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一
愛國,一說到這個詞,有人就會問愛國是什么?有人認為愛國就是掛在嘴巴上說的愛國,那就是愛國了。可真正的愛國不是光在嘴巴上下功夫,而是在真正好處上行動起來。
列寧曾說:“愛國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正如這句話所說的,有多少的人為了“愛國主義”這四個大字而犧牲。宇航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人類的探索事業,他們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我從心里由衷地佩服他們的精神。在戰爭年代我們要像宇航員那樣勇敢,不畏艱險,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沒有硝煙戰爭的這天,競爭異常激烈,我們也隨時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
“不僅僅為自己而生,也祖國而生。”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骨氣的、善良的、可愛的民族。我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身為中國人,就得時刻為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我們要想到這天我們天天所佩戴的紅領巾是無數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如果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我們如今和平的社會。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我想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國家了,那這人也就像失去了靈魂的人,是行尸走肉,只剩一架軀殼。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二
【心得體會導語】為大家提供強國有我新征程心得體會及啟示(精選5篇),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寫作需求,相信本文內容能為你起到參考作用。“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章,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國愛黨愛家,沒有國哪來的黨,沒有黨哪來的家,沒有家又哪來的過呢。其實,國、黨和家是生生不息、不可缺一的。三愛也記錄這我們中華人民的風霜雨雪、苦難坎坷,記錄歲月流淌的歷史,記錄這中國的步步高升,中華人民驕傲脊梁抬升。
愛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她的一血一淚都代表這曾經辛酸的不堪歷史。我們的國家是頑強的、是不可戰勝的。
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名字,他的光輝、偉大,念起來鏗鏘洪亮,凝視它的莊嚴莊重,想起它的無比自豪,他就是我們心中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祖國有一枚莊嚴的國徽,中間是五星紅旗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跟齒輪,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標志,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不可侵犯的尊嚴。
敬國徽,愛國旗,唱我們的國歌,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情操,我愛我們的國家和黨。
愛黨,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領導者,是群眾的希望。黨對于人民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為人民指引道路,照亮黑暗,解救人民群眾于水深火熱中。
就以在封建的地主社會,黨解救了農民的思想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致使人民群眾揭竿起義,解放了中國。
在黨的領導、指揮下,對于中國的解放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黨是神圣莊嚴的象征,是人民群眾和國家的希望,我們愛當愛國家。
愛家,家,是組成一個大家庭的小家,是溫馨而感動的。
家,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家,那是大家的,在我們心中的家是自己的。可是,有一點很重要,對于大家不可以自私自利,計較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家,是共同的。
愛家是每個公民不可避免的責任和義務。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或許是有碰撞摩擦的火花,可是,計較、吵架和打架是不和諧的,對于我們大家來說是不需要的,我們大家需要的是和諧、文明社會。何不海闊天空的退一步呢,創造和諧、文明社會,向五創社會邁進,是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有人說,所謂“大國民心態”,即寬容、大氣,懂得理解、尊重和兼收并蓄。我覺得他說的很對。也許你有權利不去欣賞一個人,但是你卻有義務去包容一個人。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那么這個中國,就是一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步的大國。
愛國主義是什么?愛國主義就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的態度,一種支持的態度。而不是做做樣子寫幾個字掛個橫幅,就可以說你很愛國。愛國。不僅僅是言語,更是行動。
回想起自己以前所認識的“愛國”,和自己以前所做出的“愛國”,不禁笑了。幼兒園升旗的時候,我總會大聲的唱著國歌,對著國旗行注目禮。幼時的我,是這樣做的;小學的每個星期一,我總會把紅領巾洗的干干凈凈。兒時的我,是這樣做的;八月的假期我做了張愛國的手抄報,過后我便取得了獲獎證書。昨日的我,是這樣做的。
我認為,這便是我可以做到的愛國,這便是我應該做的愛國。
愛我中華這一首歌曲,體現了中華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愛國主義一直是維系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曾經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險和災難,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總能從困境和挫折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頭來,正如魯迅說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如果愛迪生習慣于黑暗,那么我們今天也許還點著蠟燭。
如果趙武靈王習慣于寬大的袍子,沉重的戰車,也許趙國早就滅亡,毫不客氣地說:“如果老祖宗猿人習慣爬著走,那恐怕我們今天的境況就不可想象了。”
是的,只有沖破習慣才會使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才會有人類的進步,歷史的前進。
因此,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不報酬地上好自己的每堂課,種好自己的一份責任田,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掃好自己承擔的每條道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廈就是由一磚一瓦壘起來的,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磚一瓦,所有,我們青少年要努力拼搏,奮發圖強,從我們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讓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大旗永遠高高飄起!
從漫漫五千年的文明中輝煌中走來,祖國——向世界展示華夏的神圣風采,每一個音符都蕩漾著赤子最真摯的情,每首旋律都飽含著兒女最深沉的愛。
把我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創造美好的國家!
我覺得愛國,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情感;強國,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志向;報國,是每個公民應該有的行動。
兒時,姥爺最先教我認識的不是我的名字,而是“中國”二字。姥爺告訴我,咱們是中國人,國是大家,家是小家。當我在發黃的書頁中找出“中國”二字時姥爺會向我伸出大拇指,我和家人都很開心。
媽媽教我認識的第一張圖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當我在電視里找出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媽媽會獎勵我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因此,祖國給兒時的我留下的第一個印象是快樂、甜蜜。
現在,我知道了為國防事業獻出一生的程開甲,開山島守島官兵王繼才,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奉獻,是無怨無悔的奉獻,是能夠舍去“小家”而顧“大家”的奉獻。從他們身上,我又想是什么能使他們為祖國做出這么大的貢獻?是什么讓他們擁有了“報國之能”?是他們的“愛國情”,是他們的“強國志”,這些讓他們不顧一切的鉆研,鑄就了他們平凡而偉大的“報國行”!而如今的我坐在教室里、圖書館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奔跑在操場上,讓我的身體更強壯。這一切,不都是正在形成我的“報國之能”嗎?會有那么一天,一定會的,我終將實踐我的“報國行”。
人強了,國就興了。
不等待,只爭朝夕!
愛國,一說到這個詞,有人就會問愛國是什么?有人認為愛國就是掛在嘴巴上說的愛國,那就是愛國了。可真正的愛國不是光在嘴巴上下功夫,而是在真正好處上行動起來。
列寧曾說:“愛國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正如這句話所說的,有多少的人為了“愛國主義”這四個大字而犧牲。宇航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人類的探索事業,他們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我從心里由衷地佩服他們的精神。在戰爭年代我們要像宇航員那樣勇敢,不畏艱險,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沒有硝煙戰爭的這天,競爭異常激烈,我們也隨時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
“不僅僅為自己而生,也祖國而生。”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骨氣的、善良的、可愛的民族。我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身為中國人,就得時刻為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我們要想到這天我們天天所佩戴的紅領巾是無數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如果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我們如今和平的社會。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我想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國家了,那這人也就像失去了靈魂的人,是行尸走肉,只剩一架軀殼。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三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廣大青年干部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爭當時代發展“弄潮兒”,續寫黨的偉大事業。
高舉“初心之旗”,以青春之“我”展現“革命信仰高于天”的激昂斗志。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書記曾強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廣大青年干部要認真學好黨門“必修課”,向革命先輩看齊,學習他們“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定執著,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漫漫征程,荊棘載途,困境重重。但這并沒有磨滅共產黨人內心的希望之火,他們懷揣著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政黨蓬勃的生命力。我們要立足新時代,賡續革命先輩的精神血脈,從感人肺腑的紅色基因中汲取成長力量,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讓愛黨愛國、忠于信仰融于我們的血肉,成為我們前行路上堅硬的鎧甲。
掌舵“實干之船”,以青春之“我”展現“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責任使命。書記指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緊密聯系群眾就是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征程的重要法寶,而這個法寶的靈魂所在便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青年干部要踐行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要以實干為先,在實干中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要當好“小學生”,真心實意拜人民群眾為師,把握“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契機,常下基層多走動,在田間地頭、鄉間小路傾聽群眾心聲,結合群眾實際需求,創新多樣化服務,確保精準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樣才能厚植與人民群眾的深切情感,在面對面、心貼心中引起情感共鳴。
邁開“創新之步”,以青春之“我”展現“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奮斗進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砥礪前行的歷史,從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再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的創新探索。青年干部作為時代發展的中堅力量,要繼承發揚改革創新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堅持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向時代學習,向實踐學習,以豐富的知識、扎實的技能激發自我創新力。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機遇也有挑戰,青年干部更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開拓進取、積極向上,善于從中汲取敢闖敢試、拼搏進取的力量,繼承我們黨守正創新的優良傳統,不斷提升創新奮斗的精氣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四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古人云: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一百余年的艱苦奮斗,一百多年前,正是一群志同道合、有志氣、有朝氣的新青年在黑暗中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新時代青年干部要在學習教育中,補足精神之“鈣”。精神動力是行動的第一向導,信仰的明燈和理想的支撐至關重要。當下社會形勢復雜,青年干部在成長道路上會面臨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唯有堅定理想信念這面“帆”,方能揚帆起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堅定不移信仰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有志氣的中國青年干部。
黨的百年歷史是一步從無到有的奮斗歷程,有血有淚有犧牲,終是贏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革命先輩們在民族危難之時的毫不畏懼,江姐的被毒刑拷打時堅貞不屈,“竹簽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19歲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壯烈犧牲;黃繼光英勇用胸膛堵住了冒著火舌的槍口!他們身上的骨氣處處得以彰顯。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讓中國人民、讓世界永遠記住了什么是中國人挺直的脊梁!青年干部要在學習教育中,汲取革命先輩們留下的強大精神力量,深刻領會黨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的優良傳統,爭做有骨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不做被溫水煮的“青蛙”,要敢于直面問題,做有底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干部。_多次勉勵年輕干部:“年輕干部都爭先恐后到艱苦崗位、到基層去,并以此為榮。”青年干部有激情、有活力、銳意進取,但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缺乏與群眾相處的經驗,這也是大多數年輕干部會產生的“本領恐慌”。所以青年干部更要敢于走出舒適圈,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心里。要在艱苦崗位、基層多走多看中提升自身能力,積極將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自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期望。要深刻領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人民立場。要用好調研這一“法寶”,深入群眾家里、街頭巷里,深入田間地頭,拉近和人民群眾的距離,時刻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了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找到解決問題、消除矛盾的方向。在調研中總結經驗,從群眾的批評聲、抱怨聲、責備聲中找差距、聽民意、尋方法,在不斷地總結和解決問題中練就真本領,不斷提升工作能力。新時代際遇瞬息萬變,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游刃有余地化解外界一切風險挑戰。
青年干部正值風華正茂之時,敢于“自討苦吃”,埋頭苦干、攻堅克難,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找準前進目標,腳踏實地干事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五
百年彈指一揮間,百年前我們任人魚肉,百年后我們昂首挺胸;百年前只有五十多人,開會都要躲躲藏藏的星星之火般的新興政黨,如今早已躍遷成擁有九千一百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詮釋了黨何以偉大的真諦,那就是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與人民在一起,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人民群眾是我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黨氣貫長虹、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的根本所在。
為人民而生是中國共產黨的宿命。回顧百年之前,祖國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無數被那殘酷現實扎紅了眼、刺痛了心的仁人志士紛紛站了出來,但換來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敗。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響重新喚醒了混沌中的人們,蘇維埃紅色共產主義的勝利給舊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曙光。毛澤東、董必武等人接過了希望的火種,慷慨的撒向中國大地,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人民群眾對獨立之中國、幸福之生活的呼喚中,人民想什么,中國共產黨就做什么,中國共產黨就是名副其實的“為人民而生”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是踐行“一切為了人民”這個初心與使命的百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挫折無法動搖它。
因人民而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法寶。得道者多住,失道者寡助,先前的改革、革命勢力之所以相繼失敗,其根源在于漠視了人名群眾在歷史變革中的決定作用,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歷史是的教科書,我黨承沐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對人民群眾“歷時創造者”的作用深信不疑并充分發揮。一切勝果的取得皆是為了群眾,一切輝煌的鑄就皆要依靠群眾。“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之所以成功,離不開毛澤東的真知灼見,更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堅壁清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面勝利,更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和鼎力支持。小推車退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小木船搖出了渡江戰役的大捷。恢復生產、筑牢基礎、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人名群眾的實干、苦干、精干,有了人民群眾這座最堅挺的靠山,中國共產黨才能鼓足前進的風帆,在驚濤駭浪中一往無前。
始終同人民一起時中國共產黨的訴求。強國之路慢慢修遠,中國共產黨誓與人民一道上下求索。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實踐告訴我們,沒有絕對正確的真理,如若存在,那一定時“人民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絕對力量”。新中國從積貧積弱到全面小康,從改革開放到邁入新時代,百年滄桑巨變下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團結一心、勤勞勇敢的奮斗結晶。革命的勝利、改革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綿延必須依托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國方案由中國人民發聲,中國故事由中國人民書寫,中國奇跡也必將由中國人民造就,只有黨和人民勠力同心,同向同行,“十四五”才能順利開局,2035年遠景目標和第二個百年愿景才能得償所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百年披星戴月、風雨兼程,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滄海須臾改。百年江山換新顏,黨之初心永不變,新的百年,中國共產黨定會和人民一起書寫新的不休詩篇!
強國有我心得體會篇六
在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少網絡熱詞涌現,如“躺平”“佛系青年”“追星族”“飯圈文化”等。這些網絡熱詞反映出了一些青年人消極與錯誤的三觀。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當代青年應是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一代;當代青年應是干事創業、奉獻祖國的一代;當代青年應是砥礪奮進、不忘初心的一代。青年是國家發展的中間力量和民族振興最強大生力軍,我們肩負使命與擔當,我們必須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志氣,敢于有夢,不負青春。“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中共一大的平均年齡為28歲,他們創造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些正值大好年華的青年,本應順風順水,但他們偏向荊棘而行,成為理想的殉道者、信仰的獻身者。而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正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正因為先輩們擁有了這樣的一份理想信念。他們才能在革命年代,前仆后繼、百折無悔;他們才能在建設年代,艱苦奮斗、激情燃燒。他們才能在改革開放年代,敢為人先、勇立潮頭。我們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心懷家國。心中始終有國家這個大我,并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曾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我們青年一代的基層公務人員要善于明辨是非,不斷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造就不壞之身。要努力成為這樣的好種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中,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用青春熱血踐行初心使命,以理想之光照亮前行,義無反顧扛起時代重任。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骨氣,敢于圓夢,不負時代。一個沒有骨氣的人,難以立足于天地之間。一個沒有骨氣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魯迅先生曾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梁。李大釗在酷刑前曾慨然作答:“大丈夫生于世間,寧可粗布以御寒,蔬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就是斷頭流血,也要保持民族氣節;絕不能為了錦衣玉食,就去向賣國軍閥討殘羹剩飯,做無恥的幫兇和奴才。”這些都印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煉就錚錚鐵骨,守身心清白,敢于斗爭、敢于拼搏、敢為人先,不懼犧牲、不畏艱險,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我們青年一代的基層公務人員要不斷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精神,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不懼苦難與挑戰,不怕失敗與挫折,能抵御不良誘惑。同時能夠發揚能吃苦、不怕累的實干精神。在一線磨礪心智、錘煉本領、增長才干,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危難關頭靠得住。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傾力奉獻給人民群眾,與他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最美好的年華無私奉獻給黨的事業,成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公仆。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底氣,敢于追夢,不負韶華。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要得手綿巧。鴉片戰爭后的中國成為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無數青年學子探尋中國的出路與民族的希望。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無數的科學家們奮起直追,攻堅克難,使我們國家走出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建設發展之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天眼、北斗、蛟龍、玉兔等國之重器讓我國更有話語權、主動權。“新技術是學不來換不來的,只有自己做我們才能實現跨越。在做北斗的過程中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超越自己,超越外國人的過程”,“就是當了褲子,勒緊褲腰帶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這些科學家們的話語都闡明了實力就是底氣。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增學識見聞、守自信通達。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和搏擊者。我們應勇于創新,勇立潮頭,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我們青年一代的基層公務人員要艱苦奮斗、厚積薄發、提升實力。要牢記_關于年輕干部成長的重要論述,“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要時刻保持充滿電的狀態,提高本領,克服本領恐慌,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不斷加強學習,提高七種能力即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和抓落實的能力,不斷提升政務處理能力和水平,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變化,作新時代合格的公務員。
百年奮斗圓夢正在今朝。時間屬于奮斗者,歷史屬于奮斗者,披荊斬棘,擊鼓催征。我們中國青年應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忠誠,不斷增強志氣、骨氣、底氣。用青春情懷書寫中國奇跡,用青春志氣挺起中國脊梁,用青春汗水實現民族夢想,擔負起對祖國的責任和義務。青春就沒有什么不可能,青春不止,奮斗不息。讓我們不負青春,不負時代,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