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暉杯大賽篇一
情感、價值和態度目標
1、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
2、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
3、體驗盡孝后的快樂
能力目標
1、辨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
2、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
知識目標
1、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學重點
孝敬父母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設計思路: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作為子女應該回報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本課通過活動探究,使學生能體驗到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從而能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并體驗盡孝后得了快樂!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教學方法
設置情境,讓學生通過探討,來加深情感的培養。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給長輩洗一次腳
教學過程
[音樂導入]《愛的奉獻》
[故事]“小鋒和媽媽”(課本p12)
活動一:媽媽為兒子的多動、成績差而傷心,卻為什么總在兒子面前露出笑臉、鼓勵他?
你理解小峰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報母親?
你能說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爸爸、媽媽為你付出的愛嗎?請具體說明。
活動過程:
[學生]略
[教師]父母不僅賜予我們生命,還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樣的恩情我們應該銘記于心。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古詩欣賞]《游子吟》
[小結]唐朝孟郊的這首詩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著稱。它從母親為即將離家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行動中,透露出母親的無限慈愛。
[承轉]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我們養育長大。孝敬親長理應是我們的天職。
活動二:比較下列行為,體會孝順父母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表現,并說明這樣做是否合適的理由。
活動過程:
[學生]略
[教師]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并按這些要求去做。
[經典回放]“陽光學子的感人故事兩則”
例一:沈陽市文藝二校門前,準時出現了兩位掃街人。一個是中年女性,另一個是小伙子。中年婦女戴著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黃色馬甲,揮舞著大掃帚在灰塵中出沒;小伙子則一身學生裝束,一絲不茍地清掃著每一個角落。
例二:……
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時古代的愚孝,也不時盲目的順從,而是在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使在當代道德和法律基礎上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我們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還要孝順父母的長輩。因為他們為社會為家庭作出過貢獻,對我們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愛護,甚至較之父母對我們的疼愛有加。在他們年老多病、行動不便時,坐孫子女的更要獻上一篇孝心。
[倡議]我們為爸爸媽媽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小事情,可他們卻十分的感動。為此,我想對全體同學提出幾條倡議:第一:多關心自己的長輩,尤其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第二:早上走時對長輩說“再見”,回到家是主動打招呼,尤其是不對自己的長輩亂發脾氣。第三:每天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我相信,在父母、長輩愛的渲染下,我們也一定會把愛回報。
[作業]制定孝順父母長輩的小計劃。
(1)自己應當怎樣孝敬父母長輩?
(2)在這一周內我能為他們做什么?
(3)怎樣落實孝敬長輩的計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春暉杯大賽篇二
此刻,我不由得再次想起老師給我們介紹的“全國十佳少年”邊榮唐的故事。邊榮唐從小就懂得照顧生病的媽媽,為了讓媽媽高興,每天早晨,天剛透亮,他就起床為媽媽熬藥;下午放學,就獨自買菜做飯;晚上,他洗好碗筷,又服侍媽媽洗臉洗腳,等媽媽睡下,他才專心致志地做好當天的作業。他努力地學會了超過他年齡所能承擔的重活,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這個家。以優異的成績讓媽媽高興。再想想我自己在家里,卻常常沒主動幫父母做事,真是慚愧極了,我想,今后我回到家,也應該為爸爸泡杯茶,幫媽媽掃地、洗菜……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向邊榮唐大哥哥學習。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春暉杯大賽篇三
前些天翻看舊照片,一張十年前爸媽送我去讀大學的照片讓我沉默了許久,仔細看看現在的他們,才發現原來爸媽真的老去了不少,這些年的朝夕相處,讓我絲毫沒有察覺那悄然爬上他們臉龐的皺紋,我卻還像個孩子般肆無忌憚地惹他們生氣,想來真是慚愧不已。
爸爸曾給我講過一個他在廣播中聽到的故事:
很早以前我給媽媽剪指甲,爸爸還打趣說“看你真享受呀”,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我也就只為媽媽剪過那么一次指甲,而她為我剪了多少年的指甲呢。爸爸說過“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是啊,一家人不管發生多么不開心的事兒,彼此不用過多解釋,幾天過去,就會煙消云散,像往常一樣其樂融融了,這全都是因為愛。同志們,我們現在都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尤其作為市委辦的工作人員,我們肩上有更重的擔子,難免要承擔不小的壓力,生活上還要擔負自己的家庭,如此種種,確實讓大家耗去不少精力,但請不要因為這些而忽視了我們的父母,也不要總想等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再去好好孝敬他們,因為,愛經不起等待!同志們,請大家仔仔細細地看看他們,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他們或許變得嘮叨,或許反應越來越慢,或許不能理解我們年輕人的想法,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是日益濃烈,對我們的要求反而越來越低,哪怕只是常回家看看他們,跟他們說說暖心話兒,陪他們一起散散步,這些細微的小事兒就能讓他們感到無限滿足,父母對子女永遠都只有愛,最純潔最真摯的愛,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愛!在座諸位,最小的同志父母也都年近半百了吧,人生路漫漫,可是卻也步履匆匆,父母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有多少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朋友們,請大家緩一緩自己的腳步,等一等我們的父母,聽一聽他們的心聲,讓我們珍惜擁有,伸出我們年輕的手臂,展開我們的胸懷,把我們對父母的拳拳眷戀之情切切實實地表達出來吧,莫要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和遺憾!
春暉杯大賽篇四
“活在當下”是一句佛語,就是要把眼前的事的做好,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周圍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去接納、品嘗、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活在當下”這句話,道理看似簡單,但大多數人卻無法真正做到專注。小時候想長大,長大了想工作,工作了想退休,退休了又想回到過去,真的老到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間才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地去享受生活。這就是許多人一生的寫照,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在為未來做準備,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現在”,殊不知自己已經失去了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的剎那,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人生是一條路,我們一路向前走,走過了也就錯過了,唯有珍惜即時的擁有,生命的記憶里才會少一些悔與恨。
生活不會讓你事事如意,然而它們有時并不影響你快樂幸福地生活。只要你換一個思路看待同樣的問題就行了。抱怨只能使你肩上的包袱更加沉重,當你把這個包袱從肩上卸下時,你才會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么多被自己忽略掉的美好。其實,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抱怨不能改變什么,只有改變自己,才會贏得別人的贊賞。鮮花有絢麗的色彩,但容易凋謝。小草雖然沒有絢麗的色彩,卻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與其抱怨,不如換個角度想想,改變一下自我,去積極地直面現實,享受生活,迎接挑戰,這樣你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彩。
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時
刻,每一個細節,咀嚼它,消化它,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以至于活了一輩子,卻找不到什么時刻是屬于自己的,活得既沒有樂趣,也沒有自我。不要失去自己,一定在生活中給自己留出一塊小天地,從繁忙中為自己擠出一些時間來,讀讀書,打打球,爬爬山,釣釣魚,躺在草坪上看看藍天,聽聽鳥叫,聞聞花草的香氣,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使緊張的神經得以松馳,重新感覺活著是怎么一回事。
閑暇的時候,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工資基本夠花,身體還算健康,孩子品學兼優,夫妻感情和睦,家有父母溫暖。我知足了!我們要把注意力多放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上,并咀嚼它、珍視它。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因為時間不允許我們從頭再來。當你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當你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寶貴。學會珍惜,好好侍奉我們的父母雙親;學會珍惜,多陪陪愛人、孩子;學會珍惜,善待我們的朋友、同事。珍惜生命,珍惜今天!
古希臘學者庫里希坡斯曾說:“過去與未來并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活在當下”,用心去體會,在繁瑣的生活與工作中,經過一番心態調整,你也能體會到快樂。
當然,“活在當下”所倡導的并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酒明日憂”這種揮霍青春、透支未來的享樂主義思想,而是讓我們不被過去未來所束縛,把握當下的快樂,把握今天的機遇,并用及時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
可以改變、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一天,只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世上有很多事無法提前,也無法回到過去,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認真地活在當下,充分地去享受生活,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請大家記住:快樂就在當下,幸福就在我們周圍!
最后我想用大家熟悉的一首歌做為結尾:
后來,
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真的,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不再。
朋友們,你說是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春暉杯大賽篇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次在我閱讀到孟郊的這一句詩句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成人的母親。
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婦女中的一員。她沒有念過一天書,不認得一個字。但她那雙充滿慈愛的眼睛,和那雙粗糙的手,卻給了我數不清的溫暖與關懷。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一天天長大了。同時我的虛榮心也在滋長,于是,在吃了母親給我做的飯菜,穿上母親給我縫的暖融融的衣服后,我竟開始恨起了她,我恨她永遠是一個拾垃圾的,我恨她給我帶來的恥辱。我開始無端地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我的母親在忍受著痛苦與辛酸的時候,仍然用她那不倦的笑撫慰我,用她那不盡的愛哺育我。她忍受著我的一切無理。
當天放學,我來到了那條熟悉的大街上。我的母親仍和往常一樣,在那里拾垃圾。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飛快地跑上去。緊緊地摟住她,大聲地、反復地喊著:媽媽!對不起!對不起那是女兒的錯!母親用那雙粗糙而溫暖的手撫摸著我的頭。就像小時候一樣。我默默地念著: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