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簡潔地表達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6的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總結出6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呈現情境。
談話:今天我們要到兒童樂園里去玩一玩。(課件呈現兒童樂園的場景并定格在木馬轉盤上)
2.提出問題。
(1)木馬轉盤一次可以坐幾個人?
(2)哪6位同學愿意在一起騎木馬?讓學生自由結合,組建6人小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幾個6人,共是多少人?讓2個小組的學生走到教室前面來,大家看一看。
二、經歷過程,自主探索
1.自己嘗試。
2.出示表格: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自己嘗試計算、填表。
3.交流探討。
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班內匯報:各組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結合學生的匯報,組織探討:
(1)表格中填出的.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板書:1個6相加、2個6相加6個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積是多少?怎樣知道的?讓每個學生都寫出6個乘法算式,寫好后相互檢查。
4.編口訣。
(1)你能編出6的乘法口訣嗎?
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2)整理口訣。
這些口訣,你們能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寫出來嗎?寫好后小組內相互檢查。
(3)記口訣。
把口訣讀一讀。說說哪幾句容易記住,哪幾句難記?相互介紹自己記口訣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記口訣。
師生對口令記口訣。
5.用口訣。
口算:62656361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學生各自做題,把得數填在書上,共同較對。
2、做想想做做第二題
3、做想想做做第四題
a6個2相加是多少?
b兩個乘數都是6積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題,讓學生去觀察圖再進行討論并集體討論。
5、課堂作業,做想一想第三題。
四、總結評價。
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6的乘法口訣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業設計: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據口訣,寫出兩道乘法算式。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二
一、神機妙算我能行!
1、口算
2.4×5=0.9-0.52=3.99×1=0×3.52=12.5×8=
2、列豎式計算
42×5.45.6×1.80.25×0.046≈(保留兩位小數)
3500×0.961.08×250.12×0.44≈(精確到十分位)
3、計算下列各題,怎么簡便就怎么算.
0.125×320.78×1013.26×10.7-3.26×0.7
72×0.81+10.42.5×7.1×456.5×99+56.5
二、填空題。
1、0.4+0.4+0.4+0.4+0.4寫成乘法算式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表示()。
2、3.64×1.7的積是()位小數,1.16×2.08的積是()位小數。
3、小凱做了幾道題,忘記點了小數點,請你幫他點上小數點。
36×2.4=86413×0.25=32514.4×3.98=57312
4、根據794×98=77812,填出下面各式的得數。
79.4×0.98=()79.4×980=()7.94×0.98=()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三
一、填空。
1、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2、10前面第2個數是,6后面第3個數是。
3、7前面的一個數是,后面的一個數是。
4、10和8中間的`一個數是。
5、比6大比10小的數有、、。
二、寫數。
1、按規律填數。
、、2、、、5
、9、8、、、5、
2、把4,10,3,0,6,2,8,5中小于6的數寫在下面。
、、、、
只要大家腳踏實地的復習、一定能夠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模擬題,能幫助大家迅速提高數學成績!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四
例題,是對新知識的反映。通過教學例題來掌握新的知識點。傳統的教法是就題論題,只求出本題的解答就算完成了。而筆者在教例題時,充分發揮例題的效用,除了要努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例題的解法外,還結合實際將例題作各種延伸和變換,變成一題多問,一問多編等形式,充分挖掘利用例題的智力價值。如教工程問題后,可變換題目情節,編成相遇問題或一般復合問題。這樣借題發揮,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習,又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興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寓教于樂,樂中求學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景,激起學生忙于上的疑問以人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五
一、填空:
1、常用的測量物體長度的單位有()、米、()、厘米、()。
2、常用的測量物體質量的單位有()、千克、()。
3、一盒牛奶重500克,()盒牛奶重1千克。
4、小明騎自行車繞操場行一圈是400米,每天早晨騎2圈,他每天早晨行()米;再行()米就是1千米。
5、填一填,算一算:
5厘米=()毫米30分米=()米400厘米=()米
6000米=()千米7分米=()厘米4千克=()克
9噸=()千克8000千克=()噸
37厘米+13厘米=()分米1噸―400千克=()千克
6、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1)一本數學書的.厚度是5()。
(2)小紅的體重約是35()
(3)一個乒乓球重6()。
(4)一輛卡車載重量是5()。
二、選擇:
(1)1千克和1千米比較()。
a、1千克大b、1千米大c、無法比較
(2)青藏鐵路全長()。
a、1956米b、1956千米c、1956分米
(3)一艘遠洋貨輪可載貨()。
a、3000克b、3000千克c、3000噸
三、判斷:
1、1噸鐵比1000千克棉花重。()
2、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3、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長約2313米。()
4、因為4004,所以400米4千米。()
四、按照要求排排隊:
(1)30噸40千克3040千克30噸400千克3004千克
()()()()
(2)9米3毫米9米3分米9千米3米9米3厘米
()()()()
五、解決問題:
1、一本數學書的厚度為5毫米。8本這樣的數學書厚多少厘米?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3臺重6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3、6頭大象重24噸,8頭大象重多少噸?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六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征。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學法: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想像
單元教學內容:認識物體和圖形(第32頁――――第37頁)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于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于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后,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1、認識立體圖形…………………………………1課時
2、認識平面圖形…………………………………1課時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篇七
作業上,可以考慮讓學生配樂朗誦,還可以讓學生將詩歌改寫為散文,以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女蝸造人》(兩課時)
這則神話故事通俗易懂,又是閱讀課,教師僅僅引導就行了,主要通過學生的充分活動,由淺入深的把握想象特點,初步學會運用想象,其過程設計為:讀讀課文,講講故事,討論分析,寫寫片段。
《寓言四則》
講課前可將寓言的知識有側重的介紹。重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因為學生往往滿足于一個故事得出一個結論,缺乏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穿井得一人》與《杞人憂天》因是文言故事,要先梳通文字,再進行主題探討。
這兩篇文字在編入課文時編者只是選入了故事本身,沒有將表明作者創作故事意圖的文字選入,也利于開展發散思維的訓練。
提示學生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學習指導:
因果倒置法
第二問時“笑”寫出他滿意又得意的心態;
第三問時他已經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顯得很狂妄。
2.文中的人就只赫耳墨斯一個人嗎?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人嗎?說給大家聽聽。
學習指導二:(蚊子和獅子)
首先請學生帶著問題:本文對蚊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默讀課文。對情節了解后,就分析蚊子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思考蚊子的性格,再強化蚊子失敗的教訓。故設計問題是:分析探究蚊子為什么會被蜘蛛網粘住,你體會到了什么啟示?最后,訓練想象,編寫寓言,如果給蚊子一次機會,續寫蚊子戰勝了獅子以后。
思考:請大家比較這則寓言和上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學習《穿井得一人》與《杞人憂天》
簡介寓言特點: 本文是一則文言文寓言,有深刻的寓意。但是淺顯易懂,可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做到“溫故而知新”,老師只需要適當點撥,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師要在高效駕馭文本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
學習《穿井得一人》
一、朗讀重點句子,訓練想象能力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看看這幾句話都是誰說的,看看丁氏和傳之者哪個字發生了歧義?想象他們當時說話的神態,動作,心理,語氣。
二、依文解言,判斷案情
討論后,請同學上黑板寫出結論
1.學生板書:
丁氏 真相 聞而傳之者 宋君
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學習《杞人憂天》
活動一:讀——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學生美讀(師生共同糾正發音)——分角色讀
(2)小組合作翻譯——學生質疑——師生解惑
活動二:想——大膽發現
(1)杞人所憂何事?結果如何?(2)“曉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對此你想做出怎樣的評價 ?(3)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學們還獲得什么啟示?(學生上臺板書)
活動三:辯——換種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乙方:我愿意給“杞人”點贊
活動四:演——展示才華
(1)讀文本,看插圖,自由想象、創造。(2)學生上臺表演
推薦讀物中國寓言故事
寫作和實踐性活動在課件上,不一一贅述了。
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施教之功在于點撥、引導、鼓勵、啟發,這單元的每一課我都想盡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尊重他們,鼓勵他們,來完成教學的“文"與“道"。
謝謝大家的光臨,歡迎賜教。我的匯報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