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一
短短薄薄幾十頁一本書,我居然斷斷續續看了3個多小時,艱澀辛苦追完實屬不易。許多情節過程要停下來慢慢琢磨理解體會,想象出來實際的畫面會是怎樣。
比如地球發動機的樣子,位置,他們從石家莊那邊的太行山口登入地球發動機。
比如人類的大城市早已毀滅,高樓在大海上面,想了好久也沒搞清楚是怎樣的畫面。
這腦洞開的太大,我一時想不通。讀起來真是千辛萬苦,覺得我需要至少再看兩遍才能勉強明白。
故事梗概:
從三個時代說起: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
剎車時代。太陽要發生氦變,科學家、設計家、星際艦隊、聯合政府合作起來千辛萬苦造好的地球發動機,可以替代太陽給人類暫時送去光明和推動力。在地球發動機的推力下,地球停止自轉,在公轉加速度的前提下,在遠日點接近木星處,依靠木星的超巨大引力,脫離太陽引力螺旋飛出太陽系。
逃逸時代。飛出太陽系之后,愚蠢的人類憑所謂放大鏡和若干數據,就開始自作聰明,認為科學家設計家聯合政府都是騙紙,認為太陽不會爆炸。暴力處死聯合艦隊,擅自停止發動機的運行。
流浪時代。劇情開始狗血反轉,太陽爆炸了![捂臉][捂臉]人類終于又一次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把地球航行到了半人馬星系,一個有三顆太陽的三體星系。而地球也停不下它永遠的流浪命運,流浪地球終于活了下來。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二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看這本書,電影也已經上映了,想著在看電影前預熱一下,沒想到書并不長,手機頁面也就剛到一百頁的樣子。看完的總體感受是:作者腦洞真大。
宇宙的浩瀚是我們無法用腦子想象的出來的,人類從一次次的提出假說到驗證到探索,越來越發覺自己在宇宙(之前還沒有這個概念)中的渺小無知。
書里的為拯救地球而開啟的流浪地球計劃在實施不久后卻被民眾發現是私利陰謀。一些人為了統治世界,不惜一切的想要用給地球裝發動機把它變作一艘巨大飛船的做法來控制它。是的,看到這里一定會覺得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陰謀而這樣干太不可思議了,怎么可能花這么大的代價,費這么大的勁?如果真是想統治世界而,那么像美國大片里演的,研發核武器,控制某些政府機要都比這個來的容易很多吧。但是之所以他們向公眾說出太陽已經出現問題,就是因為人類在安逸的生活下根本不會相信這種推論出的真理,所以更不會去支持,當局者只好說未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這應該是個善意的謊言。就像現在人們常說要居安思危,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只是極少數吧。而那些發現這一“謊言”的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壓抑,惶惶不可終日的惶恐之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的.判斷能力,就像人過于向往會產生幻覺一樣企盼著好的情況發生。
最后還是雞湯總結一下吧,人生命的長度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細砂一粒,人生存的環境在恒遠的宇宙中更是小到不如塵埃。所以時刻提醒自己,眼睛要看的更遠一些,思維要想的更廣一些。
文檔為doc格式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三
昨天晚上看完電影之后,今天便想著讀讀劉慈欣的原著。
沒想到電影和原著其實截然不同。在我看來,這不只是故事線的不同,而是本質上的不同。
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樣:“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并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于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這樣冷冰冰的世界太可怕了。
從創作角度來說,電影和原著我都很喜歡,甚至原著的文字沖擊更加震撼,但是我給電影打了五星,而給原著只打了四星。這是因為我從內心深處希望且相信,如果人類真的走到了“流浪地球”的那一天,社會是不會變的像原著所描寫的那么冷冰冰的。
就像電影里劉培強說的一樣:“人類文明,如果沒有人,那將毫無意義。”
而人作為情感動物,如果人沒有一絲感情,也不能被稱之為人吧。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四
我常常問自己我為什么讀書,大概理由有三:消遣,尋找共鳴,了解異域文化。消遣可以說是最大的訴求,或許說很遺憾就算已經是成年人,閱讀小說還是停留在讀情節,于是就有了第二個理由的支撐,尋找共鳴。這本小說的人物,哪個我最喜歡?哪個更像我?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性格缺陷,我要怎么變更好?當然對于讀異域文學,了解他們的文化也是一個大的出發點。大致相當于行萬里路,這對于一個囿于繁瑣生活,房貸,工作壓力的人,是一個很好的解脫。
那讀科幻小說是為了什么呢?我不太確定。之前看過劉老師的三體,看得太快有一些趨于表面,看這本流浪地球雖然跟最近的口碑有關,但也是讓我沉浸其中。恢宏,想象力,學術詞匯,人類的未來,最重要的希望。我覺得這本書傳遞的最大的價值觀是人要有希望,或者理想。全本書「希望」這個字眼閃現了人性的光輝。但對于書中主人公的人格,形象,我還是無法體會到一個豐滿的形象。或許這不是關鍵吧,對于科幻小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五
我常常問自己我為什么讀書,大概理由有三:消遣,尋找共鳴,了解異域文化。消遣可以說是最大的訴求,或許說很遺憾就算已經是成年人,閱讀小說還是停留在讀情節,于是就有了第二個理由的支撐,尋找共鳴。這本小說的人物,哪個我最喜歡?哪個更像我?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性格缺陷,我要怎么變更好?當然對于讀異域文學,了解他們的文化也是一個大的出發點。大致相當于行萬里路,這對于一個囿于繁瑣生活,房貸,工作壓力的人,是一個很好的解脫。
那讀科幻小說是為了什么呢?我不太確定。之前看過劉老師的三體,看得太快有一些趨于表面,看這本流浪地球雖然跟最近的'口碑有關,但也是讓我沉浸其中。恢宏,想象力,學術詞匯,人類的未來,最重要的希望。我覺得這本書傳遞的最大的價值觀是人要有希望,或者理想。全本書「希望」這個字眼閃現了人性的光輝。但對于書中主人公的人格,形象,我還是無法體會到一個豐滿的形象。或許這不是關鍵吧,對于科幻小說。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六
得知電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說看了一遍,氣勢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這是我的初次感覺。
今天,看了電影,前面的鋪墊很長,故事也完全改變了,其實一開始我是失望的,但后面慢慢漸入佳境,到了韓朵朵通過廣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雖然故事情節老套,但畫面唯美深邃,蒼涼悲壯,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動容。
再說句題外話,得知這篇小說是《三體》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里面尋找它的影子。當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劉的名字時,我甚至為他感到驕傲,那么多年的`堅守,最后的成名,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一個心中有著整個宇宙的人,應該不覺得寫小說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應該不只有賺錢和買房吧!但是,他肯定是愿意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書的。
硬科幻,我無法企及的領域。我甚至已深深覺得能將自己寫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這小說,不是小情小愛,而是———硬科幻。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七
我們就退一萬步說:人類將自豪地死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被這句話感動,一直相信這是人類面對浩劫時最大的驕傲。就像那5000名科學家一樣,即使真的死去,依然像雕像一樣站立!
想起電影《絕世天劫》里的一段臺詞,我想這不是大劉筆下人類的傲慢,而是文明層面上,生而為人的尊嚴。
“我今晚不是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向各位發言,我也不是一個國家的元首,而是人類的一員,人類面對的最大的挑戰。圣經上說這是世界末日,萬物毀滅。不過這是地球歷上人類首次有能力避免遭到毀滅,我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已經盡一切努力避免這場浩劫,人類追求的知識結晶,對科學的苦心鉆研,冒險飛向太空的'努力,現代科技的成果和想象力,甚至來自戰爭的經驗,都為這場生死戰提供利器,在多災多難的歷史上,人類曾經犯過多少錯,人類曾經受過多少苦難,經過這么多年。只有一種情操,能讓人類繼續存在下去,那就是勇氣,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十四名勇士身上,他們將飛向太空。讓全球的人類目睹你們的英雄事跡,愿上帝保佑,祝你們好運。”
流浪地球讀后感篇八
得知電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說看了一遍,氣勢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這是我的初次感覺。
今天,看了電影,前面的鋪墊很長,故事也完全改變了,其實一開始我是失望的,但后面慢慢漸入佳境,到了韓朵朵通過廣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雖然故事情節老套,但畫面唯美深邃,蒼涼悲壯,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動容。
再說句題外話,得知這篇小說是《三體》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里面尋找它的影子。當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劉的名字時,我甚至為他感到驕傲,那么多年的堅守,最后的成名,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一個心中有著整個宇宙的人,應該不覺得寫小說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應該不只有賺錢和買房吧!但是,他肯定是愿意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書的。
硬科幻,我無法企及的領域。我甚至已深深覺得能將自己寫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這小說,不是小情小愛,而是———硬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