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一
到不了的,都叫遠方,沒有去過阿勒泰,沒有去過新疆,帶著對北疆的興趣,那里一年四季,那里牧人們的生活方式,讀了《我的阿勒泰》。一個混住于哈薩克牧民中間,家里開雜貨鋪兼裁縫鋪的漢族姑娘,售貨生意隨牧民活動而遷徙,敘述她的生活,沒有賣弄風土人情,用她本真的天性和真誠,帶給我一個陌生新奇的世界。
通往滴水泉的路,從富蘊縣到烏魯木齊,中途路過的滴水泉,一對年輕情侶如同避世般開了飯店,這對于行走在荒漠的來說是天堂,一年中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滴水泉喧騰無比,人們擠進窄窄的帳篷,黑壓壓一屋子人。然而不久,滴水泉就恢復往日的沉寂。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些孤獨地停留在空曠雪白的鹽堿灘上的破破爛爛的土墻房子旅店,還有旅店上空輝煌燦爛的星空。
幾乎秋天的每個晚上,夜夜都有愛情,電子琴和手風琴的旋律徹夜飄蕩,盛大的鄉村舞會,宴席(拖依)上濃郁的肉香葡萄干兒、杏干兒奶酪條、包爾沙克堆滿了長條桌。院落里熊熊的篝火,翻飛的衣裙,夾雜著歡聲笑語。人們跳起了黑走馬。簡單帶過的愛情,出于年輕愛上了麥西拉,我想我是真的愛著麥西拉,我能夠確信這樣的愛情,我的確在思念著他。
零下42度的寒冷,穿著厚厚的棉皮鞋,也跟光腳走在冰上一樣,凍疼的眼珠子,閉上眼靠短暫的一個個瞬間辨別道路。 趴在冰上流下的淚,這淚水一滴滴落下,瞬間凍結在冰面上。
有些人,存在本身就象奇跡。
有些人,讓我覺得,他們身上的所體現的那種生命的光輝,跟身份、學識、氣質、年齡,甚至智慧,幾乎一丁點都沒關系。即使更多或者更少都不能增添或者損害他們的光芒。任何所謂的經驗在他們那里毫無用武之地,好象世間無處不在的生存規則都突然失去了效力。如果有什么是和那光亮有關,那就只和心靈和情趣而已。
最安靜和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世界這么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也有遠方的茍且,大不了,沖生活吐吐舌頭。
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二
李娟一個戴眼鏡的女孩,還有她的媽媽,外婆一家三口住在新疆阿勒泰牧區以開商店為生活。而她用她那細膩的文筆,寫下了她在阿勒泰一天一天的生活——《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美在哪里?就美在她明亮的而非陰暗的底色上……寂寞的詩多矣,明亮爽朗下的無邊的寂寞似乎還沒有人寫,這就是獨創的境界。
——舒蕪
在《我的阿勒泰》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輯《阿勒泰的文字》中的《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貌》:“吐舌頭的外婆,飛快地把舌頭吐一下,‘對不起’和‘氣死你’兩種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轉眼就神情如故,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讓她為最錯的事情多愧疚一絲一毫。”外婆已經九十多歲了,可她對自己做錯了事情之后就像一個小孩一樣,吐吐自己的舌頭,然后笑瞇瞇地坦白。
千萬要記得,當你做錯了事情,或是收到了挫折,就會想起這句話:“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三
大概三年前,忘記了怎樣的因緣際會,讀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當時就深深的被她的文字吸引,每一個漢字看起來都平平無奇,全部都是常見字,甚至沒有陌生的詞匯或成語,但組合起來就異常的生動活潑,就連我一向不愛看的環境描寫都能自動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買了她的書,看完后覺得好像自己發現了滄海遺珠,恨不得與每一個認識的人分享我的重大發現。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僅僅只是去過南疆,而她書中描寫的阿勒泰則在遙遠的北疆。但畢竟都是新疆,雖然在自然風貌、民族分布、風土人情上有比較大的差異,但對于一個漢族人來說,那都是新疆。所以在我眼里,她描述的那些場景,似乎都能從我在南疆的見聞中一一對應上。
讀到她筆下戈壁灘的荒蕪,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無力感,頭腦中會閃現出當時從烏魯木齊坐火車去阿圖什的路上,一路上透過車窗看到的外面的風景基本上都是荒漠或者戈壁灘,以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各種線纜。偶爾看到一輛長貨車孤獨的、笨重而緩慢的行駛在遠處。
而新疆那明亮又熱烈的太陽,能把人往白里照,一直照到你消失的太陽,真的是新疆特有的,我們爬到4號冰川的時候,看到了光暈,白花花的雪山頂上,一個圓圓大大的圈,照的你不敢直視,哪怕你是戴著墨鏡,也只能透過相機鏡頭偷偷的瞄上它幾眼。甚至后來再去看拍到的照片,都覺得晃眼。
在讀到她描繪的建在荒漠上的小村子里沒有廁所這個事兒,更加的感同身受,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當時找山坡遮擋來方便的回憶中。當時旅途到卡拉庫里湖,借宿在湖邊的一所土黃色的小房子里,說是房子,其實就是建在湖邊背靠大山,勉強能遮風避雨的地兒,它屬于當地村落的一個牧民阿卜迪大哥所有,他騎著摩托從湖對面的村子里趕過來給我們開門生火燒水。廁所只能去后面山坡解決,因為人少,倒也沒有像李娟書里那樣,大家一到晚上都是蹲在各個隱蔽的或者陰影里,我只需要找個能超出我身高的山坡即可,但是大白天還是有些許的不自在。
而當她描寫去村子里聚會的場景時,則會讓我想到參加同學婚禮的那個夜晚,從下午到酒店,對于就餐環節完全沒了記憶,舉辦完儀式后,開始載歌載舞,大廳里留出一大片場地給大家跳舞,新郎新娘在舞池中間,其他的小伙子或者上了年紀的大叔開始邀請女伴一起跳,我應該是整個會場里唯一的漢族人,還好,柯爾克孜族的同胞們長相沒那么歐式,大家單純從相貌上是分辨不出我是不是同類的,所以還鬧了個烏龍:我帶著相機過去的,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多數情況下會拿起相機拍照,然后就走過來一個小伙子,對著我嘰里呱啦一大通,還好他說話的同時伴隨著一些手勢,我大概懂了,是讓我去拍照,于是過去給他們拍照。后來不知道是他們自己察覺出來異樣,還是有人提醒了他,小伙子知道我是客人,不是婚慶公司的攝像師后,就在下一場音樂開始后,來邀請我一起跳舞,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我,很是想拒絕,奈何小伙帶著把我錯認為攝影師的歉意一定要邀請我跟他共舞,熱情的讓人無法拒絕,只好跟著他來到舞池中,全身僵硬的我哪怕在他的帶動下,跳起來也是明顯的格格不入,同學在旁邊讓我放松,不要那么僵硬,奈何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放松,就這么僵著跳完一段。從酒店回到同學家后,他們又邀請了一個當地的歌手來到家中彈唱了一夜,而完全不懂維語和克語我居然陪著坐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回過神來發現了未能融入的我,一起合唱了漢語的《朋友》,不只是心酸還是感動,伴隨著歌聲,鼻子一酸,眼淚也快要下來了。
不過對于這場婚禮,一直有個小事讓我想起來都覺得遺憾,同學當時問我覺得她們的婚禮跟我們漢族人的對比怎么樣,我回答說差不多(我的這個回答是基于流程上,從迎親到酒店的各個環節基本上差不多,唯有中間的這個舞蹈環節是我們所沒有的),當時聽到我的回答,估計同學內心一萬個白眼要丟給我了,哈哈哈哈,她期待的肯定不是我這樣的一個回答。
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四
陽光透過窗,照射在桌子上,一切靜謐又安詳,最好的能在這時看一本書,來一場仿佛早已準備的美麗邂逅。
夏天,我來到了新疆阿勒泰,這邊風景不似內地的單色,就連天空都有四五種顏色。這邊有許多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但都和諧共處,在路上不認識的都會打招呼,遇到困難都會互相幫忙。
這本書描繪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故事。李娟不是一位專業的作家,只是一名雜貨鋪的女孩,但寫出的文章又讓人情不自禁的喜歡,引誘人看下去。她筆下鮮活的文字,透露出樸實與爽朗。
在她的書里,講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又訴說了自然的危險與人心險惡,使人了解到了人性與性情,如何相處的方法。還有阿勒泰的自然風光和一些名族的特色。
著名主持人柴靜點評到:“李娟寫的不是小說,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里飽含著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的文字。”
是啊,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鮮活的文字!仿佛像一股清香動心恍悟。
李娟寫的詩,雖然感覺通俗易懂但又代入了許多許多。
“有一塊蘋果永遠噎在喉嚨,”
“有一個人一生都想要吐出它。”
“誰都知道蘋果紅的那面有毒,”
“卻不知青的那面難吃。”
這本書不值得錯過。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
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仿佛被帶進了那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世界:天是無邊的,地是廣袤的,天和地是連在一塊兒的,天地間一群純樸而善良的人,欣欣向榮地生活著。作者的語言真實、自然、簡單、清晰,自然天成,明快中帶著悲傷、熱鬧中帶著寂寞、清朗中帶著滄桑……種.種情緒糅合在一起,讓我欲罷不能,只能由衷地慨嘆,李娟真是個天才。
書中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的小事,非常樸實,但是你讀起來卻感覺那么的有意思。《要是在喀吾圖生病了的話……》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胖醫生給人家看病的過程以及他令人發笑的舉止,真讓人替病人著急;《“小鳥”牌香煙》講的是“我”媽用她特有的方式賣百貨,簡單易懂,幽默有趣;《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中阿瑪克家的“壞小孩”愛搞惡作劇,在我做生意的時候一遍一遍地學舌,影響我做生意,可謂“壞”到極點,可是當我去他家交房租的時候,他卻一本正經地招待我們,真令人哭笑不得;《有關酒鬼》描寫了酒鬼們喝酒的場面以及他們酒后滑稽可笑的表現……這是多么樸實的生活啊。在那風急天高的窮鄉僻壤,人們是那樣的淳樸善良,“我”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車沒油了,但是卻有過路人慷慨的倒油給他們。有人去“我”家雜貨店買東西,偏遇到“我”漫山遍野玩去了,那個人就在“我”家耐心等待順便還替“我”守店,牧民們誠實善良,又有信仰,酒鬼們的酒喝多了也不會賴賬,即使陌生的人“我們”也允許賒賬……我的內心被深深地溫暖著、感動著。
李娟的文字是簡單的、樸實的。讓人一讀就明白,絕不會費猜。她描寫駱駝吃樹葉的情景:先用嘴銜住樹枝的根端,然后順著枝子一路擼到枝梢上---于是,這條樹枝上的全部樹葉一片不剩地全進了嘴里,又利索又優美。胖醫生拿鑰匙開鎖“以一種令人無法理解的速度將鑰匙插向寫字臺中間那個抽屜上的鎖孔”,他“蒲扇似的一雙大手,捏著那么小的一枚鑰匙,開那么小的鎖。由于總是瞄不準鎖孔,喘息越來越急促”“‘我’真想沖上去,一把搶過鑰匙,三下五除二替他打開算了。”她的語言又是極其精準和細膩的,草原上空的月亮“靜靜地浮在天空的另一邊,邊緣薄而鋒利。”班車上實在太冷了,“冷得人一動不敢動,覺得動彈一下都會瞬間漏出破綻,讓四面圍攻的寒冷逮著個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體最深處的溫暖。”她的語言又是幽默有趣的,稀飯太稀了,姥姥驚嘆“老天爺,清湯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褲腳跳下去才能撈到幾顆米。”喀吾圖的胖醫生“怎么可以胖成這樣”“他褲子的一條褲腿,就夠我寬寬松松地改一條連衣裙穿了。”她的語言又是充滿詩意的,她筆下的新疆“泥土還不熟悉糧食,道路還不熟悉腳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她眼中淋浴中的女子“身子頎長柔弱,每一處起伏,都是水波靜止后,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漣漪。”
我便明白,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一種如李娟般純潔透明的心境。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
書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娟的母親,一位善良淳樸的婦人,她對人對事都沒有太多的話,遇事甚至還要討女兒的主意,但是她總是在不經意間表現出強大的母愛。李娟曾偶爾抱怨說,冬天太冷晚上睡不好,沒想到母親第二天竟然扛了碩大的包裹出現在女兒的面前,這可是母親放下電話后,連夜彈面絮被縫制起來,并扛著走了十幾里山路趕上早班第一臺車,給女兒送過來的,望著厚厚的棉被,母親對于女兒的拳拳愛意,我便和作者一樣感動了。記得剛到廣州工作那時,梅雨季節里,陰暗潮濕,每天從里到外幾乎就像泡在水里一樣難受,也是在電話里偶爾跟媽媽抱怨了幾句,沒幾天就收到媽媽寄來的超大包裹,里面足足有三張被子,從厚的、中的直到薄的,每張都曬滿了北方濃濃的陽光,每張都套好了洗得干干凈凈的被套,不記得當時怎樣把它們抱回家的,只記得晚上把它們蓋在身上睡覺時,先是哭了好久又是笑了好久。女兒走到哪里,媽媽最深的愛就會直射到哪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活得最招人愛戴最智慧的老人家,她那么大年紀一直不停的跟兒女們勞作著,盡心盡力的幫著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每當她做錯事的時候就會吐吐舌頭,像個孩子一樣羞澀的笑笑,她的心底也同孩子般透明純凈,姥姥的思維邏輯就是做錯事了,就吐吐舌頭,笑笑讓它過去,然后改了就是。多簡單的道理,可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現實的生活讓我們都有了層層鎧甲包裹下的一顆漸漸冷漠的心,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批判,更是為了所謂面子,讓很多事情一錯再錯的那么錯下去,明知是錯誤的,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偶爾停下忙碌的身影,好好回頭想想,然后吐吐舌頭,完美地笑笑,徹底改正呢?生活中低一次頭,你就會發現土地上小花小草的美,同事間隨和一下,你就會發現大家原來是那么的友愛,上下級之間關愛一下,你會發現你會收獲更多的贊譽,所以別在冷著你那張臉,小心提防什么?學會微笑,善于微笑吧!不是社會太冷漠,不是別人對我們不好,是我們自己沒有敞開心扉,讓陽光透進來。學學書中的姥姥,吐吐舌頭,孩子般的笑笑,錯了我可以從頭來過!
書中的李娟曾因鄰居抵債的一匹馬而想了很多,最終反而放棄了,因為她不想這匹馬成為全家然的拖累和牽絆。現實的藩籬中,我們都會被很多外在的物質條件所困,有了房子還想要大房子,有了位子還想要當大官,有了錢還要更多錢,心就像一個被欲望充斥起來的膨脹物,越來越大,最終會被撐爆。就像是現在一些被抓的貪官一樣,他們起先大都也是貧家孩子,靠著讀書慢慢跨出農門步入仕途的,就是因為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慢慢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開始貪腐墮落的,最終走向一條不歸之路。其實我們生活中要的并不過,不過是幾件衣服,一日三餐,一張床而已,把這些搞得那么高大上那么奢侈又有何意義呢?吃的太多太好,會血脂血壓高,會發胖,為了健康為了身材你還要想盡一切辦法把那些長在你身上的肉一點點減回來,人生何苦一個折騰了得!放棄外在的一些欲望,清靜做些事情,這樣的成功才是最大的無為的成功!
在阿勒泰的叢山峻嶺間,天蒼蒼野茫茫,牛羊成群,野花遍地,但它不是世外桃源,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家園,有我們堅持初心方得始終的追求,有我們最純凈和湛藍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
阿勒泰,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邊緣。阿勒泰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幅員遼闊。是新疆畜牧業生產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阿勒泰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李娟一個戴眼鏡的女孩,還有她的媽媽,外婆一家三口住在新疆阿勒泰牧區以開商店為生活。而她用她那細膩的文筆,寫下了她在阿勒泰一天一天的生活——《我的阿勒泰》。
在《我的阿勒泰》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輯《阿勒泰的文字》中的《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吐舌頭的外婆,飛快地把舌頭吐一下,‘對不起’和‘氣死你’兩種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轉眼就神情如故,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讓她為最錯的事情多愧疚一絲一毫。”外婆已經九十多歲了,可她對自己做錯了事情之后就像一個小孩一樣,吐吐自己的舌頭,然后笑瞇瞇地坦白。
千萬要記得,當你做錯了事情,或是收到了挫折,就會想起這句話:“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1000字范文
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最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阿勒泰,它除了擁有讓人沉醉的冰雪美景還有一本屬于它自己的書——《我的阿勒泰》。
她在一個被規則纏繞的地方中澆灌出了屬于大西北的戈壁和草原。
她說“在那樣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雖然她用微暖的筆觸只是描繪了一個渺小的人在阿勒泰的生活,但是這卻引起了人們不需要共通的語言的共鳴。
在她的筆下,哪怕是一棵在草原上的無名野草也會擁有人的視覺與感受。她通過它來敘述了一個茫茫天地間被藏起來的“角落”,一群寂寞卻溫暖的人,一個在慢慢同融于自然的自己。而他們正在生根,發芽,就如春雨般逐漸的為冰冷的世界注入絲絲暖意,孕育出一個城市中的“大西北的美景”。
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李娟。
她在一座座冰冷的城市中建造了一個個有“它”的村落。
它匿藏在阿勒泰的牧場、牛羊、河岸和陽光中,它游蕩在宴席、舞會和村民的笑聲中。它無處不在。
“它”就是“溫暖”。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想,這種“溫暖”到底是什么?
“溫暖”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交流,或是喜悅,或是悲傷。李娟很懂得如何把單調的生活寫得趣味無比。在她居住的村落中都是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人和其他人并沒有什么區別。他們一樣會有荒誕的思想,一樣會有匪夷所思的舉動,一樣存在著善意與惡念。但是在文中她卻是以寬容的態度去看待生活,用轉換視角來解讀他人眼中的生活,用最真實的文筆透過表面看到人心靈處的美好,從而集聚出人與人之間最平凡卻又難以讓人難以忽視的溫情。這不禁讓人感嘆,人存活于世界上不是只有寂寞與孤獨,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這能夠讓人笑中帶淚,心生溫暖。
“溫暖”是李娟對于阿勒泰這塊土地深沉的愛意。她筆下的生靈,無論是剛出生不久的雛鳥還是翱翔于天際的雄鷹,無論是調皮搗蛋的孩子還是年近花甲的老人都具有他們自身的光彩。她把他們身上的亮點糅合了自己的情感排布在夜空,連成了一條漂浮在阿勒泰大地上空的星河。待我們細細地聆聽,都能聽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顆星星都有著它們的心跳。
聽到了嗎?這就是阿勒泰!
它是大自然的阿勒泰,它是溫暖的阿勒泰,它更是李娟筆下的阿勒泰。
在她的《自序》中有那么一句話:多么好啊,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
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五
去年和一個五十歲的女性長輩聊天,她推薦我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推薦我的時候她便說,你會喜愛的,是你向往的天地,也是你喜愛的說話方式。作為都是巨蟹座的女生,我想她是明白我的feel的。她用了“說話”兩字,而不是文章,也不是寫作。我便明白這是個溫暖系的散文寫手。
一向沒去翻看這本書,直到最近看了好幾本外國小說散文,覺得那個譯本,哪怕是最權威最受歡迎的譯本,讀起來依然讓我覺得不夠優美動人。總覺得我和文字隔著一層薄薄的紗,或者說譯本的文字讓我覺得是眼前彌漫著淡淡的霧,雖能看清你的臉,卻無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韻。亦或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等,語序語感的不一樣,已經讓我覺得譯本十分適合給一個初高中階段的學生閱讀,易懂,簡明,清晰。但對我這類看了太多文字的人來說,譯本的語言不夠行云流水,不夠明亮透徹,不能touch到你的心。即使我看的是英語原著,依然覺得這西方的字母不能觸動我的讀感。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點純本土人士寫的文章。于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書目前只看了三分之一,但卻是驚喜的。
書里你看不到太多華麗的詞句,你能夠感覺到這個人肯定不是所謂的什么名校中文系畢業,沒有太多的賣弄文學,更沒有晦澀難懂的詞語或者思想。你看不到孔乙己問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酸腐之氣,也看不到馮友蘭式的用詞造句,當然也沒梁文道的評論多方位,更沒有張愛玲式的文學功底。你仿佛就是看到一個很普通的人,娓娓道來她的生活環境,她的生活記錄,她的情緒變幻。但是如果說你純粹是在看一個人的博客日記,那么又覺得不僅僅僅是如此這般,你會被帶進她描述的世界里,你會想象著那片戈壁的狂沙風暴,你會跟著她的思緒想象著她的生活,你會很想去看看那片離我好遙遠的城市到底是怎樣風情。
到此我的情緒是她寫的真好,我會不由自主被帶進她的生活。我會深深記得那個叫做阿勒泰的城市。并且我有著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至此,我想她是一個成功的散文作家。
她所寫的大多都是她對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債還給她家的馬兒,那輛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車,那年她養雞,她去森林采木耳等等,以及她描述的在她家商店打電話回家的搞笑的哈薩克的小人物,這些都十分的吸引人并且樸實。她的故事十分樸實,很一般的小故事,但是你讀起來卻感到那么的有意思和溫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車沒油了,但是卻有過路人慷慨的倒油給他們,倒油的皮卡車主不見得有多富裕,那輛車極其年代久遠且破爛,但是他們善心好心。我反復看到,在那遙遠的地方,那個肯定我沒生活的環境禮貌的城市,但是那里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溫暖的。在那個天那么藍,風那么急的地方但卻有著最樸實最可愛的人民。用句很俗的形容詞,正能量。是,會讓我們內心深深被溫暖被感動。
我羨慕她筆下那個地區的瀟灑,我向往著騎馬在道路上狂奔的灑脫,我渴望在蒼茫的天空隔壁相連的道路上摩托車快意馳騁。
李娟讓我感受到有種作家是渾然天成的,他們的寫作潛質是上帝賜予與生俱來的潛質。正如我之后無意之間看到王安憶對她的評價,她的文字一看就認出來,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時刻很長,人變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現的東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會無端制造出喧嘩。
是的,我同樣感受到那個世界是沉靜的世外桃源,仿佛地和天是在一塊兒的,但遠處卻走來一個哼著悠揚歌手的牧民。我被帶進了那個遙遠完美的地方。
干凈純粹質樸的文字,越發顯得世界是那般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