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進行總結和規劃的重要文件。范文中的教案編寫思路和策略可以供教師們進行參考和借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案編寫水平。
茶葉健康教案篇一
1、了解自己身體有些器官是極其隱秘的,不能讓別人碰。
2、知道如何拒絕別人對自己隱私部位的觸碰。
3、增進保護自己身體隱秘器官的意識。
1、準備人體(男、女性別)的輪廓圖。
2、準備玩具娃娃若干。
1、觀看各國打招呼方式的視頻,了解人們表示友好時的身體動作。
教師啟發幼兒討論:當別人喜歡你們的時候,經常用什么方法來表示呢?(如拍物頭、擁抱一下等、)教師出示人體輪席圖,請幼兒說說,別人撫摸和擁抱的是是身體哪些部位,如頭、手、肩膀等。
2、知道身體中有些器官是極其隱秘的,不能讓別人碰。教師和幼兒討論:別人喜歡你的時候,有些器官是可以碰的,但有些器官是不可以觸碰的。教師繼續出示人體(男、女性別)輪廓圖,請幼兒分別說說,男孩子、女孩子身體中哪些器官是不可以碰的。教師幫助幼兒小結:有些器官是我們的寶貝,除了爸爸媽媽在洗澡的時候可以碰,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可以碰的。
3、增進幼兒保護自己身體隱秘器官的意識。教師和幼兒玩游戲“請你不要碰”,鞏固幼兒保護隱秘器官的認識。如讓幼兒扮演娃娃的媽媽,和娃娃說說哪些身體器官不能碰,如果別人要碰時,應該怎么辦。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辦?(如大聲喊叫,及時告訴爸爸、媽媽、老師,迅速離開等。)
教學建議:此活動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報道進行隨機教育,如給幼兒讀報紙上的有關事情,讓幼兒了解事情發生的過程、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身體的隱秘器官等。
活動延伸: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增加有關情節,讓幼兒扮演爸爸媽媽來鞏固對自己隱秘器官的保護意識。
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一些人體的圖片,讓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器官有進步的了解。
家園共育:建議家長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相關的教育,并教給幼兒一些保護自己身體的方法。
茶葉健康教案篇二
1.引導幼兒嘗試由易到難地定點投擲,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 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的毅力。
1.幼兒已初步積累了拋、擲的運動經驗。
2.高度不同的積木3組,每組3塊(低、中、高);舊報若干張、盛紙球的小籃若干、音樂磁帶。
3.籃筐的投放由低到高分三塊區域分別擺放,距離籃筐1米、1.5米、2米處畫圓(籃筐越低,距離越近)。
4.課前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四冊p19,并通過觀看精彩的籃球比賽,初步了解籃球運動。
1. 隊列練習:一隊變兩隊、切斷分隊走等。
2.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3. 圍繞籃球運動與幼兒交談,激發幼兒練習投擲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我在模仿什么運動項目?
你最喜歡的籃球運動員是誰?為什么?
在籃球比賽中,怎樣就能得分?怎樣就能得高分?
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投籃的本領,看誰得分最高!
4.教師介紹游戲場地和游戲規則,并示范動作要領。
(1)啟發幼兒用廢舊報紙制作紙球,使手腕及手臂得到運動。
(2)請幼兒嘗試用紙球做不定向的自由投擲練習。教師分別請運用“拋”和“扔”的幼兒給大家做示范。
(3)介紹游戲規則。
那誰能說說這三道難關有什么不同?
5.組織幼兒游戲。
(1)小朋友自由選擇一個場地進行投擲練習,并為自己記錄投擲結果。
(2)鼓勵投擲成功的孩子,并引導幼兒間經驗的相互分享。
(3)交換場地繼續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4)再次交換場地繼續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5)鼓勵幼兒談談不同場地的投擲難易程度,積累運動經驗。
(6)請幼兒自選場地進行投擲比賽。籃筐由低到高,分值由1分到3分。
6.教師小結
孩子們,今天你們又學到了新本領,而且我們當中還出現了很多投籃高手,因為他們堅持不懈地練習才會取得好成績。讓我們向他們學習!
7.引導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中,合作收拾場地及游戲用具。
1.積木的高度選擇要合適,擺放距離也要合適。太低、太近,就沒有挑戰性。太高、太遠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2.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和要求要面向全體,照顧孩子間的個體差異。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此類親子游戲或一起觀看精彩的籃球比賽。
茶葉健康教案篇三
這次活動主要讓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習慣,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了解預防感冒的基本小知識,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幼兒學習之后,更懂得講衛生,愛清潔,多鍛煉身體等,讓感冒遠離自己。
1、了解簡單的預防感冒知識。
2、學習擦鼻涕的正確方法。
3、回憶感冒給自己帶來的不愉快的感受,體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1、小白兔、小刺猬、小青蛙手偶或圖片各一。
2、動聽優美的背景音樂。
3、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回憶以前感冒時候去醫院打針、吃藥的情景。
1、幼兒隨音樂欣賞童話故事《感冒的快樂小兔》
1)孩子們,你們知道這童話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嗎?小兔生什么病了?出現了什么癥狀啊?
2)小青蛙、小刺猬去看他的時候,小白兔為什么不見他們。
3)朋友們用什么方法關心小兔的。
2、通過談話,歸納感冒的主要癥狀。
1)你感冒過嗎?你感冒出現了哪些癥狀?有什么感覺?
2)感冒了你們會打噴嚏、流鼻涕、鼻子不通,喉嚨干痛、頭痛等,身體非常不舒服。
3、師生共同討論感冒的原因。
1)人為什么會感冒?
2)感冒了怎么辦?(引導幼兒談一談感冒時,爸爸媽媽是怎么照顧自己的。)
3)有鼻涕怎么辦啊?(教師教幼兒正確的搽鼻涕的方法:用干凈的餐巾紙或是手帕捏住一只鼻孔,擤鼻涕,在捏住另一只鼻孔擤鼻涕。)
4)師生小結:當我們受涼或是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流鼻涕、咳嗽等,感冒時要及時看醫生,按時吃藥,多喝開水,注意休息等。
4、幼兒簡單了解預防感冒的知識。
1)感冒時身體舒服嗎?我們怎么預感冒呢?
2)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3)幼兒講述預防感冒的方法和措施,教師記錄在表格上。
4)師生共同小結:經常鍛煉身體可以預防感冒,在天氣變冷或變熱時要及時增減衣服,不要和生病人接觸,還可以多吃大蒜,喝板藍根沖劑,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5、帶領幼兒到戶外游戲,鍛煉身體。
茶葉健康教案篇四
1、教幼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要求幼兒自然的走,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2、發展幼兒判斷、模仿的能力。
1、小鴨、小貓、小狗等動物玩具或者小圖片若干。
2、在場地一端畫上一條直線作為起跑線。
1、教師出示小鴨、小貓、小狗等玩具吸引幼兒興趣。
2、在教師帶領下,讓幼兒自由四散地模仿動物叫聲,走走、跑跑、跳跳。
3、幼兒成一列橫隊站在場地一邊,教師交待游戲名稱與玩法。
教師:“小動物們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找找小動物’。現在,小朋友把眼睛閉上,小動物要去藏起來了。”教師迅速將玩具小動物分別放地場地另一端,然后說:“小動物藏好了,請大家睜開眼睛去找一找吧。”幼兒每人找一個小動物走回來。找小動物時提醒幼兒每人只找一個玩具。
4、幼兒游戲2~3次,幼兒走回場地另一端,玩一會兒找回的'小動物,然后交給老師,放回原位。
5、結束:表揚走得好的幼兒。
5小班健康活動:小動物回家
茶葉健康教案篇五
1、教幼兒初步學習拍皮球。
2、提高幼兒的運動技能,培養幼兒對球類活動的興趣。
3、在拍球過程中讓幼兒初步感受到手掌拍的力量和球的關系使幼兒手眼協調。
幼兒人手一個球。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拍球動作。要求:用手向下拍一次球后,用雙手接住球。幼兒分散練習,教師巡視。
2、教師教幼兒連續拍球:用手將球拍下,當球彈起后,再接著一下一下地拍。幼兒練習。
3、游戲“看誰拍得多”。
4、結束。表揚學拍球認真的幼兒,帶領幼兒將球送入筐中。
附:兒歌
大皮球圓又圓,拍一拍,跳一跳,
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輕跳得低。
4小班健康活動:找找小動物
茶葉健康教案篇六
1.引導幼兒嘗試由易到難地定點投擲,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的毅力。
1.幼兒已初步積累了拋、擲的運動經驗。
2.高度不同的積木3組,每組3塊(低、中、高);舊報若干張、盛紙球的小籃若干、音樂磁帶。
3.籃筐的投放由低到高分三塊區域分別擺放,距離籃筐1米、1.5米、2米處畫圓(籃筐越低,距離越近)。
4.課前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四冊p19,并通過觀看精彩的籃球比賽,初步了解籃球運動。
1.隊列練習:一隊變兩隊、切斷分隊走等。
2.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3.圍繞籃球運動與幼兒交談,激發幼兒練習投擲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我在模仿什么運動項目?
你最喜歡的.籃球運動員是誰?為什么?
在籃球比賽中,怎樣就能得分?怎樣就能得高分?
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投籃的本領,看誰得分最高!
4.教師介紹游戲場地和游戲規則,并示范動作要領。
(1)啟發幼兒用廢舊報紙制作紙球,使手腕及手臂得到運動。
(2)請幼兒嘗試用紙球做不定向的自由投擲練習。教師分別請運用“拋”和“扔”的幼兒給大家做示范。
(3)介紹游戲規則。
那誰能說說這三道難關有什么不同?
5.組織幼兒游戲。
(1)小朋友自由選擇一個場地進行投擲練習,并為自己記錄投擲結果。
(2)鼓勵投擲成功的孩子,并引導幼兒間經驗的相互分享。
(3)交換場地繼續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4)再次交換場地繼續游戲,教師隨機指導。
(5)鼓勵幼兒談談不同場地的投擲難易程度,積累運動經驗。
(6)請幼兒自選場地進行投擲比賽。籃筐由低到高,分值由1分到3分。
6.教師小結
孩子們,今天你們又學到了新本領,而且我們當中還出現了很多投籃高手,因為他們堅持不懈地練習才會取得好成績。讓我們向他們學習!
7.引導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中,合作收拾場地及游戲用具。
1.積木的高度選擇要合適,擺放距離也要合適。太低、太近,就沒有挑戰性。太高、太遠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2.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和要求要面向全體,照顧孩子間的個體差異。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此類親子游戲或一起觀看精彩的籃球比賽。
茶葉健康教案篇七
今天,我帶孩子們參觀了食堂,看到了食堂里的阿姨忙著洗菜、切菜、做飯等等,活動結束時,他們產生了爭論:我們每天吃的菜到底是怎樣搭配的?是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的小朋友認為肉、魚、雞蛋應該多吃些;有的認為蔬菜要多吃,于是我們就生成了《健康寶塔》的活動,讓孩子了解健康的膳食搭配。
1、了解合理的飲食營養結構。(重點)
2、為自己設計營養菜譜。(難點)
合理膳食示意圖
1、你最喜歡吃什么?(幼兒自由發言)
2、你覺得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怎樣最合適?
3、每天吃的`東西就像寶塔一樣,最底層的要多吃,最上面一層要盡量少吃。(觀看示意圖)
4、吃的最多的應該是什么?(米飯、饅頭、面包等)
這些是粗糧做的食物,吃了就會有力氣。
5、排在第二的是什么?(蔬菜、水果)
6、接下來又是什么?(牛奶、雞蛋、魚肉不能吃太多)
7、吃的最少的是什么?(油炸食品、碳酸飲料等)
8、小結:看了營養寶塔,我們知道了哪些應該多吃,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膳食搭配。
9、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里為自己設計一份食譜。
茶葉健康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樣子、危害和傳播途徑。
2.掌握預防冠狀病毒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感受病毒傳播的強大力度,激發自我保護意識。
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樣子、危害和傳播途徑。
掌握預防冠狀病毒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冠狀病毒等圖片、金粉、噴壺。
(一)問題導入,引出“冠狀病毒”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假期時人們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假期都是怎么過的,有沒有經常出玩耍呢?(幼:沒有)。是呆在家里的時間多一點,還是出去玩的時間多呢?(幼:呆在家里的時間更多一點)。
師:你出去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我們周圍的人們有什么變化呢?(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來提醒幼兒)。
2.引導幼兒思考: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么不能經常出門玩耍,為什么出去了還要戴口罩,量體溫?引出“冠狀病毒 ”。
師: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群壞家伙。這群壞家伙來自一個叫病毒的大家庭,有時候小朋友們身體不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們的體內里搗亂。
3.教師出示“冠狀病毒 ”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冠狀病毒。
(2)這些病毒竟然有八只腳,小朋友們覺得這些病毒的腳像什么呢?
(3)大人們把這花瓣叫“花冠”,所以這些病毒就叫“長得像花冠的病毒――冠狀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危害和傳播途徑,掌握預防的方法
1.教師講述冠狀病毒的危害。
師:冠狀病毒是一群壞家伙,它們會悄悄溜進不注意衛生的小朋友的身體里,讓小朋友咳嗽、發燒,感覺到不舒服,然后……這個小朋友就生病了。
2.通過游戲,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游戲1:噴嚏雨
玩法:(1)師:有時,病毒也會藏在小朋友們的口水里,我們打噴嚏或咳嗽時,嘴巴里的口水就會噴出來。
(2)教師面對幼兒,用噴壺模仿打噴嚏或咳嗽時的狀態(注意避免唾沫飛出,僅僅口腔送氣即可)。感受到水霧噴灑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師總結:我們在出門時帶上口罩(教師可示范講解口罩的正確帶法),這樣噴嚏或咳嗽時噴出的口水就會落到口罩上,就不會落在我們的皮膚上了;而我們在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衛生紙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完的衛生紙要丟入垃圾桶。
游戲2:“病毒”傳傳看
玩法:(1)教師將金粉涂在小朋友a的手上(要多涂一點,效果更直觀),揉搓一下,然后讓這位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椅子,再摸摸小桌子。師:小朋友a身上的“病毒”被帶到的哪里?(幼:桌子和椅子上)
(2)請小朋友b將小朋友a摸過的位置再摸一遍。師:現在“病毒”被帶到的哪里?(幼:小朋友b的手上)
(3)讓小朋友b與小朋友c握握手。師:這次“病毒”去了哪里?(幼:小朋友c的手上)
(4)讓小朋友c摸摸自己的臉蛋和鼻子。師:現在,哪里又產生“病毒”了?(幼:小朋友c的臉蛋和鼻子上)
(5)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情況如何避免。師總結:“病毒”的傳播能力真是太厲害了,所以小朋友們要勤洗手。飯前便后,打噴嚏或咳嗽后,都要洗,還要按照正確的洗手步驟,用香皂或洗手液好好搓一搓,把“病毒”都洗掉。
(三)通過判斷做法的方式,加深印象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哪個小朋友的做法正確,哪個是錯誤的。
師總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病毒的威力,真是太強大了,如果我們不注意個人衛生。這群壞家伙很可能悄悄溜進我們的身體里,使小朋友們生病呢。所以啊,我們出門時要戴口罩;如果想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衛生紙捂住口鼻,然后將衛生紙扔進垃圾桶;還要經常按照正確的步驟,用香皂或洗手液把我們的小手洗干凈,這樣,病毒大軍就不會輕易找上門啦。
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我們都說“生活即教育”,只有做到教育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自我管理、文明健康、成為合格的社會人。引導幼兒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茶葉健康教案篇九
練習從70厘米高的障礙物下鉆過。
1。小雞頭飾若干個(數目與幼兒人數相等)。
2。長橡皮筋兩條。場地布置如圖。
1。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一組扮小黃雞,另一組扮小花雞,戴上頭飾分別站在自己的家里。教師扮雞媽媽站在場地中間的草地上。
2。游戲開始,“雞媽媽”說:“小黃雞,小花雞,快出來找食吃吧!”“小黃雞”、“小花雞”就從家里鉆過雞棚門(橡皮筋),到草地上邊叫邊四散地找食物吃。待“雞媽媽”說:“我們吃飽了,大家回家吧!”“小雞”分別鉆回家休息。過一會兒,“雞媽媽”又說:“小黃(花)雞去找小花(黃)雞做游戲吧!”“小黃(花)雞”就鉆出家,邊跑邊叫鉆進“小花(黃)雞”家,找一只“小花(黃)雞”一起鉆出家去游戲,最后“雞媽媽”說:“時候不早了,大家快回家吧!”“小雞”分別鉆進自己的家里休息。
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幼兒鉆時低頭、彎腰、移動重心的'動作發展情況,判斷幼兒鉆的動作協調性。
根據幼兒找同伴共同游戲,觀察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力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