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喂娃娃小班教案及反思篇一
1.培養(yǎng)幼兒喜歡藝術活動的興趣,初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美.
2.鼓勵并引導幼兒能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體驗自己創(chuàng)編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兒歌音樂,小動物頭飾
(1)表演: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在地上哭著喊媽媽,教師趕緊跑過去把他扶起來,并高興的送他回家。
(2)提問: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小娃娃他怎么了?引導幼兒說出:跌倒了
并逐一引導幼兒說出兒歌。
(1)用多種方式反復練習說兒歌。
(2)引導幼兒練唱兒歌。
3、即興創(chuàng)編兒歌動作
鼓勵并引導幼兒為兒歌即興創(chuàng)編動作,分組展示。
借助小動物頭飾把兒歌中的小娃娃換成其他小動物,表演唱。
提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兒歌?以后你們看見有小朋友跌倒了你會怎么做呢?
教育幼兒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假如是你跌倒了,你會哭嗎?教育幼兒能勇敢面對困難。
兒歌
小娃娃跌倒了
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
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
我快快的跑過去抱起小娃娃
高高興興送他回了家
喂娃娃小班教案及反思篇二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區(qū)域活動。孩子們喜歡在里邊擔當各種角色,自由操作“家”里的活動材料。由于“家”里成形的材料比較多,幼兒經常把他們搬來挪去,這些對幼兒來說是材料空間上的隱形浪費。對此我進行了深入思考,并為幼兒設計了讓幼兒能夠靈活操作用的“餃子”。孩子們不但可以扮演廚師或者媽媽做飯的角色,還可以在操作過程中鍛煉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餃子”的投放增強了娃娃家角色游戲的操作性,趣味性。
1.在操作中感知不同材料餃子餡兒的質感,培養(yǎng)對游戲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2.在扣子母扣的過程中,練習小手的靈活性。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用兩片圓形布縫好當餃子皮,各種軟、硬,大、小、麻、光滑、薄、厚等不同材質的“餡料”(鵝卵石,棉花,花生,蠶豆,地墊剪成的圓形、三角形、方形,核桃)。
1.引入:昨天,娃娃家的娃娃跟我說,他們想吃餃子了,想讓小朋友給他們包餃子吃。你們愿意嗎?今天娃娃家為大家準備了包餃子用的餃子皮,還有各種餡兒。(激起幼兒興趣。)
2.教師示范玩法:如果你想包一個花生餡兒的餃子,拿一個花生放在餃子皮里,再將子母扣扣在一起;如果你想包一個肉餡兒的水餃,拿一個鵝卵石包在里面。
3.幼兒開始活動,教師適時進行指導。
(1)幼兒嘗試包“餃子”,教師指導。
(2)請幼兒參觀小朋友包的餃子,并請幼兒說一說你為娃娃準備了什么餡兒的餃子?
延伸活動
請家長搜集不同自然材質的餡兒,還可以做成什么餡兒的餃子,然后帶回幼兒園,供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反思
自從投放了這些材料以后,可操作性的餃子吸引了更多的幼兒到娃娃家來玩。孩子們不但給娃娃包餃子,還用餃子招待客人,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通過這次活動可以看到,幼兒對可操作性的材料比較感興趣。我們可以在娃娃家投放更多這樣的材料,如:包子、餡餅等一系列的材料,供幼兒操作。
小班的幼兒好模仿,已經具有了初步的主體意識,他們渴望像成人那樣參加各種活動,他們會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實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較接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所以,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玩。
豐富的玩具材料是發(fā)展幼兒思維和想象的`有效途徑。通過玩具材料可啟發(fā)幼兒產生聯(lián)想、引起游戲愿望,并可以使幼兒游戲活動更有目的,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由于幼兒模仿多,看見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見別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戲初期投放的玩具種類不宜過多,而相同的玩具數(shù)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來,讓他們互相帶動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戲的快樂。
喂娃娃小班教案及反思篇三
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和家人親親秘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幼兒在家里常常有著特殊的地位,是被寵愛,被保護的對象,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應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讓每一個幼兒成為和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讓他們學會做人的一個良好起點。因此我們展開了“娃娃家”的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能知道一個家庭里有許多成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寶寶等。在家里要相親相愛,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1、“爸爸媽媽好”“小花被”
2、生活區(qū)布置:幫媽媽整理衣服,幫寶寶穿衣服
自己的爸爸媽媽。
2、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下家里的鞋柜、衣櫥等,一起說說哪些是媽媽的用品,哪些是爸爸的用品;準備爸爸媽媽的一些不穿不用的物品帶至幼兒園提供幼兒的游戲材料。
3、在家和孩子一起參觀自己的“家”,向孩子介紹每一間房間的名稱和功能,以各種孩子喜歡的方法(如考考你,猜一猜等)幫助孩子鞏固經驗。爸爸――“親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飛呀飛”,及爸爸力量大。
4、爸爸媽媽引導孩子觀察爺爺奶奶在家里做事的情景,和孩子談談爺爺奶。
5、奶奶年紀大了,可是為了照顧孩子,還要做很多事情,真辛苦!知道寶寶長大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做。
喂娃娃小班教案及反思篇四
1.引導幼兒學習用畫圓的方法表現(xiàn)娃娃的主要特征。
2.學會選用多種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
3.激發(fā)幼兒參加繪畫活動的興趣。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紙、油畫棒。
一.教師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幼兒回答后教師出示不倒娃娃。
二.引導幼兒觀察不倒娃娃。
不倒娃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教師總結。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先畫兩個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上邊的作娃娃的臉,下邊的作娃娃的身體,在臉上還可以添上五官,身體上畫上美麗的花紋。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喂娃娃小班教案及反思篇五
1.知道眼、耳、口、鼻的用途和位置。
2.學習保護眼、耳、口、鼻的方法。
3.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
大圖書《生日會》,娃娃臉形圖,五官及時貼片。一位老師扮演洋娃娃。
一.故事導入
1.教師出示大圖書《生日會》p6至7頁,講述故事:茵茵的禮物。
2.講完故事后,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洋娃娃要來我們班做客。
二.娃娃亮相
洋娃娃出來熱情和孩子們打招呼:
雖說我是洋娃娃,
但我不洋我中國化。
衣著樸素美觀大方,
黑眉毛黑眼睛黑頭發(fā)。
我愿和你們交朋友,
快快樂樂來玩耍。
師:你說你中國化,我們的東西你都知道些啥?
洋:中國的文化五千年,
一時我也說不完。
放心吧,我是一個中國通,
說學逗唱國味濃。
告訴你個秘密知道不,
你們的詩畫我也懂。
師:噢,我們的詩畫你也懂,真的嗎?
洋:不信給你瞧一瞧,保準讓你不敢說no。
三.詩畫連接
1.洋娃娃分別詩畫眼、耳、口、鼻:
(1)上邊一個弧,下邊一個弧。中間葡萄黑呼呼。
(2)一片葉子少了點邊,里面葉脈緊相連。
(3)上邊一個3,下邊線兒彎,會說會唱笑得甜。
(4)上邊小,下邊大,呼吸聞味全靠它。(分別見附圖)
2.老師分別和幼兒討論眼、耳、口、鼻的用途和保護方法。
3.教師心語:眼睛耳朵少不了,嘴巴鼻子用得著。個個本領都很高,少了哪個也不好。
要記住:眼睛不要揉,耳朵不要掏,挖鼻子的行為不要有,吃完東西要漱口。衛(wèi)生習慣要保持,健康成長樂悠悠。
四.手兒靈巧
1.洋娃娃出題考幼兒。
剛才你們把我考,我會說會畫你們叫好。
現(xiàn)在讓我出個題,把你們考考好不好?
師:沒問題,沒問題,
你盡管出題盡管考,
保準讓你把拇指翹。
洋娃娃拿一副只有臉型輪廓的圖說:
這個題兒不算難,
請你仔細往這兒看:
一張臉兒挺好的,
就是沒有耳朵鼻子嘴巴眼。
哎呀呀,哎呀呀,
你說這可怎么辦?
師:噢,知道了。不就是想讓我們的寶寶們把耳朵鼻子嘴巴眼睛貼上嗎,這簡單,這簡單,
你邊說邊畫來展現(xiàn),
我們邊說邊貼也不難。
來,孩子們,搓搓小手,動動小腦,
露點本領讓她看。
教師組織幼兒邊說兒歌邊貼臉譜:
一張臉兒大又寬,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眼。
鼻子長在臉中間,
嘴巴長在鼻子下邊。
耳朵分別在兩邊。
這張臉兒多像我,
黑黑的頭發(fā)大大的眼,
笑嘻嘻的真好看。
五.歡樂再現(xiàn)
手拿作品大家快樂舞蹈。
請幼兒互相觀察對方的眼、耳、口、鼻,然后互相做鬼臉。
1.能說出眼、耳、口、鼻的用途。
2.知道眼、耳、口、鼻的保護方法。
3.能完成作品,體驗操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