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尋找靈感和賦予作品獨特意義的過程,而讀后感是將這些思考和感受轉化為文字的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讀后感中展示了深度思考和獨立見解,讓人不禁對書籍產生更多的思考和共鳴。
田螺姑娘的讀后感
故事的開始,一個年輕人獨自種著幾畝田生活,他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吃了早飯就帶了午飯到田里去耕田。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他才自己回家做晚飯吃。
有一天,那個年輕人去田里耕地,撿回來一個大田螺。那是一個青艷艷,像寶玉一樣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養在炕頭旁邊。水缸里的水變得特別清看不到一點污泥。
第二天晚上,年輕人從田里耕地回來,一進門就看見灶上熱氣騰騰的,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他揭開鍋蓋一看,飯做好了,菜也做好了。他感到奇怪,但由于太餓就先吃了飯。
第二天又有人為他做飯,他以為是隔壁那個好心腸的老太太為他做的。于是她就去問那個老太太是否幫過她的忙,老太太說她并非幫過年輕人,于是年輕人就像老太太述說了自己的事情。老太太說,一定是田螺姑娘幫了你的忙。老太太說,年輕人撿到寶了,只要把田螺殼藏起來,田螺姑娘就會做他的媳婦了。
于是他就每天躲在門口等等啊等啊等,從太陽落山等到滿天星,一直等了六天,仍然沒有等到田螺姑娘。直到第七天,他估計填入姑娘一定生氣了,不再回來了,就垂頭喪氣的背起鋤頭到田里去耕地。
一到田里,他大吃一驚,田里的莊稼荒了,到處長著雜草,他立刻精神分起來,重手把雜草除掉,這一上午他干的非常有勁。一直到太陽偏西,他想起回家吃午飯,一進門樣子和七天前一樣,灶上熱氣騰騰的快碗,干干凈凈的,這一頓午飯,他吃的特別香,特別有味道。
下午他雖然在田里耕地,但是心里想念著美麗的田螺姑娘,耕地不如上午起勁了。等他回家飯已經做好,可是吃一鍋爛飯水汪汪的,一點兒不香,一點味道也沒有。他又躲在門口等了兩天,田螺姑娘和原來一樣等不到。他就去請求老太太。
老太太告訴她一定是田螺姑娘,想試試你的心,看你到底愛不愛干活,誰家姑娘愿意嫁給懶漢呢,以后你要是天天去干活,干的好干的勤快,填了,姑娘或許就會嫁給你。
他聽了老太太的話,天天勤快的下地干活,也就天天能吃上有香又有味道的飯菜。
有一天,他不知怎的,醒的早了一點兒。公雞才叫三遍,她就睜開眼睛。忽然,他聽到水缸里有一種奇怪的聲音,他想,這一定是填我姑娘要出來了。他輕輕地下床,輕輕地走到門口,從門縫里看。他幾乎叫出來,他看見大田螺爬到水缸沿上,看見田螺扒出和外抖抖身上的水,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穿著新衣服,梳著兩條長辮子,和她第一次看到的一模一樣,他幾乎新歡的要跳了起來,但他沒有跳起來,也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他屏住氣看田螺姑娘量了米,洗了菜把你下了鍋,就到灶下去燒火。這時候,他輕輕地推開門走進來,撿起那個田螺殼,藏在自己的衣袋里。田螺姑娘看見有人來了,就急急忙忙往水缸跑,但它已經遲了,她找不到自己的田螺殼了。
年輕人不給他田螺殼,說只要嫁給他,和他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他就把田螺殼給田螺姑娘。田螺姑娘紅著臉笑了,答應嫁給他。
這樣年輕人和美麗的田螺姑娘做了夫妻。從此,他們更勤奮了,年輕人天天到田里耕地,田螺姑娘在家里做飯。紡織做衣服,還養豬,養牛,養羊。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舒服,很快樂,很幸福。
讀了《田螺姑娘》這個故事后,我感受到了田螺姑娘善良,勤勞,美麗,熱心幫助他人的品質,和年輕人勤奮,不怕苦,不怕累,有耐心。堅持不懈的精神。年輕人因為堅持不懈,最后和田螺姑娘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田螺姑娘的讀后感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下本書,書名叫《田螺姑娘》。為什么要推薦這本書呢?因為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以在休閑的時候讀,讀出娛樂來。
晉代時,有個叫謝端的人。從小,父母就去世了,由鄰居收養。轉眼間,謝端就十七八歲了,他為人老實,守規矩。謝端獨自生活時,還沒有成家,謝端晚睡早起,勤勤懇懇。一天,他在城門下撿到一個大田螺,他放在甕里養。第二天早晨謝端依舊到田里耕作,晚上回來時他看見屋子里的飯菜都擺放好了,像是有人剛做好的一樣,他以為這是鄰居的關心,可一連幾天都是這樣。他就向鄰居道謝,鄰居說:“我并沒有替你做什么,為什么來道謝呢?”謝端以為鄰居照顧他故意不承認,于是在三致謝后離開了。
但很長時間都是這樣,他就覺得很奇怪,心里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他就在雞叫時出門,天一亮又回來,謝端通過窗戶往里看,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從甕出來,于是他問少女從什么地方來,為什么幫我做飯。少女回答說:“我是天河里的白衣素女,天帝派我暫時看家做飯。現在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就被你知道了天機。我就必須要回去。”謝端為自己的魯莽而后悔,田螺姑娘像云似的飄走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里都有這么一位田螺姑娘,但這并不可能,只有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獲得幸福。
田螺姑娘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快樂成長的神話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篇文章叫《田螺姑娘》。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田螺姑娘》講的是,一個單身漢見到了一個大田螺,于是把它帶回了家,養在水缸里,用心照顧她。有一天,大田螺變成了美麗的田螺姑娘。為了報答單身漢,田螺姑娘最后嫁給了單身漢,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讀完了故事,我產生了很多的感慨。故事中的單身漢是個善良的小伙子,他拾到了大田螺,不僅沒有吃掉它,還用心養護,他的身上閃現著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而田螺姑娘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仙子,對幫助她的單身漢的優秀品德做出了回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勇于做善事,多幫助他人。同時,對他人給予的幫助要有感恩的心,也應該作出適當的回報。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幸福。
田螺姑娘讀后感
最近我讀了《田螺姑娘》這本書,感觸甚是其大。里邊記載的都是一個個民間小故事,田螺姑娘、梁山伯與祝英臺、魯班拜師、巧媳婦……每篇故事都很精彩,值得我們去看。
魯班拜師就很好,講的是一個姓魯的老木匠,這個老木匠一生只蓋了兩座堡子,魯加南灣和魯家北灣。但他做了一輩子木匠,沒有收過一個徒弟,因為他不滿意自己的技藝。這個老木匠省吃儉用,積攢了300兩銀子和三匹快馬。準備留給自己的兒子長大拜師用。
他先把自己的大兒子魯拴叫來,給了他100兩銀子和一匹快馬,讓魯拴去終南山找隱居的木匠祖師。但魯拴東溜西逛了三年,銀子花光了,光桿兒回來,老木匠氣的二話沒說,就把魯拴趕出了大門。他又給二兒子魯賓100兩銀子和一匹快馬,但老二還是跟魯拴一樣光桿兒回來,老木匠也是氣得把魯賓攆出了大門。老木匠就把最后的希望托付給魯班,魯班也是拿了100兩銀子和騎了一匹快馬出發拜師學藝。
一路上有給魯班指路的老奶奶,給他渡河的漁家大哥和賜刀跨山的老樵夫。然后魯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木匠祖師,學了三年,技藝學的非常棒。當他回去的時候,為了報答老奶奶、漁家大哥、老樵夫。魯班在終南山下蓋了一座大廟,在大河上修了一座橋,在第一次跨過的高山上造了一座大塔。最后,魯班回到家見了爹媽,拿著師傅賜的斧子,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勤奮、刻苦地努力鉆研,才能學業有成。
不僅是這篇故事,其它的故事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田螺姑娘的讀后感
從前,有一個叫阿鵬的農民,他既誠實又守信。一天,他救了一位勤勞美麗的田螺姑娘。田螺姑娘十分感激他,所以就幫他做家務活。后來,他們成了婚。
看了這部電影,我就叫媽媽買了一大袋田螺,然后把它們養在一個大桶里,我又在桶的旁邊點了幾十根蠟燭,許了一個愿望:希望也想有一個電影里那樣的既勤勞又美麗的田螺姑娘,可以幫我打掃房間、燒飯、買東西,聊聊天,那該多好呀!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那個夢和我許愿的一模一樣,我看到田螺姑娘在幫我燒飯,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我正吃著田螺姑娘做的香噴噴的飯菜。.。.。.
早晨醒來,發現是在做夢。我抱著幻想跑到我養的田螺桶旁看看有沒有田螺姑娘,卻什么也沒有。我這才恍然大悟,這只是個童話故事,一個夢。同時也提醒了我,古人的童話故事是來告誡人們:做人要勤勞,踏踏實實,不能坐享其成,抱有幻想,不勞而逸。作為一名學生的我在學習上也要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我暗暗下定決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更要加倍努力學習。
田螺姑娘讀后感
我從小就是一個故事迷。識字前,每天晚上都是伴著媽媽的故事進入夢鄉;識字后,也總是要讀一會書,才能坦然的進入夢鄉。像《中國民間故事》《中國古代神話》我都喜歡,因為爸爸給我說過一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些故事讓你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就是《田螺姑娘》,故事的主要內容講述了:一位后生在前世救了一個大田螺,于是,在今生,這個大田螺遇到后生后為了報恩,化身田螺姑娘,暗中幫助后生。由此可見,田螺姑娘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實生活中,就不乏這樣的事例。相信大家還記得“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這則新聞吧,上海的八旬老人馬老先生將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吧,馬老先生是一位獨居老人,老伴去世了,患有精神病的兒子也意外猝死,晚年的生活有點讓人堪憂,幸得樓下水果攤主的悉心照料,老人生病住院期間,水果攤主白天賣水果,晚上陪護,直到老人康復出院。期間給老人的親戚打電話,都說自己走不開,沒人上前。就連幾年前馬老先生的兒子猝死在家中,也是水果攤主好心幫助,跟著忙前忙后的,送走了馬老先生的兒子。我想:馬老先生為什么愿把房產留給一個陌生人,而不給他所謂的一些親戚呢?可能就在他們的朝夕相處中,老人感受到了水果攤主的關愛,享受到了天倫之樂,他從陌生人身上感受到了最可貴的親情。他知恩圖報,他就是現實版的田螺姑娘,把房產贈與水果攤主。不管外界怎么質疑,我覺得,水果攤主的付出不是虛假的,好人總有好報的。
其實這種知恩圖報的品質在動物界也有,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它們尚且知道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呢?我們也應該學習田螺姑娘的這種知恩圖報的品質,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有意義,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快樂、幸福。
田螺姑娘讀后感
古時候,有一個小山村,有一個小伙子,手腳勤快,為人厚道,經常幫助別人。有一天,小伙子撿到了一個大大的田螺,就把它放在了家里。之后,連著幾天,天天都有給他做飯。后來,小伙子看見了,原來是田螺姑娘在偷偷幫他做飯。后來,他們結了婚,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著。
通過這個故事,我覺得善良勤勞的人總是會得到幫助的,所以我一定要做一個善良、勤勞、有愛心的人!
《田螺姑娘》讀后感
讀了《田螺姑娘》這本書,書里描述了很多人物的特點,比如勤勞熱心的田螺姑娘、懶惰的郁林、貪婪的三兄弟、勤勞又有愛心的勒若,聰明又乖巧的巧姑。友好又熱情的三妯娌、有愛心的小金雀和對窮人有愛心的樹仙、一個有善心又不知是好是壞的老太婆······。
在這里我最喜歡米芾畫月的故事,是:在鎮江千秋橋東邊,住著一位書法家和藝術家,叫米芾。米芾性格十分古怪,他不喜歡巴結人,對那些有權利的`,他都看不起。
有一次,有個人為了巴結一個當朝的大官,他叫米芾為他畫一張畫,米芾答應了三年多了,就是不給他畫。從早上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米芾連筆都沒拿,過了一會兒,米芾便進屋一下,過了五秒鐘后出來了,給了那一個人一幅畫,那人拿到這幅畫就跑掉了。到了千秋橋上,便打開了畫,忽然,有個東西從畫上掉了下來,直落到水里。那人只看見水里有個月亮正在往下沉,這時候,水里忽然有了兩個月亮,那個人知道米芾畫了個月亮,自己趕緊乘船撈,結果撈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撈上來。
其實那幅畫只是卷了個圓硯臺,米芾早料到那個人在橋上就要看畫,所以叫那人竹籃撈月一場空。
我從這本書中體會到了,只要有勤勞,就有收獲。只有刻苦學習,才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田螺姑娘》讀后感
我們語文書上的快樂讀書吧上推薦的書,《田螺姑娘》中有許多有趣的民間故事,如《田螺姑娘》《清不過包公》《白娘子》等故事,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中講了從前有個男子,他獨自種幾畝地過日子,什么事都自己做,一天他撿到了一個青艷艷的大田螺,他把田螺放入水缸中,第二天晚上,他回到家,發現做飯飯也做好了,屋子也干干凈凈,他很奇怪,可是因為餓了,吃完飯就睡覺了。第二天天亮了,他正要去做飯,可飯又做好了,他吃完后故意什么都不做。
等到他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好了,第二天天又亮了,飯又做好了,他吃完飯后沒等到晚上,中午就提前回家,發現是一個清衣服的姑娘在幫自己做飯,他隔壁的老太太說是田螺姑娘,說把田螺的殼藏起來,她就會做自己的媳婦。于是他在門前等了六天,一無所獲,他又下地干活了,晚上回家食飯又做好了,第二天他又等了一天還是沒有,他認為田螺姑娘不會來了,他就安心干活,一天他起早了,發現他發現了一個女子。
看樣子和那天的田螺姑娘長得一樣,就把田螺殼藏了起來,男子說他喜歡她,讓田螺姑娘嫁給自己,于是田螺姑娘答應了,他們倆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你付出的多,收獲的才會多。
田螺姑娘讀后感
古時候,有個孤兒,名叫謝端。
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鄰居桃大娘把他養大,養到十六歲,桃大娘的親生兒子娶媳婦,謝端就不能繼續住在大娘家。他搬回父母留給他的房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是個遠近聞名的好人,但凡誰有事需要幫忙,都會去找他。雖然大家喜歡他,但是遠遠近近的姑娘沒有一個愿意嫁給他,因為謝端實在太窮了。
有一回,謝端在田溝里撿到一只大田螺,那田螺看上去與眾不同,螺殼色澤清亮,曲線流暢,格外漂亮。謝端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看的田螺,他越看越喜歡,于是就把田螺帶回家,養在水甕中。自從養了這個田螺,謝端不再覺得孤獨。清晨他挑好水倒入水甕,總要靜靜看那田螺一會,看夠了對田螺說說自己當天都要干什么,黃昏他扛著鋤頭回來,也要先到水甕邊看看,告訴田螺自己回來了。就這樣過了三個月。
一天傍晚,謝端從田間回家。他剛推開門,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再一看飯桌,蒸好的魚、炒好的菜、煲好的湯、熱騰騰的米飯,應有盡有,整整齊齊擺在桌上,仿佛正等待他歸來。
謝端查看爐灶,爐灶剛剛熄火。他拿筷子把每個食物都嘗了嘗,菜的味道很熟悉,他猜—定是桃大娘過來煮的!于是準備去大娘家道謝,沒想到還沒等他開口,大娘就責怪謝端偷偷娶了媳婦還不告訴她,讓謝端帶過來讓她看看。謝端很奇怪,可也沒說什么。第二天他一切如舊,只是比往日提前一個時辰回到家,躡手躡腳趴在窗戶上,朝屋內看去。果然有個姑娘從水甕出來,她身穿青色布裙,十分樸素干凈。她打掃房屋,擦凈灶臺,開始做飯。就在這時,謝端從門背后跳出來,一把抱住田螺姑娘,田螺姑娘被嚇了一跳,她見自己殼不見了,只得留在謝端家里做了謝端的媳婦。
最后,田螺姑娘和謝端平靜幸福的生活了一輩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田螺姑娘讀后感
大家一定都知道“田螺姑娘”這個故事吧!
講了一個漁夫網到一只田螺,就放在魚缸里養了起來,結果,以后每天漁夫回家就有人幫忙做好了飯……自然課上,老師讓我們做一個“生態瓶”養小田螺。由于爸爸沒時間幫我買田螺,我就打算在五一小長假里,去小區的湖里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捉到田螺。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區里的花兒笑開了臉,小蜜蜂正忙忙碌碌地采蜜。我帶著小漁網來到湖邊,漁網中飄動著,一會兒網向這塊石頭,一會又向另一塊石頭“捕”去。可過了好長時間也一無所獲,反倒嚇跑了許多魚兒。
我一連換了好幾個地方,卻仍然一點東西都沒有淘到。我十分失望,可正當想放棄時,忽然想起對岸還有兩處可能有田螺,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的我又充滿了活力,興高采烈地又找了起來。終于,在一個石塊上,一只碩大的田螺出現在我眼前,我高興得不得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只要堅持不懈,萬事都會成功的!太陽公公也夸我有“本事”,笑得更燦了,我高興地捧著“田螺姑娘”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文檔為doc格式。
《田螺姑娘》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田螺姑娘》。里邊記載的都是一個個民間小故事,里邊的每篇故事都很精彩,值得我們去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魯班學藝。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姓魯的.老木匠,一生蓋了兩個堡子:魯家南灣、魯家北灣。他做了一輩子的木匠沒有收過一個徒弟,因為他不滿意自己的技藝。老木匠省吃儉用,他攢了三百兩銀子和三匹快馬,留給自己的兒子長大投師學藝用。
來,老木匠一頓棍子又把魯賓打了出去。老木匠把一生的希望放到了魯班身上,魯班騎著馬也去投師學藝了。
魯班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木匠祖師,他學了三年,技藝非常棒。當他回去時拜見了爹媽,還給人們做了很多好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勤奮刻苦地努力鉆研,才能學業有成。不僅是這篇故事,其它故事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田螺姑娘作文
從前,有個勤勞能干的年輕人,獨自種著幾畝田過活。
有一天,他到田里去耕作,撿回來一個大田螺。他舍不得吃,就養在灶頭旁邊的水缸里。
第二天晚上,年輕人從田里回來,一進門就看見灶上熱氣騰騰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凈凈。他揭開鍋蓋一看,飯菜都做好了。往日,他一上床很快就能睡著,那天卻翻來覆去睡不著了。
天亮了,他覺得或許是鄰居的老太太可憐他,偷偷地幫他的忙,就去找老太太,可老太太說不是她。
第三天,他沒到中午就回家了。推開門,看見一個穿著青衣服,梳著兩條辮子的姑娘正站在灶前替他做飯,發現有人來了,連忙向水缸里翻了個筋斗,就不見了。
年輕人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太太,老太太說是田螺姑娘來幫忙了,等田螺姑娘從殼里出來,再把殼藏起來,她就會做他的媳婦。于是他不去地里干活了,天天等著田螺姑娘,但田螺姑娘沒有出現。沒辦法,他只好又開始勤勤懇懇地干活。
有一天,他又看見了田螺姑娘,就按照老太太說的去做了,最后他們結為了夫妻。
他們非常勤勞,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前有個年輕人,他非常勤勞。有一天,他到田里去耕作,撿回來一個大田螺,他舍不得吃,就養在灶頭旁邊的水缸里。
第二天晚上他回到家一看,屋子收拾得很干凈,飯也做好了,他感到很奇怪。第三天早上,他醒來正準備做飯,可是飯又做好了。吃完飯他想試一下,就什么家務都沒做。傍晚回家一看,家務都做完了。
年輕人以為是隔壁老太太干的,可老太太說不是。于是他想了個主意,早上他去田里干活,沒到中午就回家了,結果看到一個姑娘在做飯,那姑娘見有人來了就跳進水缸不見了。
年輕人把這事告訴了隔壁老太太,老太太聽了,給他出了個主意。于是,他不去田里干活了,躲在門口等那姑娘出來,一直等到晚上,他推門進去,發現什么活兒都沒做,他只好自己做。就這樣,一直等了六天,結果都是如此,他失望極了。
到了第七天,他去干活了。干完活回家一看,飯又做好了,他很高興。就這樣,他每天都很認真工作。
直到有一天,他醒得很早,發現田螺姑娘正在做飯。他悄悄地把田螺殼藏了起來。田螺姑娘發現了,就問他要田螺殼,他不給。他告訴田螺姑娘自己喜歡她,想和她結為夫妻。田螺姑娘一聽,同意了。
從此以后,他們變得更勤勞了,日子也過得很舒服。
田螺姑娘讀后感
今天中午,我們全校師生高高興興地去松江劇場觀看了優秀兒童劇――“田螺姑娘”。
從前,有一個十分勤勞善良的小伙子,名叫阿鵬。有一次,一位老農夫腳扭傷了,阿鵬便幫他包扎,而他的表弟卻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那農夫是小溪國王,他很高興。他對阿鵬說,以后有什么事請找他,自己一定為他辦到。就這樣,國王回到了小溪。小溪里還有一位勤勞善良的田螺姑娘――阿霞。不知怎么的,在一次阿鵬救田螺姑娘后,兩人相愛了。阿鵬請求國王把阿霞嫁給他。經過一番波折,他倆終于生活在一起。
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做人也一樣,只要勤勞善良,最終一定會得到幸福。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阿鵬、“田螺姑娘”,幫助同學,愛護小同學。讓勤勞的贊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唱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