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一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幾天我看完《稻草人》,讓我意猶未盡。
《稻草人》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種子》、《祥哥的胡琴》、《月娘娘的親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粒種子》。
它講的是世界上有一粒核桃大的種子,而且是唯一的一粒,國王得到了非常開心,把她當成寶貝似的供養,等待奇跡出現,但失敗了,只好扔掉了。之后被商人、富翁、軍人拿去供養,可都失敗了,最后被農夫拾到了,他收下了它,最后長成了大樹。
每一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律,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就會產生反效應。種子的成長也要適合它的環境和人選。文中的國王、商人、富翁和軍人供養種子的方式,讓我想到了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一樣撫養,這些孩子就像溫室里長大的種子,怎能強大呢?我認為他們也會像文中被有錢人拋棄的種子一樣,很難長大。只有經歷風雨和歲月的磨練,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有本領的人。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生活的常識,學習的態度,做人的道理……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二
《稻草人》是一本童話集,讓我受益匪淺。
童話《含羞草》中的含羞草被用來代替這個不合理的世界而羞愧。
而《稻草人》的童話故事讓我意識到當代窮人受到壓迫,強者在呼號中反抗,弱者只能在痛苦中呻吟。
還有一些童話故事,如《梧桐子》、《芳兒夢》等,從孩子們純真的語調中,詮釋了世界的美。
還有《花園外》、《克宜的經歷》等。顏色很暗淡,快樂的`人的電影破裂了,稻草人隨著世界的希望倒下了。在這些童話故事的開頭,它是多么美麗啊!所以我們必須向葉圣陶的祖父學習。
在這些童話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窮人的黑暗生活,反映了作者對窮人的憐憫。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三
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插在稻田的中央,用來驅趕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讀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說,不能動,和現實生活中似乎也沒有什么很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受傷害的人們。
這個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個年邁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兒子都生病去世,老奶奶因為傷心過度,她落下了動不動就流眼淚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幾年鬧水災,莊稼收成又不好,老奶奶干癟癟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這一年,稻子長得很壯實,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敵——一種灰色的蛾子飛來了。它們在稻葉上安了家,肆無忌憚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們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癟的臉,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運,心里像刀割一樣。稻草人使勁地扇扇子,可是蛾子們還是繼續放卵,然后從容不迫地飛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訴老奶奶,可他不會說話,他好傷心……
河里傳來一陣咳嗽聲,原來河面上停著的小船里躺著一個病重的孩子。他用輕微的聲音叫媽,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響。他的母親是個漁婦,靠捕魚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著要喝茶,但漁船上哪里有茶呀?婦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給他喝。婦人捕到一條鯽魚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腳下。稻草人多想燃燒自己為孩子燒那條鯽魚補補身子,多想拆開自己給孩子一些溫暖。但他只能一動不動地呆著,他傷心極了……
突然,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婦女的哭聲驚醒了。原來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錢財全賭光了,最后想把她給賣了。她走投無路,想到了投河自盡。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輕生,可是看著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著漸漸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卻什么也做不了。他傷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幫助身邊的人們!為了驅趕破壞稻谷的灰蛾,他使勁拍著自己的身子想告訴老奶奶,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變成被子給孩子溫暖,為了阻止婦女跳河,他流盡了眼淚。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為他怕辛苦,而是因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樣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處處、時時為別人著想!假如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這樣,為別人多著想一點,多獻出自己的一點愛,那么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像那首歌唱的那樣: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春天!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四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暑假的時候,我在家里看完了《稻草人》一書。合上書本,我覺得意猶未盡。
《稻草人》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種子”、“祥哥的胡琴”、“將來做什么”等真令人沉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一粒種子”了。
“一粒種子”講的是種子的故事,這是一顆核桃大的種子,而且是的一顆種子。國王得到了它,非常開心,把它當成寶貝似的供養。國王十分期待奇跡的出現,然而久久沒有等到,只好不耐煩地把種子扔掉了。一個富翁得到了它,非常驕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也沒有創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跡,萬般無奈地把種子拋到別的地方。兜兜轉轉,商人得到過它,軍人拿到過它。最后,被拋棄的種子被一位年輕的農夫輕輕地拿了起來。農夫種下種子,讓它自然成長。終于,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大樹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律。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就會產生反效果。種子的成長也需要適合它的環境和適合它的耕種者,文中的的國王、富翁、商人就因為沒有懂得這種規律,所以沒有把種子養大,也沒有收獲生長奇跡。而農夫知道種子的成長規律,最后,他見證了種子的生長奇跡。
同樣道理,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也要做符合規律的事情。抓住了學習規律,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學完一篇課文時,過幾天,再對這篇課文進行適當地復習,發現這樣記得更牢了。這就符合了記憶的規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稻草人》,感謝你。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五
今日我讀了《稻草人》的故事后很受感動,這個故事講了稻草人十分負職責,他的主人把他插在田地中間看守田地,他愛他的主人,有一天稻草人看見主人的稻子上有好多蟲子,一大片濃綠的稻田全都不見了,只剩下光桿了他控制不住哭了。
第二個故事講前面有一條河,一個漁婦和一個生病的孩子沒有粥吃沒有水喝,漁婦為了明天有粥吃,不能多照顧孩子,稻草人恨不得自我給孩子溫暖,給漁婦煮粥吃,如果他能走,他必須立刻照著他的心愿做,可是他連半步都不能動,他沒有法子越想越悲痛,哭得更痛心了!
第三個和第四個故事講的是漁婦打上一條鯉魚,鯉魚哀求稻草人救救它,可他連半步都不能動,救不了鯉魚,鯉魚誤解了他,稻草人心里很悲痛。
夜更暗了,稻草人十分悲痛,因為又一件悲痛的事情讓他遇見了,有一個女人想尋死,他著急想救她,可是他辦不到,他恨自我連半步也走不動,他默默地祈禱:天啊!快亮吧農夫們快點起來吧!他的心碎了。
稻草人反映的是一個黑暗的封建社會,一個應對著舊債剛去,新災又來的老太太,準備自殺的女人,有多病孩子的漁婦。這三個人的命運代表了黑暗社會下的三種人。
稻草人雖然沒有做到這些事情,但他有恒心,他的堅強是十分偉大的,他值得我們學習,這種精神永遠倒不下!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六
“稻草人”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寫的童話故事。葉圣陶生于一八 九四年,死于一九八八年,是我國現代童話的創始人。魯迅曾于一九三五年在“表·譯者的話”里指出:“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我創作的路的。”
有一篇文章是這樣的“稻草人”的主人—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十分可憐,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老太太僅有一個兒子,沒想到兒子緊之后得了白喉,也死了。她當時昏了過去,之后就落了個心痛的毛病,常常犯。家中僅有她一人。這時,稻草人看到一只小蛾子落到了稻葉上,他立刻認出了那是稻子的天敵,他努力的揮動扇子,但沒有風,最終沒將小蛾趕走。小蛾最終走了,但稻葉上留下了小蛾的子。老太太去看稻子,她老眼昏花沒有看見,稻草人十分著急,但老太太她并不明白已經留下了禍根。幾天后,蛾子的幼蟲將一大片稻子啃地光剩桿了,稻草人難過得哭了。稻草人雖然沒有趕走蛾子,可是它的這種盡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夜晚,稻草人又遇見了一對母子在一條小船上,母親為了明天給兒子煮粥喝,就不顧一切的去釣魚,孩子口渴得厲害,一向在咳嗽。母親舀了一碗水給孩子喝了下去,剛喝完,孩子又咳嗽起來,并且更厲害了。母親最終打上來一條魚,把魚丟到木桶里,正好放到稻草人旁邊。這是,稻草人更悲痛了他可憐那一對母子,稻草人很想幫忙他們,可是自我動也動不了。我看得出,稻草人有一種樂于助人的精神。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葉圣陶先生其實很想幫忙那些無助的人,只是自我無能為力。
2023年稻草人讀后感三年級優質篇七
鄉村的田野間,除了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還有一位特殊的“衛士”。初見時,我并不知道他就是老家小伙伴口中的稻草人,我曾一度認為“稻草人”就是農民伯伯披上稻草做的衣服。直到這個暑假,我有幸讀了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著的《稻草人》,才知道“稻草人”真正的含義。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為稻草人的無力而難過,也愈發擔心生活中那些“稻草人”。
生長在田野間的孩子大多見過稻草人,它們一般是用稻草做的,被插在田間地頭,用來驅趕麻雀,保護莊稼。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既不能走,不能說,也不能動,和現實生活中的稻草人似乎沒有什么區別,似乎又有些不同。
在一個普通的夏日,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在一動不動間體會到了不尋常的心酸。?一位失去了所有親人的老奶奶,在田地里種稻子時,飛來了一只小灰蛾,稻草人想幫老奶奶趕走它,但是自己卻動也不能動,他恨不得倒下去,把小灰蛾壓死,可惜他也辦不到,他想用手中的扇子提醒老奶奶,可是老奶奶還是走遠了……有一位漁婦的孩子病得很重,稻草人恨不得變成被子去為那個孩子送去一點溫暖,可是他動也不能動,他只能默默地旁觀著。第二天,稻草人倒下了,不是他怕辛苦,而是他的心碎了,他覺得自己幫不了任何人。我好可憐稻草人,他有著善良的心腸,他想去幫老奶奶,也想幫助生病的小男孩,但可惜稻草人只留下了永久的沉默。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稻草人”呢?在他人遇到困難時,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力量太過弱小,而選擇沉默以對,一動不動。在他人責怪我們冷漠時,我們自己也會因無法幫助他人而感到內疚,自責,甚至懷疑自我。但是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力量有大小,溫暖無界限。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在他人需要時,我們小小的力量也能給他人帶來大大的感動。無論何時,我們都應努力成為能“行動”的稻草人,勇敢地邁出那一小步,貢獻自己那微弱的力量,為他人,為這美好世界,增添份與眾不同的美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