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jīng)驗。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jīng)歷的事件、經(jīng)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問政時刻心得體會篇一
本以為《決勝時刻》是激昂的,澎湃的,跌宕的,但看完電影后,發(fā)現(xiàn)它是溫和的,像一個長者將那段歷史娓娓道來。
我想給我這種“溫和”印象的,是一眾老戲骨們不劍拔弩張卻字字鏗鏘的表演,看高手過招極為爽,表面風平浪靜,內則暗潮洶涌,有好幾場戲都可以看到在平淡語氣的臺詞和面帶微笑的表情中,戲骨們眼睛里卻閃爍著晶瑩的淚花。不刻意為之,不情緒烘托,一滴淚悄無聲息的滑出眼眶,絕。此處要說,戲份不少的青年演員黃景瑜,表演中規(guī)中矩,但是在一眾老戲骨面前,還是顯得氣場弱了些。
令人最驚喜的是唐國強老師塑造的更為立體豐富的毛澤東。以往印象中毛主席是軍事奇才偉大領袖高高在上,而在這部片中,我們看到了更接地氣兒的一面,除了在戰(zhàn)場決策中的霸氣側漏,他會和女兒斗嘴,也會孩子氣的小跑兩步悄悄躲在樹后面抓麻雀,也會明明自己想看戲卻耍個小心機說是想完成別人的心愿,更會一臉八卦的關心年輕同志的戀愛狀況。
除了戲骨們舒服的表演,還有背景音樂也極為溫和。除了戰(zhàn)爭極為激烈的場景外,片中的大部分bgm都是舒緩的,平和的,讓人安安靜靜的回顧這段歷史。
娓娓道來并不是毫無波瀾。國共兩黨的節(jié)奏其實是不同的。共產(chǎn)黨這邊在認真搞事業(yè):和談,渡江戰(zhàn)役,準備開國大典的同時,也在舒坦的過著小日子,管他英艦入侵還是國民黨的暗殺,都從容應對,大家伙兒該回鄉(xiāng)探親的探親,該進城聽戲的聽戲,該談戀愛的談戀愛,事業(yè)生活兩手抓,誰都不耽誤。而國民黨這邊又是暗殺毛澤東,又是寄希望于英軍的支援,顯得尤為緊張。同時,在整體“淡定”的節(jié)奏下,兩黨的處事方法和態(tài)度也默默體現(xiàn)出了不同。共產(chǎn)黨尊師重教,對老一輩學者極為尊重,國民黨則忙著處罰一眾功臣;共產(chǎn)黨關心土改后的農(nóng)村生活,城里小商販的收入情況,未成年的小士兵不許參加戰(zhàn)爭,片中具有悲情色彩的16歲少年田二橋,是在求了毛澤東開口后才得意參加渡江戰(zhàn)役,而國民黨這邊14,15歲的新兵卻占了2/5。種種不動聲色的細節(jié)設置,已然為勝利方埋下了伏筆。
片中兩場戰(zhàn)爭戲也極為宏大激烈,但也都點到為止,不過私以為也有些槽點。比如在三次警告入侵軍艦后,既然最終決定開跑,為何第一炮打向了軍艦的左右15米處,給了他們反擊的機會從而造成解放軍的更大損失?是為了突出先禮后兵?渡江戰(zhàn)役雙方炮火攻擊后,解放軍穿越火線身后也著了火還毅然向國民黨奔去近身廝殺,以及注定be的田二橋插上勝利紅旗那一刻的犧牲,雖是悲壯卻也有些許夸張和刻意。
最后,彩色修復的開國大典影像,讓人激動振奮,讓人感嘆科技的發(fā)展,我國的雄起。整個觀影過程都很安靜,但直到片尾字幕結束,片尾音樂停止,觀眾才在一片掌聲中起身離開,我想這就是觀眾對于這部影片的尊重吧。
回頭想想,我們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大風大浪,如今在世界強國行列中有了姓名,回首過往自然是云淡風輕娓娓道來,我們銘記歷史,那些得與失,傷或痛,苦和甜都沁入血液,深入骨髓,成為吾輩身體中的一部分,激勵著我們穩(wěn)步向前,自強不息。
此生有幸入華夏,來世還做種花家。
問政時刻心得體會篇二
作為一名公民,對政府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必須關注并提出建議。問政時刻作為政府回應百姓意見的有效途徑,給了我們一個參與政治和公共事務的機會。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參與體驗,我發(fā)現(xiàn)問政時刻要想取得實效,需要遵循以下五個方面。
一、 科學準備
在參與問政時刻之前,我們必須進行充分的資料準備和數(shù)據(jù)收集。對于所關注的問題,要進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以確保提問題的準確性和明確性。同時,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要求,并設定一個合理的時間期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并更好地指導政府部門尋找解決方案。
二、 適時提問
問政時刻是向政府部門提出問題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準確地把握時機和場合。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和適當?shù)钠脚_上提問,可以增加得到回應的概率。而且,在提問的同時,必須以一種恰當?shù)姆绞奖磉_我們對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三、 詳細陳述
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盡量詳細地陳述問題的背景和原因。說明問題對社會的影響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借此使政府部門更加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更有動力去尋找解決方案。同時,還需要詳細說明相關的信息,并提供與自己經(jīng)歷相似的其他公民或組織的案例與經(jīng)驗。
四、 積極跟進
問政時刻只是開始,跟進是持續(xù)提高問題解決率的關鍵。我們應該積極聯(lián)系、跟進問題的解決進度,并及時反饋問題的新情況和相關進展狀態(tài)。一方面,政府部門會有更多關注和壓力,有效解決問題的機會更大。另一方面,我們的跟進也可以督促政府部門更加注重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
五、 態(tài)度順暢
在所有的交流和溝通中,態(tài)度是至關重要的。在問政時刻中,必須以一種積極、理性和建設性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即使遇到棘手的問題,也不能過度激動或不理智。應該認真聽取政府部門的建議和回復,并也要提供合理的反饋和意見。這對于改進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互動和信任非常重要。
問政時刻為公民參與政治和公共事務提供了方便和實用的工具。我們可以通過問政時刻推動政府工作的改進,增強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的社會效益。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運用這一平臺,與政府部門保持聯(lián)系和互動,共同為完善社會治理形成合力,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問政時刻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一名公民,在社會中享有種種權利,其中之一就是能夠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而“問政時刻”則是一個便民利民的平臺,讓公民能夠直接、便捷地向政府提出問題和反映情況。如今,“問政時刻”已經(jīng)成為了公眾參與政治生活、促進行政服務優(yōu)化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我的個人經(jīng)驗入手,分享一些“問政時刻”中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積極參與,有益于解決問題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公民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有必要嘗試積極地參與“問政時刻”,向政府提出我們關心的問題、反映身邊的情況。只要我們愿意、去主動地表達自己,那么政府肯定會回應我們的,這樣也可以很好地解決一些問題。我曾在問政時刻上反映過一個道路施工導致噪音大的情況,經(jīng)過政府的處理,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第三段:文明用語,有助于引起重視
在“問政時刻”中,我們的態(tài)度和用語是至關重要的。嚴肅的語氣和文明的言辭,有助于引起政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重視和關注。反之,如果我們用了不文明的言辭或采用過激的語氣,可能會讓工作人員產(chǎn)生反感,從而導致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因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冷靜,并用文明、客觀的語言來反映問題,讓政府更加認真地對待。
第四段:多角度思考,有助于問題解決
我們在反映問題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從多個角度去思考,這會有助于解決問題。例如,在反映交通問題時,我們不僅可以闡述道路狀況和車流量等自身經(jīng)驗,還可以聯(lián)系外部因素,比如熱門旅游景點、車站、醫(yī)院等周邊設施的影響,這有可能讓政府對于問題的解決更為全面,抓住問題的根本。
第五段:持續(xù)關注,有助于公共利益
一個問題得到解決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把它忘掉。作為公民,我們要持續(xù)關注問題的進展和解決效果。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可以通過追加提問的方式,讓問題再次浮出水面。如果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妥善解決,我們可以在問政時刻上給予政府幫助和支持的反饋,這也有助于我們促進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
結語:
總之,問政時刻是一個為公民提供便利的平臺,我們要善于利用它,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為實現(xiàn)公共利益助力,也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和發(fā)展環(huán)境。
問政時刻心得體會篇四
問政時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關系到政府職能與民生福祉的較真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與傳遞反映社會上各種熱點問題的聲音,不斷改善社會環(huán)境。在經(jīng)歷一年時間的問政時刻后,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問政解決實際問題
問政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渠道,問政時刻使得群眾得以公開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通過權威機構的答復,解決具體問題。在實踐中,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通過問政得到解決,如血案背后的交通安全問題、夜間交通事故高發(fā)問題等等,或直接解決問題,提振民心,或促進問題的解決,使得問題不再復發(fā),并為社會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指引。
第三段:問政教育群眾意識
問政時刻不僅是發(fā)聲的機會,更是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與參與度,提升了社會監(jiān)督的力度。通過問政,廣泛傳遞合法的言論,宣傳法規(guī),引導民眾學會遵守規(guī)定,培養(yǎng)群眾良好風氣,例如酒后駕車、不安全飲用飲料等不良行為,在問政的教育引導下,有了一定改善。
第四段:問政視野開闊民眾視野
問政視野不僅涵蓋了國家層面的熱點前沿問題,也關注了社會中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生活細節(jié)問題,并將它們展現(xiàn)出來。每個人可以通過問政時刻了解別人的不同聲音和意見,有助于消除人們的偏見,加深了解,也便于理解、包容和分享其他人的觀點。
第五段:總結
問政時刻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平臺,社會發(fā)展的推進和民生改善都需要問政的參與和助力。我們不僅需要使用它來了解社會與政府,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和不良行為。應該積極發(fā)聲,表達自己的聲音,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加平等、和諧、健康、美好的環(huán)境。
問政時刻心得體會篇五
說在最前面,我沒文化沒歷史修養(yǎng),如果電影海報和宣傳上寫,如果不熟悉那段電影,你沒資格看,那我就為我的言論道歉!
正文:
如果不是為了最后的彩色開國大典,我可能坐不到一個小時。
我不止一次覺得導演黑我兔,觀影途中經(jīng)常產(chǎn)生“這樣真的可以嗎”的疑惑,要表現(xiàn)主席的親民,應該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潤物細無聲,而不能給人一種“我要讓你看看我有多親民”的感覺啊,電影里不知道是i演員的問題還是導演的問題,很無語啊這個感覺。
一般的爛片看了也不至于這么生氣,我也根本不會去看,這個電影宣傳我真的,不至于請水軍,那我只能理解為很多人帶著任務去安利了。然后我就抱著期待去看了啊,還約了小伙伴一起,結果一邊看一邊覺得,這到底是什么啊!!!!!
和鵝組里的一個樓主留言的,結果越說越生氣,主旋律這么做,除了敷衍領導,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義,要真正讓大家愛看,基本的講完一個故事都沒做到。想要科普歷史,加深大家的記憶,也沒做到啊。小時候看的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不是這樣的啊,就算是之前的建黨偉業(yè)建軍大業(yè)也不是這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