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范本,我們可以了解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特點,豐富自己的寫作經驗。小編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賞和借鑒,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
自相矛盾的故事原文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么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人生課文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夫差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夫差曰:“善哉!”乃罷其兵。
譯文。
夫差決定去攻打楚國,他對左右的`人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夫差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說夫差放棄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說,于是就拿著彈弓,帶著彈丸,一連三天早晨,在王宮后面的花園里走來走去,露水打濕了衣服,也全部在意。夫差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少年說:“園中有棵樹,樹上有一只蟬,它停在高高的樹上不停地歌唱,飲著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著身子靠近蟬,想捕捉它,卻沒想到黃雀就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人在樹下舉著彈弓瞄準自己。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夫差想了想說:“你講得很好!”于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手指課文原文
1.預習課文,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別具體寫(),最后總結寫()。
4.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dd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手指課文原文
1同學們,認識手指嗎?伸出你的手,告訴老師這五根手指分別叫什么?知道它的來歷嗎?(手指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卻很少,這樣的提問目的就是激發大家的興趣)。
2同學們,你了解手指嗎?它們的作用,特點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并不是要考查學生倒底會不會,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對課文內容的關注)。
3同學們,對于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認真地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有意外的發現。豐子愷就是這樣一位作家,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確自學目標,自讀報自悟。
出示閱讀要求(因為是閱讀課文,所以以學生自學為主)。
1反復閱讀,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看看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可在書上空白處寫一寫點評;還有哪些內容你讀不懂或有疑問,做上標記。
學生自學,老師要巡視,初步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交流自學收獲(假設學生可能的收獲,要善于引導學生抓重點,不可離題千里)。
1每根手指的特點和作用。(誰更重要呢?初步認識)。
2作者的語言特點(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指導學生認真體會這樣一來寫的好處,展開聯想——讀著這些話你想到了什么?重點體會)。
3還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歸納整理,突出重點。
1作者對于五根手指的態度是怎樣的?(課文最后一句話,比第一次感受更深)。
2放手影戲片段談體會。(精彩。五根手指協調一致,才這樣精彩。再一次加深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灰雀課文原文
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1、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這一環節,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并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匯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扎實。
……。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文檔為doc格式。
《自相矛盾》課文
陳利偉還轉貼了邊城客對我的批評文章,并加了一個“編者按”。他是這么寫的:
“國際象棋僅僅是游戲嗎?不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嗎?
在某私人博客人,名為‘拍案驚棋’的朋友拋出了‘國際象棋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僅僅是游戲’的驚世駭俗論調,幾乎招致眾口一詞的批駁!其間有許多過激或片面的言論,唯下文還算是客觀公正,故轉貼此文。”
顯然,把國際象棋當游戲,在匿名讀者或陳利偉等人看來,相當于他心目中的“芙蓉姐姐”,正應該遭到“眾口一致的批駁”。我已有許多文字在先,就無須再去批駁陳利偉先生了。陳版主已經自己給了自己一巴掌。請看他給另一篇文章(李嵩:《列寧弈棋》)寫的按語:
“導師就是導師,鐘情國際象棋,但又不沉迷其間。佩服佩服!!!”
那么陳版主加了三個驚嘆號來佩服的導師列寧,是怎么說國際象棋的呢?我們來看看李嵩的原文:
“……然而,列寧始終把象棋當作娛樂和游戲,當作一種業余愛好。有一次,弟弟德米特里向列寧訴苦說:‘中學里開設僵死的拉丁語和希臘語,使人窒息得透不過氣來,還不如用象棋代替這些老古董,既可以訓練和發展的思維能力,又可以娛樂身心。’列寧笑道:‘呶,你這樣一代替,只會越弄越槽!不要忘記,象棋畢竟是娛樂游戲,而不是正業。’”
期望陳版主對他的導師列寧發動一場眾口一詞的批駁。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而且不要廢話連篇哦!
我再舉一個例子:
一個年輕人對大發明家愛迪生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愛迪生聽罷,驚奇地問:"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來放置這種萬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嗎?"。
舉例三:
會場上人聲鼎沸,笑聲轟鳴。主持者振臂高呼:“都不要講話!”懊,他忘掉了自己也在講。
新刷的黑板上醒目地寫著四個大宇:“不準涂畫。”咳,那這四個字又是什么呢?
長城課文原文
思想品德要求: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學習中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重點難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一邊朗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理解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2、請幾位同學說說長城是什么樣的。(可以用書上的詞語)。
3、出示中國地圖,找出長城的東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長城經過哪些地方?
二、介紹長城。
三、仔細看圖,從圖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學生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段,你從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師肯定學生發言。這段是作者從遠處看長城,是從整體上看長城像一條長龍,突出了長城的長,請同學一塊讀讀這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登長城,站在雄偉的長城上看看長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請一位同學做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讀讀這段課文。聽的同學從文中找一個詞來概括長城給你的印象。
2、大家說得真好!下面我們邊看圖邊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小結:本段具體地給我們介紹了長城的結構,從長城的建筑材料,城頂的樣子,城墻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構造和作用,城臺的樣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說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如同實實在在看到了長城,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站在這樣的長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自己讀課文,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說什么?學生討論后發言。
三、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你對“偉大的奇跡”如何理解?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補充相關內容,加深對“偉大奇跡”的理解。
四、出示相關圖片,把感情融入課文朗讀。
五、喜歡哪一段課文?嘗試背誦。
推敲課文原文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
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讓小樹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長,
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
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鳥媽媽再也不用。
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
讓小鳥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
畫一雙好腿,
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他再也不會只坐在屋里。
望著窗外的小樹和小燕,
而是和我們一起。
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馬良的神筆……。
課文《母雞》原文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后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復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于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么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于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于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于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燈光》課文原文
一、詞語美容院。(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回憶()地劃著火柴。
()的圍殲戰()地讀書。
二、精益求精。(根據意思寫詞語)。
1.集中精神,做某一件事。()。
2.形容斗爭十分艱苦,超出尋常。()。
三、閱讀在線。
我要說漢語。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使用的六種正式語言是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漢語和阿拉伯語。在聯合國召開的各級會議上,代表們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種語言發言。但是,你不要認為漢語從一開始就在國際上有那么高的地位,為了讓漢語堂堂正正地進入國際性的重大會議,還發生過一個特別的故事呢。
那時候,聯合國還沒有成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國際性組織是國際聯盟。在國際聯盟的會議上只允許使用英、法兩種語言,漢語是不能使用的。1929年,國際聯盟召開裁軍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團長是著名的外交家蔣作賓先生。蔣作賓到會后,就向大會提出,自己發言時要用漢語。但他的提議遭到了一些國家代表的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無非有兩個:一個是說在國際會議上使用英、法兩種語言是慣例,不能隨便更改;一個是說中國文字太難懂,不宜于推廣。
對此,蔣作賓一一作了義正詞嚴的駁斥。他說,使用英、法兩種語言雖然是慣例,卻是不公平的,因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所使用的語言排除在外了,忽視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國際聯盟還有什么意義呢?至于說到漢語難懂,每個國家都以自己的語言為驕傲,認為自己的語言是最易于在世界通行的。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對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只要你熱愛它,你就會發現它是世界上最優美動聽的語言。
到了中國代表團發言的時候,蔣作賓莊嚴地走上講臺,面對世界各國的代表,他神情坦蕩、不卑不亢地用漢語開始闡述觀點。
他一開口,就震動了所有的代表,他們在下面議論起來。蔣作賓()不為所動,()鎮定自若地發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臺。
散會后,代表們紛紛表示在國際會議上還是第一次聽到漢語,中國人真了不起。很多代表還跑來向蔣作賓祝賀,對他的勇氣表示欽佩。
從那以后,中國人民又作了很大的努力,最終使漢語成為聯合國正式使用的語言。
1.在文中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
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你認為蔣作賓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我能把下面的農諺補充完整。
1.山上多栽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貴如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勤地生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鼠》課文原文
我曾在其它地方談起過這只巴西松鼠,它全身呈深銅綠色,高高翹起的尾巴頂部和腹部呈紅色。也許我這樣描繪它嫌早了點兒,其實我對它并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因為,那時我把它叫做“田松鼠”和麗科特。比我聰明的人恐怕也會全搞錯的。
最初我就覺察到皮蒂的確野性十足,換句話說,它對人一無所知,竟然以為可以無所顧忌。它的身上燃燒著一顆海盜和山大王的靈魂,并在它那站起來才二十二厘米長的身體里隨意地表現出來。
第一天,它就把波斯貓嚇得直打哆嗦,而叭兒狗在它面前簡直就說不出話來。瞧著這個快活、瘋癲的家伙一本正經地坐在椅子靠背上,瞪著那雙羚羊般橢圓形眼睛盯著每一樣東西,有誰會不發抖呢?它一邊嘴里咂咂作響,一邊搖晃它那嵌有一條“滌帶”的可愛的圓耳朵,把榛子殼和它的威風胡亂地撒向我那些驚愕不已的小動物。
第一天,它喝牛奶,在我頭發上蹭干凈雙手,然后摹仿松鴉的叫聲,朝空中蹦跳。它沿著天花板的突飾奔跑,隔一段時間,又趴在一塊路易十六時代的地毯上,把一個戴頭盔的半裸人物的鼻子吃掉。不過,它并不認為我會懲罰它,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頭發,并且把它那冰冷而友善的小鼻子、肉乎乎的舌頭在我耳朵下方摩擦,它那獨特的氣息散發出麝香的芳香。
“它挺可愛的,可是……它對人友好嗎?”我的男女朋友這樣問道。
他們真放肆,竟如此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而他們的問題總是同樣的問題。多么苛刻,而且,對待動物多么卑劣……“有來有往”,可是我們又給了動物什么呢?一點食物,——和一條鎖鏈。
“把它栓起來,它抓了一團毛線!”
一條在皮蒂童年時就箍在它腰周圍的鎖鏈磨損了它的毛皮。它那像羽毛一樣輕盈、像火焰一樣閃耀、翹在空中的尾巴在跳來跳去時發出一種如囚犯戴的鐐銬的聲音。
“抓住它,把它栓起來,它把糖果盒拿走啦!”
它被縛住以后,就把自己手指長長的手、那一天要洗十次、保養得很好的手塞進鋼制腰帶和肋部之間,陷入沉思。當我帶它去鄉下時,我才恍然大悟,直到那時,它一直過的是沉悶的城市生活。它沒有馬上從敞開的籠門走出。它把兩只手緊緊貼在胸前,聚精會神地眺望由花園、草地和大海構成的一望無際的綠色,身體則很有規律地顫動,我只能把這種顫動比做生命垂危的蝴蝶的抖動。它那美麗的、像一顆淚珠般凸起的眼睛里映出一片綠色。
不過,皮蒂已經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很長時間,并不指望有過分的恩賜。我牽住鏈子的另一端,它便隨我一道在草坪上行走。在草坪里,它干凈利落地小便,采摘一粒粒黑色的野果籽。然后,它用前肢抓住一棵盛開著鮮花的女貞樹底部的枝椏,發瘋似地搖動它,咬住它,好像要看一看這樹枝是否是活的。
然而,那時它只有一條稍長的鎖鏈。難道不該警惕野貓、狗、寒夜,尤其是我放養的四只來回盤旋了望的雀鷹嗎?那些自由自在走動的動物漸漸靠近它,有時使它亢奮,有時又惹它發怒。它遇見一條脆蛇蜴,耳朵之間的額頭上便馬上堆起皺紋,豎起了脖子和尾巴的簇毛,血絲也蒙上了暗色水晶般的眼睛。在我起來調解之前,皮蒂已在那里翻了個空心筋斗,像一只好斗的公雞在空中打了個旋,那蠕蠕而動、并不傷人的小蛇已然躺在地上,斷成了兩半截。
對癩蛤蟆,松鼠僅僅表現出相當反常的厭惡。有時它向表皮長滿疙瘩、肥肥的雌性癩蛤蟆伸出了爪子,顯得很友好地搔它那膿包狀的腦袋,但癩蛤蟆卻鼓起了肚子,表示拒絕,皮蒂氣得眼睛都紅了(的確是這樣),發出刺耳的喊殺聲。
它度過了愉快而充實的復活節,它發胖了。除了我敞開給它的榛子、核桃、杏仁外,它還咬了窗簾、鏡框的一角,鑿穿了一個銀匙,整天把一根葡萄枝摟在懷里來回走動,并用嘴唇舔著。它在我兩肩之間輕盈地竄來竄去,朝我的耳朵吹氣,可我討厭他身上那條鏈子發出的聲音和它柔軟光滑的肋部的周圍那一小圈被磨損的皮毛。
五六月間,在巴黎我那小小的園子里開滿了白洋槐花,杜鵑花和葵花。皮蒂被關在籠子里,它把自己可愛的鼻子擠在兩條欄桿之間……我知道,我最終會打開籠子,解開它的鎖鏈,并且我會想念它。
我給皮蒂自由的時候,回想起來正是六月,那時和煦的微風輕輕吹拂,洋槐花和雙瓣櫻桃花宛如一條條潔白的斜線在空中搖曳,而重獲自由的松鼠卻一動不動,它雙手交叉,久久地、聚精會神地坐在窗臺上。它開始做自己的習慣動作——把手塞進腹部與鏈子之間,但是它沒有找到鏈子。它笨拙而輕輕地跳了一下,估量那個原先拴它的鎖鏈的準確長度,然后又嘗試著跳了一下,那一刻,它只是瞅著我。最后,它不安地咳嗽,接著變快速地奔跑起來,然后,消失得沒有一點蹤跡。
那一天,它沒有離開花園。在杜鵑花、洋槐花叢中,在我那低矮的房子的天溝里,重新開始那人間天堂般的生活。一群燕子和麻雀飛來飛去,它們圍著皮蒂,對它歌唱,時而用喙啄它,它便咕唧不休,開始蹦蹦跳跳,鳥兒們看見它這樣,劈劈啪啪地像鼓掌似地舞動翅膀。它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追逐著我那只寶貝貓,并把貓從洋槐樹那兒攆走,它自鳴得意,像洗瓶毛刷那樣蹲在樹上,一臉滿不在乎、睥睨萬物的神態:“現在,輪到誰拉?”
放假了,我們管不了它拉。
皮蒂來到花園里,在三條小徑環抱的幾幢住房附近玩耍。它并沒有失去喜歡社交的性情,甚至還向那里的居民施展自己的社交本領,于是有人前來對我說:“皮蒂在尼古羅街午餐,吃了高腳盤里的合同和一些葡萄干。”
“皮蒂在維塔爾街躺了兩個小時。它坐在鋼琴上,聽小姑娘學唱歌。”
“有人從勒魯太太家來,說要看一看皮蒂有沒有帶回一把鑲銀的玳瑁小梳子,它是從小梳妝臺上拿走的。不過,勒魯太太說,如果找不到,也沒有關系。”
它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來,精力充沛,皮毛光亮,因為獲得自由的緣故,甚至因為感恩的緣故,它顯得神采飛揚,它從來也不會忘記回家,從來也不會忘記向我濫施松鼠式的愛撫和親吻。這重新開始的世界,這一和諧狀態,這野生動物和我們之間的純潔關系,持續了兩三個星期。有一天晚上,皮蒂沒有回來,從此以后的晚上也沒有再回來。我確信,人類的雙手重新箍住了它,箍住了它的毛皮,它那用來滑跳的柔軟的后爪,它那為了伸出腦袋讓人撫摸而貼在兩側的耳朵。
正是由于想起皮蒂,想起那些生活在我們中間感到別扭,因而悲傷地隱居起來的其它野生動物,我才經常體味到“對人的厭惡”。
一面課文原文
我在國外讀書的第一個假日,我決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便出發了。
筏子順流而下,到了傍晚,河面變窄了。為了防止丟失,也為了行動方便,我把國旗從旗桿上抽下來,系在脖子上。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勢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圍一片漆黑,我想大聲呼喊,給自己壯膽鼓勁。沒等喊出口,只覺得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被一塊巨石擋住了,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背包都無影無蹤。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來到一座小鎮,走進一家面包店。
我向老板說明了自己的處境。老板聽懂了我的話,卻把雙手一攤,表示一臉的無奈,說:“我講究平等交易,我給你面包,你能給我什么呢?”
此時我身無分文,只好脫下新買的大衣。老板接過去看了看,聳了聳鼻子,還給了我。突然,老板眼里閃出亮光,他用手指著我脖子上的五星紅旗,驚奇地問:“那是什么?”
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么鮮艷。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訴我可以用這面旗子換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老板轉身拿起一塊面包,見我沒有反應,以為我嫌少,又拿起兩塊面包遞給我。
“可以嗎?交換吧。”老板沖著我打手勢。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房里,身邊站著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見我醒來,沖我豎起大拇指,說:“安心養一養,費用由我來付。”
這時我才發現,在我床頭的花瓶里,有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花叢中插著那面心愛的五星紅旗。
三峽課文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茂,趣味無窮。
差別課文原文
原文: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到一家店鋪工作,并且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以后,叫阿諾德的小伙子幾次提薪,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卻仍拿原來的薪水。布魯諾很不滿意老板對自己的不公正待遇。終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
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里盤算著該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什么的。”
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匯報說:“從早晨到現在,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著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有四十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
結果,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問來了價錢。
“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么做。”
老板讓人叫來了阿諾德,也叫他去集市上看看有賣什么的。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匯報說:“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共有四十袋。”接著,他介紹了土豆的價錢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土豆讓老板看;這個農民一個鐘頭以后還會弄來幾筐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里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么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現在,那個農民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聽完阿諾德的介紹,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了為什么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設計。
教學目標:1、認讀生字詞,理解“青云直上、原地踏步”的原意和比喻義。
2、了解并能夠復述故事,從兩個人的工作態度與精力對比中感受到責任感的重要。
3、在了解感悟“用對比的方式來表現人物的方法”的同時,感悟觀察生活要注意將做相同事情的人的不同表現相比較思考任務不同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基本思路。
一、讀書,認讀課文的生字,
二、、讀書,練習自己講故事;在講故事的基礎上,練習用比較簡單的話來概括兩個人做事的主要表現。
——簡單地說一下,兩個人在完成老板布置的相同人物的時候,各自的表現和結果。
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兩個人的特點的。
1、研讀兩個人的`表現,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兩個人的差異的。
(1)勾畫出兩個人做工作和匯報工作的時候表現的不同點。
(2)重點分析阿諾德做工作與匯報的內容中表現出來的不同點——寫出了思考,寫出了作者對阿諾德贊賞的態度。憑借:匯報的內容的豐富、語氣的連貫有條理、連詞的運用。
(3)從對比中去思考:阿諾德為什么會薪水青云直上。
(4)對比性朗讀,讀出作者對布魯諾的無奈和對阿諾德的贊賞。
2、將開頭的對比與后面的對比相聯系,分析作者這樣對比的用意。
3、歸納:觀察人物,特別是觀察做同類事情的人物,注意將他們進行對比,從而抓住各自做事的特點。
四、拓展練習。
在對方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去觀察兩個“同時在掃地”或“同時在擦玻璃”的同學,看看有沒有什么不同,抓住不同點,寫下來,如果自己有什么思考,也寫下來。
尊嚴課文原文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體會什么是尊嚴,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品質。
1、動畫課件《尊嚴》;2、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他的行為和做法,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聽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窮人》課文原文
他與妻子一樣,出于善良,他還是把鄰居孩子接了回來。為什么呢?是善良,是愛心!這一對夫婦,擁有多么大的愛心啊!人間處處充滿愛。
窮人把孩子接了回來,這件事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一位穿著黑色衣服長者,競然在傾盆大雨之中去捐血,這是為什么?我問他,他對我說,我的.孩子被白血病奪去了生命,現在,我也要為世界獻出一份愛啊!即使我死了,我的血液也會在別人身上流淌。
啊,是愛,是愛心,使窮人夫婦和長者做出如此大的行動。只要人人心中有愛,有愛心,那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幸福世界,就是和諧社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烏塔課文原文
原文。
我是在羅馬認識烏塔的。
那天,我從威尼斯坐了整整8小時夜行列車到羅馬,冒著暑氣趕到市郊的青年旅館,已經筋疲力盡了。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床席夢思,上面躺著一個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這是一間約30平方米的.子,放了8張雙層鐵床。每張床配了一只小柜。里除了這個小姑娘沒有別人。我的床是靠門右邊的上鋪,下鋪胡亂攤著背包、浴巾、睡衣、毛巾等,看來這張鋪就是小姑娘的,可能是怕熱吧,她把床墊搬到地上睡。
我匆匆洗漱完畢,想抓緊時間躺一會兒。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陣“叮鈴鈴”的鬧鐘聲驚醒了我,睡眼朦朧地看看表,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一邊收拾枕邊的小鬧鐘,一邊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問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來:“我也要出去。”“你去哪里?”“梵蒂岡,你呢?”“我已經去過了,今天去市中心。”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告訴我:“羅馬很熱,街小小攤賣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
晚上8點多,我才疲倦地回到旅館。小姑娘已經回來了,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你會說德語嗎?”她聽我能說一些德語,馬上拿糖請我吃,告訴我她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12歲了,這次趁署假游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以后還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臘。喲,這么長的旅程,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說。又說她是乘火車旅行,因為年紀小,可以享受特殊優惠,買一張全歐洲旅行聯票,不到400馬克。
一個12歲的小學生,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自碰見,我決不相信。我問烏塔:
“你一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你嗎?”
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遭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說到這里,她又搬出一摞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一冊,介紹十分詳細。“對照著看,就像教師帶我茵玩。”烏塔說。為了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有關這些國家的籍,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送廣告,假期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都是你自己掙的錢嗎?”我很吃驚。“我掙的只夠一半,爸爸給了另一半,不過我買的禮物都是用自己的錢。”說著,她翻出買給媽媽的皮包、爸爸的煙斗、弟弟的帽子給我看。“你自己沒有禮物嗎?”我逗她。“有,是在米蘭買的,比德國便宜好多呢。”她指指脖子上一根做工精巧的細細的項鏈。然后,她問我,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旅游。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們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茵出去玩,但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不料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也經常茵旅行。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同,媽媽喜歡音樂會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歡博物館,我喜歡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們也茵出去玩,也單獨出去玩,愛他們,為什么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沒有邏輯。”
不愧是德國人,連小孩子都知道“邏輯”這個詞。我只好笑著承認自己的理由不恰當,又告訴她中國很大很大,從北方乘火車到南方要四五天,中國的火車也擠,必須對號入座,有時人還得站著。中國的銀行沒有歐洲這么多,自動取款機很少,所以出門是一件麻煩事,小孩子單獨不能勝任。
烏塔埋頭想了好一陣,但要理解一個遙遠的國家對她來說還太困難。最后她搖搖頭:
“那中國的孩子們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有游樂園,兒童們依然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從電視和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在這里,它的美麗才感動了我。”
第二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她晚上坐火車去波恩。又問我:“我以后想去中國,那要很多很多錢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