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星照耀中國論文初一篇一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肆迫害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與此同時,與中國共產黨、紅軍有關的消息也被嚴密封鎖。蘇區和紅軍的存在成了一個難解的謎。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很想弄清一些問題。為了找到答案,斯諾冒著生命危險深入保安,切實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經歷與革命精神。后來,他根據采訪和考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
最近幾天,我正在閱讀這本書。通過閱讀,我仿佛回到了1936年,我與毛主席談論長征,主席向我介紹長征到西北的情形,還告訴我許多其他著名的紅軍戰士的故事。
我仿佛見到了彭德懷,他關心部下、工作勤奮、有才智。他辦事時會與士兵委員會商量,也會把馬讓給走累或受傷的同志騎。
我仿佛見到了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的賀龍。他同情窮人、英勇無畏、仇視地主、不知疲倦,在長征路上背著許多傷員行軍。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我們作為當代中學生,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腳踏實地為實現革命理想、爭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紅星照耀中國論文初一篇二
《紅星照耀中國》應該屬于一本記實文學,斯諾開篇拋出了80多個未獲得解答的問題,估計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斯諾,也吸引著他開始這場冒險之旅,從北京到西安,按照周恩來給他規劃的路線行進,接觸到當時幾乎所有的高級領導人,并逐一采訪,積累了詳盡的資料,這些資料解答了斯諾的所有疑問。
斯諾是為宣傳和報道中國_而生的,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經歷井岡山斗爭和萬里長征的共產黨人,已經非常成熟,_斗爭經驗豐富。
文中記載了當時共產黨人對形勢的看法:全國人民日益要求全面抗日,逼迫蔣介石除了采取戰爭外沒有別的出路,這場戰爭不僅是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而且是一場_運動。“因為在中國打敗帝國主義意味著摧毀他的一個最強大的根據地”,而且中國_本身的勝利與反對日本侵略的勝利是一致的,在這場戰爭中,只有最廣泛的動員群眾,發展一致高度政治和的軍隊,在最先進的_領導之下才能獲勝;_戰爭進程的影響因素有:國內因素、有美英法德等國家的政策、以及蘇聯是否參戰。
從我黨當時對形勢的把握來看,高瞻遠矚,準確預測了_戰爭的進程和方向,放手發動群眾,領導群眾,最終獲得偉大勝利!這一切都與井岡山的斗爭、萬里長征的斗爭經驗是分不開的。
紅星照耀中國論文初一篇三
在看到《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我們中國人寫的。但看完之后,才發現原來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寫的不朽名著,又名《西行漫記》。
這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他與共產黨的領導者經過了多次談話,又深入紅軍和平民百姓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終于完成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
很難想象一個西方的新聞記者,想要去了解我們國家的故事,并去專門寫了一本書。可見他對中國是這么的關注。而且還對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西行漫記》先后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1949年后,中國政治斗爭越演越烈。斯諾的書繼續照耀世界各地,而他在中國反倒被打入黑牢。
中國的魅力吸引了各種各樣的人。而紅軍長征中所表現出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讓我們敬佩。紅軍戰士們必勝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財富。為了中國美好的發展,我們要變得更加堅強,以保護國家而奮斗。我相信就像斯諾所說的那樣“紅星照耀中國里,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并將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論文初一篇四
埃德加·斯諾于1928年到達中國的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的助理編輯,以后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的特約通訊員。1930年以后,為采集新聞,遍訪中國主要城市和東三省、內蒙、臺灣及日本、朝鮮、荷屬東印度。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他是首先把魯迅著作介紹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為歐美報刊寫作通訊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極大部分是和中國問題有關。他所寫的《西行漫記》始終是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寫作背景】
《紅星照耀中國》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寫作。
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頭,1936年6月,剛剛30歲的斯諾是到達陜甘寧邊區進行采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進入西北紅色根據地后,斯諾對中國人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同情和敬重,毛澤東主席以博大胸懷、周恩來以熱情真誠的態度迎接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見為實、客觀公正的美國客人的到來。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里,斯諾對西北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進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訪,先后走訪了紅軍部隊的許多將領和普通戰士,尋訪當地百姓,對根據地的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斯諾還多次在保安縣(今陜西志丹縣)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會見,從而使他獲得了許多關于毛澤東個人和中國共產黨以及工農紅軍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通過采訪和實地了解,他深知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寫了大量關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報道,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陜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將令人大開眼界的故事講述給新聞界,出版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真實面貌。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他用了后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后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星在西方語境中指下層民眾參加的,造舊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紅星照耀中國》特指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社會革命,有明顯的贊譽意味。
紅星照耀中國論文初一篇五
《紅星照耀中國》是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其中毛澤東的形象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面容瘦削,比一般中國人高,背有些駝,鼻梁很高,顴骨突出。沒錯,這就是毛澤東。這是斯諾在剎那間對他的印象,其實毛主席還有很多優秀品質。
他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斯諾第一次見到他時,毛主席正和兩個青年農民談話,還一邊認真地做著手勢。從“認真”這個詞語我可以看出毛主席特別尊重青年農民。雖身為蘇維埃掌權人,但仍和百姓之間親密交談,絲毫沒有領導的架子。著實令人敬畏。
毛主席也是一個純真樸實的人。斯諾初來保安,毛主席就十分熱情地招待他,并在斯諾訪問時把他所有問題都做了詳細的問答,如:為什么成為一個共產黨員?紅軍是怎樣成長壯大起來的?他全部告訴了斯諾。說明他不怕斯諾把這些告訴別人。對他這個老外沒有戒備之心。從這些表現就可以側面烘托出毛主席的善良、淳樸。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這么一個平易近人、淳樸善良......的領導呢?那就是——閱讀。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毛主席就是通過這一階梯成為一個革命領袖的。
小時候毛主席家境不是特別好,所以很早就輟學了,使他離書遠了一步。但他并沒有放棄對文學對藝術的追求,他不斷找機會讀書。特別是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隋唐演義》......這在大人眼里是禁書。所以他總是背著大人看。久而久之,這些書對他產生了影響。他相信了佛教,開始了對生命的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后來又接觸了一些西方文學。為了學習先進教育,他第一次到離家五十里遠的地方。后來去了長沙,讀到了報紙,知道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一個共產黨員。
讀書,使毛澤東從農民變成了唯物主義者。
讀書可以改變思想,可以改變行動,可以改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