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在復習有性生殖的基礎上,再學習無性生殖。
1生成概念:通過詩配畫《草》全文導入新課。每種生物都不會因個體的死亡而滅絕,詩中描述的草考什么方式繁殖后代的?(根)
七上生物所學的桃樹的生殖過程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回顧桃樹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問:這兩種生殖方式有何主要區別呢?由此引入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
延伸拓展:我們所學生物的生殖方式哪些是有性生殖方式?(細菌、真菌、病毒、動物)
2通過視資料介紹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兩種主要方法:嫁接和扦插,并討論操作過程中注意方法。(如枝條切口方向,帶芽數目等)
3動手操作,增加生活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扦插和嫁接,并相互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引導和拓展,使教學過程符合認知規律。
不足之處有:過分依賴多媒體,板書較少;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足,引導不十分到位;學生實踐操作時,活動秩序有些隨意。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二
《水生植物》是第一單元《植物》的第四課的內容,在前面的3課中講的都是陸生植物,從第四課開始學生接觸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并不向陸生植物大樹和小草那樣容易得到,因此在這一課中要求要用到的金魚藻和水葫蘆這兩種水生植物并沒有實物給學生進行研究。為了是我的課堂更加生動,我借助了多媒體課件以及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
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教學設計過程是有問題的,本課的開始我就是用視頻導入的方式開始我的教學內容,但是接下來的環節并沒有與視頻結合起來,而是另提一個問題,詢問學生知道的水生植物,然后慢慢地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水葫蘆的金魚藻。
在學習水葫蘆和金魚藻的過程中,又請學生回想課前看過的視頻,結合ppt聯想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結構回答問題。教學過程顯得比較凌亂、反復,邏輯性有點兒混亂。同時在課件中,給學生看得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結構,因為都是用黑色筆畫出來的,不夠清楚明了,容易使學生造成困擾。
在上過這堂課后,我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別人給的一些意見,對我的教學過程以及ppt進行修改。在教學設計上,我采用談話引入法,首先詢問孩子們知道的植物,孩子們回答多種多樣,有陸生植物也有水生植物,我在聯系孩子們給的答案將植物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兩大類,提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水生植物,在一步步的引入本課重點學習內容水葫蘆和金魚藻,接著再提問題觀看視頻,再結合課件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樣的話就顯得更有邏輯。
在課件中,我將學生容易混淆水葫蘆中的葉柄和葉片結構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來,金魚藻中的根和葉的按先后不用的順序不同顏色出示,使學生對這兩種水生植物的結構更加明了。在改進之后再上這堂課,果然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了。
通過這一節課的修改,我知道了要上好一節課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教學設計,同時對于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可以協助教師更好的教學,但是對于我們從網絡上下載的課件,我們也要經過深思熟慮,幾經斟酌,結合我們的教學內容反復修改。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精彩,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三
線是繪畫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既能表達簡單的圖形,又能展示復雜的結構,是塑造物體最重要的繪畫語言之一。線條作為一種神奇的符號,以直線、曲線、折線為形式,通過起伏、回轉、放射等運動方式,可以在畫面上產生或剛或柔,或疏或密,或暢快或持重、或平靜或跳躍的效果。
引導學生學畫線描畫,不但可以促進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引導他們正確觀察事物,善于發現美,大膽表現美,然后將技法形象地深入淺出地游戲般地潛移默化地融會其中。
小學階段是兒童學習兒童線描畫的黃金時期,長期以來,在美術課堂教學和課外興趣輔導過程中,我有機地滲透了大量的兒童線描畫教學題材,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在線描教學過程中歸納總結了一些心得: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小學階段的兒童線描畫教學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認識與感受
經過以上的提示或解釋,學生不僅了解了線的多樣性和象征性,畫線的興趣很濃,畫線不再是他們無意的流露,更有了主動去表現的一種欲望。
二、欣賞與體會
在大自然中到處可以看見線條組合對比產生的美,潺潺流動的水波中點綴的小蝌蚪象五線譜上的音符;屋檐的角落里蜘蛛結的一張神奇的蜘蛛網;春天隨風搖擺的柳絲;冬天凋落了樹葉后交叉向上的樹枝、筆直挺立的樹干和下面盤龍錯節的樹根,以及樹干上班駁的樹皮和樹結這多種線條組合的和諧美。再看看花園里的植物上,展開的綠葉中粗細有致的葉紋,飛舞著的蝴蝶翅膀上的斑紋……無一不帶給我們美的享受。
那么,怎么去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呢?如何只用一種顏色的筆卻能描繪出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呢?提供相關的線描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分析,理解參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線不僅僅只是畫物體的輪廓的,線條除了可以勾勒外形和結構,還可以用來裝飾美化畫面,利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輕重、疏密,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寫實和夸張的有機變化,具體和抽象的有機統一就能使我們的繪畫對象更美。
比如《畫蜻蜓》這一課中,我首先出示放大的蜻蜓實物照片,刻意引導學生觀察蜻蜓翅膀的紋樣、質感、和顏色,真實的蜻蜓翅膀紋樣看起來比較細密,象一張輕薄的小紗網,然后出示范畫,范畫里的翅膀紋樣卻多變了,有各種點線面構成的紋樣,看起來特別夸張,兩種直接的視覺沖擊帶給學生深刻的感受和無盡的想象,學生通過真實到夸張,了解了線條裝飾運用到繪畫中的方法,掌握了創作線描畫的基本要點。
在《給魚穿上美麗的花衣服》這一課上,我課前制作了大量的各種斑紋的海洋魚類的課件,讓學生有充分的視覺享受和素材積累,然后再出示多幅不同表現方法的線描作品,引導學生用線來夸張變形魚的外形和斑紋,并從中體會線條美的構成法則,只有讓線條產生粗細、疏密,曲折、交叉、迂回等多種和諧和變化,畫面才能形成線的樂章,讓線疏密得當、虛實相致,畫面才更加豐富且有整體美感。
所以,在線條教學的初期,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把復雜和和哲理深奧的畫線條件和美學法則化為常見常用的淺顯易懂的符號,讓學生在欣賞和摹仿中理解線條的多樣性,以及變幻無窮的魅力,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性靈,催生他們潛在的能量。
這一階段的教學題材,多以線條設計和添加動植物表面的紋理和圖案為主,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自己的理解,將線的形式、紋樣的組合構成畫面去體現自己的審美觀念,其中有兩個過程是互相緊密交叉的,一是直覺的感性反應,他提供了物象的信息,二是藝術思維,它滲透于作畫的整個創作過程。
三、想象與創作
孩子有了創造線條的能力,有了線條對比的觀念,有了塑造形體的方法,自然就有創作的欲望。他們想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運用線條表現在畫面上。
這個階段的線描學習可以首先通過構思一些隨意組合的抽象圖形來培養一些主觀的意念和滲透一些設計理念。具體方法是要求學生可以先畫一些圖形,規則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圖形,再用各種形式的線裝飾這些塊面,在線的處理運用上用線不同的形式、運動,構成畫面形態的切割,組合,形成疏密有致、節奏、韻律的形式美感。這種練習相當于萌芽期的構成設計練習。是一種主觀意念和設計感的培養。練習中我給學生貫穿了這樣一種思想,線條是屬于心靈的,每一幅線描作品,都可以大膽自由地表現,利用直線、曲線、折線的起伏、回轉、放射等方式來加強紋飾的整體律動感,并注入自己特有的情感因素。
設計和添加一些器皿、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表面紋飾和圖案也是這個階段經常進行的練習。有時可以借助實物的欣賞,再根據以往的線條裝飾設計經驗進行聯想、重組和加工,有時利用求異的思維鼓勵學生創造與眾不同的外形和標新立異的圖案,有時利用重組法把一個物品拆散打亂重新組合再進行創作,這些作業的設計都是學生喜愛和樂意接受的。
利用線條構思故事畫面和創設人物形象同樣是學生樂意表達的。例如:教學過程中,可以簡述一段有趣的故事(當然著重描述的是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場景)如《大自然的女兒》一課這樣描述:她長得很漂亮,穿著用樹葉和花朵編成的裙子,發辮是用柳條扎起來的,云彩做她的圍巾,荷葉做她的小傘,她坐在牽牛花纏繞的秋千上,聽小鳥唱歌,向松鼠問候……有了這樣的描述,再加上已經積累的線條裝飾經驗,學生不僅用線條勾勒設計了人物和背景的輪廓,更用線條修飾刻畫了細節,交上來的很多作業形象生動,線條活潑,紋樣裝飾細致卻繁而不亂。純潔的童心和純真的浪漫躍然畫面。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四
第一單元作文訓練是寫一種喜歡的植物,即指導孩子們寫身邊熟悉且喜歡的花草樹木。就花園般的校園里而言,有月季、山茶、丁香、玉蘭,紫荊花等,孩子家里也都種有各種各樣的花草、盆景。對于這些花花草草,我想他們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可如何把這種熟悉轉化成文字,并按一定的順序描寫出植物的特點來,對于初學作文不久,所掌握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的積累還非常少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了。于是,我做了以下幾個準備與設計:
為了指導學生如何認真仔細地觀察喜歡的一種植物,在寫作前,我在教室里擺放幾盆盆栽:水仙花、菊花、吊蘭。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植物的莖、枝、葉、花及顏色,了解它們的大小,高矮、形狀、色彩、味道等,指導學生抓住特點來觀察,如植物開花時的姿態、顏色、花期;植物葉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變化,抓住與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點為觀察的重點。并設計以下表格,讓學生課外自己觀察喜歡的一種植物,完成調查觀察表格,為寫作指導奠定基礎。
做好了相關準備后,便是指導學生如何把觀察所得通過文字有序地描寫出來。于是,我引導學生可以先從整體入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寫。也可以按照它生長的時間順序寫,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最后長什么;也可以按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寫……總之,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樣作文才層次清楚,有條不紊。同時提醒學生作文注意點是要抓住植物的根、莖(或干)、葉、花(或果實)的特點來寫,注意語句通順,內容要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寫作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讀讀本單元的課文,這些文章處處洋溢著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不僅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惹人喜愛之處,還具體通過舉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柳笛和榆錢》。怎樣才能表達出自己喜愛的感情呢?首先要寫出為什么喜愛,也就是喜愛的原因,然后通過具體描寫,表達出喜愛的感情其次要寫出是怎樣喜愛的。在寫自己喜愛的植物的習作時要具體寫出喜愛的表現,如:怎樣給花澆水、施肥,怎樣看花,怎樣使它能曬到太陽……把為什么喜愛和怎么喜愛充分表達出來。
這次習作指導教學給我帶來不少的思考:只因學生觀察過,只因學生思考過,只因有充分的準備過,學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后的習作教學上,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激發學生“說真話,道真情”,相信我們的學生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定能擁善于發現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腦、善于寫作的文筆!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五
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個明確的想法:
二是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后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教學設計上:
將“自我評價”化整為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為認知的最后一個環節,目的在于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為知識拓展與升華的手段。 通過課后向學生征詢意見,認為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可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馬鈴塊莖,還有姜、蒜、番薯等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列表對比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認真觀察,了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并能學以致用。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置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六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周五)是八三班的生物課,我用多媒體上了《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一課時,這節課內容相對比較多,矛難度也較大,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我講的比較細致,從有性生殖的定義,到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過程(包括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然后帶領學生分別學習花的結構,傳粉方式自己受精過程。花的結構通過展示圖片以及與課本圖片相結合,讓學生自己識記,并說明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借此拓展兩性花以及單性花;傳粉這一塊首先通過展示蜜蜂采蜜的照片,引出傳粉這一概念,然后課件展示幾個問題(什么是傳粉?有哪兩種方式?環境條件有何影響?),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來回答。再借助課件進行講解,并拓展蟲媒花和風媒花;其次就是受精,放大子房結構,認識內部結構,然后設計幾個問題(花粉落到柱頭上之后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花粉管經過哪些部位到達胚珠?釋放出什么東西?釋放出的東西最終到哪里去?)
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再課件展示講解受精過程,并講解雙受精。最后課堂小結,習題訓練,并拋出問題:受精卵形成之后如何形成果實和種子呢?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課后作業:
1.繪制花的結構示意圖
5.繪制植物受精的過程并寫出其流程!
本課不足之處:
1.未完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2.講解不是很連貫,學生理解不夠透徹
3.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4.板書有所進步,但還是不夠整潔,希望改進!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七
線描即是用線條進行繪畫,是一種用豐富多變的線條表現不同美感的藝術。線描不僅可以勾勒靜態的輪廓美,還可以表現動態的韻律美。巧妙的用線就可以譜寫出一支支和諧流動的美的協奏曲。在兒童線描教學中我們可以激發兒童用千姿百態的線去描繪自然,去抒發情感,使“線”在兒童作品中展現獨特的魅力。
因此,我在兒童美術線描教學中,注重從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入手,通過分年齡有層次地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線描知識和技能技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感知力與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接下來就談談筆者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線描教學應遵循規律分層進行
1、根據年齡特點,分層設計線描教學
用筆畫線,盡力把看到的、感覺到的線條都畫出來。對于整體比例的把握則不需要作太多的強調。而三、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線描訓練時除了要求大膽用線外,還應側重于對形體的把握,要求能用線對物象作初步的描繪。如頭像寫生時,能夠用變化的線條較精細地描繪出五官結構。在這一時期,應著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與寫生能力。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能客觀的觀察事物,能用繪畫表達認知到的一些事物,不再憑主觀繪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外多進行線描寫生練習,自覺地用線條表現出物象的結構和質感,體現出寫實美,同時也要求他們能通過線的巧妙組合運用來表達自己在觀察中體驗到的不同感受,張揚個性。當然,除了寫生練習,還要讓學生多欣賞一些不同風格的優秀線描作品,欣賞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積累技巧技法,提高對作品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線描的創作表現力。
2、根據學習特點,分層學習線描內容
(1)激發興趣,線條訓練先易后難。
的可能,同時要求手腕懸空畫,這樣畫時會更專注、更靈活。這種學習讓學生覺得很輕松,好玩,同時膽量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強,能幫他們克服初學者的畏難情緒。b、畫各種形態的線條。在學生會畫線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嘗試尋找并畫一些不同形態的線條,如:長線、短線、直線、曲線、折線、弧線、螺旋線等等,嘗試把不同性質的線條進行組合,排排隊。以此發散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c、畫有情感的線。保羅.克里曾說過“一根線條可以成為一幅畫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他自己的一種生命,一種表現力,以及他自己的個性特征。”線條的表現力是神奇的,或長或短、或多或少、或平穩、或跳躍、或流暢、或凝重、或剛毅、或柔弱,教學中可以通過語言的提示、聽不同風格節奏的音樂、甚至嘗試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質感的物體等各種感觀上的刺激,設計一些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表現力。此外,在選擇線描內容時,還要注意描繪的對象,要先少后多,先靜后動。
(2)克服困難,刻畫內容先繁后簡。
為了克服作畫過于簡單化,類同概念化的兒童心理弱點,在學習初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盡量多的用線條來刻畫物象,不輕易放過所見的一切,特別是要牢牢抓住物象有特征的細部,寧繁勿簡。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毅力、耐心及認真、踏實的學習態度,是很有益的。學生有了“繁”的基礎,再學習精簡,可以使線描簡練而不簡單。
(3)著手構圖,內容安排先整體后局部。
線描構圖時,要注意作畫順序,一般應從整體入手,從大的整體形狀畫到小的局部,從外面畫到里面。就像寫作文,要先列個提綱,然后再分段詳細地描述,等有了一定造型基礎后,作畫順序可靈活調整。
二、線描教學要突出線的表現力
線描的表現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線條本身具備的美感,體現在線的濃淡、粗細、長短、疏密等變化上;二是通過線的組織安排來反映物象的空間、虛實、結構、質地等。這兩個方面相結合使線描作品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要突出線的'表現力,首先要讓學生認識豐富的線條。“藝術源于生活”,可讓學生通過回憶、觀察舉例說說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線。通過說線兒童就會意識到“線”其實無處不在,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精致的細線條,常浮現在物體表面,如植物的脈絡、動物的毛發等;粗獷有力的直線條,往往挺立在門窗的邊框;柔和起伏的曲線,在衣服和水面上隨處可見。教師引導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線條的不同特點和相互關系。
其次,要讓學生敢于用變化的線條表現。在線描學習初期,不難發現學生有畏難情緒,自信心不足,體現在學生運線涂改較多,線條呆滯僵硬,作品整體拘謹無趣。發現這種情況要引導他們多看少畫,我們可以安排一些線描欣賞來啟發學生對線的感悟:人類最早的繪畫作品——巖畫、壁畫,可以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江蘇連云港將軍崖巖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壁畫;中國繪畫中充分表現線條多樣性與表現性的“十八描”;把線條魅力發揮至極致的中國書法……在欣賞中讓學生感悟線條的變化美,有的線條流暢舒緩,如行云流水;有的線條剛強有力,如鐵劃銀鉤;有的線條瀟灑奔放,自由痛快;有的線條秀麗嫵媚,婀娜多姿。通過欣賞這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認識線條的豐富變化和強大的表現力,明白線條不僅可以表現極強的形式美感,還能反映出人們豐富的內心情感。在感受線條美感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要讓學生善于用線。在教學中可用競賽的方式,言語的提示,聽不同風格節奏的音樂,品嘗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質感的物體等各種手段刺激感官,鼓勵學生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表現不同的質感、不同的感受。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到線條的生命力,感受到線條或沉著平穩、或急促跳躍、或溫柔流暢、或凝重剛毅的神奇表現力。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變化的線去創造豐富的構成效果:線的穿插使物象結構清楚;線的疏密組合使單調的形象豐富;線的精簡使畫面概括含蓄……這是線描教學中較高層次的要求,有如寫文章,重在積累體驗。
三、線描教學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八
我精心設計了“我會認,我會學,我會讀,我會背,我會演,我會創”等教學環節。充分相信尊重學生,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對自己對學習的信心。
我在我會認中,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拿手的識記生字的方法,并在班級中介紹給其他同學。在我會學的.環節中,讓學生享有閱讀的自主權和選擇權,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培養良好的讀記習慣和審美能力。同時我還積極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平時碰到不理解的問題時所采用的解決辦法,把提問權和解釋權下放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組內互相交流,互解疑難,實在解決不了的,在班內提出,師生共同探討。
朗讀是教語文學語文的根本,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通過引讀,評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形式的大面積的朗讀,學生從讀通讀懂課文過渡到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受到熏陶,提高了朗讀能力。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篇九
《稱象》這是一個歷史故事,大部分學生都對這個故事略有耳聞,課文通過描寫年僅七歲的曹沖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稱出了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讓學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動腦筋,多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將知識靈活運用。雖然這個故事學生大多耳熟能詳,但對于曹沖的這個辦法的具體內容,學生卻不是很清楚。而這也正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重、難點,我在教授這篇課文時,結合“新基礎、新課程”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思考。以下總結了幾點教學心得:
1、在學生讀課文時,我不做任何要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設計說話練習“曹沖稱大象的四個步驟是什么?”學生積極性很高,各抒己見,課堂上一片議論聲。
3、我把第四小節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用多種說的形式讓學生練習說這個故事,如: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集體說。起初學生不太會說,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當學生對于這個稱象過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熱打鐵,在黑板上演示曹沖稱象的簡筆畫,讓學生直觀地去理解,這時的學生表現較為興奮。我想通過這樣反復的語言訓練和直觀欣賞,學生對于為什么能用這個方法稱象應該理解了。
4、在教學用“一邊……一邊……”造句時,我先說了個例子,隨后,我又請些學生來說句子,而且還及時地進行點評。
6、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于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