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区_亚洲精品综合_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_欧美综合区_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_久久久亚洲成人

當前位置:首頁>心得體會>最新折線統計圖的優缺點(通用18篇)

最新折線統計圖的優缺點(通用18篇)

時間:2024-01-04 18:40:01 作者:影墨

統計是一種客觀、科學的手段,可以減少主觀偏見對決策的影響。下面是一些統計分析的實例,為您展示了數據的潛在規律和趨勢。

折線統計圖教案

xxx。

1、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學習。

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到什么地方玩?那你們去過科技館嗎?多去參觀科技展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科技館的工作人員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學生參加科技展的人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

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

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1)、中小學生參加科技展的人數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請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最后師再帶領學生小結。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會用到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說一說你見過什么地方用到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起來說。

(三)、鞏固應用。

練習十九第1題。

先觀察折線統計圖,再說一說從中獲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作業。

課本115頁第6題九、板書設計:折線統計圖點數量的多少線數量的增減變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變下降——減少。

折線統計圖教案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教科書第116~118頁上的例1,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三第1題。

1.通過觀察與對比,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做簡單分析。

2.在觀察、對比、交流的過程中,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據變化趨勢方面的作用,培養同學們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折線統計圖作分析。

各類統計圖表,有關非典的統計圖片、投影儀等。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2003年春,我國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在抗擊“非典”期間,人們非常關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數。

2.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表以及條形統計圖。

生1: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實,從統計表上可以直接看出當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數。

師:總結得很好。

生3: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師:統計表能很快了解到具體數據,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病人數量的多與少。

3.揭示課題。

師: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通過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來嗎?其實整理數據還可以用另外一種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板書:折線統計圖,并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折線統計圖)。

生2: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一樣,橫向表示日期,縱向表示人數。

生1:折線統計圖上還有許多的小點,這些小點都用折線連起來。

生2: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們的傾斜程度還不一樣。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不但看到折線統計圖有點,有折線,還看到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們的傾斜程度也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就圍繞折線統計圖中的點、折線上升和下降、折線的傾斜程度討論以下三個問題。(師課件出示)。

(1)從圖中的各個點,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從折線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3)從折線傾斜的程度又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師巡視,指名回答。

生1:圖中的第一個點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后面每個格點上的點,表示的是相應時間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

師:你從哪兒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生1:5月1日的點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的點最低,新增病人的數量就最少。

師:你是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

生2: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折線。折線上升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還在增多,折線下降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在減少。

生3:折線上升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速度快;傾斜程度小,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慢。

生4:還有,折線下降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慢。

師: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時候?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是從5月1日到5月6日。

(抽生回答,全班進行評價。)。

師:正像大家所估計的那樣,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數量越來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協力和正確認識,防治非典,才讓新增病人減少。請大家根據剛才交流的信息,獨立完成書上第117頁(1),(2),(3)題。

(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2.議一議。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生1:折線統計圖很容易看出事情的變化情況。

生2:它還能夠看出一件事情的變化趨勢。

師: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相比,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數量的多與少,而折線統計圖中每條線段的上升或下降趨勢以及它們的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幅度或變化趨勢。特別是在有很多數據的時候,折線統計圖更簡潔。

1.課堂活動第1題。

師:生活中,有許多的現象都有上升與下降的變化情況。比如我們城市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大。(老師邊說邊用手勢比劃)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書中描述的生活現象。

(1)從春天到秋天,梧桐樹上樹葉數量的變化。

(2)一個人從出生到老,牙齒顆數的變化。

……。

教師逐條出示,學生思考后,進行比劃,抽一生邊比劃邊進行解釋。

師: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現象有數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況?把你想到的比劃給同桌看,并解釋給同桌聽。

2.第2題。

(1)出示第2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評價時,說說自己選擇的理由。

(3)結合第3個問題,思考:這些折線統計圖有用嗎?它在生活中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小結:利用折線統計圖,可以幫助銷售經理及時調整進貨,可以讓消費者把握消費的時機。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據交流情況,師生小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練習二十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折線統計圖教案

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折線統計圖的認識,知道了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晰呈現數量的多少,還清晰地表現數量變化的情況,并且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折線統計圖的制圖原理與條形統計圖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不同的是條形統計圖是用直條的長度表示數量的大小,而折線統計圖是用點的位置的高低來表示數量的大小,而且還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成折線,清楚、直觀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繪制統計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小學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滲透統計思想,增強統計意識,學會一定的畫統計圖的方法,培養簡單分析數據或作出判斷的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降低了繪制統計圖的要求。在設計例題教學時,課前先畫好統計圖中的橫軸縱軸的位置數據,讓學生在這幅沒有畫完的統計圖上補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頁的例1,帶有變式的半成品統計圖,讓學生體會到橫軸必須是等間隔的標時刻。掌握統計圖的畫法后,緊接著讓學生試著根據給出的例題自己來確定縱軸的數據,從而來判定所畫出的統計圖是否合理。整堂課不要求學生獨立繪制折線統計圖,而是通過小組討論,團結協作來共同完成。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負擔。

課時1班級四年級。

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7單元書114—116頁。

2.提高學生的制圖能力。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2.讀懂折線統計圖,屆時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感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個學段的學生制圖能力較差,本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合作繪制統計圖,提高制圖的能力。

學生分組合作,動手實踐。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1、出示114頁第4題的病人體溫記錄折線圖。

2、小結:這也是一種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1.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驟。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師小結: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2、請把收集到的折線統計圖拿出來,說說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圖中表示什么內容?

2、展示交流:每個組推薦一份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老師也在生活中去調查收集了許多資料。

1、北京地區近六年來的年降水量統計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請從三組資料中選擇一組,制成折線統計圖。

評一評:在小組內會軒昂評一評看誰制作的折線統計圖最正確、美觀。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線統計圖中,能向別人傳遞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評價。

收集了許多資料,例降水量統計表,旅游人數統計圖。

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這節課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

以學校氣象小組測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氣溫的變化情況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學資源。

教師敘述: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個月平均氣溫變化的情況。他們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你們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通過問題:折線的上升說明什么?折線的下降又說明什么?從而突出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這一特點。

通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p38a級部分內容來加深對折現統計圖的認識,并進一初步做出預測。鞏固練習中嘗試獨立思考交流。此題檢驗學生是否看懂折線統計圖,作出簡單的分析;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思維的能力。

折線統計圖從學生觀測氣溫這個生活情境中來,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線統計圖,會根據折線統計圖上的數據去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并且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和作用。

在觀察、比較中,體會到了折線統計圖的優勢:不僅能清楚地反映數據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表及里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也應是由淺入深。在學生認識了折線統計圖的結構后,教學觀察折線統計圖時,我分了二個層次讓學生思考。第一,讓學生觀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學生能看出圖上所顯示的數據及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讓學生思考根據這些數據組織起來的有聯系的信息。如:氣溫升得最快是幾月到幾月?降得最快呢?這些問題是需要學生根據數據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借助課件演示展示知識的生長過程。一開始出現的統計表,根據統計表又繪成了條形統計圖。(這些前面學生已經學過)然后將條形統計圖進行變魔術,讓一個個的長條隱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橫,后來索性縮成一個小點。最后再將這些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點用線連接起來,就變成了一幅折線統計圖。用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特點這一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學習著重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統計圖,用統計圖解決問題的過程。我通過氣象小組測得的20xx年上海市氣溫情況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但粉筆字寫的不好,需要加強。

折線統計圖教案

復式折線統計圖,教材第126 、127 頁的內容及第129 一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 題。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問:統計圖的兩個軸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學實施

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個。

現在大家自己動手完成教材127頁的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

2 、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 、現在有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咱們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 頁例2 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于平穩。

4 、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 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 一15 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亞運會,我們再去看一看學校的運動會。運動會上有一個項目――1分鐘跳繩子比賽。有兩位同學為了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提前10天進行了訓練,對每天的成績做了記錄,大家看教材第128頁中的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全班討論第四問,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

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李欣是穩步提高,劉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績呈上升趨勢并且比劉云好,而劉云最后四天的成績不如自己前幾天的最好成績。由此可以預測李欣的比賽成績可能會超過劉云。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通過比較發現某地區7~15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緩,增長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個問題是開放式的,讓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高與平均值的比較,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的實際指導意義。

2、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根據甲乙兩地的氣候特點,選擇乙地比較適合樹莓的生長。“五一”黃金周時由甲地去乙地旅游,應準備一些厚一點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

陳明的體重在13~14歲間增長幅度最大,而且他的體重始終都高于標準體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 題。

a牌彩電銷售量逐漸降低,而b牌彩電的銷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過了a牌彩電的銷量,根據這種變化趨勢幫助商場經理做出決策,應加大b牌彩電的進貨量同時降低a牌彩電的進貨量,以保證比較穩定的銷售額。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1)適合用條形統計圖不用研究變化趨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

(2)適合用復式折線統計圖,因為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外出參加旅游的人數就越多。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簡單的實物投影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課件或網頁來輔助教學。可今天這節課,我卻認為用實物投影儀來輔助教學相對于制作課件而言要高效。教學由統計表引入,當說明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時,學生們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線統計圖,這時可以請兩名學生在兩幅單式統計圖中分別中韓兩圖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注意:發給兩位學生的油性筆顏色必須不同)。然后,請學生觀察統計表回答哪一屆亞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少時,學生們發現手拿兩幅圖進行比較很庥煩,順理成章地引出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這時,教師將學生的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重疊在實物投影儀上,新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時,適時追問“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哪條代表中國、哪條代表韓國?誰能想個辦法讓大家一看都明白呢?”從而自然過渡到補充圖例。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統計圖由學生手工制作),又使媒體的使用達到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同時與制作課件相比更省時、高效。

練習二十五第2題的第2小題,問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絕大多數的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還有的學生吵嚷著說“題目出錯了”。原來,他們只會順著1至12的順序找,而不會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學習了五年的數學,而且全班近半數學生在校外參加培優,可思維居然如此僵化,這是應試,也是我教學中沒能將數學與生活實際很好的結合。

折線統計圖教案

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

1、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會根據條形和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的問題。

2、能掌握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能獨立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一、揭題。

二、展開。

1、投影出示p63練習第1題的統計表。

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后問題。

(1)20xx年與1991年相比,哪些行業的人數增加了?哪些行業的人數減少了?

(3)結合這個地區的總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寫理由。

2.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完成下圖(第2題)。

投影出示p63練習四第2題。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請學生說說是畫什么統計圖?

(1)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2)學生交流互評。

(3)教師小結。

三、鞏固。

練習基本練習題。

四、總結。

五、作業。

折線統計圖教案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xx~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

b、匯報

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 推斷發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xx~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

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

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

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折線統計圖教案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數據并制成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于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年到()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年到()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么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里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么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折線統計圖教案

折線統計圖。

教科書第108~109頁以及練習十九第1題。

1、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學習。

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到什么地方玩?那你們去過科技館嗎?多去參觀科技展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科技館的工作人員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學生參加科技展的人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

出示條形統計圖。

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

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1)、中小學生參加科技展的人數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出示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請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最后師再帶領學生小結。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會用到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說一說你見過什么地方用到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起來說。

(三)、鞏固應用

練習十九第1題

先觀察折線統計圖,再說一說從中獲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作業

上升――增加 水平――不變 下降――減少

《折線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75頁,例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解讀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媒體: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統計的知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學過哪些統計圖呢誰來說說這兩種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和特點各是什么以前我們已經學過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繼續學習.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

2,觀察分析.

3,進行比較.

如果比較兩個城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比較,能解決問題嗎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

指出:把這量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新的折線統計圖了.知道它叫做什么嗎(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完整課題.

4,進行觀察.

6,歸納小結.

三,練一練。

1,看圖并在小組中交流問題.

從12歲到幾歲之間女生比男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獨立完成畫圖.

五,課題小結。

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不僅表示數量的多少,還能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而且便于這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折線統計圖教案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于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匯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一、教學的設計: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復習并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后,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制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制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二、素材的選取。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溫統計圖、體溫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

三、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于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文檔為doc格式。

《折線統計圖》

預設目標: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它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可以清楚而直接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xx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二、探究。

(1)學生回憶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

產量(萬只)。

2、5。

2、8。

3、8。

4、5。

3、5。

3

(2)找出制作折線統計圖與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歸納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步驟,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2)在橫向射線上確定表示月份的豎線之間的間隔,畫出與之垂直的豎線;在縱向射線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3)根據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

三、小結。

1、看書回憶,學生小結。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折線統計圖》教案

復式折線統計圖,教材第126、127頁的內容及第129一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題。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x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問:統計圖的兩個軸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學實施。

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個。

現在大家自己動手完成教材127頁的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

2、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現在有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咱們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頁例2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于平穩。

4、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一15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亞運會,我們再去看一看學校的運動會。運動會上有一個項目——1分鐘跳繩子比賽。有兩位同學為了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提前10天進行了訓練,對每天的成績做了記錄,大家看教材第128頁中的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全班討論第四問,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

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李欣是穩步提高,劉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績呈上升趨勢并且比劉云好,而劉云最后四天的成績不如自己前幾天的最好成績。由此可以預測李欣的比賽成績可能會超過劉云。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通過比較發現某地區7~15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緩,增長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個問題是開放式的,讓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高與平均值的比較,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的實際指導意義。

2、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根據甲乙兩地的氣候特點,選擇乙地比較適合樹莓的生長。“五一”黃金周時由甲地去乙地旅游,應準備一些厚一點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

陳明的體重在13~14歲間增長幅度最大,而且他的體重始終都高于標準體重。

4、完成教材第130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a牌彩電銷售量逐漸降低,而b牌彩電的銷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過了a牌彩電的銷量,根據這種變化趨勢幫助商場經理做出決策,應加大b牌彩電的進貨量同時降低a牌彩電的進貨量,以保證比較穩定的銷售額。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1)適合用條形統計圖不用研究變化趨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

(2)適合用復式折線統計圖,因為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外出參加旅游的人數就越多。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簡單的實物投影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課件或網頁來輔助教學。可今天這節課,我卻認為用實物投影儀來輔助教學相對于制作課件而言要高效。教學由統計表引入,當說明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時,學生們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線統計圖,這時可以請兩名學生在兩幅單式統計圖中分別中韓兩圖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注意:發給兩位學生的油性筆顏色必須不同)。然后,請學生觀察統計表回答哪一屆亞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少時,學生們發現手拿兩幅圖進行比較很庥煩,順理成章地引出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這時,教師將學生的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重疊在實物投影儀上,新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時,適時追問“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哪條代表中國、哪條代表韓國?誰能想個辦法讓大家一看都明白呢?”從而自然過渡到補充圖例。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統計圖由學生手工制作),又使媒體的使用達到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同時與制作課件相比更省時、高效。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于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匯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復習并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后,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制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制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溫統計圖、體溫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于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教師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新學案。

《折線統計圖》教案

2.提高學生的制圖能力。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2.讀懂折線統計圖,屆時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感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個學段的學生制圖能力較差,本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合作繪制統計圖,提高制圖的能力。

學生分組合作,動手實踐。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引入。

1、出示114頁第4題的病人體溫記錄折線圖。

2、小結:這也是一種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1.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驟。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師小結: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2、請把收集到的折線統計圖拿出來,說說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圖中表示什么內容?

2、展示交流:每個組推薦一份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小組合作動手制作。

老師也在生活中去調查收集了許多資料。

1、北京地區近六年來的年降水量統計表。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評一評:在小組內會軒昂評一評看誰制作的折線統計圖最正確、美觀。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線統計圖中,能向別人傳遞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評價。

收集了許多資料,例降水量統計表,旅游人數統計圖。

四、小結師總結本課學習情況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折線統計圖》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1)算出平均數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折線統計圖》

1、認識及其特點,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

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

3、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4、體會統計在生活里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簡單分析。

1、讓學生收集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自己的體重情況,并制成統計表;

2、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3、制作本節課課件。

一、復習輔墊。

問:這是一幅什么統計圖?

它用什么表示每個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點?

二、初步認識,引入新課。

1、教師敘述:后來,小明把它改成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例題)。

問:這幅統計圖與剛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這幅統計圖叫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1、師生共同制作圖。

(1)師生共同邊說教師邊用多媒體演示至畫好橫軸、縱軸、網格后的圖。

(3)問:怎樣連線?(突出“順次”,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連線過程。)。

(4)制好后檢查。

問:從這幅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歸納的特點。

請你說出的特點。

問:小明為了表示2000年降水量變化的情況選用哪一幅統計圖比較好?

四、鞏固練習。

1、(1)根據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的體重制成折線統計圖。

(2)畫完后相互交換檢查。

(3)同桌根據自己制成的折線統計圖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

(1)指導學生看圖。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這幅折線統計圖與我們前面見到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實際運用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作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1)學生先獨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說明理由。

(2)指出:這要用到更為復雜的統計,比如市場調查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課后可以開展討論研究,組織關于這方面內容的一次數學課外活動。如果活動開展得好,我將給你加薪——給平時成績加分。

年折線統計圖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征。

2、學會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經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特征進行合理地推測。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折線統計圖與生活的實際聯系。

教學重點。

1、學會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2、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還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

教學難點:

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作出預測。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課堂練習、課外拓展、全課總結五塊資料。我在教學本課時,設計思路是激趣導入、—指導觀察、動手制作、—自主探究、—分析預測、—課堂練習等方法,讓學生經過觀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學習繪制中,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動手繪制,讓學生在繪制過程中先互相學習。然后我在重點講解繪制描點的方法,邊講解邊用手勢指導,并提醒學生必須要注意在點旁標上數據,連線時必須要按順序連。經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在創設情境部分,經過出示主題圖,點明題意,為引入新課做準備。在探索新知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探究,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的本事。經過課堂學生練習,檢驗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經過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并鼓勵學生以后更認真,努力地學習。

(1)描點(標上數據)。

(2)連線(按順序連)。

說課后反思:

1、引導學生顯得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2、學生在讀題、分析時,語言表達方面還很欠缺,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有差別,有的同學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個別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表達的語言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還需要教師提醒與補充。

3、教師在引導、啟發提問的語言上不夠明了,所以學生有時不知怎樣回答,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思考。

4、用語不夠精煉,顯得有點羅嗦,以后要多進行語言訓練。

相關范文推薦
  • 01-04 節約糧食班會教案(匯總24篇)
    教學工作計劃包括整個學期或學年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安排。教學工作計劃中的每個細節都很重要,務必仔細擬定和反復修改。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
  • 01-04 Java實驗報告(精選12篇)
    閱讀范文范本可以使我們更加熟悉各類作文的特點和風格,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總結范文合集,供大家參考,相信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實驗目的:測量聲
  • 01-04 2024年幼兒園舞蹈串詞報幕詞(專業16篇)
    描述是指對某一事物、現象或情景進行客觀的敘述,通過詳細的文字描寫來讓讀者形象地感受到所描述的對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它們涵蓋了不同主題和領域,供大家
  • 01-04 年度縣長述職報告(實用18篇)
    描述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思考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對于提升個人能力和工作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小編精選了一些出色的述職報告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
  • 01-04 文景之治的心得體會(匯總14篇)
    在寫心得體會時,我們可以回顧過去的經歷,總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在這里,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例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和借鑒。
  • 01-04 表演排練心得體會(實用14篇)
    心得體會是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總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的一種文字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發展。心得體會的寫作不僅可以讓我們對過去的經歷進
  • 01-04 合同賠償協議書(實用16篇)
    在商業領域中,合同協議是保障各方權益的基礎,非常必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合同協議范文,以便更好地了解合同協議的結構和內容。丙方:_______。_______
  • 01-04 人才集團工作心得體會及收獲總結(匯總20篇)
    工作心得體會的寫作過程,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和挑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工作心得體會,可以為大家在工作中提供
  • 01-04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課講稿范文(17篇)
    服務月的目的是倡導服務文化,建設服務型團隊,為客戶創造更滿意的體驗。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服務月志愿服務項目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參與。
  • 01-04 強基計劃自我評價(熱門17篇)
    自我評價是對自己進行全方位分析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自我評價不僅僅是對自己進行表揚,更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改進。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视频免费看 | 色视频日本 | 欧美制服丝袜在线 | 日本黄大片免播放视播放器 | 在线成人tv天堂中文字幕 |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99 | 狼人 成人 综合 亚洲 | 一区二区日本视频 | 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 | 两个人在线观看视频www | 久久伊人免费视频 | 久久网页 | 奇米色777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给免丝袜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青草一 | 日本 黄 a| 三级网址在线播放 | 真人女人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91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特黄a级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97纠 | 免费在线观看动漫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 色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高清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www.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午夜 | 韩三级a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三区 |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 青草视频入口 在线观看 | 在线成人tv天堂中文字幕 | 天天操夜夜操狠狠操 | 美女揉奶 | 久久精品看片 | 在线观看香蕉免费啪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