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和好朋友教案反思篇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課教學整體上進步顯著,成績突出,但局部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大多數的兼職教師,在精力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在此,我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進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來主義”,課堂教學生死搬硬套
新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給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較典型的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現如下: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繪畫、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筆者認為,課堂活動不等于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并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生活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游”課、“游戲”課、“美術”課、“舞蹈”課。我國第八次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于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學習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范,個別教師“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于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二、刻意追求“師生民主”,主體主導主次不分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師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師為了展示師生民主氣氛,走向了極端,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視。
1、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不突出。教師該講的不敢多講,甚至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視而不見,惟恐侵犯了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有的學生上課自由過了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必要的課堂紀律維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被忽視了。
2、課堂上教師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的教師整節課上反反復復用一些類似“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問題發問不止,缺少信息溝通,學生翻翻教材就能異口同聲、準確地響亮回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學生似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思維卻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機械重復,心靈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師生互動頻繁,實則教師用提問方式滿堂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直到學生認同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師生并沒有真正互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惟師獨尊不可取,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兩者都是畸形的師生關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那么學生尊重他人、尊重集體的素養如何培養?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難以養成刻苦認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難以成大器。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不應當步入“精講少講”的誤區。()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教師不敢講、泛泛講、過多講,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形式多于內容。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簡單形式化。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每節課到采用分組討論方式,打上“合作學習”旗號。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什么問題都采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有探究欲望時卻讓小組優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作,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種形式多于內容的合作學習究竟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合作學習,必然有害無益。
品德與社會《我和同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我和好朋友教案反思篇二
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小學階段要在一起學習、生活6年,可能是學習生涯中彼此在一起時間最長的階段。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在幾年的學校生活中建立純潔的友誼,學會與人平等相處,尊重和理解不同性格、不同特點的同學,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是建立學校道德秩序的基礎,學校生活也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如果一個人了解他人,就更容易重視他人并對他們有一種親近感。在學校中創設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相互了解、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是非常重要的。
同學之間交往要誠實守信,引導學生做誠實守信的人是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的希望。誠信問題也是近幾年來人們關注的熱點,引導學生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課主要從學生身邊的一些事例入手,讓同學們自己去判斷,去思考,老師啟發引導學生,以及通過一些正面的榜樣進行教育,使同學們懂得:和同學們相處要團結友愛,這樣的集體生活才會更加溫暖,充滿快樂。而要想和同學搞好團結就要能夠做到關心和愛護同伴,同伴遇到困難要給予幫助。培養學生關心和愛護同伴的良好品質。
同學之間交往要誠實守信,引導學生做誠實守信的人是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的希望。誠信問題也是近幾年來人們關注的熱點,通過講故事和列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引導學生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
我和好朋友教案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體驗有朋友的快樂,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2.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姓名,認識更多的朋友。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學習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根據幼兒人數的一半畫不同顏色、形狀的花,然后將花朵對半剪開,即每人半朵花,反面貼有雙面膠;將室內1米以下的墻裝飾成一個柵欄圍成的小花園,里面有綠色顏料畫的小草。
3.教學音帶《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師自備)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做律動導入。
(1)教師帶幼兒邊唱歌邊跳舞《我的朋友在哪里》,要求幼兒邊唱歌邊找朋友,感受與朋友親親、抱抱的親密感覺。
2.游戲:小花找朋友。
(1)幼兒自選半朵花,聽音樂邊唱歌邊找一個與自己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面對面站好。
(2)提示語:找到好朋友后,可以將花拼一拼、擺一擺,兩個小朋友抱一抱,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我是xx“。
(3)幼兒重復游戲,教師提醒幼兒每次更換半朵不同顏色或形狀的花,去找更多的朋友。
3.游戲:我們的花園。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地方?我們怎樣讓這里更漂亮?
(2)教師引導幼兒和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一起把完整的'小花貼到花園里。
(3)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邊操作邊唱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4.師幼欣賞:我們的花園。
教師啟發幼兒理解:這個花園代表我們班,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花園里的花,只要大家團結友愛,共同進步,我們的花園就會更漂亮。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創設”我的好朋友“主題墻面,將平時幼兒一起游戲、互相幫助、關系謙讓的情景拍成照片貼出來,供幼兒欣賞學習;制作”朋友樹“,在上面粘貼幼兒照片,并記錄出生年月,等到有幼兒過生日時大家都送上自己的祝福;開展”快樂小幫手“等活動,培養幼兒合作互相精神。指導幼兒在美工區畫自己的好朋友等。
2.利用餐前、餐后活動時間帶幼兒玩”牽線找朋友“、”我們邀請一個人“、”猜猜她是誰“、”誰不見了“、”郵遞員送信“等游戲,進一步促進幼兒之間的認識。戶外活動時,提供共同游戲的機會,如:玩滾球、玩蹺蹺板等。
3.請家長為班級提供照片,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生活,傾聽孩子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教育孩子將自己的”寶貝“與朋友一起分享。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親子活動,進一步增進孩子間的友誼。
活動反思:
“我們做個好朋友”這節社會課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能運用的經驗并不多,孩子們并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老師的前知識經驗準備可以充分些。通過故事讓孩子們了解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老師的提問可以精煉些,讓孩子自己理解朋友間要互相幫助的道理。
我和好朋友教案反思篇四
今天,我講授了《不一樣的你我他》一課,學生們向大家介紹了自己,他們知道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懂得了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孩子們很喜歡畫畫,他們畫出了自己的自畫像,并且寫出了自己的特點。學生們非常了解自己,他們畫得很像,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是誰。我又讓學生用一個圓圈來展開想象,他們有的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有的畫了一張笑臉,有的畫了籃球。
看著同學們的一張張作品,大家都開心極了,孩子們感受到了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在課上采用了激勵機制,經常表揚鼓勵學生,孩子們學習得特別積極主動,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讓學生們在樂中學、玩中學。
我和好朋友教案反思篇五
自尊是立人之本,沒有自尊的人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尊意識,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活動涉及了自尊最基本的含義和要求,讓學生樹立初步的自尊意識,在教學中我采用形象具體的材料讓學生直觀感悟什么是自尊以及自尊的重要性。
通過主題故事,讓學生更深刻認識到那些行為會損害自己的名譽,怎樣做才是維護了自尊,另外,在教學中我還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檢查自己和他人還有那些缺乏自尊的表現。在這些內容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對學生所犯的錯誤要抱寬容的態度,尤其不要恥笑、侮辱那些曾經犯過錯誤的孩子。重要的是要引發孩子對這些事實、行為進行反省,知錯并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