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反思和后記篇一
《紫藤蘿瀑布》本堂課有以下幾個優點:
1.有利于發揮大多數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問題的設計,答題范圍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如針對第一環節的問題設計,語文水平一般的學生可從花的外形著眼進行回答,而底蘊深厚,思維深刻的同學就可以從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開描述,可見,雖是一個看似平凡的問題,卻暗含著分層教育的效果,可引領多數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進行思考;第三個環節的設計更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充分調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這與只有幾個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課堂有著本質的區別,它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造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本堂課教師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他們的回答,盡管有些還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圓其說,又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師總是予以肯定,并且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學生在思考、回答時絲毫不受各種干擾,大膽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膽提問,同時也使自己的個性特點得到很好的發揮。
但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仍然存在以下失誤:
1.朗讀不夠到位,盡管在教學設計時念念不忘要把“瑯瑯的讀書聲還于課堂”,但在引領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由于受時間、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以及教師自身朗讀水平的限制,朗讀并未達到教學設想中的在“反復吟詠中達到準確的傳情與悟情,不自覺地進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同時語言品味還不夠深入。
2.宗璞的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把筆端觸及自己的情感及人生,還從藤蘿花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到如今繁華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這一角度,鼓勵人們投身于建設祖國的行列之中,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本堂課對文章的這一內涵沒有絲毫提及,可見教師的教學設計很難使學生就這方面內容深入探究下去。
在我的教學預設中,我把課文定位為“品讀——感悟課”,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思考、感悟、表達的空間,并在與學生的共同研讀中完成兩項學習任務:反復品讀,賞析文章精美的語句;理解課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從教學效果來看,不僅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這種有廣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課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預料到的。這種意外,當然是學生帶給我的,從他們閃爍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讀書的快樂、學習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長。回顧本節教學的成功之處,我認為得益于以下幾點:
一是積極踐行了新課程理念。“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苯虒W中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鼓勵他們在問題的導引下層層深入文本,各抒己見,自由暢談。這一點在“美點品讀”環節體現的最為充分:“找出描寫藤蘿花的句子,讀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風采?!睙o論是學生對“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的解讀,還是模擬“我在開花!”“我在開花!”這情趣橫生的場景,無論是對把藤蘿比作“瀑布”的理解還是把藤蘿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來自學生的連珠妙語。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會體現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給學生一份信任,學生一定還你以驚喜。
二是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凸顯了對文章的“品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學生的默讀、師生的情感朗讀都是貫穿始終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氣、不同的情態的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暖暖的而又帶有淡淡傷感的情愫。在品讀教學中,適時穿插補充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學生補充了現實和歷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同時學生的思考能力、聽說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師的教學功能。因此,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學中,我用課件展現出了教學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點問題,再加上精美的圖片和美妙的音樂,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再加上與黑板板書的配合使用,使教學相得益彰。
當然,我也清醒地看到這這堂課的一些不足之處:
諸如教學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讀,拓展遷移有所缺失,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實”而缺乏“新”意。對于如“生命(人生)像 ” 這樣的仿句練習,如借用托物言志寫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等,課堂教學中基本沒有涉及到。這使得本節課教學顯得廣度不夠。
再如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不夠優美和流暢,習慣性的口語偶爾還存在。在教學環節的過渡、轉折時顯得不自然,甚至教學臨近尾聲時還出現了“珍惜生活”這樣不恰當的表述,這將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練的基本素養。
語文教學功底的修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反思和后記篇二
《紫藤蘿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經過紫藤蘿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歷程,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歸為兩類,一是對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寫對象,用的是工筆。二是寫人,而寫人的情感是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主題句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边@句話是寫花和寫人的匯聚處,作者認為,對于個體的人和話來說,他們的生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有些苦難像她的弟弟那樣,是沒辦法挺過去的,但對于歷史來說,它都穿行在險灘平原之間,它總是向前進的,個人要獲得生活的意義,就要把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聯系起來,雖然說個人生命生命隕落,但因為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應有的一筆,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跡,個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義。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敝垣@得高度的張力和作者對紫藤蘿以及她的賞花的心情和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描述是有很大關系的,這就是說,前邊的敘事和描寫的充分的抒情和議論的基礎。
備課時我想到這基礎問題我又想到一個“基礎”問題,學生能理解這一篇文章嗎?他們理解這一篇文章有基礎嗎?根據以前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理解這一篇散文有困難,這些閱讀困難來自學生缺乏宗璞那樣的經歷的共鳴點。我認為學生缺乏的共鳴點有。
一、紫藤蘿是什么樣的植物?大家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好笑,我不這樣想,因為我也不知道紫藤蘿是一種怎么樣的植物,我這兒沒有紫藤蘿,后來我問學生,全班沒有一個人認識紫藤蘿,前邊的插圖其實離“瀑布”太遠了,還好,我上網去查閱,看了許多有關紫藤蘿的圖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于課文中說的“瀑布”的紫藤蘿,我還下載了許多圖片,可惜的是,上課的時候沒到多媒體教室里去,就沒用上,不過,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看“層層疊疊”的三角梅花墻,三角梅我們這兒很多,學生用三角梅的層層疊疊的其實來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蘿,果然理解“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钡淖咸偬}變得相當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么樣的人,他和宗璞之間的事是什么?本文比較含蓄,學生閱讀時是不太可能很敏銳地發現“生死謎,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講宗璞弟弟和宗璞的關系,對于現在不少獨生子女來說,“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更難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開放。這也是妨礙學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從“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說起,講了許多文革和這相關的故事,學生聽了大為驚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瘋狂年代瘋狂的事,他們認為文革那個年代,生活應該和現在是差不多的,甚至還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年代。
缺乏了這些理解共鳴點,朗讀能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嗎?如果能理解的話,我認為也可能遠離了宗璞的原意甚遠,不過,你問學生理解了嗎?我相信,學生會高聲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差距不是用“個性化閱讀”的解釋所能解釋的。
我們能假裝學生已經理解了以上幾點共鳴點來“硬教”下去,雖然“硬教下去”可能會讓課程完結用時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于這樣提供背景迂回的教。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反思和后記篇三
聽完《紫藤蘿瀑布》一課,我獲益匪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朗讀與賞析的相得益彰,讓靈動的文字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中熠熠生輝。
教師是聰明智慧的,在課的正式環節中雖沒有加設生字詞訓練,但在導入正文前的間歇卻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大聲朗讀生詞,這無疑讓學生在正課開始的時候便意識到生字詞的正確朗讀與積累對文章的閱讀起著鋪墊作用。
教師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從生活中切實可感的的'情節入手,出示幾種常見的花。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這是它們不同與其他花的獨特之處。學生注意觀察和思考將它們用精準的文字演繹出來,將諸如向日葵、玫瑰這些形形色色的花鮮活的展現在大家的眼前。這些為人所熟知的花給學生帶來了親切感,也為本課學習紫藤蘿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動作用?;ㄅc花的對比和過渡,加深了學生對不同花性的認識。
本課最充分展現學生學習素養的地方是朗讀與賞析,教師在這一部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圍繞直接描寫紫藤蘿花的句子,讓學生勾畫和品評。這無疑在細節處給了學生發揮的余地,鍛煉了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的引導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語言引導,適時的點撥,讓學上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對課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題眼“花語”,也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迎刃而解。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與賞析,讓“紫藤蘿瀑布”這一主角的靈魂特征赫然醒目。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為了更好的走進作者,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所以教師在執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更多的對作者當時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紹,讓講解從課內到課外有機結合,促成學生有效的將花與人的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徹。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反思和后記篇四
《紫藤蘿瀑布》是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懶,照前三課的套路上一下,讓學生讀讀課文,整體把握一下,談談或是小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這一課我在導入上就“卡殼”了。
我以黃果樹瀑布導入,不想我們農村學生沒有聽說過。導入失敗后,我索性直截了當地問學生有沒有見過紫藤蘿。學生先異口同聲說沒有,后來有一個學生突然插了一句說前面彩圖有,我就讓他們一起看彩圖。在他們看的時候,我留意了一下他們的表情,大多數人的反應告訴我:紫藤蘿沒什么特別,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將學生引入文本:“欣賞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蘿,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作者筆下的紫藤蘿!”先讓學生將課文默讀了一遍,解決了其中個別生字后,又自己“聲情并茂”地范讀了一遍。(因為學生在周記中都說我上語文課很深情,讀課文時聲音很美。)讀完后,我請學生比較,是照片拍出來的紫藤蘿美還是寫出來的紫藤蘿美?學生齊聲興奮地說是寫出來的美。我追問,課文中的紫藤蘿美在哪里?幾位學生在座位上脫口而出:“課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勢提議:“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為什么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會比拍出來的真實的紫藤蘿美?”
學生開始安靜地看書。可兩分鐘過去了,竟無一人動筆!看來他們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時打斷了他們的閱讀:“課文中萬花燦爛的紫藤蘿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蘿花組成的。同樣,美的課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組成的。同學們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動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針對這個句子進行思考呢?”這樣一提醒,學生果然動筆了。他們的課本上逐漸出現了線條、圓圈甚至筆記。
又過了五分鐘,我請學生把研究的結果進行交流。部分學生舉起了手,但舉手數量比我預計的要少。我猜想是膽小的同學怕理由講錯,不敢舉手,又加了一句:“這篇課文有些句子給人的直覺就是美,美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朱老師就看到了這樣的句子。如果同學們和朱老師有同感,也可以把這種句子找出來,不用講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琢磨‘花兒為什么這么美’”說完后,原先低頭的學生也舉起了手。
第一個學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币痪?,并簡單地分析說這里運用了比喻、擬人,使文章變生動了。我又請這位學生精確地說出比喻、擬人體現在哪里。在說到“挑逗”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時,我故作不解狀:“‘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為,作者用在這里好像不大合適?”學生對“我群起而攻之”:“這說明紫藤蘿花很可愛,寫出了他們的生命力?!蔽覞M意地故作“茅塞頓開”狀。師生笑成了一片。
或許受了這位學生的啟發,其他學生也找出了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其中一個學生答到“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時,我隨口提了句“同學們都見過瀑布吧,讓我們來想像一下紫藤蘿和瀑布結合是怎樣一幅畫面。”誰知學生對我這句話特敏感,紛紛說沒見過,個別說只在電視上看過。這也難怪,農村學生沒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門旅游長見識的機會。沒有見過或是只在電視上看過是無法體驗到瀑布的雄壯氣勢的,對這個句子的審美會大打折扣。這時,我腦海中出現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就問學生有沒有學過寫瀑布的詩,部分學生說出了《望廬山瀑布》。我鼓勵學生把這首小學時學過的詩試著背一遍。背完后,我讓他們閉著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蘿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組合在一起的畫面。幾秒鐘后,學生閉著眼脫口而出:“哇,雄壯”“很壯美”。通過這個用古詩創設的情境,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
課堂活躍了一陣后,新的問題又擺在我面前:學生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對修辭手法的應用上,他們出現了思維定勢!我立即對他們的答案進行了歸納:“同學們剛才說的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都屬于修辭手法。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反思和后記篇五
通過本次的課堂教學實錄,我認為有許多環節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
1、師生互動開展的還不錯,但生生互動方面有所欠缺,今后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和學生對話。設置場景,讓學生融入情景,從而真正的學以致用。
2、學習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但要跟隨教師學習,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歸納總結,自己得出結論,我在總結時,沒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出來,而是直接出示給他們。使學生直接記憶,效果欠佳。
此外,我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具備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標準的語音語調,有益于開發學生心智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除了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處理好教學的'各個環節。要開啟學生發散思維的升華,尊重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的快樂。
通過本次課堂實錄,我深深的感到,教學永遠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無論怎樣構思教學,總有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考慮好每一環節,這樣每一節課才會是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