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区_亚洲精品综合_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_欧美综合区_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_久久久亚洲成人

當前位置:首頁>工作總結>采薇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匯總18篇)

采薇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匯總18篇)

時間:2024-01-02 09:28:06 作者:JQ文豪

教學計劃的執行需要注意及時調整和反饋,以確保教學效果的實現和提高。在這些教學計劃范文中,教師注重了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采薇》教學設計

1、(課件展示《詩經》,)大聲呼喚它!

2、師:《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又稱“詩三百”。分《風》、《雅》、《頌》三部分。(課件演示)。

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品味《采薇》中一個經典名句,請同學們打開書……(課件出示教材)。

1、同學們自由誦讀。

2、指名個別讀,注意“薇、雨、霏”的讀音。

3、結合注釋初步理解。

5、指名個別再讀。

6、同學們,讀了這許多遍,你有沒有發現詩中這兩句有什么。

特點呀?

8、哪一句是這位遠征戰士的回憶?(課件出示)。

(一)吟誦品析。

1、誦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想象畫面。

3、大丈夫仗劍遠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戰沙場嗎?出示課件。

4、在“不得不去”面前,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

5、出示《長相思》體會戰士在外征戰的情感。我想,此時此刻也就只有一詞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6、(課件出示詩句)指導讀出味!我們的古詩文不僅僅有文字的意思,更有聲音的意義。嘗試練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二)文化探尋。

1、其實,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說法,哪位同學能借用詩句來印證一下?(課件出示相關詩句)。

2、學生猜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送別詩文寫到“柳”

3、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自己的意象系統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含義,比如:流水——一定會和時光流逝有關;浮云——基本與游子有關……這些意象都源自于傳統文化的經典。折柳相送的意向典故源自于《詩經》,“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還有一層意思,柳樹好種易活,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折柳相送之中有對親人朋友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像柳樹一樣快速適應環境。

1、就這樣,這個士兵帶著對家園的思念,帶著對親人的眷戀,踏上了漫漫征程。或許是一年,或許是三五年,亦或許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闭鞣蚧貋砹耍。ㄕn件出示后句詩,齊讀)。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位歸來的征夫卻——(課件出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4、一位凱旋的戰士回歸故里怎能如此凄慘?如此悲涼?這樣一位戰士凱旋而歸,照理說應該有些什么?吟誦《木蘭辭(節選)》感受戰士凱旋而歸的心情。

5、出示《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吟誦感知戰爭的悲壯凄涼。

6、出示《十五從軍征》,吟誦感知戰爭帶來的苦難。

8、可是仰天長嘆,誰又能聽得見呢?還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

填空練習:昔日沒了,只有——雨雪霏霏!

11、集體練習吟誦全詩。板書設計:

詩經采薇(節選)。

昔往。

楊柳依依——不舍。

戰爭之禍。

今來。

雨雪霏霏——悲涼。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2]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采薇》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八年級語文下冊節選了其中一段?!恫赊薄肥且皇酌鑼懯吺孔渖畹脑?,詩中主要抒寫了兵士們戍邊作戰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們應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了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并努力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氣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讹L》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教學設計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要學這首兩千多年前的古詩,也實在是難為他們。他們的認知能力、人生閱歷、情感態度等因素限制了對這首詩藝術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師必須搭建一個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與老師對話。我所采取的辦法就是老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和管理者,引導學生自己讀詩,自己質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詩,自己悟詩,自己背誦,不強求學生能夠多么深刻,只要對這首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別注意肯定學生的個性化的感悟。

1、了解與這首詩相關的古詩詞常識。

2、能大體把握詩意。

3、能熟練誦讀這首詩,并且能流利背誦下來。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1、能熟讀成誦,大體把握詩意。

2、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的文化瑰寶中熠熠閃光。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詩歌嗎???看來大家都樂于學詩、背詩。這就好。大家熟讀成誦的都是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兩千多年前的古詩,這首古詩非常經典,可謂千古絕唱,我們今天來做一回知音,聽一聽這首遙遠的絕響。

師板書課題:《詩經·采薇》(節選)。

(二)自由誦讀,讀懂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師板書詩句。

2、教師范讀,學生根據老師范讀劃分節奏。

3、學生自由讀詩,老師指名學生朗讀。

4、對照注釋,學生自由讀詩。

5、再次對照注釋,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三)質疑、釋疑。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幾句詩之后,一定會有很多疑問,現在請你們提出來。

學生的疑問可能有:

1、為什么要像老師那樣讀,能不能按我們自己的想法來讀?

2、提有關《詩經》的問題。(關于《詩經》)《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3、題目是《詩經·采薇》(節選),為什么沒有一句話提到采薇呢?

5、往”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來”又是什么意思?

6、從這一“來”一“往”中你讀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誦讀,釋疑。

(四)指名學生讀詩,想象“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五)拓展。

“一切景語皆情語”。短短的幾句詩,十六個字,可是有著豐富的的意蘊。大家能夠說說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嗎?為了幫助理解,我可以給大家補充一點資料。老師作一些簡要補充。

了解了詩人的經歷,我們再次讀這首詩,你有新的感受和體驗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總結學習方法。

(七)小結。

大家掌握了這套學習方法,以后可以試著在學習中運用它。相信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與詩人取得了心靈的溝通。作為詩人的知音,讓我們一齊背誦這首詩,去感懷那時的景,那時的人,那時的情吧!

《采薇》教學設計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詩經?采薇》閱讀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四、教學過程。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4、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5、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總結歸納:

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樂觀豪邁、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渾厚,筆勢豪放。

與教師一起回顧,總結。

旨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知識點。

布置作業:“半個百姓半個兵,半碗黃沙半碗風,多少將士思鄉夢,盡在萬古荒原中?!报D―烏魯木齊“西北邊境第一連”

問題:當今戍邊戰士的家園之思有何深遠的根源?

課后作業。學生獨立完成??梢哉{查,可以查找資料。

《采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者的觀點,當堂成誦。

2探討鑒賞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一、導入新課。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七世紀)約五百余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对娊洝贩譃椤讹L》《雅》《頌》三部分。這些詩篇,就其原來性質而言,都是歌曲的歌詞。《風》《雅》《頌》三部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來劃分的。《風》是樂調,國風就是各國土樂?!堆拧肥侵艹蹒苤畼?,“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分《大雅》、《小雅》,編者可能是把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雅詩編為一集,稱《大雅》,共三十一篇;把時代較晚的民歌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編為一集稱《小雅》,共七十四篇?!俄灐肥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二、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于外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與盼歸的心情?!懊沂颐壹摇焙汀安诲貑⒕印笔沁@一心情產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保ā对娂瘋鳌罚┻@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的思念。以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敘寫的。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詩仍以薇菜逐漸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三、總結。

從藝術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車、戰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饑渴難當,但我們通過這些描寫可以想見戰爭的殘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再次,是它的旋律協調,音節和諧,一唱三嘆,詩的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采薇》教學設計

1、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

2、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提升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對高一新生來說有很大難度,在此方面學生鑒賞能力較為薄弱,教師應耐心引導,細細分析。

重點難點:

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由余光中的《鄉愁》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活動2:

復習:你記得哪些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活動3:解題。

《采薇》選自《詩經》中的“小雅”,是宮廷樂歌。“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它是一種正統音樂。主要用于統治者的朝會宴饗,以歌功頌德為主;多為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活動4:朗讀,掃除字詞障礙。

活動5:全班分為六個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你所選段落用口語化詩歌的語言把他翻譯出來,看哪個小組翻譯得最好。講解每節的重點字詞,翻譯全文。

活動6:談一談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寫了歸途中的戍卒對戰爭的回顧,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

第一部分(第1—3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第二部分(第4—5章)直接描寫戰事。

第三部分(第6章)寫戍卒歸途中的心情。

活動7:詩歌欣賞。

1、詩歌流露出戍邊士兵復雜的內心情感,試結合詩句賞析。

情感:對故鄉的思念;對戰爭的不滿;保家衛國的自豪感。

2、本詩前三章寫采薇用了什么手法?結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何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a、以采薇起興,再現行役之苦。

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暗示時間的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流露出痛苦無奈的心情。

b、重章疊句,章與章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詩歌的音樂美。

3、主題: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活動8:

藝術特點:

1、比興手法:以“薇”的從“作”到“柔”到“剛”的生長過程,暗示時間的流逝和戍邊的漫長。

2、注重細節:通過對戰車、戰馬,象弭、魚服,勞累奔波,饑渴難當的描寫表現戰爭的殘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4、反襯手法:用凄苦的景物來寫快樂,用美好的景物來寫悲哀,這就是反襯手法。

5、重章復唱: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的音樂美。

《采薇》教學設計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詩經·采薇》閱讀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境導入。

《論語》解讀八佾篇第三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p>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采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錄

課前全班齊背《采薇》,請五位同學在黑板上默寫《采薇》的五個詩節,并簡單批改指正。

師:古人云“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在我們這個以詩為經的民族,《小雅·采薇》表達的是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表達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敵愾和對軍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憶。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意,進行了扎實的朗讀和背誦,這節課就幾個問題,同學們將查找資料和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我們共享學習的成果。

生:《采薇》的兩處比興,很有深意。一處是“采薇采薇”重疊復唱了三次,一處是“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薇,是野豌豆苗。維常之華是棠棣花。

師:棠棣之花有什么喻義嗎?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誼,我查字典了,老師,“棠棣花兩三朵為一綴,莖長而花下垂”,詩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這里有“與子同袍”的戰斗決心。

師:《詩經》“小雅”里有一首詩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歷史劇《棠棣之花》,可以課外閱讀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興的是戍卒生活的艱辛,用棠棣起興的是將士精誠共御外侮。

生:老師,在鑒賞《氓》的時候,你說《氓》的比興手法有聲有色?!颁克疁珳笔锹曇?,“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色彩,碧綠金黃構成對比。《采薇》的兩處比興,也作了色彩的處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綠色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卻是無盡的絢爛。這樣在表達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師:用已知推導未知是智慧,這個發現好!這個小組的同學誰接著發言?

生:兩處比興之間構成對比映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一近一遠、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參差多態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的感覺。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這是一個復雜的比興,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興。

生:時光流逝是為了表現抒情主人公思鄉的情感的加深。

師:一種單純的情感總是失之于單純,只有將人物的情感刻畫得復雜微妙痛苦焦灼才會有一種深沉的沖擊人心的力量。這個話題我們另一組同學再探討,我們還說比興。

師: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車行里說,“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一個士兵整個一生都在征戰?!皻q歲金河復玉關,年年馬策與力環”(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對采薇的感情基調把握得很好。

生:都是“采薇”,我們初中學的王績的野望中的“長歌懷采薇”表現卻是隱逸情懷,這說明任何比興都不能斷章取義。

師:第二組同學來談談采薇的敘事元素吧。好的抒情都有敘事的元素,敘事好比大地而抒情是生長在大地沃土上的花朵。

生:身陷戰爭的原因——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時光的流逝——作——柔——剛。

莫——陽。

戰爭和生活艱苦——豈敢定居,一日三捷。

武器精良——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生:(寫在黑板上)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陽月、葭月、臘月(其中有三個月學生沒寫出來)。

師:訂正我們這個民族是浪漫多情的民族,12個月份除開始與結尾外都是用花用草用云用陽光來命名的。十月是小陽春,因此十月叫陽月。

師:下面我們繼續探討敘事元素。

生: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寫得精彩,前四句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氨藸柧S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p>

生:寫戰爭典型意象選得好,用戰車作引,并且是高大的戰車,壯哉酷哉。

生:兵車和四匹高頭大馬側面烘托威武的陣容和昂揚的士氣。

生:“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

生:象弭魚服是細節描寫表現了武器的精良。

師:一個戍卒他帶著深刻的矛盾和極度的痛苦,回憶和他的生命和青春如此密切相關的戰爭,那份保家衛國的建功立業的驕傲的情懷就是通過敘事表現出來了,一點點的勾描。一點點地雕刻。于是邊關所有的日子就是這樣流逝了,邊關何處,家園何在,大敵當前、八方多難。又怎一個“永別了武器”了得。

生:君子和小人的稱呼也很特別,“君子”,將帥也;“小人”,士卒也。這里有“自豪”和“自卑”,有矛盾情感的表達。

生:我喜歡“戎車既駕”有一種干練堅決,瀟灑出征的感覺,讓我想起了“醉臥沙場君莫笑”。

生:有人說采薇是邊塞詩的的開山之作,這首詩的確充溢著建功立業的情懷,有一種軍威、軍容,有一種戰必勝的豪邁。

生:“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西鄙獫狁。這些游牧部落的北狄,秦漢時的匈奴,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其實《采薇》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重在“出征”,不在激烈的戰斗場面。這是《詩經》中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慣常的寫法?!肚仫L·無衣》僅言“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小雅·車攻》僅言“我車既攻,我馬既同”。這一手法影響了《左傳》一直影響到《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描寫。而屈原的《國殤》,描繪的都是壯烈嚴酷的戰爭場面。詩歌從“短兵相接”的戰斗的最激烈處寫起。課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做比較閱讀。

師:《詩經》中的關乎“馬”的詞語有50多個,這一組同學可以就這個話題談談。

生:《采薇》里描寫馬的詞語有“四牡”“業業”“骙骙”“翼翼”

生:“牡”是雄性的馬,“業業”是高大的樣子,“骙骙”是強壯的樣子,“翼翼”是整齊的樣子。

師:“牡”是雄性的馬,那么雌性的馬用哪個字表達(學生搖頭,老師在黑板板書一個“牝”字),有個成語是“牝雞司晨”,還有個成語叫“牝牡驪黃”(邊板書邊講解)。

師:在《詩經》時代,馬就與中華民族的生活密切相關。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得馬的稱呼也變得豐富多彩這一小組的同學誰能上黑板寫10種馬的別稱。

生:板書(騅、騍、駒、驃、騏、骃、騮、騸、魚、龍)等。

師:誰能列舉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的名馬。

生:關羽的赤兔。

生:項羽的烏騅。

生:蕭何月下追韓信騎得那匹馬?(笑)。

師:叫什么名字,老師真的不知道,課下我們可以查一下。

生:唐太宗昭陵六駿。

生:還有周文王的'八駿。

師:盛世愛馬,末世愛驢,馬的確凝結了某種民族精神。

師:《采薇》里對戰馬的描寫體現了一種必勝的信念和愛國情懷,我請個同學再背一遍四、五兩節。

生:背誦(略)。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一向為人所稱道,請第四組的同學來鑒賞。

生:一個戍卒在西北邊陲與入侵的獫狁征戰。幾十年時光荏苒,他終于告別了戰馬戎車,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這份感情太沉重了,而我認為這四句詩表達太精彩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師:抒情主人公就要回到故鄉了,他究竟應該是一種怎么的心情。

生:既不是簡單的高興,也不應該是簡單的悲哀,應該是十分矛盾千言萬語無法表達的。

《采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

2、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學情分析:

提升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對高一新生來說有很大難度,在此方面學生鑒賞能力較為薄弱,教師應耐心引導,細細分析。

重點難點:

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由余光中的《鄉愁》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活動2:

復習:你記得哪些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活動3:解題。

《采薇》選自《詩經》中的“小雅”,是宮廷樂歌?!把拧笔侵芡醭陛牭貐^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它是一種正統音樂。主要用于統治者的朝會宴饗,以歌功頌德為主;多為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稗薄奔匆巴愣?。

活動4:朗讀,掃除字詞障礙。

活動5:全班分為六個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你所選段落用口語化詩歌的語言把他翻譯出來,看哪個小組翻譯得最好。講解每節的重點字詞,翻譯全文。

活動6:談一談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寫了歸途中的戍卒對戰爭的回顧,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

第一部分(第1—3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第二部分(第4—5章)直接描寫戰事。

第三部分(第6章)寫戍卒歸途中的心情。

活動7:詩歌欣賞。

1、詩歌流露出戍邊士兵復雜的內心情感,試結合詩句賞析。

情感:對故鄉的思念;對戰爭的不滿;保家衛國的自豪感。

2、本詩前三章寫采薇用了什么手法?結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何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a、以采薇起興,再現行役之苦。

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暗示時間的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流露出痛苦無奈的心情。

b、重章疊句,章與章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詩歌的音樂美。

3、主題: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活動8:

藝術特點:

1、比興手法:以“薇”的從“作”到“柔”到“剛”的生長過程,暗示時間的流逝和戍邊的漫長。

2、注重細節:通過對戰車、戰馬,象弭、魚服,勞累奔波,饑渴難當的描寫表現戰爭的殘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4、反襯手法:用凄苦的景物來寫快樂,用美好的景物來寫悲哀,這就是反襯手法。

5、重章復唱: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的音樂美。

《采薇》教學設計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二、教學時間:

一課時。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歷經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凄美。

(二)檢查預習。

在講解新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復習和預習情況。

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游戲,文學常識搶答。

請聽題: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主義的詩歌總集?――現實主義。

2,詩經共有多少首詩?――305首。

3,詩經共分為哪幾個部分?――風、雅、頌。

4,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法有哪三個?――賦、比、興。

5,它所收錄的詩歌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

6,“風包括了多少個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個,“十五國風”

(三)初讀課文。

老師:大家都看完了嗎?詩經大都是四言詩,朗讀的時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大家根據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大家讀得都不錯,不過朗誦的感覺還是缺了一點,現在老師給大家放一段音頻,聽聽看名家是如何朗誦的。(放音頻)。

老師:大家都已經默讀了,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相信現在應該對這首詩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我們就來具體的翻譯這首詩歌。

就著課下注釋,弄懂詩歌的意思,并將詩歌按照上節課所教的節奏朗讀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莖葉變粗硬。說回家呀說回家,今年陽月又已臨。王室公事無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靜。憂思在心真痛苦,我今遠行難歸省。

評說:這三章說了兩層意思,一是歸途中追憶思歸之情,二是敘述難歸的原因。

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復沓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詩以采薇起興,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邊生活的艱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循序漸進,除了刻畫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還同“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眼見著歲初而暮,物換星移,總是“曰歸曰歸”卻總不能歸,使我對能不能再見到家人由“憂心烈烈”到“憂心孔疚”。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后四句做了層層的說明:遠離家園,因為n狁之患;戍地不定,因為戰事頻頻,以致音訊難遞;無暇休整,因為王差無窮。究其根本原因,即“n狁之故”。戀家思親的個人情結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相互交織著,它們雖然互相矛盾卻同樣真實。在詩的開始用重章復沓的形式反復詠嘆,形成了詩歌的感情基調。

朗誦這三章。感受《詩經》重章復沓的章法所帶來的`音樂美?!对娊洝返倪@種結構來自于民歌,勞動者的歌聲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疊章,它能一層一層增強情感的抒發,受到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詩歌充滿音樂的節奏美。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士卒們在采食薇菜時,思念家鄉的嘆息聲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詩人所寫的那樣:“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夫望鄉。”

1、解讀4~5章: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yy。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n狁孔棘。”

翻譯:

那是什么花盛開?棠棣爛漫一叢叢。那是誰乘坐的高頭大馬?那是將帥所專用。駕御的兵車已起行,四馬壯碩氣勢雄。不敢安居戰事頻,一月三次捷報送。駕起四馬驅車行,四馬強壯神采奕奕。將帥乘車作指揮,士卒靠車作掩護。四馬步子多整齊,弓飾以象牙,魚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n狁侵擾勢緊急。

評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而我遠離家鄉,共赴國難。可是久久不能歸家且鄉音渺渺,這使我內心備受煎熬。而這一切都由于n狁的入侵,就讓我們奮力趕走他們,好早日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鄉。因而接下來的這兩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語氣中充滿了自豪之感。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讓他們自豪地是什么呢?自然是威武的軍容“四牡業業”、“四牡yy”、“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高昂的士氣、訓練有素的作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和頻傳的捷報“一月三捷”。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

朗誦這兩章,讀出激昂、自豪之情。

2、解讀第6章: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渴又饑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

評說:

“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知,當此之際,又產生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這種種的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曉更無人安慰: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朗誦這一章,感受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疊字“依依”、“霏霏”、“遲遲”,它們不論在寫景抒情還是擬聲狀物上都產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帶來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凄涼與感傷。

(四)細讀文章。

老師: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現在來提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我來解答一下。

結合文下的注釋,具體的來翻譯一下這首詩。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1-3節:悲。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厭戰仇恨如何表現: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重章疊唱: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

比興:作―柔―剛比喻時間流逝朗讀4-5節:壯。

戰士的情感發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戰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業”,“四牡yy”,“四牡翼翼”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舉,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現:。

1、側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本詩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本詩借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開了借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游子、離愁別緒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系。每當古人送別離人時,楊柳便出現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懷人思親時,楊柳出現在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還因為“柳”與“留”諧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來抒懷。

(五)拓展閱讀。

(六)結語,布置作業。

無論是采薇,或是十五從軍行,都把戰士那種思鄉的急迫心情寫得動人婉轉,但是他們卻沒有寫到戰士們具體是在思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戰士,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古戰場,眺望遠方的家鄉,你會想些什么?請大家把自己會想到的用三百字來描述一下,語言請盡量的優美。

《采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錄

《采薇》是一首戍邊之歌。全詩分為六章,每章八句,比較完整地展現了征人由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歷程。

課前全班齊背《采薇》,請五位同學在黑板上默寫《采薇》的五個詩節,并簡單批改指正。

師:古人云“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在我們這個以詩為經的民族,《小雅·采薇》表達的是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表達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敵愾和對軍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憶。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意,進行了扎實的朗讀和背誦,這節課就幾個問題,同學們將查找資料和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我們共享學習的成果。

生:《采薇》的兩處比興,很有深意。一處是“采薇采薇”重疊復唱了三次,一處是“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薇,是野豌豆苗。維常之華是棠棣花。

師:棠棣之花有什么喻義嗎?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誼,我查字典了,老師,“棠棣花兩三朵為一綴,莖長而花下垂”,詩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這里有“與子同袍”的戰斗決心。

師:《詩經》“小雅”里有一首詩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歷史劇《棠棣之花》,可以課外閱讀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興的是戍卒生活的艱辛,用棠棣起興的是將士精誠共御外侮。

生:老師,在鑒賞《氓》的時候,你說《氓》的比興手法有聲有色?!颁克疁珳笔锹曇?,“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色彩,碧綠金黃構成對比?!恫赊薄返膬商幈扰d,也作了色彩的處理?!安赊辈赊薄甭奖橐岸际蔷G色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卻是無盡的絢爛。這樣在表達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師:用已知推導未知是智慧,這個發現好!這個小組的同學誰接著發言?

生:兩處比興之間構成對比映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一近一遠、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參差多態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的感覺。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這是一個復雜的比興,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興。

生:時光流逝是為了表現抒情主人公思鄉的情感的加深。

師:一種單純的情感總是失之于單純,只有將人物的情感刻畫得復雜微妙痛苦焦灼才會有一種深沉的沖擊人心的力量。這個話題我們另一組同學再探討,我們還說比興。

師: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車行里說,“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一個士兵整個一生都在征戰?!皻q歲金河復玉關,年年馬策與力環”(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對采薇的感情基調把握得很好。

生:都是“采薇”,我們初中學的王績的野望中的“長歌懷采薇”表現卻是隱逸情懷,這說明任何比興都不能斷章取義。

師:第二組同學來談談采薇的敘事元素吧。好的抒情都有敘事的元素,敘事好比大地而抒情是生長在大地沃土上的花朵。

生:身陷戰爭的原因——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時光的流逝——作——柔——剛。

莫——陽。

戰爭和生活艱苦——豈敢定居,一日三捷。

武器精良——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生:(寫在黑板上)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陽月、葭月、臘月(其中有三個月學生沒寫出來)。

師:訂正我們這個民族是浪漫多情的民族,12個月份除開始與結尾外都是用花用草用云用陽光來命名的。十月是小陽春,因此十月叫陽月。

師:下面我們繼續探討敘事元素。

生: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寫得精彩,前四句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p>

生:寫戰爭典型意象選得好,用戰車作引,并且是高大的戰車,壯哉酷哉。

生:兵車和四匹高頭大馬側面烘托威武的陣容和昂揚的士氣。

生:“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

生:象弭魚服是細節描寫表現了武器的精良。

師:一個戍卒他帶著深刻的矛盾和極度的痛苦,回憶和他的生命和青春如此密切相關的戰爭,那份保家衛國的建功立業的驕傲的情懷就是通過敘事表現出來了,一點點的勾描。一點點地雕刻。于是邊關所有的日子就是這樣流逝了,邊關何處,家園何在,大敵當前、八方多難。又怎一個“永別了武器”了得。

生:君子和小人的稱呼也很特別,“君子”,將帥也;“小人”,士卒也。這里有“自豪”和“自卑”,有矛盾情感的表達。

生:我喜歡“戎車既駕”有一種干練堅決,瀟灑出征的感覺,讓我想起了“醉臥沙場君莫笑”。

生:有人說采薇是邊塞詩的的開山之作,這首詩的確充溢著建功立業的情懷,有一種軍威、軍容,有一種戰必勝的豪邁。

生:“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西鄙獫狁。這些游牧部落的北狄,秦漢時的匈奴,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其實《采薇》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重在“出征”,不在激烈的戰斗場面。這是《詩經》中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慣常的寫法?!肚仫L·無衣》僅言“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小雅·車攻》僅言“我車既攻,我馬既同”。這一手法影響了《左傳》一直影響到《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描寫。而屈原的《國殤》,描繪的都是壯烈嚴酷的戰爭場面。詩歌從“短兵相接”的戰斗的最激烈處寫起。課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做比較閱讀。

師:《詩經》中的關乎“馬”的詞語有50多個,這一組同學可以就這個話題談談。

生:《采薇》里描寫馬的詞語有“四牡”“業業”“骙骙”“翼翼”

生:“牡”是雄性的馬,“業業”是高大的樣子,“骙骙”是強壯的樣子,“翼翼”是整齊的樣子。

師:“牡”是雄性的馬,那么雌性的馬用哪個字表達(學生搖頭,老師在黑板板書一個“牝”字),有個成語是“牝雞司晨”,還有個成語叫“牝牡驪黃”(邊板書邊講解)。

師:在《詩經》時代,馬就與中華民族的生活密切相關。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得馬的稱呼也變得豐富多彩這一小組的同學誰能上黑板寫10種馬的別稱。

生:板書(騅、騍、駒、驃、騏、骃、騮、騸、魚、龍)等。

師:誰能列舉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的名馬。

生:關羽的赤兔。

生:項羽的烏騅。

生:蕭何月下追韓信騎得那匹馬?(笑)。

師:叫什么名字,老師真的不知道,課下我們可以查一下。

生:唐太宗昭陵六駿。

生:還有周文王的八駿。

師:盛世愛馬,末世愛驢,馬的確凝結了某種民族精神。

師:《采薇》里對戰馬的描寫體現了一種必勝的信念和愛國情懷,我請個同學再背一遍四、五兩節。

生:背誦(略)。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一向為人所稱道,請第四組的同學來鑒賞。

生:一個戍卒在西北邊陲與入侵的獫狁征戰。幾十年時光荏苒,他終于告別了戰馬戎車,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這份感情太沉重了,而我認為這四句詩表達太精彩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師:抒情主人公就要回到故鄉了,他究竟應該是一種怎么的心情。

生:既不是簡單的高興,也不應該是簡單的悲哀,應該是十分矛盾千言萬語無法表達的。

生:李清照對國破家亡的情感的表達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生: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和情感。

師:同學們的這種比較聯想非常好,可以極大地擴展我們的視野。“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幾十年的征戰物是人非,幾十年的征戰滄海桑田,幾十年的征戰親人還在,愛人還在嗎?《十五從軍征》是《采薇》很好的注釋只是寫得過白了?!对娊洝穱L是還有一首《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這種痛苦的程度又顯得過深。

只有《采薇》達到了“哀而不傷”“怨而不悱”的境界。同學們繼續談。

生: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師:像詩一樣。

生:“昔我往矣……今我來思”一往一來,高度地概括了人生的短暫,人生變化的無常,從青春到白發,從歡樂到痛苦,時間在一往一來中積淀成人生的悲劇和無奈。

生: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在依依柳柳,霏霏雨雪中凋零的.又何嘗不是我們共同的人生,有著強大的張力和同樣強大的共鳴。

生:“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是樂景樂情,哀景哀情,更是以樂寫哀,哀更哀。

生:這四句詩很有故事性,像老師說過的那樣富于彈性和張力?!拔粑彝?,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美麗的女孩,多情的像翠翠守候儺送一樣等待他的歸來?!敖裎襾硭?,雨雪霏霏”,現在我回到了故鄉,只有漫天的飛雪,青春不在,年華不在,愛情不在,家人不在,家園不在,楊柳不在,只有漫天飛雪。

生:最美的詩都是自然天成的,不假修飾淡淡道出“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就是“往矣”,“來思”。

生:語言是口語般的語言,可是味道卻是雋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富有多種指向的。

生:“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是一個傷心人對生命的哀傷。這種哀傷更深刻,可以讓每個讀者共鳴,反思自己的哀傷和生命,我認為比詩經《黍離》里的那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那個形象更令人震撼。

高一下《采薇》教學設計

《采薇》出自《詩經》,向來以其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難以言說的詩情畫意、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讓人拍案叫絕。為了方便老師課程的實施,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采薇》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采薇》出自《詩經》,向來以其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難以言說的詩情畫意、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詩中那真實復雜的矛盾情感———對強敵賊寇的憤恨與對故園親人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明媚樂景中的哀傷與陰晦哀景中的喜悅,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與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設計將情感、價值之類豐富的人文目標具體融化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通過反復的吟誦、品味、領悟,通過豐富的聯想、比較、探究,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的人文內核,深刻感受詩的豐富意蘊,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實現文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1.讓學生從網絡或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

2.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1.導語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并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于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恒話題?,F在,就讓我們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淀在其中的真切復雜的人生百味。

2.師生交流課前準備的情況(使用多媒體),明確以下幾點。

(1)《詩經》和“《詩經》六義”。

(2)《采薇》是西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是《詩經》里最富有詩意的一首“戰爭詩”。宣王時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恫赊薄肥浅稣鳙N狁的士兵所賦。詩篇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又對久戍不歸、久戰不休充滿厭倦,對自身遭遇無限哀傷。

3.文本解讀

在各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中,師生著重交流或探討以下一些問題:

(1)該詩的'思路結構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重章疊句,回環往復,舒卷自如,《詩經》里很多詩都有這個特點。本詩共有六章,前三章迭出,后三章也基本上是這樣的結構;但前后三章有明顯的變化,使整首詩較其他作品有更多的起伏變化,以便于表現更為復雜的情感。

(2)詩從“采薇”寫起,這跟“曰歸曰歸”的思鄉情有何關系?

明確:這里采用的是《詩經》慣用的起興手法,“薇”是故鄉田野里常見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濃濃鄉愁。于是,深切的鄉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鄉懷親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當把它化作故鄉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樹、一條小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山水草木時,就具體形象了。

(3)前三章所寫的“薇”有無變化?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這里首先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變化、時光的流逝;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薇都生長得這么旺盛了,可是戍邊軍士還遠離家鄉,歷久不歸;既暗示了士卒滯留邊關的時間之長,又很自然地帶出了“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這種有家難歸的情感。這種生長變化不僅避免了單調重復,更暗示了鄉愁的漸濃、漸深、漸切。所以,這極其精練的寫景,同樣證明著“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藝術真諦。再加上,在表現時間方面,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往”一“來”,同樣表明了時序的變遷,就更進一步抒寫出人世滄桑之感。

(4)四、五兩章表現了什么內容?與濃濃的鄉愁矛盾嗎?

明確:“戎車既駕,四牡業業”“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兩章直接描寫了戰事之頻繁、壯烈,既表現了戰士們的威武雄壯,也展現出他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同時,也似乎暗示了思鄉的深層原因:頻繁慘烈的戰事,更讓人渴望和平,渴望故鄉,渴望親人。

(5)這首詩最經典的景物描寫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幾句,晉人謝玄認為是《詩經》里最有詩意的句子。清代學者王夫之也大加贊賞,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然而從字面上卻不見“樂”與“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楊柳依依”的大好時刻,戰士們離別家鄉親人走上殘酷的戰場,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斷的悲情愁腸呀!千辛萬苦的戰爭終于結束,所有的艱難險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經遠去,家園親人就在眼前,該是多么溫馨喜悅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戚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哀情寄樂景,樂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抒寫出極其豐富的物是人非之嘆。

(6)你怎么理解這首詩交織著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國的復雜心理?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回歸意識。這里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回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閱讀《詩經》中的《大雅?常武》《大雅?小明》《秦風?小戎》,與《采薇》對比一下,看有什么異同。

《詩經·采薇》的教學設計

《詩經·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詩經》兩篇文章中的一個。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實踐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

二、學情分析。

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初中學習古文的基礎,以及在必修一中學習了“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三首詩歌,初步的具有了詩歌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文本、編者、老師、學生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主旨,提高文學素養和鑒賞水平。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薇的教案教學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莫”“止”“剛”“疚”“腓”“思”“雨”等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通讀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初步掌握詩歌的鑒賞方法。

2、過程目標:誦讀,合作學習,把握《詩經》重章疊句的好處。

3、情感目標:了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愛護和平,珍惜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1、積累重要文言實虛詞。

2、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分析戰士歸途“我心傷悲”的原因及“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和平一直是人們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戰爭卻一直如鬼魅一樣,纏繞著和平。似乎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戰爭,因而戰爭是不少文學作品中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回到中華文學的源頭《詩經》,去感受戰爭給古人帶來的百味人生。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采薇》。

二、回顧《詩經》有關知識。

三、誦讀課文。

1、自讀,結合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音。

靡室靡家不遑歸聘靡盬。

牡骙腓弭霏霏。

2、范讀。

3、齊讀。

4、指名學生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指出優點與不足。

5、自讀,梳理基礎知識(找出課文中重要詞語,并解決其意義和用法)。

(1)古今異議詞:止作聘孔路。

(2)通假字:莫爾棘。

(3)活用詞:日(名詞作狀語)雨(名詞用作動詞)。

(4)一般重要實虛詞:靡(無)、遑(閑暇)、牡(雄性鳥獸,與牝相對,如牝雞司晨)、捷(勝利)、骙骙(熟練的樣子)、載……載……(一邊一邊,如載歌載舞)。

助詞,無實義:維、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文本賞析。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戍邊戰士思鄉。

2、是不是一開篇就寫思鄉呢?

——不是。

3、開頭沒寫思鄉,寫采薇,這是《詩經》中的哪一種手法?還有哪些章用了這種手法?

——興,1-4的章都用了興的手法。1-3章都是以采薇起興。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興。(進一步加深對《詩經》“六義”的理解)。

——暗示了戰事的艱苦,戰士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饑;另外也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

5、再看前三章有什么特點?

——重章疊句,有加強語氣一唱三嘆之效,有節奏感和音韻美。(齊讀體會)。

6、前三章都以采薇起興,但也有變化,試說出。

——寫采薇從生到老的變化,反映了作戰時間之長,可能是一年,更可能是幾年、十幾年、幾十行。

——暗示時間的流逝,增強思鄉的表達效果。

7、那么戰士思家,他們有沒有回去呢?

——沒有,這反映了戰士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懷,主動的去作戰。

8、第四、五章具體描寫了邊關戰事,都寫了哪些與戰斗有關的事物呢?

——高大的戰車、雄壯的戰馬、整齊的隊列、熟練的動作、精良的裝備等。

——戰士們對自己軍隊的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面對強敵,雄糾糾,氣昂昂,同仇敵愾。最終取得了戰事的勝利(一月三捷)。

9、戰事勝利了,終于可以回家了吧,最后一章在寫法上與前面幾章有何不同嗎?

——最后一章以抒情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對比手法,以離家時的歡愉與歸家時的憂傷作對比。

10、既然可以回家了,為什么“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呢?你知道“他”的哀嗎?試說一說。

《古詩十九首》:“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何誰?”

五、小結。

這首詩歌寫到在國家危難之時,戰士在思歸與作戰之間,毅然決然選擇作戰,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冷兵器時代,人多力量大,而現代戰爭的今天,人多已經不是優勢,應該以科技武裝自己,打好科技戰。作為我們同學們,應該努力學習,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樣也就足夠了。

六、布置作業。

詩歌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歷來為人所稱道,請同學們擴寫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采薇小學教學設計

《采薇》采用起興、重章疊唱之法,表現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下面是《采薇(節選)》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教學目的。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指明讀、齊讀。教師指導學習“矣”、“微”、“依”、“霏”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互幫。

四、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那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對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查學生說一說詩的大意。

五、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老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明讀,師生互讀,讀后評后議,齊讀。

六、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七、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

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八、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九、布置作業。

1、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教學《詩經采薇》一課時,我首先激情導入課文后,接著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質疑,然后引導學習生字“矣”、“依”、“思”、“霏,再點撥四個字的巧妙壓韻,使學生感到詩歌韻味獨特,讀起來有趣味。在感悟這個環節上,我還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以讀代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書中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他們對古詩的語感。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理念,教學效果良好。

拓展閱讀:《采薇》譯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采薇教學設計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采薇教學設計

《采薇》用士兵的口吻,在戰后歸家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苦況,再現從軍生活的勞苦悲傷,多層次地表現行役之苦。下面是其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娊洝匪?,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3、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p>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拓展閱讀:《詩經·采薇(節選)》介紹。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寫作背景:。

《詩經.采薇》是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進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周宣生(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丈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懸望曾出兵征討)。

詩的背景:。

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這首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詩的意思:。

春天,柳條隨風飄動;冬天,雪花飛舞.

《詩經·采薇》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2.結合注釋,了解《采薇》大意。

3.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中的思鄉之情、愛鄉之意,初步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及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聞《詩經》。

1、播放古箏曲《陽光三疊》。

(二)、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因此,又稱為“詩三百”?!对娊洝分械脑姰敵醵际桥錁返母柙~,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是《詩經小雅》中的一首。

(三)、誦讀感知,初識《采薇》。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2、教師范讀詩句。

3、學生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四)、疏通詩句,走進《采薇》。

1、談話:同學們,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傳達著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練的語言去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恫赊薄愤@首詩一共六章,我們課本節選的是第六章前四句。

2、播放第六章的文字和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歸家之哀。

引語:冬雪霏霏,泥濘的道路上,戰士終于踏上了歸途滿面風塵,又饑又渴。

播放圖片,配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敖裎襾硭?,雨雪霏霏”,現在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

指導朗讀:這組鏡頭的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讀呢?學生個別讀、齊讀。

3、引語:古人常用詩句表達思鄉之情,教師引誦,學生接讀。(此環節也可讓學生交流學過和自己積累的思鄉詩)。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寫下此夜曲中聞折柳––。

杜甫在《春望》中寫下烽火連三月––。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

(五)、再品詩句,美哉《采薇》。

2、學生討論交流。

3、預設:。

(1)借景抒情。

學生畫出詩中寫了哪些景色?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學過的哪些詩里也寫到了楊柳呢?(學生展開思考并個別發言。)。

同學們,為什么那么多送別詩中都會出現“楊柳”呢?請大家大膽猜測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學生談原因。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補充介紹“折柳”的文化內涵。

再讀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在文學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又不愿直接表達的時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達,這些物品、景物就叫意象。

詩中一是春天的柳枝,二是寒冬的飛雪。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

小結: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恫赊薄芬辉?,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也成為了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

如今世隔千年,但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五、唱響課堂,和歌《采薇》。

六、拓展交流,傾心《詩經》。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詩經》內容分類的資料。

2.交流收集到的《詩經》中的名句。

相關范文推薦
  • 01-02 初一寫景抒情(優質14篇)
    優秀作文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結晶,它可以感染和啟發讀者的思維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靈感。炎熱的夏天悄悄地走了,把涼爽的秋
  • 01-02 護理部醫務人員實習心得(實用22篇)
    實習心得是實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習心得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xx年x月xx日,我x,踏進了xx
  • 01-02 專業幼兒園詩歌教案(專業14篇)
    幼兒園教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幼兒園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紙風箏》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記憶的詩歌,詩歌內
  • 01-02 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實踐活動心得大全(18篇)
    心得體會可以激發我們對學習和工作的熱情,讓我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一些寫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7月4日,在管
  • 01-02 官員的教育重要論述心得(專業21篇)
    范文范本可以為我們提供寫作的思路和框架,讓我們更有目標地進行總結寫作。下面是一些經典范文范本,讓我們一起欣賞并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和風格。五月上旬,市委書記小王同
  • 01-02 互聯網培訓心得體會(匯總17篇)
    培訓心得是對培訓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收獲和感悟的整理,有助于鞏固所學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培訓心得體會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 01-02 我的理想科學家大全(19篇)
    理想是我們自我價值的具體體現,是我們為之奮斗終身的信仰和追求。以下是一些名人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夠激勵大家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斷追求卓越。我們大家都有遠大的理想。有
  • 01-02 我的偵探媽媽小學(匯總18篇)
    優秀作文是展現學生才華和思維能力的一種方式,它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里,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一些優秀作文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履洗蠹乙欢ê苁煜ぐ桑?/div>
  • 01-02 語文之美初一(通用18篇)
    作文是一個展現個人思想和情感的平臺,通過寫作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欣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街市里透著微微的亮光,走前去
  • 01-02 中班幼師工作總結(精選15篇)
    月工作總結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反思和總結,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為未來的工作提供指導和改進的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xxxx| 福利视频自拍偷拍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片 | 日日爱网站 | 国产农村一级毛片精品 | 亚洲成a人v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xxxx日本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国模明明大胆啪啪人体 | 黄网站污 |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七色永久性tv网站免费看 | 久久五月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 99热91| 午夜免费观看福利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九色 | 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 www.在线|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欧美特黄特色大片 | 人人看97|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在线 | 天天操一操| 日本精品99|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精品在线视频 | 成人自拍视频网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 国内精品1区1区3区4区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 美女高清特黄a大片 | 久热官网 | 欧美资源 | 国产美女激情视频 | 日本jizzjizz| 男女在线无遮挡毛片免费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