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区_亚洲精品综合_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_欧美综合区_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_久久久亚洲成人

當前位置:首頁>學生評語>2023年出師表教案一等獎(通用9篇)

2023年出師表教案一等獎(通用9篇)

時間:2023-10-03 18:28:54 作者:碧墨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一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重點)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難點)

1 什么叫“表”?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

2 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寫《出師表》的?(簡介寫作背景)

3.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 恢弘 陟罰臧否 裨 以遺陛下 補闕 駑鈍

猥自枉屈 以彰其咎 咨諏

4.誦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

1.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下面重點的句子: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

(4)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3

2. 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議? 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

3.結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為什么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

4、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4.. 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至少三個),并解釋其現在的意思。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1) 誠宜開張圣聽 古義: 今義:

(2)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古義: 今義: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 今義:

(4) 由是感激 古義: 今義:

2理解性填空

(1)《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

(2) 表現作者無意于功名利祿的句子是

(3) 表現作者臨危受命的句子是

(4) 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目標是

(5)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6)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7)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一致。

(9)《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11)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

(12)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

(14)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

(1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

(16) 1、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

(19)、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3.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請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用短語寫出他所指揮的兩個戰例。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二

1.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2.熟讀、背誦全文。

三課時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閱讀指導”的內容,了解本文寫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2.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

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

3.一人簡介諸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秋:關鍵時刻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3.思考問題:

(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復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兩條建議

(2)學生試著自己背

(3)抽優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b.預習翻譯3-7段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3.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

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由學生分別讀第3第4段后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3.復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業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說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設情境,進入新課。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后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后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采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布置作業

1.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2.熟練背誦全文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三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1、理解課文,掌握重點詞句。

2、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1.作家作品簡介:本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是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輕時躬耕隴畝,隱居隆中,刻苦攻讀史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為其真情所動,出山輔助劉備,聯吳抗曹,敗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后,他受遺詔輔助后主劉禪。

2.關于“表”。

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王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諸葛亮這篇表文寫于蜀漢建興(后主劉禪年號)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當時蜀漢已從猇亭(現在湖北宜都)戰役的慘敗中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亂,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寫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劉禪任用賢臣,采納忠言,賞罰分明,國內政治修明,有一個穩定的戰略后方,以實現先帝的‘叫匕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宏大理想。

(一)對聯引入新課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2.“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武侯書堂》)

3.“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二)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2、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以下字詞:

崩殂:疲敝:秋:殊遇:開張圣聽: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陟罰臧否:異同:作奸犯科:

刑賞:平明之理:良實:志慮忠純:

簡拔:遺:咨:裨補闕漏:

淑均:優劣得所:猥自枉屈:

驅馳:后值傾覆:爾來:夙夜憂嘆:

不毛庶竭駑鈍:攘除:斟酌損益:

慢:彰其咎: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3、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本文中的古義是。

(2)痛恨:今義是,古義是。

(3)卑鄙:今義是,古義是。

(4)感激:今義是,古義是。

(5)謹慎:今義是,古義是。

(6)涕:今義是,古義是。

3、理解文言虛詞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報之于陛下也()而可計日而待也()

先帝稱之曰能()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以光先帝遺德()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以塞忠諫之路()欲報之于陛下()

是以先帝簡拔()于嘆息痛恨于桓、靈()

以愚以為宮中之事()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悉以咨之()受任于敗軍之際()

先帝不以臣卑鄙()還于舊都()

以傷先帝之明()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四

1、通過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寫作脈絡。

2、感受諸葛亮忠誠盡責的可貴精神。

課前播放音樂《三國演義》主題曲。青山依舊,夕陽依舊,英雄生命已逝,但卻永遠活在后世人的記憶里。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退敵、一生辛勞、萬古流芳。他是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不僅智慧超群,他的文采韜略也令人傾倒,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出師表》,通過他撰寫的《出師表》來了解他的忠肝義膽。

1、再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重點關注:文章先后寫了哪些內容,試著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來。

2、合作探究,

(2)課文后半部分諸葛亮主要追述了哪幾件事?有什么用意?

分析:一共有三條: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這三條建議是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當前形勢后提出來的,諸葛亮就是要求劉禪能夠廣開言路,聽到真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亂,蜀國是弱國,如果不發展,必遭滅亡。而要發展壯大,必須按照諸葛亮說的去做。親賢遠佞這一條建議是這三條建議的思想基礎,只有做到親賢遠佞,才能廣開言路,才能做到察納雅言,才能不至于忠奸不分,賞罰不明。

3、(過度語)這一條建議提的最為具體,把自己舉薦的人的具體特點和優勢都講出來了,大家能從文中找出來嗎?文官有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4、舉賢薦能,諸葛亮可謂是用心良苦,坦誠進言,可謂是竭盡忠誠。除此之外,文章還寫了什么?明確:追述以往經歷,寫出了自己出師伐魏的的有利條件和迫切愿望,表達了自己“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明確諸葛亮回顧了哪些事情?“穩居隆中,三顧茅廬,襄陽兵敗,白帝城托孤,南征孟獲”的事。

5、作者追述自己二十一年來的經歷,里面蘊含著諸葛亮怎樣的情感?內心充滿了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與報答之情,并把這種忠誠轉移到了劉禪的身上。

(過度語)全文從提出建議到回顧歷史再到表伐魏興漢的決心,應該說至始至終都貫穿著這樣的情感,所以說《出師表》中6個字是全文的文脈,報先帝、忠陛下。

本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劉備的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質。諸葛亮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有關他的故事很多,你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請以“千秋諸葛我評說”,談談你的看法。

今當遠離,諸葛亮寫了感人肺腑的《出師表》,假如你是劉禪,看了此表后,思緒翻滾,情不自禁,請同學們以劉禪的身份寫一篇《報諸葛相父》吧!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五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生分別讀第3第4段后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1.創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3.復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說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后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后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后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采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布置作業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六

2、學習并掌握文言詞語和重要語句。

3、了解本文從容不迫、條分縷析的寫法。

1.“表”這種文體的抒情色彩很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著重體會。

2.教學目標1、2

:3課時。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展示兩副對聯:這里的老臣是誰?一表是指什么?

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明確:老臣是三國時期蜀國名相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師表》

2、歷史背景介紹:

《出師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帥給君主上的奏章。這種表,或表明報國之心,或呈獻攻城掠地之策。歷來以戰名世者甚眾,以表傳后者頗少。惟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之典冊,而且粲然于文苑。

諸葛亮自劉備于公元207年“三顧茅廬”后,即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以完成統一大業。經過長期奮戰,使寄寓荊州的劉備,一躍而為與魏、吳對峙的蜀漢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劉備即帝位。公元222年吳蜀彝陵之戰后,劉備敗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劉備“白帝托孤”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業。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對諸葛亮無比信賴。諸葛亮回答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吩咐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繼位,即后主。劉禪黯弱昏庸,親信宦者,遠避賢能,胸無大志,茍且偷安,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主張出兵擊魏,侃侃陳詞,力排眾疑,申明大義以拯其愚,吐露忠愛以藥其頑,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軍事家的頭腦,且嚴守人臣下屬的身份。

《出師表》前半部分是臨行時的進諫,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奪勝的決心。劉禪雖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敗,實系于諸葛亮之身,因而率眾出征時,當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頭腦,具備正確的`觀點,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證前方順利進軍;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死節之心,既是自勉自勵,也是預防小人惑主。

摘自《歷代名篇賞析集成》

二、聽錄音范讀,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2、對照課下注釋,理解課文,齊讀,理清文章結構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3、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機,提出建議。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的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三、學習1-2節

1、朗讀語段,根據課下注解自譯課文。

2、分段質疑(從語言和內容兩個方面)。

明確學生可能質疑的詞句:

益州疲敝:益州民力困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時刻啊。

不懈于內:在朝廷內毫不松懈。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在戰場上奮不顧身。

不宜異同:不應該有所不同。異同,偏義復詞。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

四、探究:1、出師前的國內形式是怎樣的?明確:不利——益州疲敝;有利——忠志之士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總之是危急存亡之秋,倘不奮發圖強,國必亡。

2、如何看待諸葛亮的這兩點建議?明確:這兩點都是從正反兩方面加以申述的,極具針對性。廣開言路,主要是廣開賢者的言論,聽進忠言,拋棄偏言;賞罰分明,是要執法如一,忠有所賞,奸有所罰。這兩點都是要劉禪弘揚先帝遺德,不要傷害那些忠志之士的情感,使得他們能繼續為國竭盡忠心。也只有這樣,國家的政局才不至于混亂。而這兩點恰恰是劉禪沒有做好的,也是諸葛亮最為擔心的。

五、當堂練習反饋

完成《拓展強化》p92語段一。

六、作業:

復習1-2節,自譯3-5節。思考:你認為三條建議中哪條是最重要的?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七

1、掌握古漢語知識,特別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培養文言文語感;

2、培養學生以讀導悟理解課文的能力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技能;

3、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體會精煉、質樸而又飽含深情的語言。

以讀導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誦讀、講授、討論

2課時

深入理解課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讀。

一、導入新課

1、學生默讀課文(快速),要求整齊朗讀,同桌之間糾錯。

2、列出三個詞語,并分析古今異義,教師點明一字就是一詞:卑鄙開張痛恨

3、列舉詞語,學生變換形式朗讀,讀出節奏感,然后再在全文中找出來排比、對偶的句子再讀。

板書:開張圣聽引喻失義妄自菲薄(音樂美:鏗鏘有力,適合齊讀)

二、教師范讀,要求學生:

1、用心去聽,感受教師的情感和語氣;

2、畫出你覺得最美的句子并且小聲試讀;

三、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深情

1、學生嘗試有感情大聲朗讀,或同桌互讀;

2、學生找出優美的句子,先分析,再帶著情感范讀;(引導重點句的講析,以讀導悟)

3、演習最后一段,抓住諸葛亮哭的原因,激發學生去想象當初寫作的起因背景,從而體會深沉的情感。

5、舉例說明這篇文章的影響,引出李密的《陳情表》并推薦;

6、情感遷移,朗讀杜甫的《蜀相》。

四、作業:收集史料,了解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并和同桌交流。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八

1.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掃除文字障礙,熟練掌握表中的內容。

3.了解《三國演義》中的有關情節。

1.安排三課時。

2.第一課時主要掃除文字障礙,聽錄音及了解有關情節,體會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機動)段。

3.第二課時繼續學習剩余的內容,主要是3、4、5、7段,明確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議及政治愿望。

4.第三課時結束課文內容講解,總結“以”字用法,并小測本文知識。

1.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議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體會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詞懇切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必知的東西:例如書法家不能不知道《蘭亭序》;軍事家不能不知道《孫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們今天所要學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諸葛亮的《出師表》。蘇軾曾經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催人淚下的《出師表》。

二、簡介作者及文體: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人稱“臥龍”,漢末為避戰亂,隱居隆中。后扶佐劉備統一了我國西南地區,使全國形成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述作者的請求和愿望。我國古代臣民給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稱為“書”,漢代則分為“章”、“奏”、“表”、“議”四類,在內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此外還有一種專門議論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晉南北朝時,此類文章又稱為“表”。

三、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掃除文字障礙。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諫 陟 罰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遺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闕 猥 夙 庶 竭 駑 鈍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諏 遺詔

出師表教案一等獎篇九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4.了解本文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

重點難點

1.把握重點生字詞的意思,順暢地翻譯全文。(重點難點)

2.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點)

課前準備

(教具、預習作業等)

1.搜集一些有關諸葛亮的簡介及故事

2.運用工具書,順暢地朗讀全文。

3.結合課文注釋,試譯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復備內容

一.導入新課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相關范文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91精品色婷婷 | 欧美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高清性色生活片 | 特级毛片a级毛免费播放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黄色大片 | 秋霞韩国最新免费观看理论 |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 精品国产第一页 | 精品卡卡一卡二 | 免费在线色 | 久久久精品国产 | 日本免费黄色片 | 人人看人人 | 久久特级毛片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三级四 |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 日本免费黄色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久| 顶级嫩模 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片免费观看网址 | 午夜视频一区 |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视频第一页 | 69视频网站 | 久久九九99| 欧美精品高清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 国产综合免费视频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麻豆黑色丝袜jk制服福利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 99re在线观看| www.亚洲天堂.com |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a在一区线观看高清 | 欧美地区一二三区 | 久草精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