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發展,更需農民與農村的協同跟進,即所謂的“三農”,“三農”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無法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從事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劣,就不能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更無法達到所謂的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建立在農村的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之上。作為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實現與農業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在新時期農村發展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發展農村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出了現階段“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脫貧攻堅決勝時期,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更是成為政府最關注的重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關鍵就是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補齊農村發展滯后的短板,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村人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美好成果。
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報告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比之前的統籌發展更加具體;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廣大農業經營者吃下了一顆“長效定心丸”;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更是切中了農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對于這一系列的新政策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新希望,更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幫扶。
在精神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這艘巨輪的領航中,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破浪而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作為一名高中生,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鄉村振興的過程,但是我對于鄉村振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黨員教師們所做出的努力深有體會。
在我所在的農村小學里,有一位黨員教師,她自覺肩負起了鄉村振興的重任。她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付出了很多,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大的啟迪和影響。
首先,在教學方面,她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品德、智力、體魄、美感方面的培養。她不僅關心學生的學術成績,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格修養。現在,她的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和贊賞。
其次,在科研方面,她帶領學校的教師們開展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著重關注農村學生的成長問題。她們針對當地農村學生學習質量低下的情況,找到了很多有效的解決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作用。
最后,在社會服務方面,她經常組織學生們在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去幫忙做一些公益活動。例如,幫著義務清掃道路,參觀老人院送去慰問和演出等等。這樣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庭與社會的關愛,更讓他們在環保意識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我看來,這位黨員教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鄉村振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黨員教師的付出和努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從她身上學習無私奉獻和勇于擔當的精神,為了鄉村的美好明天也要自覺發揮自己的作用。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我參加了市黨校組織的“鄉村振興戰略”培訓會。本次培訓會分為兩個內容,鄉村振興專題培訓課程及現場教學考察。蘭德培訓中心為這次培訓作了精心準備,結合鄉村振興主題,貴州省委黨校羅副校長做了“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主題教學,講述鄉村振興之“新”與“興”,羅校長圍繞為什么要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新”和“興”以及精準脫貧的“塘約經驗”案例三部分內容展開講解。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刻感受到貴州省“三變”改革適應了當前發展的大趨勢,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效益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為我們貧困縣創造了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鮮活經驗。
一路走來,在貴州看得最多、感觸最多的就是鄉村。貴州農村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態好,到處是青山綠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村部、學校、衛生所建設標準都比較高。農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數改建成了樓房,特別是湄潭縣對全縣民居進行了統一的風格設計,保留了傳統的民居特點。“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墻、穿斗枋”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白墻灰瓦的民居鑲嵌在黔北的青山綠水之間,好像一幅幅山水畫,美不勝收!除了硬件設施的提升,貴州通過“三變”,把農民的土地通過合作社集中起來,發展經濟作物和旅游等產業,尤其是茶葉、花卉、獼猴桃、野刺梨等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條依托產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有的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農業發展跟不上,農村發展跟不上,農產品供應不足,不能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大量失業農民涌向城市貧民窟,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工業化和城鎮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里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領導體制和國家治理體制問題。我國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有能力、有條件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順利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當前,我國正處于正確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歷史關口。新中國成立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我們自力更生,依靠農業農村支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推進工業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靠農村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廣大農民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這個過程中,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對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富有成效的。這些年,我國農業連年豐產,農民連年增收,農村總體和諧穩定。特別是幾億農民工在城鄉之間長時間、大范圍有序有效轉移,不僅沒有帶來社會動蕩,而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我們下決心調整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___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五
第一段:介紹培訓班的背景和目的(約200字)
近年來,中國鄉村振興成為熱門話題,為了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我參加了一期鄉村振興培訓班。本次培訓班旨在提升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并探討如何通過各種措施和方法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在此期間,我深入參觀了一些鄉村示范地區,并與專家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進一步增強了我的理解和認識。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下我在培訓班中得到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重要性和探索(約300字)
在培訓班的過程中,我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我們所參觀的示范地區經過改造和提升后,旅游業成為了當地的主導產業,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鄉村旅游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休閑方式。在這一背景下,我意識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應當注重精細化管理和品質提升。這包括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工作。通過這些探索,我們可以實現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的良性循環。
第三段: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與產業融合(約300字)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培訓班中,我們學習到許多推動農業轉型的成功案例。例如,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導向,農民可以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此外,農產品加工和農業旅游等產業融合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通過將傳統農產品與旅游業、餐飲業等產業相結合,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也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我認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融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第四段: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約200字)
鄉村振興不能僅僅依靠農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也需要提升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在培訓班中,我們考察了一些成功的鄉村振興示范地區,發現當地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對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改善道路交通、供水、電力等基本設施,提升農村教育、衛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務,能夠為農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因此,我鼓勵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第五段:加強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約200字)
在鄉村振興的推進過程中,加強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是關鍵環節。在培訓班中,專家們分享了許多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的經驗。他們強調了深入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根據鄉村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同時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只有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知識化、素質化的工作隊伍,才能適應鄉村振興的需要。因此,我希望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能夠加強組織建設,培養更多懂農業、懂鄉村、懂農民的專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總結(約100字)
在這次鄉村振興培訓班中,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鄉村振興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培訓班的學習和交流,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六
李老師的這次培訓給我們初中英語老師提供了一次相當不錯的學習時機。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下面談一談我此次培訓的體會。
首先,李老師回憶了我縣英語老師在20xx年至今在省市縣各項比賽所獲得的輝煌成績,及xx年來我縣各校英語在中考和聯考中所獲得的宏大進步。這些成績令我們每個老師都非常振奮,備受鼓舞。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缺乏和與別人的差距。
然后,李老師為大家講解了英語學科的特點,分析了英語教學的現狀,解讀了英語學科教學操作系統,如何落實三維目的,并對英語教學提出了詳細要求五大問題,講解認真、細致,特別是英語學科操作系統,李鳳斌老師詳細解讀以“導學議練〞教學形式為指導思想。
靈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自哪里?來自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來自我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研究和學習,來自我們永不停息、充滿愛的心靈深處。我們可以多從別人身上學到優點,相信只要用心去嘗試,我們就能有靈敏多樣的教學方法,就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英語,盼望下一節課的到來,并且進步教學成績。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實在的進步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所以,我們得把好多工作拿到課堂上來做。那么,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切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培訓活動雖然完畢了,但是留給我的考慮還很多,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究,不斷嘗試,我將把學到的新知識與我的同行一起落實到教學理論中,不斷進步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
此次培訓,更新了我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進步了我駕馭英語課堂的才能,為我的英語新課堂教學翻開新天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會銘刻李老師為我們培訓的日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篇七
黨員教師是村小學校最重要的一群人,他們肩負著傳承先進文化,培養優秀學生的重任。而近年來,鄉村振興政策的出臺也讓黨員教師在村莊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是一名鄉村小學的黨員教師,多年來在教育教學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和推動村莊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有著深刻的體會和啟示,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了解本村莊情況,思考具體問題
鄉村振興需要因地制宜,因此,了解本村莊的實際情況非常重要。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水平。我發現我們學校的教學設備比起城市的學校還是相對薄弱的,因此,我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了教育經費,為學校購置了更多的圖書、電子教具和運動器材,這樣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體驗和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我還發現農村的孩子們大都有很多空余時間,為了讓他們健康成長,我帶領學校成立了多樣化的體育社團和文藝社團,讓孩子們在社團活動中培養愛好,增強體質,還可以鍛煉集體合作能力。
第三段:發動村民群眾共同參與
黨員教師的工作重點是教育教學,但同時也應該積極參與和推動當地的發展。我認為,鄉村振興需要的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大家齊心協力。因此,我積極與村民進行溝通,發動他們參與村莊的建設。我們學校與村委會合作,成立了愛心捐助小組,得到了很多愛心企業和個人的支持,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我還與村民一起組織開展道德講堂、衛生健康知識宣傳以及安全知識普及等活動,增強了村民的文明意識和安全意識。
第四段:走出鄉村,擴大視野
鄉村振興需要的不僅是本地的力量,還需要吸納外部的智慧和資源。我覺得,黨員教師應該積極走出鄉村,與其他黨員教師互通有無,參加更多的培訓和交流活動。我就利用假期,到了很多城市的學校進行參觀和交流,從中受益匪淺。我學到了很多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可以借鑒到自己的課堂上。還有,我還結交了一些來自不同地區的教師朋友,通過分享經驗,擴大了自己的視野。這讓我意識到,鄉村振興需要我們與外部進行更多的交流和互通。
第五段:總結
黨員教師是村小學校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們肩負著不僅僅是教育教學的重任,還應該積極參與和推動鄉村振興。我本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深刻地意識到了這點。通過對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和總結,我認為黨員教師需要做好的事情包括:了解本村莊情況,思考具體問題;發動村民群眾共同參與;走出鄉村,擴大視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與本地人民心連心,與外部交流互通。只有這樣,鄉村振興才能真正實現,黨員教師的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