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性總結,總結某一方面的成績、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女媧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因為我自己對神話比較感興趣,最近又剛剛跟兒子講了很多的神話故事,而《女媧造人》這篇文章我也比較熟悉,就選她,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備課、寫教案、做課件,很倉促。
《女媧造人》這篇文章是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文章,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體裁多樣,有童話、神話、寓言和詩歌,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童話、神話和寓言一般稱作想像和幻想類作品,想像力豐富是它們的共同特征;所選詩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帶有濃厚的想像色彩。本單元就是在引導學生領略由“想像”創造出來的“別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時,讓學生對聯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養他們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而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豐富的神話,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擴寫,再現女媧造人的整個過程,使得這個古老的傳說充滿生活氣息;同時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媧形象又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人類的無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設計完善了女媧的形象,從神的角度把女媧再還原成一個生動充滿靈性和飽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總結了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想象大膽新奇,語言生動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學目標:第一,了解神話,解讀文章內容;第二,通過聽課文看動畫,分析感受女媧形象,體會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學習運用想象和聯想。
我的教學設想是首先向學生介紹神話這種體裁,然后再聽文章讓學生感受女媧的神性,第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共同思考,一起解決,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女媧的人性,最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對故事進行改編。最重要的是第三點,我真的很希望學生可以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學生的表現也確實不錯。除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還不夠完善,但總體環節的安排和設計感覺比較流暢。但是對女媧形象的分析我感覺不夠深入,流于表面,學生對女媧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體會。
上完課之后我又聽了其他三位老師的課,一個上午確實充實,就是太累。后來還聽了幾個評委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對于這一課,我也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第一,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課堂的主動性有體現,學生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很好,但很積極,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好學生真的是夸出來的。帶初一的學生跟帶初三真的差別很大?。?/p>
第二,在這一課上,我最想讓學生多花時間的就是對女媧造人的改編,但時間上還是有點緊。其實,一節課能讓學生學到一點東西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們老師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來給學生,我也不例外。在取舍上沒有做到更大膽。
第三,忽視了字詞。這是評委楊校長給的建議,我深以為然。最基礎的東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卻容易被忽視,一直以來我都是讓學生讀讀寫寫就算了,而沒有更進一步去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詞。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進的一點。
最后,還有一個困惑,聽課文朗讀時究竟是單純的聽錄音好還是配上動畫好一點?是不是配上動畫就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壓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希望同事們能指點迷津。
人教版女媧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在上第一課時.讀課題之后,我問他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說知道了主要是寫女媧的,知道寫女媧補天的故事。我請學生說了關于女媧的其他故事,學生津津樂道,說了女媧造人的.故事。然后再讀課題,問他們想知道什么。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就是圍繞著女媧為什么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來問,這也就是我們這篇課文要解決的主要內容。請了四個同學讀課文,請別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我下去巡視了一圈,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勾出問題的答案。但也有幾個學生什么也沒勾出來。
開始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請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之后,讓他們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仿佛看到洪水沖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庇械恼f:“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边€有的孩子說:“我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動物驚慌的尖叫聲。”在體會之下我們充滿感情地讀了“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然后我問他們這兩天熱嗎?孩子們點頭,我說:“如果這時身邊有熊熊大火,你有什么感覺?”“熱啊,熱死了!”“會被燒死。”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有的還用手不停地扇風,仿佛真的被火圍住了一樣。我們再感情朗讀“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在體會“地被震裂了,田野里出現一道道深溝”時我啟發他們結合地震的災難來體會。然后再請學生讀,兩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仿佛真的看到了那種災難。然后全班再讀,感覺學生的讀上了一個臺階。
人教版女媧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讀來很容易使人們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創的原始世界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快。
教學本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學會運用想象去豐富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形象。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有關神話的幻燈片,讓學生猜出相應的神話故事,并歸納有關神話的特點。這一環節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節,縮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同時也是一種導入課文的方式。
其次,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
第三,通過預設的問題總體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感受女媧的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對課文整體把握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神,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還是一個人,是一個母親,有母親的情懷,有勤勞的品質。
第四,在講課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原文作了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最后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想象的方法和要求。
第五,學以致用。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后,我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神話知識和想象的方法去改寫《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既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也是對所學內容的再次鞏固。
總之,五個環節的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知道再什么時間學習什么,知道該怎么學。
人教版女媧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節課的教學也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
1、對文本的挖掘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在第四個教學環節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行深入挖掘。
2、教學細節的處理存在一些問題。如“想象”的規范寫法、第二個教學環節的“查一查”的理解等。
3、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還及待提高。因為這也制約了我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斷克服不足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能在不斷聆聽專家的斧正中提升自己!
人教版女媧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性強,學生比較感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感性思維活躍的特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通過幾張盤古開天辟地的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導入文本,使學生對神話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接著說盤古開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單單缺少什么?為話題,引出“女媧造人”這則神話故事。通過朗讀使學生了解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通過學習研討劃出描寫女媧的重要句子來體會女媧的形象;通過分析女媧的形象,理解神話中想象的魅力;通過與《風俗通》對比感知怎樣在神話中運用想象;通過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找出神話故事的共同特點;通過擴寫《夸父追日》的小片段,激發、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下面我就這節課各環節的得與失進行一下分析。
得:這個環節,同學們反應很靈敏,一看就知道是《盤古開天辟地》,從這個故事引出“神話”,讓學生知道神話的是怎么產生的,引出神話的定義,接著說盤古開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單單缺少什么?為話題很自然的引入課題。
失:有點緊張,忘記書寫課題。
說說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得:通過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目的性更強,朗讀更認真,教師和學生比賽朗讀,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示范朗讀有時要比播放錄音效果更好。老師問問題的技巧很重要,我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回答,學生很輕松的就回答出來。提示語很好。
失:教師應該相信學生,其實他們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差。
1、鮮明的人物形象
得: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文中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女媧的重要句子,培養了閱讀的方法。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女媧的形象,并且說出了:活潑的女媧、孤獨的女媧、慈祥的女媧等我沒有想到的答案,說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
失:女媧華夏民族母親的形象應讓學生再充分體會一下。
2、課堂小練筆
得:這一環節學生寫的非常好,全體學生都動筆寫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會仿寫,了解這種開放性的題,只要你回答的有道理就是正確的。
失:總結歸納的地方如果能引導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中具體的句子去說,可能效果會比現在的還好,多數學生寫的有些籠統,不深入。
比較課文與《風俗通》中的短文。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風俗通》對比,解題思路:先從課文中標出《風俗通》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余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
得:這個環節教師出示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做題很有幫助。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
失:學生討論不是很積極。個別學生沒有動起來。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這些神話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得:學生知道許多神話故事,有這么多神話故事更能找出神話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理解神話的特點。
失:學生只找出兩點,對于美好的情感教師引導的不是很到位。
得:拓展《夸父追日》的片段擴寫,緊扣這篇課文的開頭,使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得到了落實。學生自寫自評,其中有一些是我都沒有想到的。
失:當時如果我能展示一下學生的練筆,可能學生會更感興趣。
得:推薦閱讀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和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失:最后時間有些倉促。
這節課讓我收獲頗多,下面再談談我這節課的所得。
對環節的安排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一堂課的各個環節應該是緊密連接的。各個環節的安排應該由淺入深,前一個環節為后一個環節做鋪墊,后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拓展或升華。并且各個環節應該前后呼應、緊扣主題。
明白了教師的情緒在一堂課中的作用。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當老師很投入,激情澎湃的時候,學生就會被你所吸引也投入到文本中去,和老師一起去探尋文本的秘密。
最大的所得是發現了自身的缺點,有了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