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品德感悟篇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思想品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此,我深有感觸。在人生的道路上,思想品德的提升格外重要。這不僅是一種信仰和道德,更是一種個人素質的體現。在我經歷的日日夜夜中,我感悟到許多關于思想品德提升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守正執志,不斷提升思想境界
思想品德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實踐中,我們需要守正執志,不斗私擾眼,始終保持一個清晰明朗而且高品位的心態。有些人認為只要做好工作即可,但我認為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和低估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的。我們必須警惕我們的言行與思想的背離。如果缺乏內心的指導,往往會失去行動的縱深和思想的高度。因此,我們需要堅持不懈地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不斷精進自己的內在修養,來增加自己的思想素質。
第二段:做好克服人際沖突的準備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文化、習慣、背景等等。就像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和沖突一樣。這些沖突可能來源于不同的意識形態、利益需求或者情緒沖突。如何應對這種人際矛盾,是衡量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我們需要做好克服人際沖突的準備,提升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對周圍的環境、人際關系以及自身實力的理解和把握,調適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從而培養出高尚的思想品德。
第三段:關注細節,以小成大
面對日常瑣事,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從小事做起,精通于細節,我們會逐漸錘煉出優異的思想品德。正如每一個小動作都能反映一個人的靈魂一樣,細節也可以勝任一個人思想品德的等級。因此,我們要注重細節,時刻糾正自己的不足,提高品德修養和形象,從而以小成大,成為一名能夠別人信賴和敬重的人。
第四段:心態決定人生
我們的人生道路是充滿艱辛、波折和挑戰的。因此,心態的狀態對于我們的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顆內在平衡,穩定,富有感恩之心的人,會更加自信,成熟、堅強,更能夠面對每一個挫折和磨難。 倘若一個人的心態出現了問題,他就很難超越自我的局限,不管面對多大的壓力或者背景人文,做出的事情也會一模一樣。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地改變我們的心態,積極向前,抹平眼前幾步路上的萬般滋味,追求更好的自我和未來。擁有充實而不浮躁的內心,才是我們思想品德提升路上必須具有的素質。
第五段:發揚光大中國傳統美德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國度,蘊藏著廣泛的亨通美德,如秉義、慎言、扶弱、納憂、誠信、忍耐、自律等。正是這些傳統美德,合理地引導了我們的生活和行為,所以我們應該發揚光大中國這樣一種傳統文化和美德。我們要融入到這個美好的大家庭中,感悟中國傳統美德的價值和美好,并在思想品德的提升路上,不斷地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之中。
結論:
思想品德是社會的基石,也是個人的修養,它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今天,思想品德提升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和責任。通過上述五個方面的探討,我們應該認識到了相關問題的重要性,找到了其提升的途徑和必要的動力,從而在人生的路上獲得更深入的思考和體會。
思想品德感悟篇二
偶爾想起賴寧,眼前就會出現兒時學校組織去電影院看關于賴寧的電影時的場景。那時還小,具體故事情節已經忘的差不多了,只依稀記得是一個比我們大幾歲的中學生為了保護國家森林而犧牲的故事,大家看的很熱鬧。
今天身為一名小學教師,常為學生而犯愁,為他們的將來擔憂。下午在校圖書館翻到一本大概是90年出版的《英雄少年賴寧》一書,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主編的。它的出現,又讓我重新的,更深刻地認識了這位兒時年代的英雄人物。看了他的事跡,聯想起那個年代的孩子,我感慨萬分。對照現在的學生,深感品德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是何其的重要,現就賴寧身上的諸多品德與當今的學生做個比較與評價。
一、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賴寧是從小在黨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黨對青少年一代的要求,通過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教育而對賴寧的思想成長產生了深刻影響。他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典型。賴寧的理想是象李四光那樣,做一名地質學家,為國家尋寶。但是他那時體質很差,于是便堅持每天早上進行晨練,并利用節假日做些登山的運動,以便為將來的為國家尋寶打基礎。他的理想,就是為國家,為人民,多么單純的一段話,同樣他也為這個理想去做了。這不是他愛國愛民的一種集中體現嗎?這一點正說明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一個根本,那就是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帶領他走上一個正確的、光明的路——那就是心里要有份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二、尊老愛幼、尊敬師長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把父母和老師與天地同樣看待。賴寧在家中是個好孩子,每次吃飯都往父母碗里夾菜,每次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給奶奶,說明他在家里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愛戴老人,尊敬父母,無不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樣,對老師也同樣的愛戴,和尊敬。無論在什么地方碰見老師都是很有禮貌的招呼、問好,節、假日總要到任課老師家里看看。聽說老師病了,還會主動組織同學去老師家里看望。諸多細節,無不表現了賴寧的思想品格。
現如今的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學校也會耍起嬌蠻來,班級分配的勞動任務都是爺爺奶奶幫著干,書包都是老人幫著拿,自己卻飛也似的往家里奔,早就忘了身后還有一個老太龍鐘的奶奶跟在后面呢!
三、誠實、知錯能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試問,誰不會犯錯,但是對待錯誤的方法不同,也反映這個人的思想不同。知錯者能改,說明這個人誠實,以后為人正直;明知道做錯了事卻不把他放在行上,久而久之,他會發現不到自己,從而走上了不歸路都不得而知。
賴寧是個誠實的孩子,這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無論他在哪里做錯了事,回家都要講給父母聽。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用小刀在課桌的抽屜板上刻了一個龍頭,老師看見批評了他。放學回家主動講給媽媽聽。他的媽媽不是把這事不當回事,而是也教育了他,指出他的錯誤。小賴寧也知道了錯誤,主動把課桌補好。試想:如果當時他的母親并不是教育他去承認錯誤,而是說“沒事,小事一樁”之類的話,這對于一個處于領悟新事物新知識的孩子是個什么樣的影響。同樣,家庭教育也一個無其重要的關鍵場所。
四、生活儉樸、關心他人
賴寧在生活上養成了儉樸的習慣,很少上街買零食吃。父母給的零花錢自己都積攢起來。平時,總喜歡穿舊衣服,別人拿他打趣,說象個農民的孩子。他總是回答:“穿舊衣服,爬山方便”。一句很俏皮的話反映了他的幽默,同時也是一個很儉樸的孩子。再與現在的孩子比,互相攀比,比誰的衣服是名牌,比誰先用手機,在食堂吃飯,覺得菜不和口味,就不吃,寧可挨餓,或花錢去買零食吃,一點艱苦樸素的精神都沒有了。他們不知道,現如今的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得之不易啊,而我們卻忘了我們的前人了。
賴寧犧牲后,他的同學周偉、王海以及他的同學都對他非常的思念。在他犧牲后,保留他的墻報刊頭,他的座位,把他的的作業本放在他的抽屜里,仿佛賴寧還在我們身邊似的。并且寫了《空空的座位》、《不滅的火炬》等懷念他的文章和詩歌。同學之間的感情是最純真的友情,那種愛叫友愛,是賴寧平時對待同學所換來的友愛。
綜觀我們的英雄少年,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高尚的情感,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和對生活的熱愛。賴寧是全色彩的,他的追求是多方面的,他走的是全面發展的道路。他的品德是高尚的,中華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無不體現他的身上。可見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去培養學生的品德習慣。
筆者綜合分析,現在的教育在某些地區說起來是教育學生全面發展,但骨子里卻是重知識。要知道我們是育人的教育,不光是教知識,更應該教做人。我們想想,現在的孩子現在在學校里的一天里是何其的辛苦,從早到晚,都是為學習而學習,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沒有象賴寧可以出去爬山的時間,沒有童年人該擁有的幸福時光。
綜上所述,及對現在學生的分析,我也試想了一些關于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方案,望能參考一二。
1、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影片,教師聲情并貌的闡述,結束之后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談感受。
2、組織學生出校進行植樹、學雷鋒、春游等少先隊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人民的美麗情操。
3、利用晨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4、組織家長學校,讓家長配調學校進行品德教育工作。
總之,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品德教育,畢竟我們是育人的園丁,是培養祖國花朵的園丁。有不到之處,還望提寶貴意見。
思想品德感悟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思想品德是人類社會與個體的生命之本,是個人道德情操和思想意識的綜合體現。在現今社會中,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和挑戰,思想品德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在不斷探索中從思想品德中獲得了許多感悟,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從靈魂深處提升思想品德(300字)
每個人的思想品德是由內而外的,提升思想品德,首先需要從自己的內心深處開始。我相信,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和熱愛的事物。只有深入自己內心,發現這些東西并借之釋放出一份力量,才能在生命的路途上一路磨礪提升。經過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我發現我們應該多讀有啟示的書籍進行積累和思考豐富我們的思想,同時也要向身邊高尚的人學習,接受正能量的滋潤。
第三段:從行動開始提升思想品德(300字)
思想品德的提升不僅需要在心靈獨白里關注,同樣的,行動也是磨礪思想品德最好的載體。人格形成離不開實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情操,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質。我常常通過主動參與和社會公益活動接觸社會真實面,拓展各種可能性,同時,通過精神文明紀律的遵守,讓自己深悟到一個優秀人的品質標準。
第四段:從困境中提升思想品德(300字)
生命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和挫折,但面對不順心的事情,不要輕易放棄,更不要輕言妥協。困難畢竟有盡期,況且避開困境同樣也會錯失感悟思考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不要失去信心,要學會積極消化,聚焦成長,付出代價,摒棄無謂的牢騷,同時要保持耐心和敏銳度。
第五段:總結(200字)
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個繼續而又永遠的過程。通過對自己內在和環境的感知,不斷接受教育、學習,以及身體力行積極的落實,都是提升思想品德的關鍵路徑。隨著社會趨勢的變化,生命之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始終沉淀流動,不忘初心,才可能繼續前行幸福前行幸福。
思想品德感悟篇四
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不僅僅要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還要注重內心的修煉。優秀的思想品德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和品位。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慢慢地有了一些體會和感悟。
第一段: 從心出發,提升情感品質
真正的思想品德提升需要從內到外、由淺入深地去實現。首先,要從自身內心出發,提升情感品質。我曾遇到一個人,每次與他交談,都會感到自己內心被觸動,也會對他自信、從容、優雅的氣質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有著高才聰穎頭腦的人,但是他卻不以此作為自己的炫耀資本。他溫和、真誠、樂觀、豁達,習慣性地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入手,不輕易批評和指責別人。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認識到,好的情感品質對于我們的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段: 品德高尚,言行合一
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不僅僅體現在他對別人的態度和行為,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當我們身邊的人不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一致,我們就會覺得他很值得信任和敬重。而對于那些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我們也會失去信任和尊重。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做起,不要對自己提出的原則和要求妥協,要保持自己的誠實、正直和真實,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段: 知行合一,不斷提高自我
提升思想品德還需要知行合一,這是指我們不僅僅是有了一定的思想修養,也要付諸行動。只有把知識貫徹到生活實踐中,才能真正進步。我曾經對自己提出一個要求,每天必須看一本書,這樣不僅可以擴大知識面,還能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同時,我還會列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積極踐行的事項,來不斷提高自己。
第四段: 永遠保持謙卑的心態
思想品德的提升不能忽略謙卑這一要素,要保持謙虛的心態,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不能因為某一點學識或能力達到了高峰,就認為自己已經無所不能,而應該持續地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活躍自己的思維。
第五段: 以身作則,引領他人
使我們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修煉,更重要的是要影響和引導身邊人。我們的行為和言行都會影響到周圍的人,我們的言語可以鼓舞他們,我們的行為可以啟發他們,將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轉化為他人的成長,是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有價值的核心所在。
總之,提升思想品德需要我們從內向外,由淺入深實現。我們從情感品質、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保持謙卑到以身作則,引領他人,全方位地去實踐和推進自己的修煉之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思想品德感悟篇五
單位:梯面鎮梯面小學五聯分教點
作者:黃灶煥
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學的任務。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從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責無旁貸。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天天接觸思想性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和道德品質形成的時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需要。下面是本人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充分發揮教材語言形象的感染作用。重在潛移默化,而不是干巴巴的理性說教。老師在實現這些不同的角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與兒童互動的質量,幫助兒童把活動深入延續,通過活動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就要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感知課文的形象,讓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構聯系,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韻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強烈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語文課中,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是融為一體的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再見了,親人》一課。文中所刻畫的場景、人物都充滿激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去深刻體味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鑄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軍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無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體現,文中所包蘊的揚善棄惡的情感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形象。這樣,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使學生受到課文的教育與感染。
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要啟發學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詞造句,有力地表達思想感情的學生又難以理解、體會的重點語句。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加推敲,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發揮了課文的教育感染作用。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寫的訓練,也能提高思想認識,加深教育。如教《挑山工》后,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有利于對課文說明的哲理加深認識。由于讀寫結合,學生有話可說,既提高寫作能力,又加深課文學習的思想收獲。
二、在反復朗讀中受到思想教育。
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現老班長的光輝形象,不少學生被老班長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的可能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感動得留下了眼淚。后來我布置選擇你最喜歡的課文縮寫時,80%以上的學生都喜歡《金色的魚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從整體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從而把握朗讀的基本語調,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感情。例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課文記敘了十里長街上無數群眾冒著嚴寒目送周總理靈車的悲壯場面,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深切哀悼和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要指導學生用深情、低沉的語調朗讀,要讀得輕而緩。將課文的感情表達出來。開始朗讀時,可請理解較深,朗讀較好的同學讀,達到渲染氣氛、感染同學的目的。從而達到了從朗讀中滲透了學生的思想教育。
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達到了從反復朗讀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聯系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響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憑借教材,堅持正面啟發、誘導,讓學生在領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從而更加受到課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教《誠實的孩子》一課時,引導學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寧躺在床上不說,”他會想些什么?這樣的啟發能誘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運用課文學習后所獲得的思想認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達到深化課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每位少年兒童都有自己的遠大理想。我們在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使他們初步意識到將來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從而促進他們產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奮發向上的愿望,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畫面前,讓學生面對畫面,邊聽音樂邊展開理想的翅膀:巍峨的廬山,瀑布從天而降……一幅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大自然畫卷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山河無比壯觀,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深化了思想教育。
四、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
很強的課文,教師自己對課文內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難以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受到感染。教師要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加強政治修養。如不要利用學生家長為自己辦私事,在公共場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習慣,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風尚去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能將文章中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話,就會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必然會打動學生,教育學生,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總而然之,語文、英語、數學是形成一個龐大的德育體系。學生置身于這個環境中,無時無處不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逐漸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深化了課文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