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買了一杯夢寐以求的西游記,剛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忽然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活力,向我迎面而來。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他是那么的勇敢。
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計都未能將他們師徒打敗,當唐僧因為誤會而念緊箍咒的時候,白骨精卻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孫悟空每次被師傅趕走后,每次都是回來搭救師父。每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的眼眶里都會布滿淚水,我忍不住讓它們流下來,滴到我的手上。
孫悟空他雖然他很頑皮的,這也印證了”猴性難改“這句話。說到底,孫悟空也是只猴子,他具有猴子的所有特征:調皮、貪玩、可愛等特征。
讀完這一本書讓我我仿佛緊緊抱住了吳承恩老爺爺,是他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讓我們在故事中學到了堅強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謝吳承恩爺爺,也深深的惦念著行走江湖的師徒四人。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二
如果你選擇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陽光明媚;
如果你選擇了人生,就不要渴望一帆風順。
因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題記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有驚無險的離奇故事:唐僧師徒四人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險惡環境作斗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功得圓滿,修成正果。
整本《西游記》帶給我的感覺是積極向上、鍥而不舍的,而這不就是我們成功的秘訣嗎?取經之路不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嗎?這一路上坎坷不平,跌到了你就爬起來,這里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而妖魔鬼怪就是困難,失敗了就再戰,克服了就過去了,經歷過了風雨,我們才能見到久違多時的彩虹。
清楚地記得有一回,我與父母一同登山觀景,我興奮極了,信誓旦旦說一定要爬上山頂,一覽眾山小。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時,我們離山頂已經很近了,可我因聽一位游覽完的游客說景色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秀麗,再加上長時間的運動讓我汗流浹背,衣服黏黏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望了望山頂,我干脆坐在了不遠處的亭子里耍賴打起了退堂鼓,死活都不愿上去了。后來,在父母鼓勵下,我鼓起了勇氣,再次向山頂爬去,站在山頂,向遠處眺望,卻看到了別樣的風景,我就像身處在人間仙境中一般……于是不由感嘆:如果我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了如此之美的人間仙境,那我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如果我們也能像書中師徒四人那樣,執著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未來的一天,我們也能夠取得那傳說中的真經!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弊屛覀冇肋h心存理想,勇往直前,一路收獲“雨過天晴”的迷人景色。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三
讀了《西游記》這本書,我的感觸頗為深刻,這本書的內容就像一幅畫,妙趣橫生,畫中的人物感情,豐富多彩,有喜有怒有哀有樂。在感情豐富的故事情節中,又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比如:唐僧被白骨精的妖術蒙蔽了雙眼,誤以為是悟空殺了三個好人,最后才發現是白骨精在作怪,那三個人都是白骨精變的,看到了事實的真相,讓唐僧啞口無言。從這一句話中我明白了,不能只相信眼前的事物,一切都要有真憑實據,才能下斷言,唐僧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埋怨悟空,這才錯怪了好人。
這讓我明白了,遇到任何事都要有清晰的頭腦,仔細思考。不能妄下斷言,還要沉著鎮定,冷靜。不能被一時的沖動,沖昏了頭腦。要做一個遇事冷靜的人。這本書還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去發現,去探索。還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去學習。
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愿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這是一本使我受益匪淺的書。
希望大家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一步一步邁向知識的殿堂!
西游記讀后感400字(五)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四
師徒四人途徑女兒國,受到國王的熱情款待,當鏡頭鎖定住國王與唐僧兩個人的時候,也就是她的愛情之火燃起之時。于是一聲"玉帝哥哥"便把唐僧鎖在了心里。唐僧似乎并不曾刻意回避她,或許只是出乎禮數。于是國王邀其共游御花園。此時,電視劇制作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以一曲風韻極佳的樂曲作為背景。于是畫面上便只剩兩人在花間,池邊,橋頭漫步吟訴。并且我覺得這并不是國王的一相情愿,唐僧也時時用心地順著國王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望過去,有時看見的是一樹粉紅色的桃花,有時是一座小巧別致的涼亭,而有的時候,卻是一對浮游于水面的鴛鴦。國王有意無意地這么一指,唐僧便用心地望去,然后方意識到佛祖在心,于是"阿彌陀佛"。
后來的后來,兩人坐在床沿,國王說著要他留下時,唐僧的表情,一半是害怕,一半是屈服,而抗拒,早已不占一點點空間了,我想,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他是否真的會屈服呢?我認為會,簡直一定會,可是就是這個時候,那蝎子精便一陣妖風把唐僧俘獲進自己的妖洞,一切不必繼續了。
唐僧似乎早已見怪不怪,進了妖洞后出奇得泰然,我想那一定是愛情的力量!可惡的妖精也學著國王的語氣要唐僧從了她,他見唐僧一言不發只是避著她,便怒火中燒,說:你與那國王可以同游御花園,為何就不愿理我?唐僧于是扔出了一句話:“人妖豈可相提并論?”這是發自肺腑嗎?一定是吧!于是頓時讓我感受到一份暖暖的完整的感人至深的愛情!
最后,惡魔除去,國王交還通關文疊放師徒四人西去,在"相見難,別亦難"的如泣如訴的歌聲中,國王對唐僧戀戀不舍,唐僧也專心地看了國王一回,他在想什么呢?是不是在真切的盼望“如果來世有緣……”?是的,一定是的,聯系他們兩個的唯一絲線便是這一個寄托在來世的“如果”了!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五
一部西游記,傳承了多少年,其中的故事讓多少人神迷,孩子們喜歡看,大人們也樂于接受,幾十集的電視劇,翻來覆去幾個電視臺輪著播,年年播,卻還是觀眾不減,有人看了好幾遍,甚至十來遍還不厭倦,小孩子更是在暑假里一個臺一個臺地輪著看,前后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也還是不覺乏味。大人們若是看上一會兒西游記也不會覺著不舒服,倒是感覺很溫馨和舒坦。
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說,是因為這部作品里面飽含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實現了人們的理想,把現實中不可能做到的如飛來飛去、上天入地等都變成了可能,而且每次都體現了懲惡揚善的特點,符合人們的心理,這樣曲折的、又是圓滿的、又帶喜劇性色彩的作品自然受人歡迎了。孩子們喜歡看更是因為它符合了孩子大膽的想像的要求,富于幻想和神奇是它的特點。它能滿足人們獵奇的需要,也能體現中國神話的傳統文化,更是人性美的體現。
但西游記同時也是一部叛逆宣言,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喜愛它,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它,也接受了叛逆。它讓人愉悅的是它實現了現實中人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讓人快樂的是它體現了弱者對強者的勝利,它讓人激動不已的是正義得到伸張、罪惡得到懲罰,它令人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無所不能的神通,以及在戰勝邪惡時的痛快淋漓。所有這些,都是它的叛逆的體現。
縱觀整部西游記,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妖孽似乎都與菩薩或佛有關,有的是他們身邊的一樣小東西下凡危害人間,有的是他們管理疏漏而釀下的禍根。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騎就因為仙童打瞌睡,逃到下界為妖,一直要到孫悟空上天質問才被發現,才去降服。像嫦娥的玉兔也會下界禍害公主,甚至要逼唐僧成親。就連觀音菩薩身邊也有下界禍害百姓的孽畜。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們,是三界眾生的仰慕者,也即是神話世界里的統治者,都是得道者,乃以清明自居,而今下界為害的大多是他們惹出來的,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即便他們不是慫恿者,卻也有管理不當之罪,孫悟空多次與妖孽斗爭的過程,其實也是與當今的統治者們的爪牙的斗爭。
孫悟空是一個十足的叛逆者。他天不怕,也不怕,有一身玉皇老兒都奈何不得的本事,他在與眾神、眾妖的斗爭過程中,反而不斷地增強了自己的本事,磨礪了自己的意志,變得愈來愈強大。他的每一舉動,都凝聚了人們心中的愿望。人們內心里都希望真善美的存在,歹毒兇狠的消亡,但現實中往往好人都斗不過壞人,得道的大都是心底并不善的人,于是,他們寄希望于這樣的文藝作品,孫悟空幫人們實現了這一夢想。他殺妖魔真是酣暢淋漓、痛快不已,那種嫉惡如仇的態度著實令人振奮,他有這顆心,又有這個能力,這就讓除惡變得富于游戲性,觀賞起來也更愜意,而無壓力感了。
不過,光是孫悟空還不足以反映叛逆的鮮明特征,它要加上唐僧這個衛道士來捧場。唐僧起到了一個靶子的作用,沒有他,叛逆也就沒了太多的意義,說他是阻礙也可,說他是動力也可,說他是對象也可,總之,他讓孫悟空的叛逆有了一種依托。唐僧的善良讓人想到愚蠢,也警示人們善未必就是正確的,人還是要分時間場合而行善的。因他的存在才會有各種阻礙的發生,也才引來了各路妖怪,讓孫悟空有了施展的空間。同時,他的緊箍咒也可以看作是社會上層套在像孫悟空這樣的人身上的制約,盡管如此,孫悟空該出手時還是出手了,也體現了他一向來的不屈的個性。
盡管這是一部叛逆宣言,但里面卻還是刻畫了許多的無奈。孫悟空法力再大,也逃不出如來的手心,最后,還得聽命于如來,還很高興地受封成“戰斗勝佛”。這里,其實像社會一樣,它是有制度在的,整個都有規矩,告訴我們叛逆還只是小范圍的,個別的,而非動搖整個根基。其實,我們看到如來手下的佛在讓唐僧進入之前就索要賄賂,拿了唐僧的金缽,在佛前還一臉虔誠,作品之所以要這樣展示,無非告訴我們即使是天庭,即使是佛界,也是不純的,各種不正當競爭仍然存在,各種關系依然會有。
我覺得西游記就是一部叛逆宣言。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六
在四大名著里,我最喜歡生動活潑的《西游記》了,捧起它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
《西游記》主要講了唐僧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徒弟們一心保護師父西天取經,他們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了真經。
一提起大名鼎鼎的孫悟空,無人不曉,我們腦海里隱隱約約浮現出他與妖怪搏斗的情景,而且會涌現出一副副扣人心弦的畫面。他是多么英勇無畏,他大戰紅孩兒,三打白骨精,與牛魔王交戰……他勇敢與敵人奮戰,與敵人斗智斗勇,與敵人勇敢周旋,他的正義與堅貞不屈,深深震撼著我。
唐僧是個善良的和尚,“阿彌陀佛”在嘴邊不停念著,敲木魚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邊回蕩。他愛世界萬物,甚至邊一只螞蟻死于他的腳下,他都要念一百遍經文給它超度亡魂。我非常尊敬他,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提起豬八戒,同學們一定會“撲哧”一笑,但我非常敬佩他,他雖然貪財好色,但他一心一意保護師父,在妖怪面前毫不屈服。他被白骨精抓住,慶幸逃了出來,他卻再次與白骨精不示弱地搏斗。
人生之路是崎嶇的,摔倒了就要爬起來,否則就永遠看不見屬于自己的藍天,再看看現在,我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氣餒,我們要勇往直前,戰勝困難,毫不放棄!如果想要爬起來,就要靠自己。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一半就氣喘吁吁,便放棄爬山了,如今想起我是多么慚愧??!讓我們一起做個毫不畏懼、不畏困難的人吧!這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五彩繽紛。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七
俗話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十歲時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
它講述了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的整個過程。首先,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又率領一群小猴子們進了水簾洞,然后又開始大鬧天宮,被派送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因堅持不懈成功取到了真經。
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
再想想我們,半途而廢、膽小瘦弱,因一些小事而倒下。記得有一次,我的回家作業忘在學校里了,我越想越傷心,便哭了起來。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背,哦,原來是媽媽。她聽到哭聲,便跑了進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媽媽,媽媽提醒我說:“你要向孫悟空學習?。W習他不被困難打到的精神。”突然,我眼睛一亮,想到為什么我不可以去學校拿呢?于是,我快步來到學校,拿了作業本回家。
是??!我們要學習孫悟空不被看難打倒、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八
他不僅有一身高超的武藝,天不怕地不怕,還有七十二變,變幻無窮。有一種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他敢作敢當,他機智勇敢,敢與高高在上,無人能敵的玉帝作斗爭。大鬧蟠桃會,砸壞了太白金星的煉丹爐。多次闖入天宮,大鬧一翻。
還撕毀了閻王的生死簿,機智勇敢的與妖魔鬼怪作斗爭與一切地一切地困難作斗爭。絕不認輸,兢兢業業的完成保護師傅的工作。這就是我眼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孫悟空的那種正義感,頑強不屈的精神深深的觸動了我。他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學習的榜樣。
吳承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輕視皇權,敢于造反的人物,歌頌了人民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爭精神。我覺得唐僧是一個迂腐者,老好人,孫悟空的關心他不要,偏要相信那些妖精。但他是個意志堅定的宗教信徒,他品行端正,禮貌斯文,不怕千刀萬剮,有毅力,一有空就打坐念經,是一個誠實善良,柔弱中透著堅強的和尚。沙僧是個憨厚老實,心地善良的好人,雖然說沙僧沒有多大本事,但他很勤快,一直挑著那些包袱。
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精神值得學習。再來說說豬八戒,他與孫悟空大大不同。八戒看起來沒有孫悟空有本事,但他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墒?,八戒身上有許多小毛病,比如:貪心,好色,懶惰,貪吃等等。
他的貪婪自私最令人厭惡了,一遇到好事總是不讓自己吃虧,遇到困難總是最先退縮。西游記這本名著不僅僅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為我們描繪了各種奇幻的場面。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的黑暗社會,而孫悟空等人則代表了那群頑強,不屈不撓的人民,表達了吳承恩敢于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頑強意志。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九
《西游記》講述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一行赴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最終求取真經的。
合上書本?;匚读级唷?/p>
《西游記》是一本教會我的書。九九八十一難,足以讓所有人、乃至普通的神都知難而退。是什么讓唐僧不畏艱險,初心不改?又是什么讓悟空一行一路追隨,矢志不渝?是因為他們胸懷一顆感恩之心。唐僧感恩于唐王的信任與菩薩的支持,悟空等徒弟則感恩于師父的搭救與收留。
可以說沒有唐王的生死之托和菩薩們的保駕護航,就沒有西天之行。沒有師父的悉心教導,就沒有徒弟們降妖除魔的戰績。這些,是難以忘懷的知遇之恩。
《西游記》是一本教會我的書。八十一次的困苦磨難,師徒們dou一一戰勝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有著驚人的毅力。師父指明方向,始終如一;悟空盡力打斗,越戰越勇;八戒直面自我,不斷;沙僧任勞任怨,勇挑重擔;就連白龍馬,也都奮力向前,竭盡所能。
可以說沒有堅強的品行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就只有一事無成。沒有相互鼓勵的堅守哪有最后的?所以,有直面挑戰的勇氣和是重要的,有與我們共同面對的更是的。
《西游記》是一本教會我寬容的書。一路上,徒弟們淘氣、頑劣,犯下的錯誤不計其數,可作為師父,唐僧用他偉大的愛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他們,使得他們越發完美。寬容如愛,宏大無私。
可以說,沒有唐僧的寬容,西天之行的成功可能是奢望。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悟空我行我素,八戒好吃懶做,沙僧聰慧不足只盯著缺點看,恐怕每個人最后都會一無是處。所以只有包容不足,賞識鼓勵,這個隊伍才不會散,這樣的胸襟宏大無私。
在合唱團那會兒,一開始咱們的隊伍懶懶散散,各自的缺點也多:有人五音不全,有人不肯吃苦,有人不愿識譜,有人干脆一味躲懶面對這樣的大,老師非但沒有責怪,她還握著們的手,說:我們是一個,一個也不能掉隊!當我們有個小小的進步都能得到老師和同伴大大的鼓勵,從此,大家精氣神變了,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
西游記第九章讀后感篇十
四大名著有哪些呢?《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段饔斡洝愤@本書則使我感觸很深。
《西游記》主要講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走了十萬八千里,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這本書贊揚了人們能戰勝一切困難的品質,同時也升華了懲惡揚善的主題。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做一管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云:‘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寫畢,收了毫毛,又不妝尊,卻在第一根柱子跟下撒了一泡猴尿。”這個部分是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后招來了如來,便與如來打個賭賽,若有本事一筋斗翻出佛祖的手掌中,便算贏。
這調皮的猴子,一個跟斗過去,看到了五根肉紅柱子,以為這是世界的盡頭,便在柱子下撒了一泡尿,作為標記??墒撬闹肋@只是如來的手指,離世界盡頭還遠著哩。
但這更不是孫悟空對自由的渴望,也或是一種追求?只不過這種追求過于龐大,傷害到了他人。之所以這種追求能這么龐大,是因為孫悟空有一種勤學的品質。我們要想變得強大就得好學。
如今,我們能找出幾個勤學的人,一定不多吧。如果全國人民都是勤學的,那么中國將更上一層樓,成為世界強國之首。希望中國能快快涌出許多“孫悟空”。
唐僧的堅持不懈,豬八戒的勇敢無畏,沙僧的忠心耿耿,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快點拿起《西游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