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獅子王進行曲教案反思篇一
韻律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集體音樂活動,但韻律活動動作多、難度大,幼兒較難掌握。我給孩子們執教的活動《獅王進行曲》該課的設計主要通過(聽聽——說說——玩玩——演演幾個環節)緊緊圍繞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讓幼兒感受、熟悉、理解、表現音樂。針對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嘗試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讓幼兒對音樂的內容和結構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據音樂設計了一份圖譜,讓幼兒聽音樂,看圖譜,做身勢,讓幼兒在動動玩玩中感受、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本此活動的目標我定位在:
1是感受音樂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用富有個性的動作表現作品的故事情節、角色和音樂變化。
2是能隨音樂合拍地表演,體驗神氣、高興、害怕三種情緒,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
由于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驅動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展,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
活動后,我進行了反思,覺得在活動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3)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該方法是否也適合小班、中班的幼兒?
獅子王進行曲教案反思篇二
同伴進行曲是一節欣賞課,它是銅管木管與打擊樂器演奏的管樂曲。因為是復三段體結構,所以在第一部分就有兩個對位的主旋律,再加上第二部分旋律,一共有三個主題旋律。由于這首樂曲很長,如果一開始就整體初聽教學時間不夠,而且學生也不耐煩聽。所以我先讓學生了解三個主題旋律。
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第一個主題旋律。提問:這部分旋律帶給你怎么樣的心情。大多數同學都會說歡快的、神氣的。我就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心情隨著音樂神氣走一走,讓他們初步感受音樂的節奏。接下來我讓學生一起聽音樂畫圖形譜,畫完后繼續引導學生明確為何用大大小小的圓球和曲線表示,這樣圖譜才有了意義。
下面的二、三主題,首先第二主題和之前有明顯的區別,引導她們指出和第一主題有哪些不同的感覺,引導比較第二主題旋律都在高音區,能聽出音樂中隱約的第一主題音樂相伴而行。然后再次看圖譜,能自己看懂圖譜表現的音樂意思。這樣效果就達到了。
最后一部分主題旋律和第一部分比較,有相同的感覺,引導學生指出相同點。
最后完整聆聽,并可以進行列隊表演。可以要求男女同學合作表演,達到合作的效果。
最后拓展一下介紹作曲家,了解樂曲創作的背景。這一部分可能可以放在前面,而且沒有進行太多的情感滲透,這是設計中的缺陷,希望以后可以改進。
總的來說整節課還算順利,學生也基本了解了每一部分的旋律進行。紀律方面還是不夠好。
獅子王進行曲教案反思篇三
這里的感受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一次次重復,而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輔佐學生主動進行音樂表象的積累。在聽賞“獅吼”的環節中,我開門見山地讓學生模仿獅吼,結合自身的體驗來談聲音的變化。在短短的5-7分鐘的時間里,通過反復模仿、聆聽與分析,使“獅吼”的旋律在學生們的頭腦中一次又一次地鞏固。學生最終達到聆聽音樂準確用動作表現“獅吼”的轉型。
在不斷的螺旋形、上升態勢的積累中,學生思維正協調、穩步的發展著,同時對于分析作品結構、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品內涵等各項藝術鑒賞能力也在隨之增強。
(二)音樂聽覺思維的提升以滲透為鋪路石
如果說感受維系著音樂思維的協調發展,那么滲透就是思維可持續全面發展的鋪路石。所謂“滲透”就是指——先前學習的知識、經驗對以后學習或工作埋下伏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曲式是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單三部曲式意識。然而這個概念將在今后的學習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用滲透能讓學生如水到渠成般順理成章地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牢記音樂主題后,我開始引導學生關注音色變化,推理出前后兩個相似的樂段使用了兩類不同的樂器來主奏。直至最后,學生能很快地反映出來樂器的演奏姿勢,以形成音樂的曲式結構。這就是滲透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看似簡單的一個個小的滲透,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地去做。學生就不僅僅會分析音在高低、強弱、快慢上的變化,還能依據這些變化來感受音樂形象的變化。讓音樂課堂呈現出“建構”的美!
(三)音樂聽覺思維的拓展以遷移為突破口
遷移是思維可持續發展的持續力。本課,我設計的拓展環節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多聽一首樂曲。它是本節課教師檢驗學生是否理解音樂要素為音樂形象描繪的拓展,即利用原有對音樂要素知識的理解與表現,做適當的轉化,以實現對一部新作品的理解過程。
總體說來,音樂教學是培養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形象思維過程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在教學時要將激發學生情感的環節納入到教學內容及教學全過程中。通過設計本節課教學,我深刻體會到課改必須是邊研究邊教學,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在逐漸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同時提高自身在課程實施中執行能力!
獅子王進行曲教案反思篇四
1、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2、通過以故事、出示圖片的方式,了解作品的結構、形象和內容。
3、感受音樂情緒,能用動作、表情、嗓音等表現音樂。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的準備:組織幼兒觀看獅子王的圖片及碟片。
(二)材料的準備:圖譜,錄音,獅王、兔子、猴子、狐貍等動物頭飾若干個。
1、在歡樂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今天我們去森林玩游戲,高興嗎?
2、調動幼兒生涯經驗,激發興趣。
瞧,我是誰呀?你們喜歡獅子大王嗎?它是什么樣子的?一起學學它的聲音和走路的樣子。
4、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今天老師跟你們講一個關于獅子大王的故事。
6、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分角色表演。
你喜歡哪個動物就請帶上它的頭飾,(由幼兒自愿擔任角色)邊聽音樂邊玩游戲,教師參與領導。當聽到獅子王出來的音樂就學它走路;當聽到獅子王吼叫的音樂你們就學學它的動作和聲音;當聽到動物們出來的音樂你們就和獅子王一起跳舞;最后獅子王餓了,就把狐貍吃到肚子里。
7、幼兒之間互換角色表演。
8、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高興,回家休息一會吧。
附:森林里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只聽見風在不停的地刮、樹在不停地搖。一群動物士兵出來站崗了。突然,遠處傳來嗵、嗵、嗵的腳步聲,這是誰呀?原來是獅子大王來了。它踏著重重的腳步向前走著,走啊,走啊,繞過了四片樹林,森林怎么沒有一個動物。獅子大王很賭氣,“啊嗚”一聲吼叫起來。它停下來又看看,周圍還是沒有動靜。獅子大王更氣了,一連叫了四聲,并且一聲比一聲大。它的叫聲終于被小動物們聽到了,小白兔來了、小花貓來了、許許多多的小動物都來了。狐貍聽說動物們來了,它也趕來了。為了讓獅子大王高興它們一起跳舞玩游戲,森林一下變得熱鬧起來。這時獅子大王餓了,它張開大嘴把狡詐的狐貍一口吃掉了。
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驅動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展,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動中有幾個問題:
1、對于音樂的欣賞時間不夠,孩子對于音樂沒很好的感受、理解便開始表演。
為了便利,全班幼兒圍坐成圓形,一開始我以幼兒喜歡的故事入手,讓幼兒邊聽故事邊創編獅王的模樣、動物的不同心情(懼怕、高興),幼兒能結合自身生涯創編出兇悍、強健、可怕的獅王樣和發抖、躲藏、快跑、喊救命等懼怕樣子以及蹦蹦跳跳、歡欣鼓舞等高興狀,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接下去的欣賞部分,我利用圖形譜輔助幼兒了解音樂的構造和內容,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積極匹配音樂與故事情節,并自覺地配上相應的肢體動作,可以說《獅王》音樂引起了幼兒興趣,幼兒表演音樂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幼兒的情緒較興奮,不少幼兒爭做小指揮、扮演獅王與小動物。而創編環節又是較活潑的,幼兒始終處于興奮狀況,我的語言顯得很蒼白了,只能提高聲音穩固幼兒的情緒后才干繼續下邊環節,而且之前對于音樂的欣賞與感受不夠,所以創編的效果不夠好,獅王兇悍、可怕的形象表現得不夠到位;在角色表演的時候,我十分強調隨音樂表演,幼兒基本能聽音樂進行自身扮演的角色表演,也有一些調皮鬼有點仁攀來瘋,興奮得把持不住情緒,我“盯住”后才慢慢注意跟上音樂,但角色的個性不分明,還是女孩子的表演較自主,能注意表演扮演的角色如小鳥、小兔、小猴、青蛙等,全部活動幼兒的情緒較活潑,教學效果受點影響。所以我感到第二教時活動開始對音樂的欣賞和感受一定要到位,并且能有安靜一點的環節會更好,有助于平息幼兒興奮的情緒。
獅子王進行曲教案反思篇五
1、探索用表演動作、表情、打擊樂器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
1、課前請幼兒查找有關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
2、多媒體課件。
3、三種打擊樂器(腰鼓、木魚、鈴鼓)。
一、播放幻燈片,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師:在神秘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的奇妙樹,它們都在那忙來忙去,忙著搬家了。它們為什么要搬家呢?是森林里面誰要來了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完整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一起整體感知音樂。
討論:
1、剛才的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有力、害怕、恐怖)
三、分段播放音樂
1。播放樂段一,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扮演奇妙樹。
(1)幼兒隨音樂扮演奇妙樹。
(2)師幼一起討論獅子大王的動作并表演。
師:這個時候,森林之王獅子真的來了,它今天要穿過森林。獅子是怎樣走過森林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獅子怎樣走的。(師幼一起學獅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獅子來到森林,它要讓其他小動物都知道大王來了,它會做什么呢?(幼兒討論:吼、叫)
獅子是怎樣吼的呢?請小朋友來學一學。
森林里的奇妙樹聽見了獅子的吼叫聲會怎么樣?(幼兒討論:不動、害怕)
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聽聽什么音樂是獅子走來了,什么音樂是獅子在吼,什么音樂又是奇妙樹在害怕。
2、幼兒欣賞樂段二,感受獅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樹害怕。師:剛剛你們覺得是大獅子來了還是小獅子來了?(大獅子)
大獅子走起路來是怎么樣的?(沉重、有力、慢)
3、再次播放樂段二,幼兒隨音樂節奏表演。請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
師:(1)獅子大王突然停了下來,坐在了奇妙樹的旁邊,奇妙樹害怕極了,獅子大王它要等它的伙伴嗎,小朋友猜猜它的伙伴會是誰?(小獅子)
(2)對了,它是在等小獅子。大獅子和小獅子約好了要一起穿過森林的,但小獅子的腳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較小,它要跟上大獅子就必須要走快一點。我們來學學小獅子走路。小獅子追上了大獅子,它們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來,他們在想,今天的森林有點特別,這些樹和平常不一樣。它們就轉過身對著森林,猜猜它們要做什么?(吼)對,它們要吼,但是聲音要比平時大很多。讓我們來試一試它們大吼一聲。
4、播放樂段三,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表演小獅子和大獅子。
四、完整播放樂曲,幼兒分角色表演,師強調每個角色的特點。
五、出示音樂圖譜。
師引導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
2、隨音樂播放ppt音樂圖譜,檢驗剛剛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的正確與否。
六、出示打擊樂器,引導幼兒討論為樂曲編配打擊樂器,并聽音樂看圖譜為樂曲伴奏。
活動延伸:將打擊樂器投入到表演區,幼兒可繼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