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師為了引導幼兒全面發展而編制的一種學習計劃。下面是一些中班教案的實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教學思路。
中班數學按規律排序教案
1、探索、發現故事中隱藏的排序規律。
2、積極參與排序活動,在活動中嘗試自主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的意識。
發現并理解故事中的排序規律,積極地動腦、動手操作按規律排序。
1、ppt課件。
2、操作卡人手一份、膠棒。
二、故事情節貫穿,理解排序規律。
1、觀看課件,引出排序的規律。(播放課件)師:公主來到了城門口,可是門是鎖著的,守門的大樹怪搖晃著樹枝不讓公主進去,并告訴公主你要自己在樹上找到打開城門的鑰匙。
(切換課件)師:每棵樹上都有一把鑰匙,到底哪一把才是打開城門的呢?我們來聽聽大樹怪的提示(出示提示)。
師:那棵樹上的果子是從下往上以蘋果、蘋果、梨的規律排列的。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讀讀。現在請你們找找看哪棵樹上的鑰匙符合大樹怪的提示呢?這棵樹上的果子正好是從下往上蘋果蘋果梨,又是蘋果蘋果梨的規律來排列的,和大樹怪的提示一樣,原來這把鑰匙就是打開城門的鑰匙。我們再看看其它樹上果子是怎么排列的,一起讀讀這棵樹上的果子。小朋友們真聰明,幫助公主找到了鑰匙。
小結:像剛才那棵樹上的排列方式一樣,能按照蘋果蘋果梨這樣的順序一直說下去,這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2、尋找規律,鞏固對規律的.認識。(操作課件)師:公主走進規律之城,在她前面出現一條彩色的大路,你們看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你發現了什么?(幼兒發現有三種顏色排序的彩色的路)走著走著突然前方出現了很多岔口,那公主走哪條路才行呢?請你們幫忙找找看。(幼兒發現和大路顏色排列順序一樣的小路,個別幼兒上前點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3、填補空缺的地方,完成規律。
師:公主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河邊,你們發現了什么?怎么辦呢?(發現三座需要修補的橋)。我們一起幫公主把橋修好吧。我們先修第一座橋,你們仔細看看空缺的地方應該補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并按月亮、月亮、星星的排列順序)。
修好以后一起讀一讀。我們把第一座橋修好了,接下來我請小朋友來修另外兩座橋,有誰愿意來試試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按照前面的排列順序將空缺的部分添補好)。小結:在你們的幫助下橋都修好啦,第一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按照月亮、月亮、星星的規律進行排列;第二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按月亮、星星、云朵的規律進行排列;第三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云朵、云朵、月亮的規律進行排列。
三、動手操作練習,運用規律排序。
1、引出操作任務。師:公主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的過了河,繼續往前走,翻過一座山,前面又出現一條河,哎呀,這條河上的橋怎么了呀?一塊完整的木板也沒有,全壞了。你們愿意挑戰一下來修這條橋嗎?那么咱們先設計一下這座橋是按什么規律來修(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討論出不同的規律。)。
2、出示材料,交代操作要求。師:老師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張操作卡,另外還有許多星星、月亮、云朵的小木板,請你們將這些小木板有規律的排好隊,注意不能有縫隙,不然橋會不穩的。(幼兒了解操作內容以及操作要求。)。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自由操作,運用規律排序。)。
四、交流分享活動,體驗活動快樂。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制作的橋,并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制作的橋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師:你是怎么排的?有誰是和他一樣的?(個別幼兒介紹自己排列規律,其他幼兒幫助檢查。)師:在你們的幫助下,公主過了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們通過積極的動腦筋,想辦法,幫助迷路的公主到了家,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公主住的城堡是什么樣的嗎?(幼兒看課件活動結束)。
中班數學教案:找規律
我班幼兒年齡為4周歲,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觀察和發現規律,為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利用規律進行排序,特設計本活動。
1.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動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培養幼兒之間合作意識。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否發現規律,并按規律進行排序。
小貓、小兔、小鹿頭像各3個,各種幾何圖形若干,各種水果圖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線繩等。
(—)開始部分
教師導語: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客人,他們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聰明,你們歡迎嗎?(出示小貓、小兔、小鹿頭像圖片并依次貼在磁性黑板上)看他們坐得多整齊,給他們拍張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座位順序。
2. 要求幼兒按已觀察的小動物的順序繼續依次排列。(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3.師說:“我們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遠離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 教師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鴨梨,并引導幼兒觀察,然后說出水果的擺放順序。
5. 幼兒動手操作依次擺放水果。
6. 幼兒每人一套幾何圖形學具,看圖形找規律并繼續排序。(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幾組幾何圖形)
(三)結束部分
1. 客人要走了,我們送他們一件禮物吧,教師示范將雪花玩具按紅綠順序穿成一串項鏈。(.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幼兒3人一組合作按喜歡的顏色交替規律穿項鏈。
2.把穿好的項鏈送給客人,客人夸獎小朋友既聰明又有禮貌。
(四)延伸部分
請幼兒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圖案是有規律的排序,發現后和小朋友們一起探討吧。
中班數學找規律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發現物品間隔排序的規律,學習用喜歡的排序方法制作飾品.
2.感受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我的好朋友。他是誰?(出示米奇)。
2.師:今天米奇想請我們去他家參加生日舞會,去它的城堡有一條很長的路,我們出發吧。
二、認識不同排序方法。
1.唐老鴨擺放花盆。
(1)師:看,他是誰?唐老鴨在干什么?(擺花盆)。
老師:“對,擺上花盆迎接我們,那它是怎么擺放的?(一個紅一個黃再一個紅一個黃)。
(2)師:你覺得接下去應該放什么顏色的花盆?這樣放,看上去怎么樣?(看上去很整齊,看上去有規律)。
(3)小結:說得沒錯,這樣擺放花盆看上去很美,很整齊,很漂亮,那“一個紅色一個黃色,再一個紅色一個黃色”就是擺放花盆的規律,堅持按這種方法間隔排列下去就是按規律排序”。
2.米妮掛彩旗。
(1)師:米妮來了,她用什么方式怎么迎接我們?(掛彩旗)。
(2)師:你能看出米妮是按什么規律來掛彩旗的?(幼兒回答)。
(3)師:你覺得接下來會掛什么顏色的旗?(請2-3位幼兒回答)。
(4)師:彩旗的規律是什么?
(5)剛才擺花盆的規律(出示第一條規律)和米妮掛彩旗的規律一樣嗎?
教師小結:沒錯,規律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按照不同間隔的規律來排序。
3.一起去城堡。
(1)師:看,誰來迎接我們了?(布魯托)。
(2)師:奇怪,布魯托怎么不走了???(小路壞了)。
(3)師:那讓我們來幫幫他,把路修好吧!
(4)師:你能看出石子是按什么規律來鋪成的?(幼兒回答)你來接著鋪下去吧.
(5)師:那這條小路的排序規律是什么?
三、了解參加舞會的要求。
2.教師點擊ppt介紹材料。老師點擊白色:“從這邊有規律的往后貼??”
3.提出要求:
(1)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材料制作飾品。
(2)制作之前先要想好飾品的排序規律,可以按照花盆的規律,也可以按照小路的規律,也可以設計不一樣的規律。
(3)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戴一戴,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的飾品是按什么規律排序的?
四、分組操作,制作飾品。
1.自由分組操作,制作飾品。
師: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飾品開始制作吧!
2.教師巡回指導。
五、分享環節。
1.個別幼兒說說:今天你制作的是什么飾品?是按怎樣的規律來制作的?(1-2個特別的)。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體態動作進行律動,自然結束。師:舞會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中班數學教案按規律排序反思
1.能發現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樂于交流自己的發現。
2.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規律排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用動作表現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1.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蘑菇房(小兔的家),大樹、小樹、紅花、黃花小圖片若干,魔術棒一根(里面藏著三條蠟光紙做的彩練,一條是紅、黃間隔排列,一條是紅、藍間隔排列,一條是紅、黃、藍間隔排列),《開汽車》音樂。
2.幼兒操作材料:珠子、雪花片各若干,畫有12支小蠟燭的作業紙。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教師出示“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隊的?
師:小朋友也按這樣的規律排隊,好嗎?
幼兒一男一女排好隊,聽《開汽車》的音樂去小兔家。
二、觀察發現,探索規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師:小兔家到了,瞧,這兒長了一排樹呢!仔細看看,這排樹是按照什么規律栽的?(一棵大樹兩棵小樹間隔)。
師:再看看花園里有什么。這么多花呀,這些花有什么規律?(兩朵紅的兩朵黃的間隔),接下去是什么顏色的花?為什么?(請幼兒先說,然后請一名幼兒上來接著往下排)。
2.變魔術。
師:小兔家周圍的環境好美啊,今天老師也帶來了禮物要送給小兔,是什么禮物呢?請看魔術棒變變變。
(1)教師拉出第一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慢慢拉出彩練,將它掛在小兔家門的左邊。
教師小結: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紅圈一個黃圈的規律連起來的。
(2)教師拉出第二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后,將彩練掛在小兔家門的右邊。
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藍圈一個紅圈一個藍圈的規律連起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條彩練,討論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請幼兒猜一猜第三條彩練可能是怎樣排列的,然后再驗證,將彩練橫著掛在門的上方,請幼兒先說說彩練排列的規律,然后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藍圈間隔排列起來的。
三、分組操作,學習運用。
師:小朋友們想送禮物給小兔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動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選擇,但一定要有規律地排列。
1.分組操作。
(1)涂生日蠟燭(作業紙上有涂色標記,幼兒按照標記涂蠟燭)。
(2)串珠子(提供幾種串珠的圖樣,幼兒選擇圖樣串珠)。
(3)擺花兒(提供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有規律地排序)。
2.展示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門前,請幼兒看看都有哪些規律,及時糾正不按規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體動作,表現規律。
師:小兔收到大家的禮物非常開心,我們來慶祝小兔的生日吧!請小朋友用動作表演我們剛才做的禮物,看誰表演得精彩。(如看作業紙,看到紅蠟燭拍手、看到黃蠟燭點頭)。
師:生日會結束了,我們排隊乘車回家嘍,司機叔叔又提出要求,我們排的隊伍要和來的時候不一樣,怎么排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選中一種規律,如按照兩男兩女排隊,聽音樂邊做動作邊離開活動室)。
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學習能力也是在做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提高的。本次活動以“小兔過生日”為線索,將規律滲透在生活情境之中,設計的排隊上車、欣賞美景、猜禮物、做禮物、表演等活動,為幼兒搭建了直接感知、實際操作、主動學習的平臺,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感知規律、理解規律,主動建構相關的數學經驗。排隊上車、欣賞美景是前奏,激活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猜禮物、做禮物是活動的主體部分,禮物中隱藏的秘密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動手做加深了幼兒對規律的理解和運用;動作表現是升華,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形式(有規律地動作)。
中班按規律排序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能唱數1~50;學習5和10倍數的跳唱練習。
活動準備:
1、準備豆子、大淺盤兩個,小汽車或其他可供幼兒搬運的教具。
2、寬敞的場地,計時表或手表,1~50數字圖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在教室較寬敞的地方擺放可搬運的教具。
2、教師告訴幼兒,要進行一個搬運工人的游戲,這個游戲不但要注意安全,而且要比賽看誰搬得又快又好。
3、教師說明游戲規則。
4、比賽開始,依照幼兒熟悉程度,教師可引導幼兒加快速度。
5、鼓勵幼兒的表現,并讓幼兒在體能活動后稍作休息。
(二)團體活動。
1、準備兩盤豆子,教師取其中一盤,另一盤放在一邊,等待幼兒挑戰。
2、告訴幼兒,教師會數數魔法,有誰要來挑戰?
3、請自愿的幼兒拿另一盤豆子。由另一位教師協助主持數數比賽,
4、不論幼兒怎么數,教師皆以5的倍數快速計數。引發幼兒敏銳的觀察與學習的動機。
5、教師與幼兒一起驗算。
6、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老師數得比較快?問幼兒要不要學老師的數數魔法。
7、教師以豆子(或圖卡、磁鐵等),引導幼兒以5的倍數計數。
8、當幼兒熟悉后,可以同樣方式,引導幼兒進行10的倍數計數。
9、取出1~50的數字圖卡,其中,5的倍數以同一種顏色表示;而10的倍數以另一種顏色表示。
10、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數字圖卡排在黑板上。
11、請幼兒念出5的倍數的圖卡:5、10、15、20、25、30、35、40、45、50。
12、再請幼兒念出以10為倍數的圖卡:10、20、30、40、50。
13、反復練習,直到幼兒可以不用看圖卡,就可以念出5與10的倍數。
14、依照一開始的團體游戲,進行幼兒間的數數比賽。
(三)操作活動。
1、全班進行數數魔法比賽,由老師負責計時,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將5或10的倍數念完。
2、請幼兒取出圖卡,排出正確的答案。
3、操作完成后,結束教學活動。
中班按規律排序數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按規律排序,感知物體之間的空間關系。
2、提高觀察能力和排序能力。
二、教學重點:
1.能夠找出規律并進行排序。
2.掌握abab的排列規律,了解abbabb這樣的排列規律。
三、教學難點:
四、教學準備:
1、教師:ppt課件、動物磁鐵、場景圖。
2、幼兒:雪花片、串珠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預備活動:
游戲導入:請你跟我這樣做。
教師示范動作,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教師兩種動作交替。比如拍手兩次、拍肩兩次。
(二)集體活動:
1、情境創設:參加森林運動會。
請幼兒回答。
師: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排序的?幼:按照一個小一個大一個小一個大的規律排序的。
師:除了球之外,還布置了哪些東西?它們是按什么規律來排列的?誰來說。
(引導幼兒說出旗子和彩帶的排列規律。讓孩子初步感知abab,abcabc這樣的排列規律。)師:哦,(旗子)它們是按照紅黃藍紅黃藍的規律排列的。好,再請小朋友找一找看還有什么東西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幼:旗子。一條長一條短的規律排的。
師:咱們的旗子是按一條長一條短的規律排的。那么除了按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排。
(引導幼兒按旗子的排法來拍彩帶)。
2、情境互動:擺椅子,給小動物排隊。
師:咱們的小朋友都很棒,找到了很多按規律排序的東西。
現在,小動物們很快就要入場了,有一個小動物呢在會場邊上擺了一排凳子。誒,這些凳子是按規律排序的嗎?幼:不是。
幼兒上來擺,擺好后,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規律。師:好,現在凳子擺好了,請大家坐好啦,小動物們要排隊入場了。(教師依次拿出動物磁鐵排隊)。誒隊伍排到這,后面的該怎么排呢?請小朋友上來排排看。(幼兒按規律排列)。
這時,小動物們想換個位置,小狗呢想排在前面?,F在變成了小狗小貓小兔,那么這個隊伍接下來又該怎么排?誰來排一排?(幼兒排序)。
師:好,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排的對不對?(若有錯誤,請其他幼兒上前幫忙改正)。
引導幼兒掌握abcabc的排序規律。
三、小組操作活動:
1、幼兒自編規律排序。師:現在小動物們排好隊就開始比賽了。咱們都知道運動會結束的時候,要給運動員發獎品。但是獎品還沒制作出來,所以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給小動物們做獎品,好不好?咱們的獎品呢是用雪花片按規律一片一片的插起來制成彩棒。現在請小朋友到制作車間制作獎品。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教師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排列規律。
師:好,現在好多小朋友已經把獎品做好了,那請我們做好的小朋友把你們的獎品舉起來。誰愿意到前面來給大家看一下你做的獎品。
(選兩三個幼兒上前展示獎品,引導幼兒描述自己獎品的規律。)。
四、結束活動,給小動物送獎品。
小朋友們做的都很棒,現在帶上我們做的獎品去送給小動物們,好不好?(教師帶領幼兒排隊離開教室)。
中班數學教案:按規律排序
2、能按大小顏色等交替重復的規律玩排序游戲。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筆、各種顏色的短毛線若干。
3、《操作側》第四冊第5—6頁。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大家一起來拍手,第一個幼兒拍1下,第二個幼兒拍2下,第三個幼兒拍3下,第四個幼兒拍4下,依次拍下去。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櫻子和小柚子給我們送來了他們自己吹的泡泡(教師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櫻子組,一組為柚子組。2組幼兒分別操作學具中的紅色泡泡和藍色泡泡排列出有規律的圖案。
2、師:小櫻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們一起給他們的泡泡排排隊吧。
3、交流小結,展示有創意排序的幼兒作品。
三、分組活動。
第一組:“搓糖珠”的游戲。
第二組:做涂色練習。
第三組:玩“結繩“游戲。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五、完成《操作冊》第四冊5—6頁的活動。
活動提示:
排序學習不要太機械,教師要變換多種形式讓幼兒練習,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可適當增加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
1、完成《作業紙》第四冊第9—12頁的活動。
2、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讓孩子練習排序,增強找規律的能力。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數學按規律排序教案
1、讓幼兒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以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各種圖形若干、固體膠。
2、幼兒操作紙、雙面膠。
“小朋友們!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禮物呢?”
1、出示自制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頭飾上圖形的排列規律,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頭飾的興趣。
(1)、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老師戴在頭上)。
“好看嗎?小朋友用你智慧的眼睛觀察一下,這個漂亮的頭飾是用什么圖形做得呢?”
小朋友: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
(2)、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隊的規律接著排圖形。
“奧!小朋友看看,這個大盒子里面么還有一個小盒子呢,我們要不要看看第二個盒子里的禮物呢?”
“呀!有一封信呢!寫什么了呢?我給小朋友先讀一下: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圖形國王知道大家的本領很大,而且還很樂意幫助別人,現在我們這里有兩個頭飾沒有裝飾完,我們圖形國王想請你們幫忙把他們裝飾完!你們愿意嗎?”
(1)、出示第一個頭飾:藍花紅花黃花藍花紅花黃花……。
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再補充后面的.規律,小朋友邊說教師邊操作。操作完之后,讓幼兒說說這一規律。
(2)、出示第二個頭飾: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請幼兒觀察,然后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操作,并說說這一規律。
(3)、教師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的排隊來裝飾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動:(裝飾頭飾)幼兒按照規律,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給圖形排序。
“我們看看還有沒有盒子了,呀!還有一個呢!我們來看看第三個盒子里面的禮物是什么?(一張請柬)上面寫得什么呢?我來讀一下。小朋友們,你們太聰明了,為了獎賞你們,我們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奧,每個小朋友要戴上一個漂亮的頭飾,而且頭飾上面的圖形要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序,戴上頭飾的小朋友才能進去參加舞會。”
4、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5、操作評價。
(1)、老師展示個別幼兒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么做得。
(2)、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6、帶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放音樂,師幼舞蹈。(也可讓幼兒邀請下面的老師)。
帶孩子進教室,在區域活動中,讓孩子運用多種材料,用多種方法進行排序。如:按照長短、大小、高矮、形狀、用途等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有難易程度不一的排序活動。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數學教案:按規律排序
1、感受規律排序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增添的規律美。
2、通過探索、操作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學習有規律的進行圖案裝飾。
3、能有規律的排序,并能用語言表述自己排序的規律。
通過探索、操作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學習有規律的進行圖案裝飾。
在操作中通過交流、探索嘗試多種方法交替重復地排序。
老師裝飾好的衣服、褲子、裙子大卡片、規律板。
學具各種衣服、裙子、褲子圖案紙人手一份、水彩筆、卡片人手一份。
進入魔法森林要念咒語喲!梨蘋果。
二、基本部分:
1、進入魔法森林,引導有注意觀察魔法森林的東西的擺放有什么特點?
小朋友,我們到了?你發現了什么秘密嗎?(顏色、花紋、圖案很有規律)什么是有規律呢?(教師小結:按照一種方法,重復排列的方法就叫按規律排序)。
2、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圖案排列規律:
紅—綠—黃—藍—紅—綠—黃—藍—紅—綠—黃—藍。
3、教師小結:
原來魔法森林里的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有了這些圖案,讓這里更美麗了!
裝飾的時候必須要有規律的來裝飾。你們會嗎?(激發幼兒興趣)。
5、你想怎樣有規律的.裝飾?(引導幼兒裝飾前先想—再說—再裝飾)。
6、幼兒以組為單位,開始自由裝飾。
裝飾盤子。
裝飾相框。
裝飾衣服。
7、將幼兒的作品貼到白板上,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照那種規律裝飾的?
8、教師小結:這些圖案裝飾的實在是太美了,有規律的裝飾真漂亮。
9、出示一件沒有裝飾完的衣服,按照1—2—1—2、2—2—2—2結構裝飾的半成品,引導幼兒發現裝飾規律。
還有最后一件小魔仙的衣服還沒有做完呢。誰能幫幫忙呀。
我們的小朋友真聰明,原來這樣重復也是有規律的裝飾。這真有趣啊。下一次我們也可以試試這樣的裝飾方法。
三、結束部分。
在生活中有規律的裝飾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美,出示:ppt。
今天回家也找一找,你還發現什么是有規律裝飾的?看誰找到的多。
今天我們幫助小魔仙這么多的忙,所以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枚魔仙獎章。
中班數學教案《按規律排序》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一、以游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開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么?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補。
三、操作練習。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律的排列。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四、活動結束。
《按規律排序》中班數學教案
1、在活動中能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能按大小顏色等交替重復的規律玩排序游戲。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筆、各種顏色的短毛線若干。
3、《操作側》第四冊第5―6頁。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大家一起來拍手,第一個幼兒拍1下,第二個幼兒拍2下,第三個幼兒拍3下,第四個幼兒拍4下,依次拍下去。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櫻子和小柚子給我們送來了他們自己吹的泡泡(教師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櫻子組,一組為柚子組。2組幼兒分別操作學具中的紅色泡泡和藍色泡泡排列出有規律的圖案。
2、師:小櫻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們一起給他們的泡泡排排隊吧。
幼兒操作學具“吹泡泡”,按顏色、大小交替的規律排序。
3、交流小結,展示有創意排序的幼兒作品。
三、分組活動。
第一組:“搓糖珠”的游戲。
第二組:做涂色練習。
第三組:玩“結繩“游戲。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五、完成《操作冊》第四冊5―6頁的活動。
活動提示:
排序學習不要太機械,教師要變換多種形式讓幼兒練習,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可適當增加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
生活中的數學:
1、完成《作業紙》第四冊第9―12頁的活動。
2、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讓孩子練習排序,增強找規律的能力。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中班《找規律》數學教案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一、自由探索。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么?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中班數學教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知道它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感知7以內的數量,學習看數字涂顏色。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并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數字6、7,知道數字和數量的關系。
活動難點:
理解數字6、7的意義。
活動準備:
1.背景圖:果樹(每棵樹上分別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數字3、4、5、6、7。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水彩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看數字拍手”
數字是幾,就拍幾下手,并說出:數字幾,我拍了幾下。
二、認識數字6、7。
1.回憶數字3、4、5。
師:小朋友們,黃老師發現了一片好大的果園,我們來看看果園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師:請你來數一數,每棵果樹上分別有幾個水果。
3串香蕉用數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數字5表示,4只梨用數字4表示。
2.認識數字6。
師:咦,這里還藏了一棵大樹呢,會是什么數呢?(出示有6個橘子的橘子樹。)。
師:原來是一棵橘子樹呀!快來數一數,樹上有幾個橘子呢?(6個)。
師:6個橘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6)。
師:6像什么呀?(口哨)。
師:數字6可以表示這棵樹上的6個橘子,還可以表示什么呢?動腦筋想一想。(6張桌子、6塊糖果等等)。
3.認識數字7。
師:看看,現在樹上又多出來一個橘子了,那是幾個了?還是6個嗎?
師:7個橘子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了?(數字7)。
師:7像什么?(鐮刀)。
師:7可以表示什么?(7個小朋友、7把調羹等等)。
小結:數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不管什么東西,只要它的數量是7,都可以用7來表示。
三、操作活動。
1.鞏固數字6、7的認識。
出示圖片,請幼兒根據方格中的數字6、7給相應數量的方格涂上顏色。
2.看數字涂格子。
老師巡視,鼓勵能力弱的幼兒讀出數字,能力強的幼兒完成學習任務。
四、活動評析。
師幼一起找出錯誤,加以改正,并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數字6和7,請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東西可以用數字6和7來表示的。
手指游戲,結束活動。
幼兒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時大多選擇了水果,應適時的'加以引導。
幼兒操作時可以選擇油畫棒讓幼兒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適當減少兩個數字。操作環節時間稍長。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孩子們對6、7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正確表述6、7所表示的物體。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放慢語速,幼兒操作時減少量,用三個數字,這樣能縮短幼兒操作時間,讓幼兒在評價環節多說一說,平衡語言表述能力與觀察能力。
中班數學56教案及反思
目標:
通過游戲積極動腦,提高動作控制經濟性及注意力分配。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小椅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123456(提示幼兒注意手部安全)。
組織幼兒入座起立(12)、前、上、下。
左右側立(34)、左、右、前、后。
圍著椅子轉跑(5)、左、右、前、后。
交換座位并保持先前交換動作(6)側、左、右、前、后。
二、凳上方位練習:
看齊、踏步、轉向(。
三、踏石過河:把椅子擺成兩列讓幼兒依次站立從椅子上通過不掉落(1―8)。
一把椅子的傳遞逐步過渡到4--6把椅子。
四、叫號成團:
幼兒持椅子排成一排行進走,聽到數字信號提示后快速將椅子聚合在一起并站立到椅子上保持平衡(2---8---16)。
中班數學找規律教案
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里,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對于"蔬菜"一詞我班的幼兒其實都耳熟能詳了,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而他們最熟悉的蔬菜則是青菜,其他種類的蔬菜則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蔬菜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蔬菜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特征的理解,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同時我班幼兒在數數的技能上還停留在火車式排序數數法,數一圈物體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選材上我又將數學與科學兩大領域相整合,整個活動的展開以不斷地設疑、質疑和最后的留疑為主導,讓幼兒在重復犯錯、重復性的尋找答案,注重啟發幼兒的方法,給予幼兒思考的余地,讓幼兒自己探索想出辦法解決。
1、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索。
2、觀察發現圖片上的線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師:你是怎么數的告訴大家,你從哪開始數的?
幼:從那個正方形的東西開始數的。
師:數一圈的東西是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
幼:數多了。
師:那數到哪里應該停下來呢,幼:方形前面那個。
師:哦。數過的東西不能再數啦。我們再數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個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就選像鴨子的東西吧,記住數過的不能再數了。1、2、3、4、5、6、7,現在知道了南瓜爺爺家里一共來了7位客人。
師:南瓜爺爺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逐一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1-7的數字)二:找鄰居1、了解"鄰居"的概念師:剛才楊老師告訴你們要學會看圖上面的提示。看!門上貼著一張紙也。把這張紙放大了給你們看!
2、什么是蔬菜?
師:3間房子4樣蔬菜該怎么住?。?/p>
幼:挨在一起住,擠一擠!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幼:紅蘿卜和青菜,(為什么他倆擠一起)它們一樣長。(好主意!)幼:南瓜爺爺和黃瓜,因為它很孤單!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這個教材是結合班級主題“秋天的蔬菜”而選擇開展的,內容及創意是來之名師的教學課例,在此基礎上,課題組老師也給了很多建議和意見。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猜猜從影子里看出它會是誰,通過這個環節來了解幼兒對的以往經驗了解有多少。從而使幼兒對教師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個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兒經常在區角玩找影子的游戲,所以幼兒很快就從影子中找出各種實物。在數南瓜爺爺家來了幾個客人這個環節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圍合的數數方法。讓幼兒學會了圍成圈的東西也可以數的。并從中得出個結論:數圓圈時,要先找一個有特征的開始數,數過的就不能再數了!無形中又讓孩子學會了一個新知識。在南瓜爺爺想找蔬菜鄰居這個環節,幼兒對教師提供的物體來選擇蔬菜時,在了解了物體的形狀、大小后,幼兒對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討論成了一個難點。最后老師通過提供一些蔬菜生長環境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最后得出一個概念:蔬菜是種在地里的可以用來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兒按照教師提供的線索得出了結論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選擇中,大部分幼兒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還有一部分幼兒由于對蔬菜認識不夠透徹,還沒有清晰的辨認豆干和雞蛋不是蔬菜。
在這個活動中,我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兩次操作?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分別在概念出現的前后,了解幼兒對蔬菜的了解程度,尊重幼兒已有的經驗。第一次操作表現出來的是幼兒的經驗,第二次操作表現出來的就是知識了,由經驗上升為知識。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我先讓幼兒猜想:南瓜爺爺家旁邊只有三間房子,可是蔬菜有四種,它們要怎么?。坑變涸谡J真觀察和思維的基礎上,將蔬菜按顏色、形狀、大小、種類進行了分家。最后我把馬鈴薯和青瓜放在一起請幼兒說說為什么把土豆和黃瓜放一起???(因為它們都要削皮)這種思維訓練方式打破了原先的經驗性的分類方法。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分類,從而得到經驗的啟發。這種分類方法打破了原先我們所認為的按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的方式。
中班數學《按規律排序》教學反思
《比粗細及排序》這個活動目標是:
(1)學習用目測、比較等方法區別物體的粗細,并用正確的詞匯描述。
(2)會按物體的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剛開始我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孫悟空的金箍棒,引起幼兒的興趣,金箍棒變大變粗的時候可以拿在手上,變小的時候,就細細的.可以藏在耳朵里這個環節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可是到了第二個環節,讓孩子們區別不太明顯的圓珠筆和白板筆時,其他老師說這個環節讓孩子們比較沒必要,而且也太難了,兩根可以看出來的干嘛還要去比較?我把老師們的話好好的思考了一下,應該在開始是選擇孩子們能區別的,相差比較明顯的兩個物體來比較。
在排排隊這一環節中,我覺得有以下不足:(一)教具沒有充分準備好,如:我在班班通上面畫大樹小樹的時候,沒有能及時、全面地關注幼兒的動態。(二)課前沒有和孩子說好,沒有經過老師同意不能拿東西,或者要按規定去拿。如:師:現在請你們把這5個圓柱體寶寶從粗到細排例應該怎么排?把圓柱體學具卡片發給孩子們,孩子們不知道該怎么操作,有的爭搶,有的不感興趣,有的在吵鬧,我怎么說都不行,最后我就草草的收場。
最后一個環節做作業還是比較好的。
整個環節下來我覺得教學目標基本上達到了但趣味性不夠,應該以角色的形式進行授課會比較好,比如在教學中我重新進行了設計,讓幼兒以角色游戲進入教學,如動物園要進行一次比粗細大賽,請你們幫小動物比比誰粗誰細?在游戲中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粗細,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讓幼兒在趣味中學到知識。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反思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采用了游戲化的形式組織本次活動,活動中以“密碼”為線索,讓他們在“破密碼-配鑰匙-開箱子”的過程中不僅能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量,明確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并且能在破密碼、配鑰匙的過程中學習一組物體與一組數字相對應,同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它們學習的樂趣,使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達到最優化的整合。
活動貫穿在攻破密碼箱的情境中進行,當我出示密碼箱時,孩子們都能主動觀察、發現密碼箱上的點數,有個孩子還能說出這些點數就是密碼箱的密碼。緊接著又出示多把鑰匙,引導幼兒觀察鑰匙上的數字,初步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系,掌握開解密碼箱的正確方法。然后逐步提升要求,出示幾組密碼箱的圖片,要求為密碼箱找到開啟的鑰匙并連線。這一環節,幼兒也能馬上找到相應的多個數字的密碼鑰匙。最后是游戲環節,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把寫有不同數字組的鑰匙,然后逐一出示密碼箱,每個密碼箱只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請幼兒根據密碼箱上的點數,觀察自己手里的鑰匙上的數字是否與密碼箱上的點數相對應,對應即可攻破密碼取得禮物。
整個活動幼兒都積極的參與,每個環節都有孩子們的興奮點,對于老師拋出的問題不僅能爭著回答,準確率也較高。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同伴們的公共探索下己初步了解匹配的規律,活動目標達成的較好。并在最后贏得禮物的同時體驗到成功與分享的快樂和豎立解決困難的信心。
但本次活動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活動結束后,在老師們的意見下、自我的反思下,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首先,在第二環節嘗試尋找打開密碼箱的鑰匙,說說什么鑰匙可以打開這個箱子,為什么時。不僅要求幼兒根據密碼箱上的點子數量尋找相應數字的鑰匙,還要引導幼兒按順序一一對應,從而明確數量與數字對應的關系。
其次,在集體為密碼箱找鑰匙連線的練習環節中,可以稍微提升一下難度,可從簡單的打開兩個密碼的密碼箱,逐漸打開兩個以上密碼的密碼箱,引導幼兒認真數清箱子上點子的數量并按順序找到數字密碼。
同樣的道理,在最后的游戲環節,也應該逐漸加大操作的難度。此環節可以把游戲變的再有趣些,能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地動起來。如:制作多個較大的密碼箱投放在活動教室的各個角落里。幼兒手中的鑰匙可重復,然后根據自己手里的鑰匙尋找能開啟的密碼箱。這樣不僅每個幼兒都可以利用起手里的鑰匙,還能更好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
總之,本次活動缺少層次性,不能體現數學活動層層遞進的關系。
j?fm?? ?? 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綱要》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采用了游戲化的形式組織本次活動,活動中以“密碼”為線索,讓他們在“破密碼-配鑰匙-開箱子”的過程中不僅能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量,明確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并且能在破密碼、配鑰匙的過程中學習一組物體與一組數字相對應,同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它們學習的樂趣,使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達到最優化的整合。
活動貫穿在攻破密碼箱的情境中進行,當我出示密碼箱時,孩子們都能主動觀察、發現密碼箱上的點數,有個孩子還能說出這些點數就是密碼箱的密碼。緊接著又出示多把鑰匙,引導幼兒觀察鑰匙上的數字,初步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系,掌握開解密碼箱的.正確方法。然后逐步提升要求,出示幾組密碼箱的圖片,要求為密碼箱找到開啟的鑰匙并連線。這一環節,幼兒也能馬上找到相應的多個數字的密碼鑰匙。最后是游戲環節,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把寫有不同數字組的鑰匙,然后逐一出示密碼箱,每個密碼箱只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請幼兒根據密碼箱上的點數,觀察自己手里的鑰匙上的數字是否與密碼箱上的點數相對應,對應即可攻破密碼取得禮物。
整個活動幼兒都積極的參與,每個環節都有孩子們的興奮點,對于老師拋出的問題不僅能爭著回答,準確率也較高。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同伴們的公共探索下己初步了解匹配的規律,活動目標達成的較好。并在最后贏得禮物的同時體驗到成功與分享的快樂和豎立解決困難的信心。
但本次活動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活動結束后,在老師們的意見下、自我的反思下,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首先,在第二環節嘗試尋找打開密碼箱的鑰匙,說說什么鑰匙可以打開這個箱子,為什么時。不僅要求幼兒根據密碼箱上的點子數量尋找相應數字的鑰匙,還要引導幼兒按順序一一對應,從而明確數量與數字對應的關系。
其次,在集體為密碼箱找鑰匙連線的練習環節中,可以稍微提升一下難度,可從簡單的打開兩個密碼的密碼箱,逐漸打開兩個以上密碼的密碼箱,引導幼兒認真數清箱子上點子的數量并按順序找到數字密碼。
同樣的道理,在最后的游戲環節,也應該逐漸加大操作的難度。此環節可以把游戲變的再有趣些,能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地動起來。如:制作多個較大的密碼箱投放在活動教室的各個角落里。幼兒手中的鑰匙可重復,然后根據自己手里的鑰匙尋找能開啟的密碼箱。這樣不僅每個幼兒都可以利用起手里的鑰匙,還能更好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
總之,本次活動缺少層次性,不能體現數學活動層層遞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