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總結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以更好的狀態面對下一次的挑戰。[范文4標題]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一
1腔腸動物
1.1腔腸動物的特征
身體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1.2水螅
運動:身體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輻射對稱,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內胚層圍成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殘渣都由口進出
防御:外胚層有刺細胞,藏有刺絲和毒液,是攻擊和防御利器
生殖:長出芽體,芽體長成小水螅后,從母體脫落,獨立生活
1.3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海蜇,營養價值高
環保:珊瑚礁形成島嶼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2.扁形動物
2.1扁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2.2渦蟲(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點感光)
運動:身體兩側對稱,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還有專門的運動器官,更有效的運動、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內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腸內消化,殘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多數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消化器官簡單,甚至無,生殖器官發達,威脅人和動物的健康。
3.線形動物
3.1線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3.2蛔蟲
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彎曲和伸展緩慢蠕動
保護:體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質成
生殖:生殖器官發達
3.3線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蛔蟲病威脅人體健康,蛔蟲病的傳染形式,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管理好糞便
4.環節動物
4.1環節動物的特征
身體呈圓筒形,由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2蚯蚓
體形特征:長圓筒形,許多相似環節,身體前部有環帶
運動:分節使軀體運動靈活,體壁有發達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
消化:腸壁有發達的肌肉,可以蠕動,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
繁殖:環帶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蛋白質環在環帶外面,有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體脫落,形成卵繭,受精卵在卵繭內發育為小蚯蚓。
4.3沙蠶
生活在海洋中,兩側有突起,突起有剛毛,這些突起稱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溝渠、池沼和潮濕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膚上,吸食血液
4.5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5.軟體動物
5.1軟體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二大類群)
身體柔軟,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2雙殼類:河蚌、文蛤、扇貝等
運動:足
攝食:吸水管吸水,并攝取水中食物顆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殘渣
呼吸:利用鰓與水流交換進行氣體交換
5.3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水產養殖、食用、藥用、裝飾
作為寄生蟲的寄主傳播疾病
6.節肢動物
6.1節肢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一大類群)
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代表動物:鼠婦、蟬、蝴蝶、蚊、蠅、蝦械等
6.2昆蟲的結構特征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
基本特征: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
6.3蝗蟲的結構特征
頭部:一對觸角——感覺
三個單眼(辨明暗),一個復眼(許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攝食
腹部:三對足——跳躍
兩對翅——飛行
內臟器官
(觸角和足是附肢,分節)
體表:氣門——呼吸
外骨骼(幾丁質,蛋白質),較硬——保護,防止水分蒸發(外骨骼限制生長,會定期蛻皮,直至發育為成蟲)
6.4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蝦、蟹等作為其他動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傳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為藥材
果蠅作為實驗材料
蚊子叮咬傳播疾病
7.魚
7.1魚的種類
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淡水魚1000多種,海水魚20_種
7.2魚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撐整個身體
體表有鱗片,鱗片表面有黏液——保護身體
7.3與人類的關系
魚類養殖、捕撈
長期過度捕撈和水污染等,魚類面臨著嚴重威脅
8.兩棲動物
8.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8.2代表動物
青蛙、蠑螈、蟾蜍、大鯢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體蝌蚪,有尾,用鰓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聲波
頭部前段鼻孔——呼吸時氣體進入
前肢短小——支撐身體
后肢發達,趾間有蹼——跳躍、劃水
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呼吸
皮膚裸露,分泌黏液,皮膚內布滿毛細血管,——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8.4與人類的關系
農田害蟲的天敵,保護農作物
環境污染,水域減少,它們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因此,要保護環境,禁止亂捕亂殺
9.爬行動物
9.1爬行動物的特征
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肺呼吸,陸地產卵,卵表面有堅硬外殼
9.2代表動物
蜥蜴、揚子鱷、蛇、龜、鱉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頭部后有頸——靈活轉動,尋找食物,發現敵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躍,可貼地迅速爬行
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保護身體,減少水分蒸發
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肺呼吸(適應陸地生活)
受精卵較大——養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在陸地環境發育成幼蜥
9.4與人類的關系
入藥
捕食害蟲
10.鳥
10.1鳥的主要特征
視覺發達——疾飛中捕食
有喙無齒——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氣時一部分氣體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里的氣體返回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心跳快,體溫高而恒定
產卵繁殖,卵有堅硬外殼,起保護作用
飛行特點: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擊空氣可平穩滑翔或振翅高飛
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減輕體重
胸骨有龍骨突,(供動翼肌的作用)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10.2恒溫動物與變溫動物
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鳥
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10.3與人類的關系
捕食害蟲
食物來源
觀賞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八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里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么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初中生物專項題解題技巧
分裂、復制圖解法。
初中生物凡是涉及細胞分裂、復制的題目,都可以用一個方法——畫圖解決。在草稿紙上把細胞分裂過程或dna復制過程畫出來,或幾個關鍵圖形(有絲分裂后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畫出來,結果便一目了然。
實驗設計題。
初中生物實驗題是高考生物的重頭戲,而實驗題的靈魂是實驗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能準確尋找到實驗的單一變量,進而按照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準確設計實驗。
例如:“驗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的實驗中,光照就是單一變量,創設的條件就是有光、無光兩組。其他條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植物種類、數量等都為等量。
這樣,整個實驗的框架就搭好了,而這種題的得分也必然會很高。
圖像、圖表題的一些技巧。
初中生物曲線圖題可以用“讀軸——看線——綜合分析”三步進行分析,即先看橫縱坐標的含義,分清自變量和因變量,包括數量單位也要看清楚,是量還是率。
如:種群增長數量還是種群增長速率,然后分析曲線的走向,有沒有轉折,如:光合作用曲線中的限制因素問題。最后綜合分析曲線含義。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二
1.生態系統: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它包括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2.食物鏈:起點是一定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消費者(動物)。食物鏈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3.顯微鏡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的乘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細胞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總數越少(大暗少)。
4.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為了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為了更好觀察細胞結構。
5.細胞的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數目和形態結構和原細胞一樣。
6.細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態結構的細胞群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
7.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 不同點:菜豆種子無胚乳,玉米種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胚乳提供,無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子葉提供。
8.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籽粒飽滿,胚結構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種子。
9.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為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提供了動力。
10.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促進對脂肪的消化。
11.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因為肺不斷把從外界得到的氧氣交換給肺部的毛細血管。所以血液流經肺得到氧,氧氣含量增多,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12.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
13.兩棲動物的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14.細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饅頭、釀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醬等。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三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四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
1、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劃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
3、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3、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并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4、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于四肢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5、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后肢著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6、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
7、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五
1、生物學的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既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在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3、做好筆記
無論學哪個科目,做好筆記都很重要。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初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篇六
題型特點:初中生物圖表型選擇題一般由圖表和內容兩部分組成。這類選擇題主要是以圖表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概括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2、排除法
根據初中生物題干所給出的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將供選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個淘汰排除,達到去偽存真,已獲得正確答案的目的。這種方法適合于多種形式的選擇題。
3、圖示法
初中生物圖示法能形象、直觀地展示思維過程,簡便、快捷地選出正確答案。
4、分析推理法
根據初中生物題目的已知條件,運用生物學相關的原理和規律,分析出與答案相關的若干要素,再利用這些要素推導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