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人生經歷篇一
賀寧坡
這不是一本介紹炒股的書,是闞治東做為“中國證券教父”級人物的回憶錄,機緣巧合,一次合作的宴請結識了作者,隔了兩天就收到了作者簽名的這本自傳,一直放在書柜。最近領軍讀書會本想繼續將金融創新類的書籍再啃一本,但越看越覺得與當前金融監管的大環境不符,索性一口氣把闞總這本榮辱二十年給看了,回顧過去可以啟迪當下,并且資本市場也是金融實踐的重要內容。
闞治東確實曾盛極一時。作為申銀萬國的總裁,他寫下了中國證券發展史上的許多第一:主承銷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發行第一張金融債券、第一張企業短期融資券,設立第一個證券交易柜臺,參與發起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國內第一個股票指數和全國第一份股票年報等等。他也曾墜入低谷。因“陸家嘴事件”被撤職,又因南方證券破產被起訴并入獄21天。
書中開篇介紹了闞總東渡日本的學習之路。當時是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后中日兩國的關系處于較好階段,兩國之間開展了青年交流項目,赴日的項目是選拔中國青年,赴日學習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備的知識和技術,參加赴日研修生選拔考試的資格主要有:“年齡35歲以下、科級干部、大學學歷、懂日語”,因為他1984年在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寶山區辦事處擔任黨委成員、計劃信貸科科長,且年齡和學歷等使他滿足了參加考試的資格,他在書中清楚的描述了復習考試的內容、進京趕考的細節,讀來有種身臨其境的體會,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也偏愛堅持的人,他入選了派往日本的第五屆研修生。日本的證券市場起步早于中國,當然有很多值得學習,他們的研修不僅有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參加日本證券公司的實習、實踐。
日本研修結束回國后,闞總隨即迎來了新的崗位,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主管證券和投資業務。闞總是個干實事的人,在中國證券業的發祥地靜安證券營業部開展了新中國股票證券市場多項第一的創新工作,從第一張飛樂音響的股票到國債交易,從股票黑市到1989年底的股市暴熱,監管逐步加緊,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漲停板10%設立等等。
闞總擔任申銀證券老總期間按今天的話講應該是體制內的人,在當年證券公司野蠻生長的年代,作者生動的描述了做為一名體制內的領導,如何與上級單位的溝通匯報爭取支持、同行對手激烈的競爭和單位內部班子派系之間的b爭暗斗。327國債期貨事件更是將當時中國證券市場的瘋狂表現的淋漓盡致,最直接的后果是申銀證券公司的.競爭對手萬國證券的破產,以及申銀萬國兩大證券公司的合并,同時,萬國證券的老總管金生被判處有期徒刑。資本市場是人性的放大器,各種狂人輩出,能在瘋狂的時候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至關重要,但其實也確有一些命運的成份,那時候,闞治東正在香港出差,當時通信不如今天如此發達,他沒有直接卷入那場分秒必爭的漩渦。327國債期貨事件注定是中國資本市場不可抹去的一個事件,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監管理念,如果以市場規則為唯一導向,可以說萬國證券并沒有違反交易規則,但正如市場經濟會失靈需要有政府監管的原因一樣,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樣需要監管,正是在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參與者的篳路藍縷、不斷試錯,才為我們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經驗,聯想到證監會中國式救市等事件,讓人不勝唏噓。
深滬之爭,“深強滬弱”,在當年曾引發兩個城市金融中心的地位之爭,兩地證券公司、銀行等機構也卷入其中,引起一場**,一批金融機構負責人受到了處分。當然,時至今日,金融中心的定位早已明確,但當年在改革開放如火如荼開展的過程中,兩個城市在資本市場領域的競爭確實有點針尖對麥芒的感覺,但是,客觀上,這兩座城市在證券市場的競爭帶動了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與進步。這讓我想到我們更加務實推動一項改革措施的路徑選擇:首先,明確大的方向,關鍵的是一定要尋找至少兩個以上有能力的對象參與競爭,并在這個過程中取長補短,最終,找到更加規范合理的機制措施加以推廣。
書的最后,描述了作者南下深圳,參與創立深創投,在南方證券的各種經歷,直至其被組織審查以及在看守所的各種親身經歷,可以說,作者將在體制內的起起伏伏都經歷過了,同時也將體制內的各種風光和辛酸都品嘗過了,這些不光是作者自身的經歷,也是我們改革的大環境中一個個體的縮影,現如今,作者跳出了體制,自身創業成立了投資公司,但想到最近其公司的投向,還是在重點關注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比如新能源和軍民融合產業,骨子里還是一個體制內的人的感覺,也許正是這“榮辱二十年”的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
我的人生經歷篇二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一分鐘非常珍貴。一分鐘能做很多東西,教育家班杰名只用了一分鐘就能把亂七八糟的房子理成干干凈凈的房子。
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的十五年過去了,買不回來了,我現在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從現在開始我再也不浪費時間了,早上起來不在床上掙扎,吃飯大口大口地吃,作業不停息地做,不抓來抓去地抓癢,這些時間肯定有用。
時間就是財富。當我讀到“激光可以一分鐘走一千八百萬公里。最快的電腦一分鐘可以運算九十億次。”是啊,這巨大的數據使我驚訝得目瞪口呆。我想:在一分鐘里能做這么多的事,能為祖國創造多少財富啊!
時間就是生命。醫生在搶救垂危病人時,總是爭分奪秒,不知從死神手中奪回多少人命啊!
時間就是勝利。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解放軍叔叔必須及時地把握戰機,不然哪怕錯過一分一秒,都會招來可怕的后果。在熊熊的烈火中,消防戰士早上去一秒,就可以減少一份損失。
以前,我對一分鐘不在乎,媽媽經常教訓我,我總說:“短短的一分鐘,在生活中有多少個啊!一會兒就是一分鐘,有什么可貴的?”我做作業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個一分鐘,結果總是時間不夠用。
我現在學會了珍惜時間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啊!
我的人生經歷篇三
這個快樂的假期就要過去了,他給我留下的,是《人生感悟》對我的啟發。
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短小的故事,都凝聚著人世間的愛與恨、喜與悲,讓你在短短的一瞬間得到體會;使你再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
的確,何謂人生?有人把它比做大海;有人把它比做萬花筒;有人把它比做上帝的游戲;也有人比它做夢……這每一個比喻,都是恰當的,但是誰又能說準它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呢?怎么來?怎么去?也許有人早就給它下了定義――為了玩,為了享樂。錯!人生在世,有十大支柱,缺少了任何一種,你的生命就將癱瘓,生命之花就將枯萎,但我確定,前者是錯的。如果真有誰認為人活著是為了玩,那他尊人敬業的靈魂已經不復存在了。人生一世,就像流星,眨眼間從天空劃過,那一道美麗的光束,就是你人生的意義;人生又如鉛筆,一寫即完,那一個個映在白紙上的字,就是你人生的價值。花開花謝,不變的是人生的信念;葉綠葉黃,熱情執著著人生永不放棄的夢。晚霞在天空的`一瞬間,留下的是迎面而來的清涼與芬芳。
其實,這人世間充滿了親情和愛,親情執著,在人世中有它橫行的一扇門。愛無悔,這世上也有它高飛的一扇窗。人缺少不了它們,它們也離不開人。它們為了別人而放棄自己,這正是高尚,正是有了這種高尚,愛才能比以前更愛。
不要因為你犯了錯誤而苦惱,世上沒有永遠的黑夜,不要因為你學習落后而犯愁,這世上有作后一排座位,但沒有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不要因為你沒有朋友而憂傷,世間不會有永遠單飛的孤雁;不要因為長得丑陋而自卑,丑小鴨總會變成白天鵝;更不要因為你缺少愛而傷心,因為這世界本身就是愛的天堂……不要總在錯誤與缺點之間徘徊,勇敢地走出來,品嘗一種心靈的滋味,回味一下靈魂的美好。好好快樂地為自己活著。
一個人,再委屈,再孤獨,也沒有理由放棄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認為,活著是負擔,但他不明白,死卻是逃避――當然,對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自己必須要有主見,有信心,去探索,去奮斗,要有永恒的信念,執著的追求。
我的人生經歷篇四
原創:刀背藏身葉底藏花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1月
作者:闞治東
這本書20就已出版,才看,感悟極多。在時代大的背景下,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敢打敢拼不會錯。這本書對了解證券發展歷史,了解中國政治、金融及管理具有參考意義。值得一讀。
闞治東曾盛極一時。作為申銀萬國的總裁,他寫下了中國證券發展史上的許多第一:主承銷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發行第一張金融債券、第一張企業短期融資券,設立第一個證券交易柜臺,參與發起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國內第一個股票指數和全國第一份股票年報等等。他也曾墜入低谷。19因“陸家嘴事件”被撤職,20又因南方證券破產被起訴并入獄21天。
闞治東的人生有幾件大事。留學日本,進入證券界,創辦申銀,申萬合并,退出申萬,創建深創投,挽救南方,南方垮臺,闞被捕入獄。
1、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
闞治東上山下鄉,招干和招工,認真復習,招干成功。
去日本出國學習,積極準備,出國研修成功。
在信托公司下面搞證券,國債方面,像黃牛一樣全國收國庫券,一方面是視野,另一方面是魄力和干事的心。
文中寫到:剛開始成立,不少人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干什么,看書消磨時間的,積極找事做的。(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中層領導。)
在工行在人行名下收購申銀證券時,在市場價80多元,按照100多元購買在金庫中的證券,是基于對證券的研究,認為未來會漲。(這與在日本的研學過程中證券研究經歷有很大關系)
積極的鍛煉、儲備自身的知識、閱歷,人際,在機會來臨時才可能成功。(積極態度很重要)。
在那個時代,信息不對稱,敢做事,愿意做事,成功的幾率就大。而現在,信息爆炸,傳博速度快、速度廣,而深入程度的人少,知識深入判斷后,愿意做事才可能成功。
2、人性的瘋狂
從有獎發售股票,到排隊領抽簽號,再搖號,憑中簽號付款。市場的瘋狂是從開始認知度差,到全民認識的過程。(房地產是不是也是這樣,都認為房地產不會跌,還會漲)
青島啤酒首批發行購買的投資者,如果持有,十年沒有賺到錢。(可見,好企業不等于好價格)
3、所謂價值投資
如果最早期在上交所成立后買的股票,到現在是不是也會一錢不值,按照中國目前的做法,直接持有是不合適的。還是要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和市場的熱度,選擇賣出時機。
5、作者曾在到處講課講解股票發行。后期很多企業通過申銀證券發行股票。
講座展業的方式,培訓式營銷的方式從未改變。現在的老年人養生講座、理財講座,也是洗腦營銷的套路。
6、書中90年代買認購證賺錢,與現在打新股賺錢的區別是什么?還是制度問題。
當時還有承銷難的時候,現在是無需承銷,直接被搶完。未來的證券市場需要改變這種情況吧???!!!
7、申銀證券與華夏證券在承銷儀征化纖項目上,申銀證券組成承銷團的方案,確實妙。借力,不賺分銷的錢,打開市場。這不是單純的專業,是做人做事的方式。
8、在承銷真空電子b股上,魄力、敢作敢為,有后手。值得學習。
9、掏錢出去要謹慎。
這話什么時候都對。不管是投資還是消費。但謹慎也會錯失機會,慎重與膽大(魄力)是對立的。金融其中一部分還是經營風險和概率。
10、申銀和萬國合并后的管理問題,文中:”通常是管理體制不順造成的。董事長應是企業的首席經營管理者,但國內的企業的董事長往往是“甩手掌柜”.一個人干,一幫人看,多干多錯,不干不錯。企業應該有一個核心人物。就怕搞好幾個核心人物,說好聽點是相互制約,說得不好聽,就是讓你窩里斗。
核心領導應該是將企業蛋糕做大、將企業競爭力做強,而不是主要考慮個人的利益。如果只考慮個人的利益,這種企業做不大,甚至會出問題。雖然現在國進民退,但大鍋飯的企業還是會喪失市場競爭力。
11、在操作陸家嘴股價上,擔負領導責任,被免職,離開奮斗十年一手成就的企業。
(1)明確有不在場證明,在加拿大、黨校學習,有當家的`專職董事長、監事長、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分管業務的副總裁,但在這件事上,在得知北京下決心處分一批人時,那些人刻意躲避了。避免毀了自己的將來。而闞治東沒有躲(勇于承擔責任,是每個成功領導的必然品質)。
(2)闞治東文中:大航海時期,航行在大海的船舶上船長的權力最大,但是船長的種種權力的基礎是建立在一條最簡單的規則之上的--任何情況下,船長必須最后一稿離船。在謳歌航海人精神的文學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由于種種原因,一艘航船即將傾覆,必須棄船逃生,而船長在努力為船員創造生的機會后,自己則選擇了與船共存亡的做法,放棄逃生的機會。勇于承擔責任,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不少企業領導人,平時把企業比作一艘船,強調大海航行靠舵手,要求全體員工同舟共濟,但一旦面臨危機時,自身是否具有真正航海人勇于犧牲的精神?(離開了闞治東的申銀萬國證券業變成了流星)
12、在給申萬以處罰的申訴會上
有人說了一句:“別爭了,實話說,我們在這里都是演員,演戲而已,上面已定調的事誰能改變”.
中國體制特色:領導說了算,從未改變。
13、深創投
提到深圳市說到,不塞項目、不塞人;純市場化運作。
14、至南方證券擔任總裁救火,到最終南方證券倒閉,到監獄、到無罪。
感悟(1)、擔任救火沒有提條件,單純為了自我證明其在券商行業爬起來。意氣用事了。
(2)、多人曾勸不要去南方證券,執念中。
(3)、南方證券董事長賀云不作為,闞大刀闊斧的干觸及其權利敏感,造成對闞使用小手段。而闞一心撲在業務,對深圳市政府的匯報少。也是問題之一。
(4)、從書中描述看,闞在會議記錄、資料保存方面、對上行文匯報方面,做了充足的工作。但政府實際卻不作為。如果真對闞放權,給予支持和時間,闞還是能救活南方證券的。
(5)、闞入監后,誰是真朋友,誰是路人更顯而易見。
(6)、堅持自己,無罪釋放。
我的人生經歷篇五
今天終于讀完了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套用編者的一句話,那便是百味俱生,萬念俱無。
為什么會百味俱生呢?原因很簡單。季老作為我國的一位活國寶,一生著作無數,要說汗牛充棟、學富五車那也是決不夸張的。然后季老一生風風雨雨,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日子并不總是舒坦的。
這本是人生的真諦。誰的日子會一輩子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呢?假如真是如此,那此人一生必定索然無味,無聊至極。待他年華老去時,回首昨日必定頓覺愴然若失、漠漠然而不知其所得。可話又說回來,誰喜歡一輩子都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呢?在事業、生活的奮斗中歷經風雨是再所難免的,然而誰不希望在奮斗之余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逝懷與舒暢呢?人總是希望有個安樂窩的。就連萬能的上帝(假如有的話)也創造了個禮拜天來供自己和世人休息所用。可見一路坦途的人生必定無聊,但一路上全是坎坎坷坷,風已去兮便是雨的日子也未免凄涼可憐。因此,風雨總是和陽光交替出現,大概是人生中比較理想的狀態。陽光總在風雨后這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說的不正是這樣一個道理嗎?那么風雨總在陽光后的情況有沒有呢?我認為是有的,而且不在少數,但這種人生況味大多被打上晚景凄涼的烙印,在這里我就暫且不討論它了。總之,風雨和陽光同行,陽光與風雨交替出現,誰也不能統治誰,誰也不能代替誰,人人沒能出其外。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說的大抵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總之人生百態、五味雜陳在季老的筆下都是如此樸實真切,平易近人,讓人沒有絲毫的閱讀障礙。季老學富五車、著作驚人。以我等鄙陋之輩來看季老的學識那簡直比泰山還高。然而季老的文章從不舞文弄墨,也從不擺架子,還時不時來上一點諷刺的小幽默,讓人讀后不僅莞爾。
季老常說自己年過耄耋,活著活著卻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真是糊涂得很。但我卻覺得季老一點也不糊涂,清醒得很。老人家能活到他一樣的狀態還有什么好苛求的呢?何況他身體尚可、頭腦清醒,米壽(98歲)已過,正望著茶壽呢(108歲)呢!要是現在的年輕人有這樣的一位爺爺,即便不時常在身邊,必定是人生一大財富,必定能充實頭腦、少走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