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可以記錄生活中的點滴,還能夠讓人體驗到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我多年的筆墨丹青之旅中,每一次與這些藝術形式的交流,都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和啟發。通過寫字、繪畫等方式,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分享心得,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
首先,筆墨丹青給我帶來了沉靜與寧靜。當我面對一張白紙時,心中的喧囂逐漸消散,只剩下我與墨汁、筆跡之間的交流。在與墨汁相遇的瞬間,我仿佛能夠進入到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我可以任意揮灑筆墨,將思緒中的美好與喜怒哀樂盡情展現。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一種與外界紛擾隔絕的寧靜,讓心靈得到了短暫的安寧。
其次,筆墨丹青帶給我了對自然美的感悟。當我用畫筆描繪山川湖海、花草鳥獸的時候,我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感悟自然之美。我發現自然界中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蘊含著無窮的生命力和美妙的韻律。通過筆墨的描摹,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這種感悟不僅讓我對自然保有敬畏之心,也讓我更加愿意去保護和照顧身邊的環境,與自然和諧共存。
再者,筆墨丹青讓我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體會。無論是寫字還是繪畫,我知道只有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他人,與他人交流和溝通,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反饋和啟發。每一次與他人分享,我都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作品,得到新的觸動和靈感。通過與他人交流,我也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他們一起探討與創作,共同進步和成長。
另外,筆墨丹青還讓我體驗到了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每當我完成一幅作品時,無論是一篇文字還是一幅畫面,我都能感受到一種滿足和喜悅。這種創造的快樂不僅來自于表達自己的能力,更來自于每一次的突破和進步。從最初的拙劣到后來的漸入佳境,每一次的進步都讓我更加有信心繼續創作下去。這種成就感激勵著我不斷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
最后,筆墨丹青讓我學會了與時間與自我對話。當我沉浸在字里行間或者印染之中時,時間仿佛變得靜止。我可以把握住每一刻的瞬間,與自己沉思對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觸摸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與時間與自我對話,我能夠更好地審視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也更加明白自己未來的目標和追求。
在筆墨丹青的世界中,我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和感悟。筆墨丹青不僅給我帶來了內心的寧靜,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然之美。與他人分享心得與體會,不僅擴展了我的視野,也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讓我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與時間和自我對話,讓我更加明確自己的追求和價值。筆墨丹青,是一個讓人向內探尋、向外開放的無限廣闊的世界。
丹青心得攻略篇三
2、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實是看不清楚的,白紙黑字留下來,這才好比照鏡子。
3、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4、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這在中國非常難。
5、翻譯不看你懂多少外語,而是考驗你中文怎樣。
6、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
7、農村還是那樣:你姓什么?你是外鄉人?去你媽,你等著吧,沒戲。--中國的人情觀念。
8、你如果真的想懂,前提要有相對完整的文脈。
9、我嚷嚷半天,臨到離開,發現我全錯了:哪有教育問題啊,都是權力問題。
10、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11、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礦工或農民,但我一定弄不懂當官的、談生意的、玩兒金融的,還有毫無表情的科學家,不,一點都不懂--這就是我和現實的關系,這就是為什么我總是難以和現實理順關系,而且不想理順。
13、才情功力,有時不及真摯要緊。
14、木心先生的最后時光,你我都要經歷,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棄。
15、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么也攔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17、電影用來觀看,小說用來思考。
18、國畫的“國”字,貶了,國畫的“畫”字,除了生財,唯剩下兩件法寶:一是工具,二是圖式--憑借國畫革命塵埃落定的歷史“能見度”,我們“想起”了偉大的古典傳統。
19、今天,全國的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
20、對咱中國的文藝,則歐美只拜漢唐明清,凡四九年以后的東西,一概只看作宣傳。
21、我從來沒有傳回任何關于成功的消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出國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22、明星挺好,有個別人猖狂,欺負人,但決不會比貪官更猖狂,更欺負人。……哪位明星使一回性子,眾人就吐口水,要他道歉。中國人到了欺負弱者,欺負站在明理的人,立馬個個義正詞嚴。
23、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24、人生總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經常會被想起。
25、只要我憤怒一回,我就得為公眾二十四小時扳著個臉。
26、無論繪畫還是寫作,我盡量不說假話。我這個人口無遮攔,不知道哪天又會說什么。
27、開發房地產是一回事;蓋更多的房子給人住,又是一回事,別給弄混了。
28、藝術是謊言。但現在我們不會說謊,很笨地在那兒說謊。
29、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31、我最怕看見年輕人自卑,可是我們的教育就是讓你越來越自卑。
32、真的美術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33、我沒有素描基礎,不是照樣畫創作?中國傳統繪畫從來就不畫素描,難道就是沒基礎了?想當年,我們一起畫畫的同學中,那些把大衛石膏像畫得好得無與倫比的人,現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34、中國文藝很荒涼,瘦得只剩肱二頭肌,疙瘩肉。瞧著挺壯的樣子,看上去繁花似錦。就象中國體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到處拿獎的“體育”是中國最壯的一塊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36、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貴,一半是指犯傻。我真
丹青心得攻略篇四
作為一名愛好畫畫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丹青的魅力。丹青是一種表達思想,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藝術形式,它有著自由的舞蹈,如瀟灑飛舞的大雁,在畫紙上留下無限的想象。在我長期的練習中,我有了自己對丹青的心得體會,這些心得不僅是我個人的領悟和積累,也是我希望與大家分享的。以下是我對丹青心得的五段式體會。
段落一:丹青的基本功
丹青是一門藝術,但它離不開嚴密的基本功。基本功包括素描、構圖、色彩、細節等方面。特別是素描,是丹青最基本的功課。要想在畫面表現更加自由,必須要融會貫通各種基本功。對所有素材都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選擇重要的形狀,細節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觀點和表達。
段落二:良好的心態
畫畫需要我們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即沉著冷靜、耐心細致,不怕辛苦。一幅畫作的完成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等待,作品的觀察和調整需要不斷的心理建設。藝術的創作不僅僅是發揮想象力,需要我們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和思維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段落三:發揮想象力
丹青是一種充滿想象力的藝術形式,它要求畫家具備發揮想象力的能力。通過對環境、人物、事物深入了解和研究,某些畫家深入刻畫,以表現他們的想象力。丹青的藝術有無限的可能性,它需要我們不斷創造和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段落四:堅持不懈
丹青的藝術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這一切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畫家需要投入巨大的決心和毅力,不斷定制自己的目標,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在不屈不撓的精神支持下,希望不斷成長和改進,相信自己能做到預期的目標。
段落五:尊重傳統
丹青藝術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充滿了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尊重老師們留下的功夫和靈感,這樣才能使得丹青的文化底蘊得到深入發揚。
總結:丹青是一種富有想象力和表達力的藝術,需要畫家不斷地進行技術和想象的研發。通過努力和耐心,借助巨大的創造力,在思維和情感上獲得成長,同時借助于各種媒介,將丹青這種藝術形式傳承下去,適應更加多樣化和豐富的發展要求。
丹青心得攻略篇五
你提筆,我研磨,且讓春風渡這萬丈紅塵吧!
揮灑間,氤氳著如漢字般一撇一捺的韻味;落款時,彌漫著唐詩宋詞在唇齒間暈開的意境,碰觸這塵世間永恒的美麗,驚嘆,回眸,我看著你提筆落款,那畫卷瞬間寫滿了你我短短的一生,雖不抵家國春秋,河山萬里,卻是屬于寂寥紅塵中的一抹丹青,雋永,悠遠!
輕輕地撫過畫卷,指尖碰觸的瞬間,那宣紙的紋路里,印下你的飄逸,我的許諾。前世或許無緣,今生卻注定相伴,哪怕紅塵的繁華與夢想觸手可及,仍好怕等我跋涉到彼岸,你回到原點,此時,我才覺得距離是一種隔了遠山的憂傷。
微風過處,淡淡墨香縹緲,如一席陽光的絲綢,滑過我們走過江南,帶走紅塵迷茫,獨留一江春水,一葉扁舟,一雙璧人,君彈一曲,我舞一生,無憾矣!
搖曳的竹影映照你的青衫蹁躚,好想借檐頭那一彎新月,細品你淡雅飄逸的風姿。江南的流水帶來你的淡淡風華,好想憑我手中的白玉橫笛,奏響你溫潤如玉的雅致。
且留一彎明月,讓我看清你如畫眉目,銘記來生尋你的記號,讓我拾起那幅你遺落在人間的潑墨丹青,引我生生世世跋山涉水覓你驚鴻影!
這一抹欲語還休,在夏日的池塘萌成一朵朵盛開的荷,而我甘愿為你皓腕下拂過的一朵,這樣才能記住你的氣息,辨別你向我走來的'來世路。清風拂面,映日荷花醉了一池嬌羞,緋紅的紙箋寫滿相思,還有蓮葉搖曳著那沉睡千載的夢。
“喂,遠道而來的客人,停一停,聽你的口音,仿佛是我的家鄉人喲!”那江南女子不勝嬌羞地問。原來,這就是我倆向往的夢鄉啊!連那隱藏的愛情都如此甜美,沒有錯誤,沒有愁思,只有這低聲呼喚像極了千年前的那位長干女。
是誰的馬蹄聲聲叩響了秋的簾櫳?惹得這梧桐葉落滿相思,閉目,靜思,不語。你把酒言歡,我月下起舞,這一生那么短,哪還有傷春悲秋的功夫,我倆不訴離殤,飲盡紅塵這杯酒,你是我今生的知己。
是誰,牽來了寒冬里春的萌動?流年偷換里,一次次冬去春來,我早已記不清那冬日里的雪花飛舞,可是這改變不了我仰望、凝視你的姿態。如果以春來開這一盤棋局,你將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春風為這場賭局埋下伏筆,陷我于永不翻身的境地,可我愛你的丹青筆墨,為這愛,哪怕陷落于碧落黃泉我也不覺得傷情。
且讓一季斑斕的彩虹為箋,且讓一腔刻骨的相思為筆,等我把歲月累計成朱墨,經歷滄桑,再為這紅塵潑墨,終了,哪怕萬里江山也抵不上這丹青筆墨!而你,是我人生畫卷中最珍貴的留白,我舍不得肆意揮毫,怕留不住你的七魂六魄,多一筆都是對你的褻瀆,少一分都是令我此生永遠悔恨的遺憾。
紅塵有幸識丹青,我不想看到墨跡未干,你卻走遠,那樣的歲月太短,還不夠我記住你的模樣。我想要的從來都是泛黃的畫卷,觸摸這一世悠長的時光才夠我一生去回憶,那斷裂的畫紋才是你我歷盡滄桑的掌紋。
此生,我必與你相濡以沫!
丹青心得攻略篇六
《吳丹青的心得體會》是一本匯集了畫家吳丹青多年來的心得和體會的著作。這本書凝聚了他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通過對自身經驗的總結與反思,向讀者們分享了他對創作的領悟與思考。在吳丹青的心得體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情與追求,同時也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吳丹青強調了繪畫的基本功和技巧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夠獲得豐富的表達能力,為自己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吳丹青提到,繪畫是一個需要不斷修煉的過程,只有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思考,才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進。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告訴讀者們只有用心去揣摩藝術作品,不斷地去探索和學習,才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
吳丹青在他的心得體會中也表達了他對自由創作的堅持。他認為,繪畫是一種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方式,只有通過自由創作才能夠最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情感和思緒。他強調了創作中的自由和靈感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醒讀者們要保持創作的純真與樸實,不受外界的干擾和束縛。吳丹青通過他自己的藝術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他對自由創作的追求和堅持,同時也鼓勵讀者們在創作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內心。
此外,吳丹青在書中也談到了他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他表示,藝術是一種靈魂的寄托和情感的表達,只有熱愛和心靈的投入,才能夠產生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們,只要對藝術充滿激情和渴望,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成就自己的藝術夢想。吳丹青的這種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和鼓勵,它讓我們看到了追逐夢想的力量和勇氣。
最后,吳丹青在他的心得體會中強調了藝術創作的責任和使命感。他指出,藝術家應該堅守初心,不僅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還要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積極的能量和價值觀。他認為,藝術應該讓人們思考、感受和共鳴,引發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吳丹青通過他自己的作品和言行展示了他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和承擔,同時也鼓勵讀者們在創作中思考和反思,用藝術的力量去影響和改變世界。
綜上所述,《吳丹青的心得體會》是一本富有啟示與感悟的藝術著作。它通過吳丹青多年來的經歷和思考,為讀者們提供了一些建議和指導。吳丹青的心得體會中強調了繪畫的基本功和技巧、自由創作的重要性、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以及藝術創作的責任和使命感。這些都是我們在藝術創作中應該重視和堅守的重要價值觀,也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應該思考和追求的精神追求。
丹青心得攻略篇七
別談教育吧,現在哪有教育啊?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摧殘孩子。老師、家長,串通好了,細細的摧殘。
中國文藝很荒涼,瘦得只剩肱二頭肌,疙瘩肉,瞧著挺壯的樣子。看上去繁花似錦。就像中國體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到處拿獎的“體育”是中國最壯的一塊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為什么你認為記憶那么重要?我們為什么非得記得這些事?
中國最要緊就是混飯吃,管它什么文化。
中國人最偉大的信仰:活下去最要緊。
癥結就是“文化激進主義”,就是五四運動以后的激進主義。國門打開,跟西方人一打,失敗了;往外一看,落后了?就著急。我們的文明本來很穩定。20xx年、3000年、5000年都沒有變,到19世紀末一看,不得了!趕緊抄!開始破壞傳統。
人太多,該利用的都利用過了,忽然想起來把文化忘了,干脆來弄文化,這也是一種文化,機會主義文化。活著一天是一天,逮著一件事是一件事,中國人是不講原則的。這是中國人最不好的地方,也是中國人最好的地方。
對任何一位想當藝術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試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謬和侮辱。
學術行政化它所體現的根本不是學術,學院教學不是對學生、藝術負責,而是對上負責。以政治、英語兩科分數作為主要取舍標準,學術尊嚴蕩然無存。
不自由的人,一定不誠實;不誠實的人,一定不會自由。
有些事情要叛逆,有些事情要適應。比如,叛逆自己,適應自己。大家都能這樣,社會就有品質。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么關系?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學生也被權力化,年紀輕輕,接受的都是權力教育,事事認同權力,以后出來到社會,國家就交給這樣的學生。
魯迅是一個早已被簡化的臉譜。魯迅很早就說過,你要滅一個人,一是罵殺,一是捧殺。大家現在看見了,過去半世紀,胡適被罵殺,魯迅被捧殺。
知識的封鎖與匱乏,使人失落,書籍的雜亂與無序,同樣使人失落。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說在有書可讀的年代。……這可能是一個書籍不斷增多,而書籍的影響日漸萎縮的年代。
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這在中國非常難。
絕大多數中國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農村更不必說。
藝術是謊言。但現在我們不會說謊,很笨地在那兒說謊。
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實是看不清楚的,白紙黑字留下來,這才好比照鏡子。
好在“批評”的涵義之一即“評論”,評論的涵義之一即“贊美”,贊美又可衍生為“宣傳”、“粉飾”“包裝”之意,自然而然地,中國的批評乃成為一種大規模的“裝飾性文本”。
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還沒出現,哪里來的“公共知識分子”?進入公共事務時,偶爾有像我這樣的傻子出來說幾句真話大家就很愿意聽,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
我從來沒有傳回任何關于成功的消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出國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丹青心得攻略篇八
作為一名繪畫愛好者,對于丹青心得體會,我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我將以五個方面,就這個話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段,丹青心得體會—繪畫是一門技藝,也是一種修養。先要明確繪畫技能和精神層次同等重要。 一個技藝精湛的繪畫家,必須具有相應的文化素養,情感表達力,人文關懷與思考深度等方面,才能有更深入的藝術創作和表現。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繪畫不僅僅是以畫筆來表現畫面,也是一種對內心情感,心境的表達,對彰顯人性美好的文字的傳達。
第二段,丹青心得體會—細節是構成畫面氣氛的重要因素。在繪畫過程中,注意細節,為畫面添加適當的細節,能更好的貼近于人們的生活,按照真實性、藝術性、美學性等要求,創造具有氣氛韻味、超然物外的藝術效果。
第三段,丹青心得體會—耐性是繪畫創作的良藥。做任何的工作都需要耐性,同時在繪畫中更是需要不斷的嘗試和調整,以使畫作的效果更好,適度地暫停畫筆,疏導思路,是創作中必須追求的質量,更是創作的阿甘精神。
第四段,丹青心得體會—創意才能突破常規。中國繪畫中,注重技法,風格多樣,可惜一直以來缺乏源源不斷的創意。青花瓷一直在世界是非常的寶貴,越是普通的東西就越能突出中華文物價值,才能超越不同文化背景的限制。在創作中加入新的元素,或者在傳統的作品中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這是一種突破常規的嘗試,也可以讓你的作品更加具有藝術品質。
第五段,丹青心得體會—不斷學習是繪畫技巧提升的關鍵。通過實踐,掌握各種繪畫技巧,深入理解傳統的繪畫形式,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元素,這是繪畫人士不斷追求的、能夠提高繪畫藝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總之,繪畫是一門美妙的藝術,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藝術造詣。通過不斷的汲取各種藝術精華,把每一份細心和熱情都獻給作品,用一生的精華和熱情,去創造一件又一件經典的繪畫作品,這才是實現生命最大價值的表現,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體會,成為更加優秀的繪畫人士。
丹青心得攻略篇九
2、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聲“慚愧”為什么呢?因為此時是“在眾人里看見了自我”。
3、你能夠看點新聞。相信不相信,隨你。——陳丹青談電視
4、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6、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法國人的口號,是愿望,不是事實。你雙眼皮,我他媽單眼皮?人從娘胎里一鉆出來就不平等。關鍵是要讓懸殊差別的社會建立一個體現公正的機制,社會上的財富,讓窮人也能受益。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中國此刻的問題不是貧富懸殊,是不公平,不平衡。
8、這個民族窮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訴他,我們不再窮了,我們也有地位了,全中國都在過一種假想的西方生活。全中國陶醉在這個假想中,各個城市崛起的“羅馬花園”證實了這種假想。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夢,此刻夢實現了。但這個夢是外國夢。夢中景象全是外國,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訴你:我們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不要再過那樣的日子。——假想的現代生活。
9、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10、真的美術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11、一晃五十年過去,國家忽然想起“人文傳統”“國學研究”這些字眼,忽然要來紀念“國學研究院”,忽然要來做今日這樣的“人文大講堂”——所以不可是我,連國家也常常失去記憶的。
12、我不知道自我懂不懂礦工或農民,但我必須弄不懂當官的談生意的玩兒金融的,還有毫無表情的科學家,不,一點都不懂——這就是我和現實的關系,這就是為什么我總是難以和現實理順關系,并且不想理順。
13、中國人大抵是慣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我也是如此。而我所見美國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國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要說踏實老實的憨人,中國不是沒有,只是少,例外,吃虧,混不開。
14、我從來沒有傳回任何關于成功的消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出國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16、你在這個時代去談英雄,做英雄,很滑稽。唐吉坷德令人尊敬,因為它認真,此刻的“英雄”們認真嗎?從前的英雄,真的會去死。
17、申辦奧運會哪里是為了體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級政治任務,可是沒有這項政治任務,錢撥不下來,事辦不起來,所以我有保留地多謝天,多謝地。
18、農村還是那樣:你姓什么?你是外鄉人?去你媽,你等著吧,沒戲。——中國的人情觀念。
19、我剛到美國,正趕上流行”雅痞“生活方式,高級中產階級,玩健身,在一條滾動的皮帶上邁開大步昂然走,各種器械練身段,跟他媽刑具似的,弄一身一身的臭汗,對自我很滿意,然后沖洗沖洗,上某層吃牛排,一個人吃,很滿意。——陳丹青談現代人的怪癖。
20、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
21、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梵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24、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么也攔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25、中國人奢華的名堂太多了。你去看看古董鋪,什么小玩意兒都有更小的玩意兒配套,奢靡到極點。
26、明星挺好,有個別人猖狂,欺負人,但決不會比貪官更猖狂,更欺負人。……哪位明星使一回性子,眾人就吐口水,要他道歉。中國人到了欺負弱者,欺負站在明理的人,立馬個個義正詞嚴。
27、嚴格地說,我與每位學生不是師生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不是有知與無知的關系,而是盡可能真實應對藝術的雙方。這“雙方”以無休止的追問精神,探討畫布上觀念上感覺上,以至心理上的種種問題。那是一種共同實踐,彼此辯難的互動過程,它體現為不斷的交談,尋求啟示,提出問題,不求定論,有如禪家的公案,修行的細節。
30、今日,全國的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
31、你一要肯定自我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我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32、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實在不忍享受“水淺”而“火不熱”的生活,遂毅然出國,“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來了。我一回來,還在美國的不少中國同行就憂心忡忡誠心誠意追問我:適應么?習慣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來又“受苦”。
33、我每講演,年輕人就上來要簽名,要拍照,我只好陪著耍,不然傷了年輕人的自尊心。此刻容我說句重話。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這類事。
34、我們今日出了個所謂“五講四美”,層次很低,可是是要有禮貌,守規矩,走橫道線,別隨便吐痰,說明什么呢?無非說明我們的社會五不講,四不美。
35、人只要是坐下來寫文章,即便寫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談自我”。
36、我近年發稿出書,一字一節斟酌再三;到修改那兒,我這邊每必聲明:盡管刪,盡管刪!修改那邊呢,嘴笑著,眉皺著:唉呀我們也沒辦法呀,要生存呀,多謝你理解呀!最好玩是電視制作人:陳先生,放開了說!說啥都行!我們后期會處理的,您放心!
37、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還沒出現,哪里來的“公共知識分子”?進入公共事務時,偶爾有像我這樣的傻子出來說幾句真話大家就很愿意聽,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
39、放松政治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松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40、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可是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42、中國文藝很荒涼,瘦得只剩肱二頭肌,疙瘩肉。瞧著挺壯的樣貌,看上去繁花似錦。就象中國體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到處拿獎的“體育”是中國最壯的一塊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44、我期望中國的有錢人穿的奇怪的要命,過十分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藝術是這樣出來的。中國必須有這么一群怪人,過十分不真實的生活。
45、國畫的“國”字,貶了,國畫的“畫”字,除了生財,唯剩下兩件法寶:一是工具,二是圖式——憑借國畫革命塵埃落定的歷史“能見度”,我們“想起”了偉大的古典傳統。
47、受過小學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學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人,也太多了。“學歷”與“成就”應是正比,不是這樣的。
48、人人生而平等,那時法國人的口號,是愿望,不是事實。你雙眼皮,我單眼皮?人從娘胎里一鉆出來就不平等。
49、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們千千萬萬的“好蘿卜”如今是英語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51、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52、“科以人傳科尤重,人以科傳人可知。”解釋起來,好比你是錢學森,又是博士,這博士學位因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沒啥名堂,卻拿個博士學位混一輩子,你這家伙是個什么料,可想而知——我向來厭惡名校學生自視高人一等的那張臉。
53、我為什么喜歡魯迅?他罵人斗爭,不買賬,一輩子叫板,可是孝順善良心軟。西方一些知識分子藝術家也是,很驚世駭俗,但私下很純樸真實。中國這樣的人不多,要么驚世駭俗,人不可愛;要么人可愛,卻沒有骨頭鋒芒。“好”必須犧牲很多東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為代價。中國人的人格不豐富,太單面。
54、在中原本土幾代人的文化生活品行教養與視覺經驗中,傳統經典的“真身”與“本相”,幾乎是“缺席”的,如此,而我們居然從未停止描繪并談論山水畫……此一綿密淵深的“美文”系統完全脫離“語境”,不再與古典山水畫同其呼吸,而淪為時人尋章摘句的失效詞語,有效啟動著誤讀的循環,衍生更多的歧義。——陳丹青談現代美學語言與現實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